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419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牙垫,所述牙垫包括咬合部和插管固定部,所述咬合部与口腔一侧的牙齿相适配,插管固定部连接于咬合部,并位于咬合部一端且向外侧凸出,所述插管固定部设置有轴向通孔,插管固定部凸出,咬合部的两侧连接有固定带,牙垫为弹性材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固定方式稳定可靠,占用口腔面积小,便于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同时不易损伤病员牙齿,适合临床上广泛应用。
【专利说明】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主要是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用胶布粘接在脸上,即胶布固定法;第二种是采用固定器固定。
[0003]第一种方式有如下缺陷:1、容易损伤病员皮肤,尤其是老年病人或者有面部损伤、面部水肿的患者;2、固定效果有限,应用在高热等病员身上时容易因为汗水而让胶布失去沾性;3、进行口腔护理时需要两人配合才能进行(一人扶管,一人操作),浪费人力;4、口腔被胶布封住,不方便清理口腔内分泌物;5、反复粘贴气管导管后会造成气管导管的粘贴部份胶水残留,一些口腔分泌物容易被滞留在上面,形成细菌培养基,造成病员有感染的危险。
[0004]现有的固定器有横向螺旋式和纵向螺旋式,这两种方式均存在如下缺陷:1、牙垫很硬,容易损伤病员的门齿;2、每次进行口腔护理的时候都需要取下,并且需要双人操作才能进行(一人做口腔护理,一人扶助气管插管防滑脱),浪费人力;3、占用口腔部面积过大,不方便清理口腔内分泌物;4、固定带为粘贴式,固定不牢固,其固定力量来源为两个面的摩擦(贴合面一面布满倒钩,一面是绒毛膜面),长时间使用容易失去其功能。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结构简单,固定方式稳定可靠,占用口腔面积小,便于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同时不易损伤病员牙齿。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牙垫,所述牙垫包括咬合部和插管固定部,所述咬合部与口腔一侧的牙齿相适配,插管固定部连接于咬合部,并位于咬合部一端且向外侧凸出,所述插管固定部设置有轴向通孔,插管固定部凸出咬合部的两侧连接有固定带,牙垫为弹性材料。
[0007]优选的,所述插管固定部远离咬合部的一端开设有轴向贯通的缺口,所述缺口与通孔相连通,缺口处设置有调节通孔大小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优选为螺栓螺母调节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带与插管固定部之间通过挂钩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带为弹性软带。
[0010]优选的,所述咬合部的厚度为5mm-20mm,宽度为8mm-40mm。
[0011]优选的,咬合部的厚度为宽度为8mm-25mm。
[0012]优选的,所述通孔直径为3mm_8.2mm。
[0013]优选的,所述牙垫咬合部呈弧形,其前端与门牙接触,后端与后牙接触,前端宽度小于后端宽度。
[0014]优选的,所述牙垫的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或者医用复合材料。[0015]优选的,所述牙垫的材料为医用硅胶、医用树脂、医用橡胶或者医用塑料。
[001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暴露在口腔外的部分少,美观;只占用半边口腔,只需一人即可进行口腔护理等操作,有效节省临床人力;同时因为只占用半边口腔空间,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口腔分泌物的清理;固定装置左右可互调,避免出现一侧反复刺激引发不可预知的损伤;牙垫为略带弹性的材料制成,并且受力点由前牙转移到后牙,受力面由单个转移为多个,在保持牙齿张开状态方面,可有效防止牙齿的损伤;固定方法为弹性软带挂钩型,固定方式稳定可靠,适合临床上推广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0019]图中:1-咬合部,2-插管固定部,3-通孔,4-挂钩,5-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包括牙垫,所述牙垫包括咬合部I和插管固定部2,所述咬合部I与口腔一侧的牙齿相适配,咬合部I呈弧形,咬合部I前端与门牙接触、后端与后牙接触,前端宽度小于后端宽度,插管固定部2连接于咬合部I前端外侧且向外侧凸出,所述插管固定部2设置有轴向通孔3,插管固定部2远离咬合部I的一端开设有轴向贯通的缺口,所述缺口与通孔3连通,缺口处设置有调节通孔3大小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为螺栓螺母调节机构,方便气管插管放进和取出,同时容易调节气管插管的位置,插管固定部2凸出咬合部I的两侧连接有固定带5,固定带5为弹性软袋,牙垫为弹性材料,用以贴合牙齿咬合面,同时插管固定部2前凸,能保证咬合部I在口内,但是插管固定部2在口外,方便调节,同时咬合部I和插管固定部2为一体式,大大简化了结构。
[0022]优选的,固定带5与插管固定部2之间通过挂钩4连接,固定方式可靠。
[0023]优选的,咬合部I的厚度为5mm-20mm,宽度为8mm-40mm,现在常用的牙垫都是借助门牙的力量来防止咬闭导管,但是门牙根小,很容易出现牙齿被咬掉的情况,这种尺寸的咬合部I可以利用多个后牙的支撑,提高了结构的稳固性。
[0024]优选的,咬合部I的厚度为宽度为8mm-25mm。
[0025]优选的,通孔3直径为3mm-8.2mm,方便不同直径的气管插管使用。
[0026]优选的,牙垫的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或者医用复合材料。
[0027]优选的,牙垫的材料为医用硅胶、医用树脂、医用橡胶或医用塑料,对人体无害同时适合牙齿咬合。
[0028]具体使用时,通常昏迷的病人都是牙齿紧闭的,让病员咬合牙垫咬合部1,同时用固定带5和挂钩4将本产品固定在人体头部,将气管插管插入牙垫的通孔3内,插好插管后通过调节螺栓螺母机构来固定插管,这种固定方式稳定可靠,同时占用口腔面积小,便于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并且不易损伤病员牙齿。
[0029]具体实施时,插管的直径一般可选用:成人7.0mm、7.5mm、8.0mm,小儿是3.0mm-5.5m,通孔内径可以在对应的插管外径上增加咬合部I厚度可以根据具体型号的通孔内径往上下分别增加咬合部I前端宽度小于后端宽度,前端宽度选择后端宽度选择15mm-25mm,插管固定部2宽度为具体型号的通孔内径往左右分别增加 5mm-6mm。
[0030]以下提供具体实施例:
[0031]1、针对婴幼儿,气管插管外径可选择3mm,插管固定部2的宽度可选择13mm,通孔3的内径可选择3.2mm ;咬合部I整体形状为弧形,厚度可选择9_,咬合部I前端宽度可选择8mm,后端宽度可选择15mm,前端至后端平缓过渡。
[0032]2、针对成年男性,气管插管外径可选择8_,插管固定部2的宽度可选择18_,通孔3的内径可选择8.2mm ;咬合部I整体形状为弧形,厚度可选择14_,咬合部I前端宽度可选择15mm,后端宽度可选择25mm,前端至后端平缓过渡。
[0033]3、针对成年女性,气管插管外径可选择7.5mm,插管固定部2的宽度可选择17.5mm,通孔3的内径可选择7.7mm ;咬合部I整体形状为弧形,厚度可选择13.5mm,咬合部I前端宽度可选择14_,后端宽度可选择24_,前端至后端平缓过渡。
[0034]4、针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外径可选择7_,插管固定部2的宽度可选择17_,通孔3的内径可选择7.2mm,咬合部I整体形状为弧形,厚度可选择13_,咬合部I前端宽度可选择13mm,后端宽度可选择23mm,前端至后端平缓过渡。
[0035]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牙垫,所述牙垫包括咬合部(I)和插管固定部(2),所述咬合部(I)与口腔一侧的牙齿相适配,插管固定部(2)连接于咬合部(1),并位于咬合部(I) 一端且向外侧凸出,所述插管固定部(2)设置有轴向通孔(3),插管固定部(2)凸出咬合部(I)的两侧连接有固定带(5),牙垫为弹性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固定部(2)远离咬合部(I)的一端开设有轴向贯通的缺口,所述缺口与通孔(3)相连通,缺口处设置有调节通孔(3)大小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为螺栓螺母调节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5)与插管固定部(2)之间通过挂钩(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5)为弹性软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I)的厚度为5mm-20mm,宽度为 8mm-4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I的厚度为Qmm-14mm,宽度为 8mm-25mm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直径为3mm-8.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垫咬合部I呈弧形,其前端与门牙接触,后端与后牙接触,前端宽度小于后端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垫的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或者医用复合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管插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牙垫的材料为医用硅胶、医用树脂、医用橡胶或医用塑料。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3507261SQ201320634165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发明者】王永刚, 钟惠, 熊洁, 蔡丽 申请人:王永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