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27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组合密封盖包括外盖、内盖、接头、弹性密封片和内芯,外盖包括盖体和用于与储液容器口配合连接的盖座,盖座和盖体之间密封连接,内盖设置在盖座中并与盖座紧配合,内盖上设置有出液口,在出液口的上方周围设置有定位环,定位环内设置有可使液体通过的支撑件,接头的底端与定位环配合,支撑件的顶尖顶压在弹性密封片的底面,弹性密封片的上表面外缘与接头的内台阶下表面接触配合,接头内设置有用于与无针输液管接头对扣并推动弹性密封片使液体流出的内芯,内芯的底面与弹性密封片上表面接触配合。该密封盖避免输液瓶中含胶屑的现象,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
【背景技术】
[0002]人体静脉注射因药效迅速,近些年在医药卫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密封盖作为输液瓶或输液袋的密封配件,其结构和材料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不断的改进。在临床静脉给药治疗中,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大量应用,在连接输液管和溶解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瓶塞,会导致塞屑微粒进入药液。
[0003]有研究证明,用16号针头穿刺2枚次胶塞脱屑率可达42.3%,6枚次可达100%。由输液带入人体的微粒所造成的危害已众所周知。所以,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控制进入人体的微粒数量,特别是输液管末端的终端滤器的使用有效地阻止了进入人体的微粒数。近年来,终端滤器对各种大小微粒滤过的差异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些终端滤器对微粒的滤过不安全,人们在输液的制备、使用过程中仍应尽量避免微粒的污染。
[0004]因此,要彻底解决胶屑微粒对输液者健康的伤害,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密封盖做无针化方向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该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输液和加药的无针操作,彻底避免储液容器中落屑的现象。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密封盖包括外盖、内盖、接头、弹性密封片和内芯,所述外盖包括盖体和用于与储液容器口配合连接的盖座,所述盖座盖座上端的盖体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内盖设置在所述盖座中并与盖座紧配合,所述内盖上设置有出液口,在所述出液口的上方周围设置有定位环或定位孔,所述定位环或定位孔内设置有可使液体通过的支撑件,所述接头的底端与所述定位环或定位孔配合,所述支撑件的顶尖顶压在所述弹性密封片的底面,所述弹性密封片的上表面外缘与所述接头的内台阶下表面接触配合,所述接头内设置有用于与无针输液管接头对扣并推动弹性密封片使液体流出的内芯,所述内芯的底面与所述弹性密封片上表面接触配合。
[0007]为了简化结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接头的外轮廓为阶梯轴,所述接头的内腔为与接头外轮廓同心的阶梯孔,所述阶梯轴包括第一阶梯轴、第二阶梯轴和第三阶梯轴,所述阶梯孔包括第一阶梯孔、第二阶梯孔和第三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轴套设在所述定位环内,所述弹性密封片设置在第一阶梯孔内,所述第三阶梯轴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无针输液管接头配合的连接结构,所述内芯套设在所述第二阶梯孔和第三阶梯孔内。
[0008]为了保证密封盖组装在输液瓶或输液袋上后运输储藏过程中盖体内保持无菌环境,避免污染药物,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盖座和盖体为一体式,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拉环,所述盖座和盖体的连接处内表面设置有环状凹槽,所述盖体内表面设置有用于沿所述环状凹槽将盖座与盖体分离的撕拉凹槽。
[0009]为了操作方便,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结构为外螺纹,或为L形扣槽,或为凸扣。
[0010]为了方便加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内盖上设置有加药口,所述加药口的上方周围设置有加药导向筒,所述加药口或加药导向筒上设置有加药密封结构。
[0011]为了简化组合密封盖结构,方便制造,而且尽量减小支撑件对出液口出液的阻力,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件为片状,所述片状支撑件的上部为顶角圆滑过渡的等腰三角形或梯形。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所述支撑件的上部外轮廓为顶角圆滑过渡的棱锥或圆锥。
[0013]为了对密封片形成一定的夹持力,避免密封片经液体药物润滑后内芯按压时发生位移,导致难以复位,以致发生漏液,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阶梯孔内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二阶梯孔轴心的水平限位条,所述水平限位条与所述弹性密封片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所述内芯底部设置有豁口,所述豁口两侧的支脚凸边与所述水平限位条两侧的第二阶梯孔相配合。
[0014]为了方便装配并锁定内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阶梯孔与无针输液管连接的一端至第三阶梯孔中部的空腔为倒圆锥台形。
[0015]为了保证盖体的撕拉快捷方便,制造模具结构简单,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撕拉凹槽为螺纹状凹槽,所述螺纹装凹槽的一端相对设置在拉环与盖体的连接处,所述螺纹状凹槽另一端平滑过渡至环状凹槽中。
[0016]为了保证盖体的撕拉快捷方便,制造模具结构简单,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所述撕拉凹槽包括设置在所述盖体内表面的开口凹槽,所述开口凹槽与所述拉环与盖体的连接处相对设置,所述开口凹槽的一端通过设置在所述盖体顶面和侧壁内表面的线型凹槽与所述环状凹槽连接。
[0017]为了实现咋输液过程中加药,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药口设置在所述内盖上,或者设置在所述出液口的定位环上。
[0018]频繁加药更易产生胶屑,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药密封结构与所述接头、弹性密封片、内芯和支撑件组成的无针输液结构相同。
[0019]为了保证加药口的密封性,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所述加药密封结构为弹性密封垫或密封塞。
[0020]内芯经按压后,两支脚将密封片顶出,使密封片与接头之间形成间隙,为了方便药物能顺畅的流出,并同时保证密封片不发生位移,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水平限位条与所述片状支撑件相垂直设置。
[0021]为了进一步减小支撑件对出液口出液的阻力,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件的底部设置有与出液口相对设置的凹口。
[0022]外盖开启后,为了保证在输液过程中能实现无菌加药,并避免出现漏夜等现象,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所述弹性密封垫上设置有十字口,所述弹性密封垫外还贴合包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定位环通过螺纹或卡扣配合连接。[002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0024]通过使用组合密封瓶塞,完全避免出现输液瓶中含胶屑微粒的现象;
[0025]该组合密封塞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0026]该组合密封盖使用方便,不仅减轻输液人员工作强度,而且避免了使用针头意外伤害而造成的疾病传染等;
[0027]可省去原来增设在输液管中的终端滤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图1中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实施例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图1中内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图4中A-A的剖视图;
[0033]图6是图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图1中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是图1中接头沿轴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9是图1中内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10是图1的使用状态图;
[0038]图11是图2的另一使用状态图;
[0039]图1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
[0041]图14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5是实施例4中盖体的仰视图;
[0043]图16是图14的C-C’剖视图;
[0044]图17是图14的B-B,剖视图;
[0045]图18是实施例5中内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6]图中:1、组合密封盖;2、外盖;3、内盖;4、接头;5、弹性密封片;6、内芯;7、盖体;8、盖座;9、出液口 ;10、定位环;11、支撑件;12、第一阶梯轴;13、第二阶梯轴;14、第三阶梯轴;15、第一阶梯孔;16、第二阶梯孔;17、第三阶梯孔;18、连接结构;19、拉环;20、螺纹状凹槽;21、环状凹槽;22、水平限位条;23、豁口 ;24、支脚;25、加药口 ;26、加药密封结构;27、凹口 ;28、弹性密封垫;29、加药导向筒;30、定位孔;31、开口凹槽;32、线型凹槽;33、无针输液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8]实施例1
[0049]如图1和图11所示,实施例为一种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I,组合密封盖I包括外盖2、内盖3、接头4、弹性密封片5和内芯6,外盖2包括盖体7和用于与储液容器口配合连接的盖座8,盖座8和盖体7之间密封连接,内盖3设置在盖座8中并与盖座8紧配合,内盖3上设置有出液口 9,在出液口 9的上方周围设置有定位环10,定位环10内设置有可使液体通过的支撑件11,接头4的底端与定位环10配合,支撑件11的顶尖顶压在弹性密封片5的底面,弹性密封片5的上表面外缘与接头4内台阶下表面接触配合,接头4内设置有用于与无针输液管接头33对扣并推动弹性密封片5使液体流出的内芯6,内芯6的底面与弹性密封片5上表面接触配合。
[0050]在本实施例中,接头4的外轮廓为阶梯轴,接头4的内腔为与接头外轮廓同心的阶梯孔,阶梯轴包括第一阶梯轴12、第二阶梯轴13和第三阶梯轴14,阶梯孔包括第一阶梯孔15、第二阶梯孔16和第三阶梯孔17,第一阶梯轴12套设在定位环10内,弹性密封片5设置在第一阶梯孔15内,第三阶梯轴14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无针输液管接头33配合的连接结构18,内芯6套设在第二阶梯孔15和第三阶梯孔16内。
[0051]在本实施例中,盖座8和盖体7为一体式,盖体7上设置有拉环19,盖座8和盖体7的连接处内表面设置有环状凹槽21,盖体7内表面设置有用于沿环状凹槽将盖座8与盖体7分离的撕拉凹槽。
[005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8为外螺纹。
[0053]在本实施例中,内盖8上设置有加药口 25,加药口 25的上方周围也设置有加药导向筒29,加药口 25或加药导向筒29上设置有加药密封结构26。
[0054]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1为片状,片状支撑件的上部为顶角圆滑过渡的等腰三角形或梯形。
[005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阶梯孔15内设置有穿过第二阶梯孔15轴心的水平限位条22,水平限位条22与弹性密封片5的上表面贴合设置,内芯6底部设置有豁口 23,豁口 23两侧的支脚24凸边与水平限位条22两侧的第二阶梯孔15相配合。
[0056]在本实施例中,撕拉凹槽为螺纹状凹槽20,螺纹装凹槽20的一端相对设置在拉环19与盖体7的连接处,螺纹状凹槽20另一端平滑过渡至环状凹槽21中。
[0057]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阶梯孔16与无针输液管连接的一端至第三阶梯孔16中部的空腔为倒圆锥台形。
[0058]在本实施例中,加药密封结构26为弹性密封垫28或密封塞。
[0059]在本实施例中,加药口 25设置在内盖3上。
[0060]在本实施例中,水平限位条22与片状支撑件相垂直设置。
[0061]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1的底部设置有与出液口 9相对设置的凹口 27。
[0062]实施例2
[0063]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加药口 25设置在出液口 9的定位环10上。
[0064]实施例3
[0065]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加药密封结构26与接头4、弹性密封片5、内芯6和支撑件11组成的无针输液结构相同。
[0066]实施例4
[0067]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撕拉凹槽包括设置在盖体内表面的开口凹槽31,开口凹槽31与拉环19与盖体7的连接处相对设置,开口凹槽31的一端通过设置在盖体7顶面和侧壁内表面的线型凹槽32与环状凹槽21连接。
[0068]实施例5
[0069]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支撑件11的上部外轮廓为顶角圆滑过渡的棱锥。
[0070]另外,还可以在弹性密封垫上设置有十字口,弹性密封垫外还贴合包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与定位环通过卡扣配合连接;支撑件还可以为设置有若干个通孔的锥体或锥台;定位环或定位孔中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与接头底面上贴合。
[0071]该组合密封盖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是:需要输液时,首先牵拉拉环,盖体沿螺旋状凹槽被撕拉至环状凹槽处,将输液管连接端的接头与本实用新型中的接头旋紧,输液管连接端的接头上凸出的连接管顶住内芯,内芯将弹性密封片下压,则组合密封盖与输液管连通。需要加药时,仅需将加药注射器的端口与接头连接,按压注射器即可将药物加入输液瓶等储液容器中,或将密封盖旋出,将针头插入弹性密封垫的十字口中心,按压注射器即可将药物加入输液瓶等储液容器中。
[007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密封盖包括外盖、内盖、接头、弹性密封片和内芯,所述外盖包括盖体和用于与储液容器口配合连接的盖座,所述盖座和的盖体之间密封连接,所述内盖设置在所述盖座中并与盖座紧配合,所述内盖上设置有出液口,在所述出液口的上方周围设置有定位环或定位孔,所述定位环或定位孔内设置有可使液体通过的支撑件,所述接头的底端与所述定位环或定位孔配合,所述支撑件的顶尖顶压在所述弹性密封片的底面,所述弹性密封片的上表面外缘与所述接头的内台阶下表面接触配合,所述接头内设置有用于与无针输液管接头对扣并推动弹性密封片使液体流出的内芯,所述内芯的底面与所述弹性密封片上表面接触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的外轮廓为阶梯轴,所述接头的内腔为与接头外轮廓同心的阶梯孔,所述阶梯轴包括第一阶梯轴、第二阶梯轴和第三阶梯轴,所述阶梯孔包括第一阶梯孔、第二阶梯孔和第三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轴套设在所述定位环内,所述弹性密封片设置在第一阶梯孔内,所述第三阶梯轴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无针输液管接头配合的连接结构,所述内芯套设在所述第二阶梯孔和第三阶梯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座和盖体为一体式,所述盖体上设置有拉环,所述盖座和盖体的连接处内表面设置有环状凹槽,所述盖体内表面设置有用于沿所述环状凹槽将盖座与盖体分离的撕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外螺纹,或为L形扣槽,或为凸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上设置有加药口,所述加药口的上方周围设置有加药导向筒,所述加药口或加药导向筒上设置有加药密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片状,所述片状支撑件的上部为顶角圆滑过渡的等腰三角形或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上部外轮廓为顶角圆滑过渡的棱锥或圆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梯孔内设置有穿过所述第二阶梯孔轴心的水平限位条,所述水平限位条与所述弹性密封片的上表面贴合设置,所述内芯底部设置有豁口,所述豁口两侧的支脚凸边与所述水平限位条两侧的第二阶梯孔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阶梯孔与无针输液管连接的一端至第三阶梯孔中部的空腔为倒圆锥台形。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针输液用组合密封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撕拉凹槽为螺纹状凹槽,所述螺纹装凹槽的一端相对设置在拉环与盖体的连接处,所述螺纹状凹槽另一端平滑过渡至环状凹槽中。
【文档编号】A61J1/14GK203694111SQ201320797444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吴红清 申请人:江阴市鸿萌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