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颌截骨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96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正颌截骨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正颌截骨锯,包括锯片、锯柄和连接杆,所述锯片呈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边缘设置锯口,另相邻的两条边边缘为圆钝状,所述锯片与锯柄通过支点连接,所述支点设置在所述锯片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夹角处,所述锯片和锯柄平行,且锯片和锯柄间的距离为4.5—7.5mm,所述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夹角处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夹角处的距离为5—11mm,所述锯柄和连接杆在一个平面,且锯柄和连接杆间的夹角为90—110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减少内固定时进行骨面平整等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和简化手术操作以及克服了下颌骨下缘截骨时不易操作、不易控制等缺点,有效的避免了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等并发症,使手术的开展更加安全,准确。
【专利说明】正颌截骨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的正颌截骨锯。
【背景技术】
[0002]现常用的下颌骨矢状骨劈开术是用细长的骨锯,沿下颌支前缘与下颌体外斜线骨面截骨线钻磨出一条深达骨松质的沟,然后用薄刃骨刀插入骨缝中,于骨外板与骨松质交界处劈开,用宽刃骨凿插入骨缝,小心撬动,使近、远心段骨块达到完全分离的目的。目前,尚无此类改良型正颌截骨锯相关器械的报道和专利申请。
[0003]现有的下颌骨矢状骨劈开术中所使用的器械有诸多缺陷,首先,现有的截骨方法是用薄刃骨刀插入骨缝,用撬动的方式分离近、远心段骨段,此方法不能准确的将骨外板与骨松质分离,易使骨断面出现不平整、台阶等情况,造成固定时骨块间加压不紧,导致骨块愈合不良。其次,由于手术切口设计及解剖结构的限制,使得一般器械无法于下颌骨下缘磨出截骨线,因而使截骨时,下颌骨下缘的骨离断部位无法准确预测,且用薄刃骨刀切开骨皮质与骨松质时,易损伤下牙槽神经血管束,造成下唇麻木等感觉异常,严重者会使中间骨段及软组织失去血供、易于骨段坏死。再次,下颌升支及下颌角内侧有许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如腮腺床等,手术截骨时如稍有不慎,损伤到这些重要的解剖结构,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出血等术中并发症,甚至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人体下颌骨的解剖结构,准确定位下颌骨下缘截骨线的深度,同时可保证骨断面平整,且最大程度的避免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的正颌截骨锯。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以下技术方案:正颌截骨锯包括锯片、锯柄和连接杆,所述锯片呈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边缘设置锯口,另相邻的两条边边缘为圆钝状,所述锯片与锯柄通过支点连接,所述支点设置在所述锯片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夹角处,所述锯片和锯柄平行,且锯片和锯柄间的距离为4.5-7.5mm,所述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夹角处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夹角处的距离为5— 11mm,所述锯柄和连接杆在一个平面,且锯柄和连接杆间的夹角为90 — 110度。
[0006]为了避免手术中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导致骨坏死和软组织萎缩等并发症,以及骨断面不平整导致术中固定及术后愈合受影响,本实用新型正颌截骨锯可以精确定位下颌骨下缘截骨线,并予以准确切割。通过临床大量实践总结,综合考虑锯片宽度,即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夹角处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夹角处的距离,以及锯片和锯柄间的距离等参数。
[0007]通过CT数据研究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解剖位置与骨皮质和磨牙的联系,在第二磨牙区域下颌管距离颊侧骨皮质最远(平均7.82 mm,最小4.9 mm)。在第二磨牙区域下颌体最厚,对于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的颊侧垂直切口须在下颌第二磨牙区域,这个区域骨质最厚并且下颌管距离颊侧骨皮质最远。对于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颊侧垂直切口的安全深度是4.9 mm。下颌管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在第二前磨牙区为(9.82± 1.26)mm,向后到第三磨牙远中区(13.52±1.93)mm,呈逐渐增大趋势综上所述。所以锯片的宽度,应小于下牙槽神经管距下颌下缘的最小距离。锯片和锯柄部的距离应小于下牙槽神经管距下颌骨外侧壁的最小距尚。
[0008]为保证术中在锯片进入下颌骨的最深的距离时,仍能够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同时考虑到不同人的下颌骨大小不同,根据临床大量实践总结,得出以下优选方案。
[0009]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锯片和锯柄间的距离为4.5—5.5mm,所述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夹角处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夹角处的距离为5 — 7mm。
[0010]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锯片和锯柄间的距离为5.5一6.5mm,所述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夹角处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夹角处的距离为7 — 9mm。
[0011]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锯片和锯柄间的距离为6.5-7.5mm,所述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夹角处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夹角处的距离为9一11mm。
[0012]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锯柄和连接杆间的夹角为100度。
[0013]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夹角为120度。
[0014]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设置连接槽,与现有手术器械匹配使用。
[0015]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锯柄的长度为50mm,下颌骨的平均高度27.6?32.3mm,加下颌磨牙牙冠平均高度5-7mm,最高约40mm,加之术中为方便操作,同时考虑到术中病人的张口度,再适当增加IOmm,优选50mm为方便操作的设计。
[00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与锯柄平行的四边形锯片减少骨断面出现台阶或者不平整的情况,从而减少内固定时进行骨面平整等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和简化手术操作;
(2)克服了下颌骨下缘截骨时不易操作、不易控制等缺点,通过综合考虑锯片宽度,即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夹角处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夹角处的距离,以及锯片和锯柄间的距离等参数,有效的避免了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等并发症,使手术的开展更加安全,准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颌截骨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颌截骨锯的对称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正颌截骨锯的手术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为:
[0021]I—锯片;2—锯柄;3——连接杆;11—支点;12、13—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14、15—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16—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夹角;21—锯柄和连接杆间的夹角;31—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
[0023]请参见图1,正颌截骨锯包括锯片1、锯柄2和连接杆3,所述锯片I呈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12、13边缘设置锯口,另相邻的两条边14、15边缘为圆钝状,所述锯片I与锯柄2通过支点11连接,所述支点11设置在所述锯片I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14、15夹角处,所述锯片I和锯柄2平行,且锯片I和锯柄2间的距离为4.5-7.5mm,所述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14、15夹角处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12、13夹角处的距离为5—11mm,所述锯柄2和连接杆3在一个平面,且锯柄2和连接杆3间的夹角为90 — 110度。
[0024]通过CT数据研究中国人下颌神经管的解剖位置与骨皮质和磨牙的联系,在第二磨牙区域下颌管距离颊侧骨皮质最远(平均7.82 mm,最小4.9 mm)。在第二磨牙区域下颌体最厚,对于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的颊侧垂直切口须在下颌第二磨牙区域,这个区域骨质最厚并且下颌管距离颊侧骨皮质最远。对于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颊侧垂直切口的安全深度是4.9 mm。下颌管下缘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在第二前磨牙区为(9.82± 1.26)mm,向后到第三磨牙远中区(13.52±1.93)mm,呈逐渐增大趋势综上所述。所以锯片的宽度,应小于下牙槽神经管距下颌下缘的最小距离。锯片和锯柄部的距离应小于下牙槽神经管距下颌骨外侧壁的最小距尚。
[0025]为保证术中在锯片进入下颌骨的最深的距离时,仍能够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同时考虑到不同人的下颌骨大小不同,根据临床大量实践总结,得出以下优选实施例。
[0026]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锯片I和锯柄2间的距离为4.5—5.5mm,所述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14、15夹角处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12、13夹角处的距离为5 — 7mm。
[0027]作为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锯片I和锯柄2间的距离为5.5—6.5mm,所述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14、15夹角处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12、13夹角处的距离为7 — 9_。
[0028]作为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锯片I和锯柄2间的距离为6.5—7.5mm,所述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14、15夹角处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12、13夹角处的距离为9一 11_。
[0029]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锯柄2和连接杆3间的夹角21为100度。
[0030]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夹角16为120度。
[0031]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杆3设置连接槽31,与现有手术器械匹配使用。
[0032]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锯柄2的长度为50mm,下颌骨的平均高度27.6?32.3mm,加下颌磨牙牙冠平均高度5_7mm,最高约40mm,加之术中为方便操作,同时考虑到术中病人的张口度,再适当增加IOmm,优选50mm为方便操作的设计。
[0033]手术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正颌截骨锯的锯片设计为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边缘设置锯口,另相邻的两条边边缘为圆钝状,锯片和锯柄平行,术中可以调整锯片的切割方向,通过在下颌骨下缘需要截骨的部位磨出一条深及骨松质的沟,使得在后续的骨劈开时,近、远心骨段可在预定的位置分离,克服了原有方法的缺点:即只在下颌升支前缘及下颌体部定位磨出截骨线,劈开时使下颌骨下缘内侧的截骨线无法准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正颌截骨锯简化手术操作,并使得术中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大大降低,达到精确、高效、安全的目的。
[0034]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分为左侧和右侧进行,需要对称的手术器械,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颌截骨锯的对称结构示意图。[003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正颌截骨锯,其特征在于,包括锯片、锯柄和连接杆,所述锯片呈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边缘设置锯口,另相邻的两条边边缘为圆钝状,所述锯片与锯柄通过支点连接,所述支点设置在所述锯片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夹角处,所述锯片和锯柄平行,且锯片和锯柄间的距离为4.5—7.5_,所述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夹角处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夹角处的距离为5 — 11mm,所述锯柄和连接杆在一个平面,且锯柄和连接杆间的夹角为90 —11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颌截骨锯,其特征在于,所述锯片和锯柄间的距离为4.5—5.5mm,所述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夹角处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夹角处的距离为5——7mm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颌截骨锯,其特征在于,所述锯片和锯柄间的距离为5.5-6.5mm,所述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夹角处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夹角处的距离为7—9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颌截骨锯,其特征在于,所述锯片和锯柄间的距离为6.5-7.5mm,所述边缘为圆钝状的两条边夹角处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夹角处的距离为9一Ilmm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颌截骨锯,其特征在于,所述锯柄和连接杆间的夹角为100度。
6.根据权利要求1一4任一所述的正颌截骨锯,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为锯口的两条边夹角为12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颌截骨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设置连接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颌截骨锯,其特征在于,所述锯柄的长度为50mm。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3634243SQ201320702097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0日
【发明者】焦子先, 张善勇, 郑吉驷, 万绍楠, 虞菲, 徐伟峰, 沈佩, 刘欢, 赵璟阳, 陈琦, 杨驰, 于洪波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