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322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包括椅框,及设置在椅框四个角下面的脚轮,及设置在椅框之间的健侧垫和患侧垫,及设置在健侧垫和患侧垫后面的靠背;所述健侧垫的左侧与患侧垫的右侧均设置有挽垫,所述脚轮连接设置有脚刹。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的患者使用,应用人体工程学理论为基础,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持患肢体位标准是前屈65°~70°,外展10°~20°,外旋5°~10°为依据,防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坐位时因患肢摆放位置不当或患者不合作造成关节脱位,有良好的支撑作用,操作灵活,最终达到患者提早离床活动,避免了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皮肤受感染或肺部感染或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专利说明】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凳,尤其涉及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
【背景技术】
[0002]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减轻髋部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然而,患者术后将面临各种并发症,术后脱位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保持正确体位是预防假体脱位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护士在早期功能训练中,指导患肢禁止内收、内旋,屈髋和练习坐位均< 90°,以达到预防关节脱位的目的。一般髋关节置换术后要求座椅选择坚固,有一定高度、有扶手的椅子,保证髋关节屈曲< 90°,理想的坐高为50?60cm。传统临床中仍沿用一般座椅,座椅的高度为39?42cm,这根本达不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肢的理想指导要求,极易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坐位时因患肢摆放位置不当或患者不合作造成的关节脱位,从而延长患者的康复日期。因此,针对传统临床指导技术问题的不足,本 申请人:通过应用人体工程学理论为基础,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持患肢体位标准是前屈65°?70°,外展10°?20°,外旋5°?10。为依据,研发出一种做到功能训练椅的尺度及造型都符合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的要求,反搭配在一般座椅上,能够避免患肢屈髋超过90°,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操作灵活简单,最终达到患者提早离床活动,避免了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皮肤受感染或肺部感染或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达到预防与治疗的作用的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确属必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坐位时患肢摆放位置不当或患者不合作造成的关节脱位,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操作灵活简单,最终达到患者提早离床活动,避免了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皮肤受感染或肺部感染或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达到预防与治疗的作用的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包括椅框,及设置在椅框四个角下面的脚轮,及设置在椅框之间的健侧垫和患侧垫,及设置在健侧垫和患侧垫后面的靠背;所述健侧垫的左侧与患侧垫的右侧均设置有挽垫,所述脚轮连接设置有脚刹。
[0005]作为优选,所述健侧垫与患侧垫呈并排式设置,所述健侧垫的形状呈长方体设置,所述患侧垫的形状呈直角梯形设置。
[0006]作为优选,所述挽垫的上端中部位置设置有挽手,所述挽手设置有一对。
[0007]作为优选,所述靠背与椅框之间的安装连接设置有靠背斜度调节螺栓。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包括椅框,及设置在椅框四个角下面的脚轮,及设置在椅框之间的健侧垫和患侧垫,及设置在健侧垫和患侧垫后面的靠背;所述健侧垫的左侧与患侧垫的右侧均设置有挽垫,所述脚轮连接设置有脚刹。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通过应用人体工程学理论为基础,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持患肢体位标准是前屈65°?70°,外展10°?20°,外旋5°?10°为依据,防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坐位时因患肢摆放位置不当或患者不合作造成关节脱位,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操作灵活简单,最终达到患者提早离床活动,避免了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皮肤受感染或肺部感染或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达到预防与治疗的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包括椅框1,及设置在椅框I四个角下面的脚轮2,及设置在椅框I之间的健侧垫3和患侧垫4,及设置在健侧垫3和患侧垫4后面的靠背5 ;所述健侧垫3的左侧与患侧垫4的右侧均设置有挽垫6,所述脚轮4连接设置有脚刹(未图示)。
[0012]其中,所述健侧垫3与患侧垫4呈并排式设置,所述健侧垫3的形状呈长方体设置,所述患侧垫4的形状呈直角梯形设置。此设置结合了人体工程学的理论基础,可实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持患肢体标准是前屈65°?70。,外展10°?20°,外旋5°?10°,坐高为50?60cm,使本实用新型的尺度及造型符合髋关节置换术后体位的要求,能够避免患肢屈髋超过90°,最终达到患者提早离床活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功能训练椅的高低还可调节升或降,能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来调节功能训练椅的高度,使患者的足底与地面完全接触,使用更加安全舒适。
[0013]其中,所述挽垫6的上端中部位置设置有挽手7,所述挽手7设置有一对,此设置符合了临床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指导要求,实现操作灵活,方便患者使用。
[0014]其中,所述靠背5与椅框I之间的安装连接设置有靠背斜度调节螺栓8,此设置通过调节靠背斜度调节螺栓8可调整靠背5的倾斜度,使患者坐得更加舒适。
[00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包括椅框,及设置在椅框四个角下面的脚轮,及设置在椅框之间的健侧垫和患侧垫,及设置在健侧垫和患侧垫后面的靠背;所述健侧垫的左侧与患侧垫的右侧均设置有挽垫,所述脚轮连接设置有脚刹。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通过应用人体工程学理论为基础,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持患肢体位标准是前屈65°?70°,外展10°?20°,外旋5°?10°为依据,防止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坐位时因患肢摆放位置不当或患者不合作造成关节脱位,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操作灵活简单,最终达到患者提早离床活动,避免了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皮肤受感染或肺部感染或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达到预防与治疗的作用。
[0016]上述实施实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相同或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椅框,及设置在椅框四个角下面的脚轮,及设置在椅框之间的健侧垫和患侧垫,及设置在健侧垫和患侧垫后面的靠背;所述健侧垫的左侧与患侧垫的右侧均设置有挽垫,所述脚轮连接设置有脚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健侧垫与患侧垫呈并排式设置,所述健侧垫的形状呈长方体设置,所述患侧垫的形状呈直角梯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挽垫的上端中部位置设置有挽手,所述挽手设置有一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训练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与椅框之间的安装连接设置有靠背斜度调节螺栓。
【文档编号】A61F5/01GK203598081SQ201320756155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7日
【发明者】梁卓智, 陈仁英 申请人:梁卓智, 东莞市蒙泰护理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