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皮腹膜缝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29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皮腹膜缝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皮腹膜缝合系统,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针芯;第一组件包括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和引线环,针芯或引线环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内,并针芯和引线环以相互替换的方式设置在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内;第二组件包括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和拔线钩,拔线钩的前部具有用于钩住引线环的钩状结构,针芯或拔线钩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内,并针芯和拔线钩以相互替换的方式设置在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内。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针芯,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和拔线钩可以到达腹腔,达到缝合腹膜或腹壁全层缝合,有利于伤口愈合,防止伤口出血、血肿和术后切口疝气的发生,适用于腹腔镜手术腹壁孔缝合。
【专利说明】一种经皮腹膜缝合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皮腹膜缝合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腹腔镜是外科治疗应用越来越多的技术,腹腔镜手术一般在体表留有二个以上通达腹腔的Icm的腹壁切口。切口深层的有效缝合和止血,能有效避免造成切口深层出血、愈合困难,出现脏器与腹壁粘连、疝气、出血、血肿等情况的发生。
[0003]现有腹腔镜手术后,腹壁穿孔缝合所使用的缝合针,是由针体和针体上设有穿线孔组成的手术后所使用的一般缝合针,由于腹腔镜手术穿孔小,腹壁较厚,手术后使用这种一般缝合针难以缝合到腹壁深层,不能达到全层缝合,腹壁内常有隐性出血形成血肿或流入腹腔致腹腔积血,腹腔气体排出、麻醉结束后患者肠功能恢复,腹腔脏器易与未闭合的腹膜孔处粘连、甚至发生腹壁疝,不利于预防上述手术并发症。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缝合腹壁深层,达到全层缝合,有利于伤口愈合的经皮腹膜缝合系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经皮腹膜缝合系统,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针芯;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和引线环,所述针芯或引线环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内,并且所述针芯和引线环以相互替换的方式设置在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内;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和拔线钩,所述拔线钩的前部具有用于钩住引线环的钩状结构,所述针芯或拔线钩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内,并且所述针芯和拔线钩以相互替换的方式设置在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内。
[0006]作为优化,所述针芯包括针柄和针尖以及位于针柄和针尖之间的针身,所述针柄、针身和针尖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拔线钩为实心圆棒状。
[0007]所述拔线钩前部的钩状结构是从拔线钩的外壁向拔线钩的轴线延伸的缺口,所述缺口从拔线钩的外壁向拔线钩的轴线延伸的延伸线与拔线钩轴线的夹角为30-45°。所述引线环由聚丙烯材料制成。
[000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经皮腹膜缝合系统设计精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针芯,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和拔线钩可以到达腹壁深层,能够缝合到腹壁深层,达到全层缝合,有利于伤口愈合,适用于腹腔镜手术腹壁穿孔缝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当针芯设置在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内时第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引线环设置在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内时第一组件的结构透视示意图图3为第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5为图2中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配合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 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针芯11、针柄12、针身13、针尖14、引线环15、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20、拔线钩21、钩状结构22、缝线30。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参见图f图5,经皮腹膜缝合系统,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针芯11 ;第一组件包括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和引线环15,针芯11或引线环15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内,并且针芯11和引线环15以相互替换的方式设置在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内(即针芯11和引线环15不能同时设置在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内);第二组件包括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20和拔线钩21,拔线钩21的前部具有用于钩住引线环15的钩状结构22,针芯11或拔线钩2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20内,并且针芯11和拔线钩21以相互替换的方式设置在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20内。拔线钩21的最前端为圆滑的结构,避免使用过程中刺破腹腔脏器。
[0016]针芯11包括针柄12和针尖14以及位于针柄12和针尖14之间的针身13,针柄12、针身13和针尖14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设计提高了针芯11的强度,避免遇到较胖病人在缝合过程中出现针芯11弯折等情况,还可以在针柄12上设置防滑花纹。
[0017]拔线钩21的作用是通过其前部的钩状结构22勾住引线环15,从而在移动拔线钩21时能将连接在引线环15的缝线30 —起拉动,因此拔线钩21的强度也非常关键,拔线钩21为实心圆棒状,其前部的钩状结构22是从拔线钩21的外壁向拔线钩21的轴线延伸的缺口,该缺口从拔线钩21的外壁向拔线钩21的轴线延伸的延伸线与拔线钩21轴线夹角为30^45°。将拔线钩21的前部的钩状结构22设置成缺口的形式,一方面避免了在拔线钩21的前部单独设置钩状结构22的麻烦,使拔线钩21的结构更简单,另一方面,没有增加拔线钩21的直径,从而不会影响给病人造成的创伤面积大小。发明人经过对多位病人的临床跟踪和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分析,认为当缺口从拔线钩21的外壁向拔线钩21的轴线延伸的延伸线与拔线钩21轴线夹角为30-45°时效果较佳。
[0018]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与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20的管径一致,针芯11和拔线钩21的粗细一致,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20、针芯11和拔线钩21均采用金属钢制作,引线环15采用聚丙烯材料制作,聚丙烯材料为无毒、无臭、无味的乳白色高结晶的聚合物,质量非常,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制品能在100°C以上温度进行消毒灭菌,在不受外力的条件下,150°C也不变形,其化学稳定性也很好,除能被浓硫酸、浓硝酸侵蚀外,对其它各种化学试剂都比较稳定。
[0019]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具体如下:
在腹腔镜手术后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将针芯11设在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内,同时将针芯11和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经上表皮、脂肪层深入到腹腔内,然后拔出针芯11,将引线环15设置在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内;再将针芯11设在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20内,同时将针芯11和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20经上表皮、脂肪层深入到腹腔内,然后拔出针芯11,将拔线钩21设置在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20内;拔线钩21通过其前部的钩状结构22将引线环15勾住,拉动拔线钩21则将缝线30从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内拉动进入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20内,然后逆行经腹膜、脂肪层和上表皮,将引线环15退出腹腔,引线环15从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20内退出,最后拔出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和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20,即可打结,重复上述动作,直至缝合完毕。
[0020]由于缝合的过程中,缝线30更多的是在第一、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20内移动,因此减少了缝线30移动过程对病人的损伤,尤其对病人腹膜的损伤。[002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经皮腹膜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针芯(11);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和引线环(15),所述针芯(11)或引线环(15)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内,并且所述针芯(11)和引线环(15)以相互替换的方式设置在第一中空的圆管状针套(10)内; 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20)和拔线钩(21),所述拔线钩(21)的前部具有用于钩住引线环(15 )的钩状结构(22 ),所述针芯(11)或拔线钩(21)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20)内,并且所述针芯(11)和拔线钩(21)以相互替换的方式设置在第二中空的圆管状针套(20)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腹膜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11)包括针柄(12)和针尖(14)以及位于针柄(12)和针尖(14)之间的针身(13),所述针柄(12)、针身(13)和针尖(14)为一体式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腹膜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线钩(21)为实心圆棒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皮腹膜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线钩(21)前部的钩状结构(22)是从拔线钩(21)的外壁向拔线钩(21)的轴线延伸的缺口,所述缺口从拔线钩(21)的外壁向拔线钩(21)的轴线延伸的延伸线与拔线钩(21)轴线的夹角为30-4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腹膜缝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环(15)由聚丙烯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A61B17/04GK103989492SQ201410254587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0日
【发明者】应德美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