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脑供血不足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880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脑供血不足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脑供血不足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得到:葛根50~80,炒蔓荆子10~20,黄芪15~30,丹参20~40,炒白芍15~30,川芎15~30,全蝎5~15,三七参10~20,天麻15~30,川牛膝15~30,枸杞子15~30。本发明药物功能益气升阳、活血通脉,主要用于治疗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头昏、头痛,颈项强硬,上肢、手指麻木等症,经临床疗效观察,总有效率90%。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脑供血不足的药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治疗脑供血不足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药的治疗脑供血不足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脑供血不足的病因主要与脑动脉硬化有关,另外,因颈椎病导致的供血障碍也是脑供血不足的主要病因
之一 .[0003]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 1990年由日本厚生省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班提出,1991年日本第16次脑卒中学会正式命名,是指大脑整体水平每分钟血液供应减少(低于40~60ml/100g脑组织)的状态,其逐渐发展极易导致老年痴呆症和脑中风的发生。
[0004]脑供血不足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肢体麻木、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治疗方法可分为直接改善脑心供血的对症治疗,以及阻止动脉硬化进程和消除狭窄闭塞血管的病因治疗。临床上主要应用以下几类药物:1、血管扩张剂;2、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聚集剂;3、血栓溶解剂;4、抗脑水肿及降低脑代谢药物。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脑供血不足的药物,治疗由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头昏、头痛,颈项强硬,上肢、手指麻木等效果显著。
[0006]本发明所述治疗脑供血不足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得到:
葛根 50~80炒蔓荆子 10~20黄芪 15~30
丹参 20~40炒白芍 15~30川芎 15~30
全蝎 5~15三七参 10~20天麻 15~30
川牛膝 15~30枸杞子 15~30。
[0007]本发明药物功能益气升阳、活血通脉,主要用于治疗由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头昏、头痛,颈项强硬,上肢、手指麻木等症。
[0008]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是:以上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天麻粉碎成细粉;葛根、丹参用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清膏;渗漉后药渣与其他8种原料药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清膏;与上述渗漉液清膏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天麻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中制成。
[0009]脑供血不足属中医“眩晕”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肾内寓真阴、真阳,肾主藏精。《内经》称脑为髓海,所谓海者乃聚髓之处,非生髓之所。究其源者,实由肾中真阴、真阳之气化合而成,肾之精气循督脉上升而贯注于脑,髓海得充。老年肾亏,或久病及肾,或房劳伤肾,肾精虚耗,不能生髓,而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发为眩晕。因此,肾亏气虚、淤血痰浊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上宜益气升阳、活血通脉。[0010]本发明组方中,葛根、黄芪益气升阳;丹参、川芎、川牛膝活血通脉;天麻、全蝎熄风化痰,枸杞子、炒白芍调补肝肾助精髓灌注脑髓,炒蔓荆子助葛根升阳明目,三七参养血化瘀,有画龙点睛之妙。全方共奏益气升阳、活血通脉之功,用于治疗眩晕、头昏、头痛,颈项强硬,上肢、手指麻木等症,对于因颈椎病、脑血管弹性减退、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脑硬化所致气血不能上达头部者均有特效。
[0011]本发明药物不仅能够消除脑供血不足症状,对延缓中老年人衰老有明显效果,而且还有预防保健的作用。
[0012]本发明选择150例脑供血不足病人进行了本发明药物的疗效临床观察,以对本发明药物的有效性作出科学评价。
[0013]所述病人均符合1990年日本厚生省循环系统疾病研究班提出的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其中男86例,女64例;年龄60~85岁,平均72岁;病程3个月~2年。
[0014]1.有脑循环障碍引起的自觉症状(头痛、眩晕等)。2.无脑的局灶性定位体征。
3.多伴有高血压。4.有眼底动脉硬化。5.有时可在脑的灌流动脉听到血管杂音。6.CT或MRA检查无脑血管器质性病变。7.确切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上述症状。
[0015]治疗方法:服用本发明药物胶囊,每日2次,每次3~5粒。连续用药4周为I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判断其疗效。
[0016]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脑血管照影或TCD检查示脑灌流动脉无闭塞、狭窄;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脑血管照影或TCD检查示脑灌流动脉闭塞、狭窄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 明显改善或加重,脑血管照影或TCD检查示脑灌流动脉闭塞、狭窄病变无改善。
[0017]150例病人疗程结束后,显效45例,有效9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9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取天麻2Kg粉碎成细粉待用。
[0019]取葛根6Kg、丹参3Kg,以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后,浓缩成相对密度1.1 (60°C)的清膏待用。
[0020]将渗漉后的药渣与炒蔓荆子1.5Kg、黄芪2Kg、炒白芍2Kg、川芎2Kg、全蝎lKg、三七参1.5Kg、川牛膝2Kg、枸杞子2Kg混合,加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1 (60°C)的清膏,与上述渗漉液清膏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天麻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药物。
[0021]实施例2
取天麻2.5Kg粉碎成细粉待用。
[0022]取葛根5Kg、丹参2.5Kg,以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后,浓缩成相对密度1.1 (60°C)的清膏待用。
[0023]将渗漉后的药渣与炒蔓荆子lKg、黄芪2.5Kg、炒白芍2.5Kg、川芎2.5Kg、全蝎
1.5Kg、三七参lKg、川牛膝1.5Kg、枸杞子1.5Kg混合,加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1 (60°C)的清膏,与上述渗漉液清膏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天麻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药物。[0024]实施例3
取天麻1.5Kg粉碎成细粉待用。
[0025]取葛根7.5Kg、丹参4Kg,以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后,浓缩成相对密度1.1 (60°C)的清膏待用。
[0026]将渗漉后的药渣与炒蔓荆子2Kg、黄芪1.5Kg、炒白芍1.5Kg、川芎1.5Kg、全蝎lKg、三七参2Kg、川牛膝3Kg、枸杞子3Kg混合,加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1 (60°C)的清 膏,与上述渗漉液清膏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天麻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中制成药物。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脑供血不足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得到: 葛根 50~80炒蔓荆子 10~20黄芪 15~30 丹参 20~40炒白芍 15~30川芎 15~30 全蝎 5~15三七参 10~20天麻 15~30 川牛膝 15~30枸杞子 15~30。
2.权利要求1治疗脑供血不足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是以所述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天麻粉碎成细粉;葛根、丹参用乙醇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清膏;渗漉后药渣与其他8种原料药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清膏;与上述渗漉液清膏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天麻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中制成。
【文档编号】A61P9/10GK104013831SQ201410244929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5日
【发明者】黄万义, 黄艳梅 申请人:黄艳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