磁灸帽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670阅读:769来源:国知局
磁灸帽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灸帽子,包括帽子本体和固定布置在帽子本体内壁上的多个磁灸针,磁灸针包括磁性芯体和套设在磁性芯体上的磁性套;磁性芯体的磁感应强度大于磁性套的磁感应强度;磁性芯体与磁性套之间固定连接;磁性芯体呈棒状,磁性芯体及磁性套的N极和S极均沿轴向设置;磁性芯体的N极靠近磁性套的N极,磁性芯体的S极靠近磁性套的S极。通过套设在磁性芯体上的磁性套,改善了磁性芯体周围磁力线的形状,使得磁性芯体中间的磁力线向两端聚集呈束状,增强了磁性芯体端部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力线的穿透距离,作用在头部的经穴上,产生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且具有增加血液饱和度,调节气血的功效。
【专利说明】磁灸帽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磁灸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磁灸帽子。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磁灸帽子,包括帽子本体和设在帽子本体内壁上的多个磁灸针,上述磁灸针直接由永磁体构成,利用永磁体自然产生的磁场进行磁疗,永磁体自然状态下的磁力线分布围绕永磁体周围呈扩散状,并且磁感应强度较弱,参见图1,磁灸针端部的磁力线比较分散,不集中,并且磁力线穿透的距离较小,不适合对人体的穴位进行磁疗,针对性磁疗效果不强,不能满足对人体进行磁灸治疗的磁场强度的要求,磁灸治疗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灸帽子,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增强磁灸帽子上磁灸针端部的磁感应强度,并增加磁灸针端部磁力线的穿透距离,适应对人体穴位进行磁灸治疗,提闻磁灸帽子的磁疗效果。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灸帽子,包括帽子本体和固定布置在所述帽子本体内壁上的多个磁灸针,所述磁灸针包括磁性芯体和套设在所述磁性芯体上的磁性套;所述磁性芯体的磁感应强度大于所述磁性套的磁感应强度;所述磁性芯体与所述磁性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磁性芯体呈棒状,所述磁性芯体的N极和S极沿所述磁性芯体的轴向设置,所述磁性套的N极和S极沿所述磁性套的内孔轴向设置;所述磁性芯体的N极靠近所述磁性套的N极,所述磁性芯体的S极靠近所述磁性套的S极。
[0005]其中,所述磁性芯体的N极端面与所述磁性套的N极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磁性芯体的S极端面与所述磁性套的S极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0006]作为上述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磁性套呈球形,所述磁性套的内孔沿其直径方向设置。
[0007]作为上述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磁性套呈椭球形,所述磁性套的内孔沿其长半轴方向或短半轴方向设置。
[0008]作为上述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磁性套呈柱形,所述磁性套的内孔沿其中心轴线方向设置。
[0009]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磁性芯体与所述磁性套之间通过胶层粘结固定。
[0010]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磁性芯体和/或所述磁性套为永磁体。
[0011]优选地,所述磁性芯体与所述磁性套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隔离套,所述隔离套由非导磁性材料制成,所述隔离套与所述磁性芯体之间以及所述隔离套与所述磁性套之间均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套与所述磁性芯体之间以及所述隔离套与所述磁性套之间均通过胶层粘结固定。
[001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磁灸针的S极端嵌设于所述帽子本体内壁,所述磁灸针的N极端相对于所述帽子本体内壁向内凸出。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灸帽子,通过改变布置在帽子本体上磁灸针的结构,改善了磁灸针两极端磁力线的分别,具体通过套设在磁性芯体上的磁性套,改善了磁性芯体周围磁力线的形状,使得磁性芯体中间部分的磁力线向其两端聚集,最终在磁性芯体两端聚集呈束状,增强了磁性芯体端部的磁感应强度,并增加了磁性芯体两端磁力线的穿透距离,能够提高局部的磁场强度,适宜于对人体穴位进行磁灸治疗,并且具备磁灸治疗效果,由于磁灸针有5-lOcm的磁力线穿透作用,作用在头部的经穴上,产生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且具有增加血液饱和度,调节气血的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现有技术磁灸针的磁力线分布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灸帽子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灸帽子的纵截面示意图一;
[0018]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灸帽子的纵截面示意图二 ;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磁灸帽子中磁灸针的剖视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磁灸帽子中磁灸针的剖视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磁灸帽子中磁灸针的剖视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磁灸帽子中磁灸针的剖视图;
[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磁灸帽子中磁灸针的剖视图;
[00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磁灸帽子中磁灸针的剖视图;
[00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磁灸帽子中隔离套的俯视图;
[00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磁灸帽子中隔离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灸帽子,包括帽子本体10和固定布置在帽子本体10内壁上的多个磁灸针20,磁灸针20包括磁性芯体I和套设在磁性芯体I上的磁性套2 ;磁性芯体I的磁感应强度大于磁性套2的磁感应强度;磁性芯体I与磁性套2之间固定连接;磁性芯体I呈棒状,磁性芯体I的N极和S极沿磁性芯体的轴向设置,磁性套2的N极和S极沿磁性套2的内孔轴向设置;磁性芯体I的N极靠近磁性套2的N极,磁性芯体I的S极靠近磁性套2的S极。帽子本体100上与人头部接触的一面为内壁。
[00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灸帽子,通过在磁性芯体I上套设磁性套2,由于磁性芯体I与磁性套2同极相近设置,磁性芯体两极端受到位于其周围同极设置的磁性套的排斥性作用,磁力线只能向远离磁性套的方向延伸,从而改善了磁性芯体I周围磁力线的分布形状,使得磁性芯体I中间部分的磁力线向其两端聚集,最终在磁性芯体I两端聚集呈束状,增强了磁性芯体I两极端的磁感应强度,使得磁性芯体I两极端的磁力线向外延伸,增加了磁性芯体两端磁力线的穿透距离,适宜于对人体穴位进行磁灸治疗,并且具备磁灸治疗效果。
[0030]如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在帽子本体100内壁上布置磁灸针200时,可以将磁灸针200的N极端或S极端嵌设在帽子本体100中,如图3a所示;也可以将磁灸针200的N极端或S极端粘接在帽子本体100的内壁上,如图3b所示。
[0031]如图3a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磁灸针20的S极端嵌设于帽子本体10内壁,磁灸针20的N极端相对于帽子本体10内壁向内凸出。这种结构的磁灸帽子,能够提高局部的磁场强度,适宜于对人体穴位进行磁灸治疗,并且具备磁灸治疗效果,由于磁灸针有5-lOcm的磁力线穿透作用,作用在头部的经穴上,产生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且具有增加血液饱和度,调节气血的功效;能够利用磁灸针的N极磁场对人体进行磁疗,具有氧化、碱性化、活化、兴奋的作用效果,可以利用N极磁场的作用对人及其他生物体的各种疾病进行治疗和修复;并且内凸的磁灸针结构缩小了帽子内壁与人体之间的距离,易于与人体接触,增强了磁灸效果。
[0032]如图3b所示,为了方便固定磁灸针,也可以在帽子本体内壁上需要布设磁灸针的位置设置按摩凸体11,在按摩凸体11中设中心孔,将磁灸针端部嵌设在按摩凸体11的中心孔中。
[003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磁性芯体I与磁性套2之间可以通过胶层10粘结固定,也可以通过机械结构固定连接,比如采用两个剖分式卡套固定,每个剖分式卡套均具有一个芯体卡持面和一个磁套卡持面,芯体卡持面用于与磁性芯体I外壁面配合,此套卡持面用于与磁性套外壁面配合,两剖分式卡套之间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即可将磁性芯体与磁性套固定连接起来,当然卡套最好采用非导磁性材料制成,卡套最好不要遮挡磁性芯体两极端,避免影响磁灸针端部磁感。
[003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地改进,如图4所示,磁性芯体的N极端面与磁性套的N极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磁性芯体的S极端面与磁性套的S极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当磁性芯体I的极端与磁性套2的极端位于同一平面时,同性两极之间的排斥作用最强,磁性套2对磁性芯体I的影响最大,磁性芯体I两极端的磁力线更加集中,穿透距离更大,磁灸针的磁疗效果更好。
[003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磁性套2呈球形,磁性套2的内孔沿球直径方向设置。磁性套2的内孔用于穿设磁性芯体I。球形磁性套2的磁力线分布状态对磁性芯体I两极端的磁力线作用更大,更有利于磁性芯体两极端磁力线的聚集。
[0036]实施例二、实施例三
[003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图6所不,磁性套2呈椭球形,磁性套2的内孔沿其长半轴方向或短半轴方向设置。磁性套2的内孔用于穿设磁性芯体I。椭球形磁性套2的磁力线分布状态对磁性芯体I两极端的磁力线作用更大,更有利于磁性芯体两极端磁力线的聚集。实施例二参见图5,磁性套2的内孔沿椭球长半轴方向设置;实施例三参见图6,磁性套2的内孔沿椭球短半轴方向设置。
[0038]实施例四至六
[0039]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7-9所示,磁性套2呈柱形,磁性套2的内孔沿其中心轴线方向设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0040]作为上述实施的优选实施方式,磁性芯体I和/或磁性套2为永磁体。相对于采用电磁铁,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0041]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5-9所示,磁性芯体I与磁性套2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隔离套3,隔离套3由非导磁性材料制成,隔离套3与磁性芯体I之间以及隔离套3与磁性套3之间均固定连接。
[0042]图5、图7中隔离套3完全隔离磁性芯体I与磁性套2 ;图6、图8中隔离套3部分隔离磁性芯体I与磁性套2,隔离套3可以设在磁性芯体I的中间部位,如图8所示,隔离套也可以设在磁性芯体I两端位置,如图6、图9所示;实施例四见图7、实施例五见图8、实施例六见图9。
[0043]由于磁性芯体I与磁性套2同极相近设置,之间具有很大的排斥力,隔离套3的设置为了方便安装磁性芯体I与磁性套2,也可以在隔离套3上设置与磁性芯体I配合以及与磁性套2配合的结构,以便于连接磁性芯体I与磁性套2。
[0044]实施例七、实施例八
[0045]隔离套3与磁性芯体I之间以及隔离套3与磁性套2之间均通过胶层10粘结固定。实施例七见图10,隔离套为圆筒3a,圆筒3a内壁用于固定在磁性芯体外壁上,圆筒3a外壁用于固定在磁性套内壁上,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实施例八见图11,隔离套在圆筒3a的外周壁上设有三个以上的卡爪3b,卡爪3b外端用于固定在磁性套的内壁上,方便安装。
[004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磁灸帽子,包括帽子本体和固定布置在所述帽子本体内壁上的多个磁灸针,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灸针包括磁性芯体和套设在所述磁性芯体上的磁性套;所述磁性芯体的磁感应强度大于所述磁性套的磁感应强度;所述磁性芯体与所述磁性套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磁性芯体呈棒状,所述磁性芯体的N极和S极沿所述磁性芯体的轴向设置,所述磁性套的N极和S极沿所述磁性套的内孔轴向设置;所述磁性芯体的N极靠近所述磁性套的N极,所述磁性芯体的S极靠近所述磁性套的S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灸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芯体的N极端面与所述磁性套的N极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磁性芯体的S极端面与所述磁性套的S极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灸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套呈球形,所述磁性套的内孔沿其直径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灸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套呈椭球形,所述磁性套的内孔沿其长半轴方向或短半轴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灸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套呈柱形,所述磁性套的内孔沿其中心轴线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磁灸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芯体与所述磁性套之间通过胶层粘结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灸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芯体和/或所述磁性套为永磁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灸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芯体与所述磁性套之间具有至少一个隔离套,所述隔离套由非导磁性材料制成,所述隔离套与所述磁性芯体之间以及所述隔离套与所述磁性套之间均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灸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套与所述磁性芯体之间以及所述隔离套与所述磁性套之间均通过胶层粘结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5、7-9任一所述的磁灸帽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灸针的S极端嵌设于所述帽子本体内壁,所述磁灸针的N极端相对于所述帽子本体内壁向内凸出。
【文档编号】A61N2/08GK203539885SQ201320618770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楼中平, 葛俊 申请人:杭州慈孝堂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