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743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其技术特征是,原料药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枳壳4~7%、延胡索10~13%、黄芩4~7%、川楝子6~8%、乌药3~5%、巴戟天2~4%、益母草1~2%、白术3~6%、桂枝4~7%、白鸡冠花2~6%、小茴香2~5%、三棱9~12%、川芎4~7%、红藤4~7%、九层塔2~5%、白薇2~4%、爬山虎2~4%、毛冬青2~4%、川断3~5%,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本发明成本低,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部分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理改变,并无病原体。其临床表现:慢性盆腔痛,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输卵管粘连阻塞可致不孕或异位妊娠;有时仅有低热,易感疲劳,因病程较长,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若为子宫内膜炎,子宫增大、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呈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轻度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常增粗、变硬、有触痛。属于中医“带下病”范畴。临床上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反复炎症导致盆腔内生殖器官和结缔组织纤维化增厚改变,药物不容易渗透,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理气、舒肝散结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其技术特征是,原料药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枳壳4~7%、延胡索10~13%、黄芩4~7%、川楝子6~8%、乌药3~5%、巴戟天2~4%、益母草I~2%、白术3~6%、桂枝4~7%、白鸡冠花2~6%、小茴香2~5%、三棱9~12%、川;4~7%、红藤4~7%、九层塔2~5%、白薇2~4%、爬山虎2~4%、毛冬青2~4%、川断3~5%,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理气、舒肝散结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具体实施方式】
[000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07]实施例1:
[0008]采用枳壳、延胡索、黄芩、川楝子、乌药、巴戟天、益母草、白术、桂枝、白鸡冠花、小茴香、三棱、川芎、红藤、九层塔、白薇、爬山虎、毛冬青、川断为原料药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 )每付为枳壳6.2、延胡索12.1、黄芩6.1、川楝子7.1、乌药4.3、巴戟天3.5、益母草1.2、白术5.2、桂枝5.6、白鸡冠花4.2、小茴香3.1、三棱11.2、川芎6.3、红藤5.9、九层塔3.9、白薇3.3、爬山虎3.2、毛冬青3.4、川断4.2。取上述19味原料药总重量为254克,加水2000ml,在室温下浸泡4小时左右,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至60~80分钟,去渣得滤液300ml左右,药渣再加水300ml,煎熬3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100ml左右,共得400ml左右药汁,即制得本发明汤剂,装入无菌玻璃瓶内备用。每日I剂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00ml,余200ml药汁每晚保留灌肠一次。先嘱病人排便后休息半小时再做保留灌肠。臀部抬高10cm,药液温度39~41°C,取右侧卧位,轻轻插入肛管15cm左右,将药液缓缓注入,抬高肛管使药液全部注入,捏紧肛管拔出。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一般治疗三个疗程。
[0009]本发明枳壳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头痛、腰痛、疝气痛、筋骨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川楝子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经。功效:止痛,泻热,杀虫;乌药辛,温。入脾、肺、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巴戟天味辛、甘,性温。功效:温补肾阳,祛除寒湿;益母草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白汗,胎动不安;桂枝活血化淤,缓消血块等。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作用;白鸡冠花收敛止血,止带,止痢。用于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久痢不止;小茴香具有祛寒止痛的功效,对寒湿、气滞引起的子宫虚寒、腰背冷痛、肚腹胀满、大便溏稀及疝气等有很好的疗效;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癥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川芎用于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红藤味苦,性平。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主治肠痈、乳痈以及风湿痹痛等症;九层塔也叫兰香罗勒,全草具疏风解表,化湿和中,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之效;白薇清虚热中药,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热病病邪入营血,身热不退,阴虚内热,产后虚热,热淋、血淋,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爬山虎祛风通络,活血解毒。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跌打损伤、痈疖肿毒;毛冬青清凉解毒,凉血散毒。治喉头水肿,咽喉炎症,暑季外感热症,皮肤急性化脓性炎症;川断又名续断,补肝,强筋骨,定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19味中草药巧妙组方,科学配伍,具有疗效确切、无耐药性、复发可能性小为特点,药物相互协调作用,其奏慢性盆腔炎之特效。
[0010]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
[0011]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其技术特征是:原料药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枳壳4~7%、延胡索10~13%、黄芩4~7%、川楝子6~8%、乌药3~5%、巴戟天2~4%、益母草I~2%、白术3~6%、桂枝4~7%、白鸡冠花2~6%、小茴香2~5%、三棱9~12%、川;4~7%、红藤4~7%、九层塔2~5%、白薇2~4%、爬山虎2~4%、毛冬青2~4%、川断3~5%,将上述原 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文档编号】A61K36/902GK103800764SQ201410046146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6日
【发明者】郭小丽, 王飞飞, 孙孝红 申请人:郭小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