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匹配体及超声波探测器以及超声波图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30099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声匹配体及超声波探测器以及超声波图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声匹配体及超声波探测器以及超声波图像装置。该声匹配体的特征在于,具有:连接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的超声波出射面的元件连接面、相对于上述元件连接面为凸形且由相互平行的母线形成的弯曲面、以及贯穿上述元件连接面和上述弯曲面之间的狭缝状的贯通孔。
【专利说明】声匹配体及超声波探测器以及超声波图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声匹配体及超声波探测器以及超声波图像装置等。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超声波图像装置的一个具体示例,已知有超声波诊断装置。超声波诊断装置可用于例如形成体内组织的图像。当图像形成时,超声波探测器被压在身体表面上。这时,在超声波探测器和体表之间,充满的是水这种代替空气的声耦合材(介质)。声耦合材起着使超声波探测器的声阻抗和人体的声阻抗匹配的作用。以这种方式,超声波可根据声耦合材的作用,在超声波探测器和体表之间有效地传送。
[0003]在专利文献I中,超声波探测器的前端面上,即、超声波的出射面上形成有微小的凹凸。在出射面的中间配置有给水喷嘴的给水口。当超声波诊断时,由给水口供水。水充满在出射面和体表之间。
[0004]据专利文献I的记载,技术人员尝试通过基于微小凹凸的毛细现象进行水的扩散。水由于毛细现象而保持在出射面。然而,当出射面被压在体表时,微小凹凸可能由于适应了体表而被体表堵住。如果出射面在体表上移动,则在出射面和体表之间,水不能得到充分补给。而且,当出射面不是以给水口为中心形成的圆形时,水会从给水口附近的轮廓逃逸,水就不能从给水口扩散至远的范围。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特开平9-2622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方面,可提供一种能够在外表面和柔软的对象物之间充分地扩散声耦合材的声匹配体。
[0009](I)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声匹配体,上述声匹配体具有:连接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的超声波出射面的元件连接面、相对于上述元件连接面为凸形且由相互平行的母线形成的弯曲面、贯穿上述元件连接面和上述弯曲面之间的狭缝状的贯通孔。
[0010]水这种声耦合材(介质)通过狭缝状的贯通孔扩散后,被供给弯曲面。即使弯曲面被压在例如体表这样的柔软对象物上,声耦合材也能够以足够的量从元件连接面被提供给弯曲面。通过这种方式,声耦合材可沿着弯曲面扩散。
[0011](2)上述狭缝状的贯通孔的内侧面可具有与上述弯曲面的上述母线正交的二个平面。声耦合材沿着正交于母线的平面扩散后,被供给弯曲面。
[0012](3)这种声匹配体在从正交于上述元件连接面的方向看的俯视观察中,在配置有上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的区域外侧的位置上,可具有连接到上述狭缝状的贯通孔的供给口。当假定声匹配体在正交于弯曲面的母线上移动时,可在移动方向的前方,从供给口提供声耦合材。即使在移动时,也能够充分地在弯曲面和柔软的对象物之间填满声耦合材。
[0013](4)上述狭缝状的贯通孔的内侧面可具有和上述弯曲面的母线平行的二个平面。声耦合材沿着和母线平行的平面扩散后,被供给弯曲面。
[0014](5)这种声匹配体在从正交于上述元件连接面的方向看的俯视观察中,在配置有上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的区域外侧的位置上,可具有连接到上述狭缝状的贯通孔的供给口。当假定声匹配体在弯曲面的母线方向上移动时,可在移动方向的前方,从供给口提供声耦合材。即使在移动时,也能够充分地在弯曲面和柔软的对象物之间填满声耦合材。
[0015](6)本发明的其它方式涉及一种具备多个声匹配片的声匹配体,上述声匹配片具有由相互平行的母线形成的凸形的弯曲面、和上述弯曲面相对并与上述母线平行的基部面、以及与上述母线交叉的二个平面,各个声匹配片的上述弯曲面在共同的直线上具有上述母线,各个声匹配片的上述基部面在共同的平面上隔开地配置。
[0016]水这种声耦合材(介质)在声匹配片与声匹配片之间扩散后,被供给每个声匹配片上的弯曲面。即使弯曲面被压在例如体表这种柔软的对象物上,声耦合材也能够以足够的量从基部面被供给弯曲面。通过这种方式,声耦合材可沿着弯曲面扩散。
[0017](7)上述二个平面可以和上述母线正交。邻接的声匹配片与声匹配片的对置面的面积可以保持在最小限度。通过这种方式,声耦合材可有效地在声匹配片与声匹配片之间扩散。
[0018](8)上述多个声匹配片可在平行于上述母线的方向上隔开同等距离地配置。声耦合材可在邻接的声匹配片与声匹配片之间均匀地扩散。通过这种方式,声耦合材可以均匀地分布在交线的整个长度上的方式被供给弯曲面。
[0019](9)上述多个声匹配片可等节距地配置在上述母线的方向上。通过这种方式,声耦合材可均匀地在母线的方向上扩散。
[0020](10)声匹配体可具备具有重叠于上述基部面的表面、同时地支撑上述多个声匹配片的基层。基层将多个声匹配片相互连接。
[0021](11)在上述基层上,可形成有贯通上述基层、并向上述多个声匹配片之间的位置开口的贯通孔。通过这种方式,声耦合材可从贯通孔被供给每对声匹配片之间夹着的空间。声耦合材可在夹着的空间里充分地扩散。
[0022](12)声匹配体位于和上述弯曲面的上述母线正交的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各自的外侧上,可具有将上述声匹配片相互连接的框体。框体将多个声匹配片相互连接。
[0023](13)声匹配体可内置在超声波探测器中使用。这时,超声波探测器也可以仅包括声匹配体。
[0024](14)超声波探测器可具有声耦合材的吐出单元。声耦合材可以从该吐出单元供
5口 ο
[0025](15)声匹配体可内置在超声波图像装置中使用。这时,超声波图像装置只要包括声匹配体就可以。
[0026](16)超声波图像装置可具有声耦合材的吐出单元。声耦合材可从吐出单元提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简要地示出作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具体例子的超声波诊断装置的外观图。
[0028]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超声波探测器的放大正视图。
[0029]图3是超声波换能器元件单元的放大立体图。
[0030]图4是声透镜的放大俯视图。
[0031]图5是超声波装置的放大俯视图。
[0032]图6是相当于沿图5的A-A线的截面图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单元的截面图。
[0033]图7是对应于图6的、压在体表上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单元的截面图。
[0034]图8是对应于图3的、变形例涉及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单元的放大立体图。
[0035]图9是对应于图5的、其它变形例涉及的超声波装置的放大俯视图。
[0036]图10是对应于图3的、其它变形例涉及的超声波换能器元件单元的放大立体图。
[0037]图11是其它变形例涉及的声透镜的俯视图。
[0038]图12是另外的其它变形例涉及的声透镜的俯视图。
[0039]图13是另外的其它变形例涉及的声透镜的俯视图。
[0040]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超声波探测器的放大部分垂直截面图。
[0041]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变形例涉及的超声波探测器的放大部分垂直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描述的本实施方式并不会不当限制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在本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所有构成并非是作为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须的。
[0043]( I)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整体构成
[0044]图1简要地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具体例子的超声波诊断装置11的构成。超声波诊断装置11包括装置终端12和超声波探测器(探测器)
13。装置终端12和超声波探测器13通过电缆14相互连接。装置终端12和超声波探测器13通过电缆14交换电信号。装置终端12中内置有显示面板15。显示面板15的画面露出于装置终端12的表面。如后所述,在装置终端12中,根据由超声波探测器13检测出的超声波生成图像。图像化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显示面板15的画面上。
[0045]如图2所示,超声波探测器13具有箱体16。箱体16中容纳有超声波换能器元件单元(以下称“元件单元”)17。元件单元17的表面可露出于箱体16的表面。元件单元17在从表面输出超声波的同时,接收超声波的反射波。此外,超声波探测器13可具有可拆卸地连接到探测器本体13a上的探测器探头13b。这种情况下,元件单元17可内置于探测器探头13b的箱体16中。
[0046]图3简要地示出元件单元17的构成。元件单元17具有超声波装置18。如后所述,超声波装置18在基板这种基体上具有例如阵列状地配置的多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超声波装置18的表面上形成有保护层19。保护层19覆盖超声波装置18的表面,即、覆盖超声波的出射面。整个保护层19紧贴超声波装置18的表面。保护层19的表面19a连接有声匹配体即声透镜21。声透镜21形成在保护层19的表面19a上。声透镜21也可以和保护层19成为一个整体。保护层19和声透镜21可实现生物体这种被检测对象物与超声波装置18之间的声阻抗匹配。声透镜21起着将每个超声波换能器元件同时发射的超声波汇聚在一个焦点的作用。其中,保护层19和声透镜21由例如有机硅树脂形成。同时,超声波装置18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柔性印刷配线板(以下称“第一配线板”)23及第二柔性印刷配线板(以下称“第二配线板”)24。超声波装置18衬有背衬材料25。
[0047]声透镜21具有形成在保护层19的表面19a的声匹配部26。声匹配部26具有可连接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的超声波出射面上的元件连接面、即基部面。声匹配部26在元件连接面上与保护层19的表面19a重叠。声匹配部26具有对元件连接面鼓起呈凸形的弯曲面27。弯曲面27由在第一方向Dl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母线形成。弯曲面27相当于具有平行于母线的中心轴的圆柱的部分圆筒面。弯曲面27和基部面彼此相对。
[0048]声匹配部26上形成有多个狭缝28。狭缝28沿着和弯曲面27的母线交叉的平面与弯曲面27之间的交线,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狭缝28形成贯穿元件连接面和弯曲面27之间的贯通孔第一方向Dl和第二方向D2在例如包含超声波装置18的表面的平面内被定义为相互正交。其中,交线受到弯曲面27与和弯曲面27的母线垂直的平面限定。
[0049]在保护层19的表面19a和弯曲面27之间,狭缝28将声匹配部26分开。声匹配部26被分成多个声匹配片29。如图4所示,在保护层19的表面19a上,每个声匹配片29被垂直于弯曲面27和弯曲面27的母线的一对平面28a隔开。声匹配片29在共同的直线上具有母线,同时,在保护层19的表面19a上相互隔开地配置。
[0050]其中,狭缝28的宽度t均匀地设定在狭缝28的整个范围。因此,声匹配片29之间的间隔是均等的。但是,狭缝28的宽度即可在每个狭缝28内变化,也可以对每个狭缝28设定不同宽度。声匹配片29与声匹配片29在第一方向(平行于母线的方向)Dl上以相同的距离隔开配置。此外,声匹配片29的大小设定为均等。因此,声匹配片29是等节距地配置的。但是,声匹配片29 的大小也可以变化。
[0051]图5简要地示出超声波装置的俯视图。超声波装置18具有基体31。基体31上形成有元件阵列32。元件阵列32由超声波换能器元件(以下称“元件”)33的阵列构成。阵列由多行多列的矩阵形成。此外,阵列也可以为交错配置。交错配置中,偶数列的元件33组可相对于奇数列的元件33组错开行节距的二分之一。奇数列和偶数列的其中一方的元件数目也可比另一方的元件数目少一个。
[0052]每个元件33均具有振动膜34。图5中,在和振动膜34的膜面互相垂直的方向的俯视观察(基板厚度方向的俯视观察)中,振动膜34的轮廓用虚线绘制。轮廓的内侧相当于振动膜34的内侧区域。轮廓的外侧相当于振动膜34的外侧区域。振动膜34上形成有压电元件35。压电元件35由上电极36、下电极37和压电体膜38构成。每个元件33的上电极36和下电极37之间均夹有压电体膜38。它们按照下电极37、压电体膜38和上电极36的顺序重叠。超声波装置18被构成为一片超声波换能器兀件芯片。
[0053]基体31的表面上形成有多根第一导电体39。第一导电体39在阵列的行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每一行的元件33均分配有I根第一导电体39。I根第一导电体39连接到在阵列的行方向上排列的元件33的压电体膜38。第一导电体39在每个元件33上形成上电极36。第一导电体39的两端分别连接一对引出接线41。引出接线41在阵列的列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因此,第一导电体39均具有相同的长度。由此,上电极36可共用地连接到整个矩阵的元件33上。第一导电体39可由例如铱(Ir)形成。但第一导电体39也可以利用其它导电材料。
[0054]基体31的表面上形成有多根第二导电体42。第二导电体42在阵列的列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每一列的元件33均分配有I根第二导电体42。I根第二导电体42共用地连接到在阵列的列方向上排列的元件33的压电体膜38。第二导电体42在每个元件33上形成下电极37。可在第二导电体42上使用例如钛(Ti)、铱(Ir) JS(Pt)以及钛(Ti)的层叠膜。但第二导电体42也可以利用其它导电材料。
[0055]元件33的通电在每一列上均可切换。根据这些通电的切换,可实现行扫描和扇形扫描。由于I列元件33同时输出超声波,因此,I列的个数、即阵列的行数取决于超声波的输出电平。行数可设定为例如10~15行左右。图中作了省略,只绘出5行。阵列的列数取决于扫描范围的扩展程度。列数可设定为例如128列或256列。图中作了省略,只绘出8列。上电极36和下电极37可交替发挥作用。即、整个阵列的元件33共同地连接着下电极,阵列的每一列上的元件33上均可共同地连接上电极。
[0056]基体31的轮廓被相互平行的一对直线隔开,从而具有相对的第一边31a和第二边31b。第一边31a和元件阵列32的轮廓之间配置有I行第一端子阵列43a。第二边31b和元件阵列32的轮廓之间配置有I行第二端子阵列43b。第一端子阵列43a可形成平行于第一边31a的I行,第二端子阵列43b可形成平行于第二边31b的I行。第一端子阵列43a由一对上电极端子44和多个下电极端子45构成。同样地,第二端子阵列43b由一对上电极端子46和多个下电极端子47构成。在I根引出配线4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上电极端子44、46。引出配线41和上电极端子44、46可以面对称地形成将元件阵列32 二等分的垂直面。I根第二导电体4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下电极端子45和47。第二导电体42和下电极端子45、47可以面对称地形成将元件阵列32 二等分的垂直面。其中,基体31的轮廓形成为矩形。基体31的轮廓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梯形。
[0057]第一配线板23覆盖在第一端子阵列43a上。在第一配线板23的一端,分别对应上电极端子44和下电极端子45而形成导电线,即第一信号线48。第一信号线48分别与上电极端子44和下电极端子45相对并分别接合。同样地,第二配线板24覆盖在第二端子阵列43b上。在第二配线板24的一端,分别对应上电极端子46和下电极端子47而形成导电线,即第二信号线49。第二信号线49分别与上电极端子46和下电极端子47相对并分别接八口 ο
[0058]超声波装置18的基体31上形成有贯通孔51。贯通孔51在基体31的表面上开口。贯通孔51的开口在元件阵列32的轮廓与第一配线板23之间、以及元件阵列32的轮廓与第二配线板24之间分别配置为I列。
[0059]如图6所不,基体31具有基板52和可挠膜53。可挠膜53形成在基板52的一个表面上。在基板52的每个元件33上均形成有开口 54。开口 54以阵列状相对基板52配置。配置有开口 54的区域的轮廓相当于元件阵列32的轮廓。邻接的2个开口 54之间由隔壁55区划。邻接的开口 54被隔壁55隔开。隔壁55的壁厚相当于开口 54与开口 54之间的间隔。隔壁55在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平面内限定出2个壁面。壁厚相当于2个壁面的距离。即、壁厚取决于与壁面垂直且被夹在壁面之间的垂线的长度。基板52可由例如硅基板形成。
[0060]可挠膜53由层叠在基板52的表面的二氧化娃(S12)层56、层叠在二氧化娃层56的表面的二氧化锆(ZrO2)层57构成。可挠膜53连接开口 54。因此,对应于开口 54的轮廓,可挠膜53的一部分会形成振动膜34。在可挠膜53中,由于面对开口 54,振动膜34是可在基板52的厚度方向上进行膜振动的部分。二氧化硅层56的膜厚可根据谐振频率来确定。
[0061]下电极37、压电体膜38和上电极36按顺序层叠在振动膜34的表面上。压电体膜38可由例如锆钛酸铅(PZT)形成。压电体膜38也可使用其它压电材料。这里,在第一导电体39的下方,压电体膜38完全覆盖住第二导电体42。由于压电体膜38的作用,可避免第一导电体39和第二导电体42之间短路。
[0062]基体31的背面固定有背衬材料25。基体31的背面重叠在背衬材料25的表面上。背衬材料25在超声波装置18的背面封住开口 54。背衬材料25可以具有硬质基材。这里,隔壁55与背衬材料25连接。背衬材料25通过至少一处接合区域接合在各个隔壁55上。接合时,可使用粘接剂。
[0063]保护层19层叠在基体31的表面上。保护层19覆盖着例如基体31的整个表面。其结果是,元件阵列32和第一及第二端子阵列43a、43b、第一及第二配线板23、24被保护层19覆盖。保护层19用于保护元件阵列32的构造、第一端子阵列43a和第一配线板23的接合、以及第二端子阵列43b和第二配线板24的接合。
[0064]在保护层19上形成有在垂直于超声波装置18的基体31的表面的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孔59。每个狭缝28上均分配有例如一对贯通孔59。贯通孔59的一端连接到狭缝28。狭缝28内的空间形成有供给口 59a。贯通孔59的另一端连接基体31的贯通孔51。同样地,在背衬材料25上形成有在垂直于超声波装置18的基体31的表面的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孔61。贯通孔61的一端连接贯通孔51。贯通孔61的另一端连接有例如声耦合材的供给源(未图示出)。声耦合材在例如预定的压力下被供向通道。
[0065](2)超声波诊断装置的操作
[0066]下面,简单地对超声波诊断装置11的操作进行说明。当发送超声波时,脉冲信号被供给压电元件35。脉冲信号通过下电极端子45、47和上电极端子44、46被供给每列的元件33。在每个元件33中,在下电极37和上电极36之间,电场作用于压电体膜38。压电体膜38通过超声波振动。压电体膜38的振动被传递到振动膜34。因此,振动膜34通过超声波振动。其结果是,所需的超声波束会向着对象物(例如人体内部)发送。
[0067]超声波的反射波使振动膜34振动。在所希望的频率下,振动膜34的超声波振动使压电体膜38产生超声波振动。电流根据压电元件35的压电效应从压电元件35中输出。在每个元件33上,在上电极36和下电极37之间会产生电位。电流作为电信号从下电极端子45、47和上电极端子44、46中输出。通过这种方式检测出超声波。
[0068]超声波的发送和接收重复进行。其结果是,可实现行扫描和扇形扫描。扫描一结束,即根据输出信号的数字信号形成图像。形成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面板15的画面上。
[0069] 如图7所示,超声波诊断时,超声波探测器13 —被压在体表BD上,声透镜21的弯曲面27即紧贴体表BD。当一从贯通孔59的供给口 59a供给水这种声耦合材(介质),狭缝28即被水充满。狭缝28起着水的通道的作用。即使弯曲面27被压在柔软的体表BD上,水也能够在狭缝28的整个范围扩散。然后,水从狭缝28溢出至弯曲面27。通过这样,水即可沿着弯曲面27扩散。如此地,在声透镜21的有效范围,水可被充分地供给弯曲面27,即供给外表面。水能够充分地遍布弯曲面27的有效范围和体表BD之间。
[0070]超声波探测器13可沿着体表BD移动。这样,就可找到目标体内组织。这时,即使声透镜21在与弯曲面27的母线垂直的方向MV1、MV2上移动,水也能够在超声波探测器13的移动方向的前方,从贯通孔59的供给口 59a供给。即使在移动时,水也能够充分地充满弯曲面27和体表BD之间。
[0071]如上所述,狭缝28被和弯曲面27的母线垂直的平面28a夹住。水沿着和母线垂直的平面28a扩散后,被供给弯曲面27。通过这样,水可有效地从狭缝28供给弯曲面27。由于平面28a垂直于弯曲面27的母线,因此,邻接的声匹配片29与声匹配片29之间的对向面(平面28a)的面积可保持在最小。这样,水就能够有效地在声匹配片29之间扩散。而且,由于声匹配片29之间的间隔是均等的,因此,水能够均匀地遍布于邻接的声匹配片29之间。以这种方式,水能够通过由弯曲面27和平面28a形成的整条交线,均匀地供给弯曲面27。此外,由于声匹配片29是以等节距P配置的,因此,水可在母线的方向上均匀地分布。
[0072](3)变形例涉及的元件单元
[0073]图8简要地示出变形例涉及的元件单元17b。在该元件单元17b的声透镜21b中,狭缝63被夹在平行于弯曲面27的母线的平面中而形成。狭缝63在保护层19b的表面19a和弯曲面27之间分割声匹配部26。声匹配部26被分割成多个声匹配片64。每个声匹配片64在保护层19b的表面19a上被弯曲面27和平行于弯曲面27的母线的一对平面隔开。声匹配片64具有被一对母线隔开的弯曲面27,且在保护层19b的表面19a上相互隔开。此外,狭缝的构造和上述狭缝28相同。
[0074]如图9所示,在超声波装置18b的基体31上,在元件阵列32的外侧,即、第一边31a和第二边31b以外的边与元件阵列32的轮廓之间形成有贯通孔65。和如上所述相同的方式,在保护层1%和背衬材料 25上,对应于贯通孔65分别形成有和贯通孔65同轴的贯通孔。一系列贯通孔形成流道。每个贯通孔65均连接到向狭缝63的空间开口的供给口。当探寻体内组织时,超声波探测器13—在平行于弯曲面27的母线上平行地移动,即可在超声波探测器13的移动方向的前方从供给口提供水。即使在移动时,水也能够充分地充满弯曲面27和体表BD之间。
[0075]图10简要地示出其它变形例涉及的元件单元17c。在该元件单元17c中,声透镜21c具有基层67。基层67重叠在保护层19的表面19a上。基层67的表面上重叠有声匹配部68。声匹配部68具有从假想平面凸形隆起的弯曲面69。这里,假想平面重叠在基层67的表面上。弯曲面69由在第一方向Dl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母线形成。弯曲面69相当于具有平行于母线的中心轴的圆柱的部分圆筒面。
[0076]声匹配部68上形成有多个狭缝71。和如上所述相同,狭缝71沿着垂直于弯曲面69的母线的平面与弯曲面69的交线,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狭缝71在基层67的表面和弯曲面69之间将声匹配部68分开。声匹配部68被分成多个声匹配片72。每个声匹配片72在基层67的表面上被弯曲面69以及垂直于弯曲面69的母线的一对平面隔开。声匹配片72具有共同的母线,并在基层67的表面上彼此隔开。
[0077]基层67形成框体73。框体73从位于弯曲面69的交线的一端上的母线、以及位于该交线的另一端上的母线分别向弯曲面69的外侧扩展。当狭缝71在基层67的表面中断时,基层67将声匹配片72相互连接。以这种方式,基层67共同地支撑着声匹配片72。另一方面,狭缝71也可以在框体73的内侧贯穿基层67。这种情况下,框体73以网格状共同地支撑声匹配片72。
[0078]此外,如图11所示,狭缝28、63被垂直于弯曲面27的母线的一对平面夹住而形成,同时,也可以被平行于弯曲面的母线而延伸的一对平面夹住而形成。或者,如图12所示,狭缝28、63的位置也可以错开而成曲柄形。此外,如图13所示,对于基体31,也可以在元件阵列32中形成贯通孔74。
[0079](4)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超声波探测器
[0080]图14简要地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超声波探测器13x的一部分。超声波探测器13x具有支承超声波装置18和背衬材料25的固定台75。固定台75可以内置于例如探测器探头13b中,也可以和箱体16成为一个整体。固定台75上形成有凹部76。凹部76可容纳超声波装置18和背衬材料25。超声波装置18的表面与固定台75的表面连接成一个平面。固定台75的表面从超声波装置18的轮廓向外侧扩展。
[0081]超声波装置18的表面和固定台75的表面连接有保护层77。保护层77从超声波装置18的表面扩展到固定台75的表面。保护层77的表面77a上形成有声匹配部26。和上述相同,声匹配部26上形成有狭缝28。弯曲面27和狭缝28的构造和上述相同。
[0082]在俯视观察中,超声波装置18的周围、即在超声波装置18的轮廓的外侧的固定台75上形成有贯通孔78。每个贯通孔78在垂直于包括超声波装置18的表面的假想平面的方向上延伸。在保护层77上,对应于固定台75的贯通孔78,形成有贯通孔79。贯通孔79贯通保护层77。贯通孔79连接到贯通孔78。贯通孔79的前端在对应的狭缝28上开口。固定台75的贯通孔78上连接有声耦合材的供给源81。贯通孔78、79作为声耦合材的吐出单元起作用。其它构造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083]即使这种情况下,例如图15所示,在声匹配部26中,弯曲面27的周围也可以形成有框体82。框体82重叠在固定台75的表面上。这里,狭缝28也可以延伸至框体82。弯曲面27对应于超声波装置18的范围而形成。
[0084]另外,如上所述,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只要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新事项及效果,本发明可以有很多变形。因此,这样的变形例全部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在说明书或图面中,至少有一次与更广义或同义的不同术语一起被记述的术语,在说明书或图面的任何地方,均可与该不同术语互换。此外,超声波诊断装置11和超声波探测器13、元件单元17、17b、17c、元件33、声透镜21等的构成和操作,也不受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的限制,可以有多种变形。
[0085]符号说明
[0086]11、电子设备和作为超声波图像装置的超声波诊断装置
[0087]13、超声波探测器19、保护层
[0088]19a、表面21、声匹配体(声透镜)
[0089]21b、声匹配体(声透镜)26、声匹配部
[0090]27、弯曲面28、狭缝状的开口(狭缝)
[0091]29、声匹配片32、区域(元件阵列)
[0092]51、贯通孔59a、供给口
[0093] 63、狭缝64、声匹配片
[0094]67、基层68、声匹配部
[0095]69、弯曲面71、狭缝
[0096]72、声匹配片73、框体
[0097]78、吐出单元(贯通孔)79、吐出单元(贯通孔)
[ 098]82、框体。
【权利要求】
1.一种声匹配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元件连接面,其能够连接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的超声波出射面; 弯曲面,其相对于所述元件连接面是凸形,且由相互平行的母线形成;以及 狭缝状的贯通孔,其贯通所述元件连接面和所述弯曲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匹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状的贯通孔的内侧面具有与所述弯曲面的所述母线正交的二个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匹配体,其特征在于,在从正交于所述元件连接面的方向看的俯视观察中,在配置有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的区域外侧的位置上,具备连接到所述狭缝状的贯通孔的供给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匹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状的贯通孔的内侧面具有和所述弯曲面的母线平行的二个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声匹配体,其特征在于,在从正交于所述元件连接面的方向看的俯视观察中,在配置有所述超声波换能器元件的区域的外侧的位置上,具备连接到所述狭缝状的贯通孔的供给口。
6.一种声匹配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声匹配片,所述声匹配片具有由相互平行的母线形成的凸形的弯曲面、与所述弯曲面相对并与所述母线平行的基部面、以及与所述母线交叉的二个平面, 各个声匹配片的所述弯曲面在共同的直线上具有所述母线, 各个声匹配片的所述基部面在共同的平面上隔离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匹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个平面和所述母线正交。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声匹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声匹配片在平行于所述母线的方向上隔开同等距离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声匹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声匹配片等节距地配置在所述母线的方向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声匹配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重叠于所述基部面的表面并同时地支撑所述多个声匹配片的基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声匹配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层上形成有贯通所述基层、并向所述多个声匹配片之间的位置开口的贯通孔。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声匹配体,其特征在于,具备框体,所述框体位于和所述弯曲面的所述母线正交的方向上的两端部的各自的外侧上,将所述声匹配片相互连接。
13.—种超声波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声匹配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超声波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声耦合材的吐出单元。
15.一种超声波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声匹配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超声波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声耦合材的吐出单元。
【文档编号】A61B8/00GK104068891SQ201410103374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9日
【发明者】中村友亮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