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腰骶部凹形牵引弧形按摩自动装置和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31009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腰骶部凹形牵引弧形按摩自动装置和使用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腰骶部凹形牵引弧形按摩自动装置,包括前后床体及设置在前后床体的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凹底板、下肢托和前后床体间三组电动推杆,胸托、下肢托和凹底板三副围扎固定带,叩捶电机、揉捏电机、红外线照射磁疗装置、指压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可以自动执行上下、前后、交叉运动模式,至少四项主动牵引功能和两项腰骶部脊椎旋转功能,所述按摩装置,可以与牵引同步执行叩捶、揉捏、指压、红外线照射、磁疗等单项、多项、组合按摩功能;对腰椎间盘突出、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变直和腰肌劳损等腰病,具有综合治疗、针对性强、疗效显著、运行成本低的特点,使用方法包括凹形结构功能体的设置调配,牵引按摩装置控制使用和应急处理方法。
【专利说明】—种多功能腰骶部凹形牵引弧形按摩自动装置和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腰骶部多种疾病的凹形牵引弧形按摩康复治疗装置,属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凑的加快,生态环境的变差,以及电脑、汽车和工厂流水线的普及,受巨大的工作生存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人类多种腰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变直、腰肌劳损等多种腰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倾向。
[0003]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变直等腰病,互相关联、相互伴有,并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处理不当会形成互相加重的恶性循环态势。
[0004]临床实践证明,上述腰病,在保守治疗方面,采用药品、推拿按摩、牵引等综合治疗方案,效果优于前述单一方案。特别是在急性期治疗上,采用前述综合治疗方案,普遍收到良好效果。
[0005]在牵引的同时实施按摩治疗,有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控制,有利于突出物的回纳,已是不争的综合治疗方案,腰椎间盘突出的轴向牵引发展使用时期较长,已有许多牵引同推拿按摩结合的装置,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0006]近年来,针对轴向牵引存在的不足,研究开发出了曲度或弧形牵引的装置,已有了较好的治疗使用意义。 但是,因其开发使用时间较短,以及人体俯卧在凹形结构上背部形成的不规则弧形条件下使用的推拿按摩装置开发难度大,还鲜见弧度牵引同推拿按摩相结合的装置。
[0007]按摩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力气活,特别是近年来,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客观现实,都期待着与弧形牵引相配套的推拿按摩装置的问世。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发明人已有发明基础上的改进性发明,是一种凹形牵引同弧形按摩相结合的腰病治疗装置,与原发明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是改单一治疗手段为综合治疗手段,显著增强了治疗效果;二是从家庭康复器械转换到专业自动治疗器械;三是在治疗病种上,以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为主,兼顾了腰肌劳损和腰曲变直的治疗。
[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自动控制模块和控制模块控制联接的凹形牵引结构和弧形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结构为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所述按摩装置为不规则弧形运动按摩装置;所述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前床体(为表述方便,本申请把凹形结构头端床体表述为前床体,脚端表述为后床体,横向两边表述为左右)平面上方的胸托、后床体平面上方的下肢托和联接在前床体平面下方且穿插在前后床体平面下方的凹底板,至少包括分别联接凹底板、下肢托和前后床体的三组电动伸缩装置和程控传感装置,至少包括前后床体的连接固定方式,至少包括分别设置在胸托、下肢托和凹底板的三副围扎固定带,所述三组电动伸缩装置至少可以执行上下、前后、交叉运动模式、三项主动牵引模式和两项腰骶部脊椎旋转模式,所述凹形结构至少执行四项牵引功能;
所述不规则弧形运动按摩装置至少包括升降装置、自动角度调整装置、弧形导轨、驱动车、按摩工作执行装置和程控传感装置,按摩装置至少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高低,至少可以在凹形结构功能体上方自动执行弧形运动,固定在自动角度调整装置上的按摩执行装置,至少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整工作角度,至少与牵引同步执行单项和/或多项和/或多种组合的按摩模式。
[0010]所述控制模块,可以执行伸缩、升降、前行、后退、推拿、揉捏、叩捶、照射、磁疗等单项功能和/或多种模式的组合功能,现有科技成果中已有可满足条件的可选产品,故选用现有成果,只进行适应性改造,以满足本方案的需要。
[0011]所述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牵引床至少包括前床体和后床体,所述前后床体分别为具有独立支撑能力的结构体,前后床体四脚有滑轮,前床体四滑轮设计有锁死固定装置,前床体与后床体的连接方式至少包括左右两床缘金属管大管套小管的穿套式联接结构,且小管穿插在大管中的长度至少在800mnT1000mm,在前后床体之间至少安装有前后床体间距调节电动伸缩装置,通过调节前后床体的间距,至少可以调节前床体胸托到后床体下肢托之间的间距。
[0012]所述前后床体之间设置有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所述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的半凸部分,至少包括前床体平面上方在距头端缘400mnT6(K)mm处设置的胸托,所述胸托至少包括头枕式弹性材料构成,至少可以固定在前床体左右两边结构件上,至少设置有胸部围扎固定带,相对于床体平面的承压高度在50 mnTl50mm之间;至少包括后床体平面上方设置的下肢托,所述下肢托至少包括膝托段和与膝托段连为一体的小腿托段,至少包括承载装置和弹性层,所述承载 装置至少包括由金属和/或工程塑料构成的槽形体,在槽形体凹面铺设有弹性层,至少在膝托段端头设置有膝部围扎固定带,承载装置凸面小腿托段至少安装固定有“Y”形联接件,所述“Y”形联接件穿销联接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所述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总成可以固定在后床体结构件上,通过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伸缩轴的伸缩,下肢托至少可以执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运动和/或交替上升或下降运动。
[0013]优选地,可以将左右两个相对独立的下肢托设计为一个门形结构,所述门形结构至少包括左右两个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和连接两个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的横梁,所述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安装在后床体足端O mnT200 mm处的结构件上,所述横梁末端至少包括“”形结构,所述“”形结构的垂直方向的结构片宽度在50 mnTlOOmm (指上下两点间的距离),水平方向的结构片宽度为垂直方向的结构片宽度的五分之三左右为宜,垂直方向的结构片上至少可以分别钻两个安装孔,安装孔内至少穿插有一端连接横梁,另一端连接下肢托的螺杆,通过调节螺杆的螺帽,可调节下肢托与横梁的间距,所述下肢托至少包括槽形体膝托段和与膝托段连为一体的槽形体小腿托段,在膝托段端头设置有膝部围扎固定带,在横梁上安装有根据人体足背生理曲线仿生模制的托足板,所述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与后床体和横梁的安装联接方式,包括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总成端和/或伸缩轴端同横梁联接,至少包括总成安装件和/或伸缩轴端头倒“Y”形联接件与横梁垂直方向的结构片穿销联接。
[0014]所述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的半凹部分,至少包括联接在前床体平面下方且穿插在前后床体平面下方的凹底板,所述凹底板至少包括600 mnT900 mmX400 mnT650mm的长方形底板,所述长方形凹底板沿两长边分别固定有一个类矩形加强框,所述类矩形加强框内至少设计有腰骶部围扎固定带,所述腰骶部围扎固定带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沿类矩形加强框前后滑动,所述类矩形加强框一长边框固定在长方形凹底板上,另一长边框至少套穿有管形联接件,所述管形联接件联接凹底板电动伸缩装置,所述凹底板电动伸缩装置包括一组至少左右两只独立的电动伸缩装置,且分别固定在前床体结构件上,左右两只独立的电动伸缩装置至少可以执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运动和/或交替上升或下降运动,通过凹底板电动伸缩装置伸缩轴的伸缩,至少可以使凹底板在相对于前后床体平面下方50 mnT200mm之间调整高度。
[0015]所述凹底板、下肢托两组电动伸缩装置,包括一组至少两只的布局结构,至少可以执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运动和/或交替上升或下降运动,所述执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运动和/或交叉上升或下降运动,包括同组电动伸缩装置中不同节点的电动伸缩装置执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运动和/或交叉上升或下降运动,也包括不同组电动伸缩装置中不同节点的电动伸缩转置交叉组合执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运动和/或交替上升或下降运动,加上前后床体电动伸缩装置执行的伸缩运动,所述三组电动伸缩装置的运动方式,至少可以划分为凹形结构设置调整和牵引两种工作模式,所述凹形结构设置调整模式,至少包括前后床体间距调节,凹底板和下肢托的高低调节方式,所述牵引工作模式,通过不同运动方式的选择和组合,三组电动伸缩装置可以分别执行至少一项主动牵引功能,所述凹底板、下肢托两组伸缩转换装置,可以执行至少两项腰骶部脊椎旋转功能,加上凹形结构无需任何外力作用,自身就可以执行的一项牵引功能,所述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可以执行至少四项主动牵引功能和两项腰骶部脊椎旋转功能。使用时,根据患者腰病的不同情况,可以区别选用单项、多项、组合或全部牵引、旋转功能。所述凹底板、下肢托、前后床体电动伸缩装置,根据两种工作模式的需要,配置有至少两套程控传感、控制装置。
[0016]所述按摩装置至少包括弧形导轨、驱动车、自动角度调节装置、按摩执行装置及安全罩,所述弧形导轨至少包括两段平行弧形轨道和设置在弧形轨道两端的行程控制装置,所述两段平行弧形轨道固定在一体,与“7”形升降支撑杆刚性联接,在支撑杆上设计有支撑杆电动伸缩装置,所述支撑杆电动伸缩装置至少可以调节弧形轨道的工作高度,弧形轨道刚性联接体后端和/或前后两端设计有指压电动伸缩装置和红外线照射磁疗装置,所述指压电动伸缩装置,在驱动车运动离开所在部位时执行指压按摩工作。
[0017]所述按摩装置内部结构至少包括上下一体的分层箱式结构和/或同层箱式结构,所述分层箱式结构上层为驱动车工作层,所述驱动车工作层至少包括驱动车电机和减速机,所述驱动车电机至少包括伺服电机和/或配减速机的普通电机,伺服电机和/或减速机输出轴两端头安装有主动轮,与主动轮对称的另一车轴端头安装有两只从动轮,优选地,在动力输出轴与另一车轴间设计远距离传动装置,驱动车可以实现四轮主动,驱动车四轮卡套在两段弧形导轨行走面,轮面和导轨间有可咬合的防滑齿。
[0018]所述分层箱式结构的下层为按摩工作层,所述按摩工作层至少包括自动角度调节装置和安装在自动角度调节装置的按摩执行装置。
[0019]所述自动角度调节装置至少包括两个端头呈倒“T”形结构和控制角度调整幅度的角度调节控制装 置,所述倒“T”形结构垂直结构片的上端头固定有一节和/或多节同心套管,套管中穿有支撑轴,支撑轴的两端头分别固定在箱式结构的结构件上,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两端头固定有一节和/或多节同心套管,套管中穿有平衡轴,平衡两个倒“T”形结构同步执行上下运动。
[0020]所述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上至少安装联接有按摩执行装置和至少两个和/或四个角度调节控制装置,所述角度调节控制装置至少包括弹簧套螺杆结构和/或液压伸缩结构,至少保证倒“T”形自动角度调节装置分别在前后0-60度范围内调整角度,所述弹簧套螺杆结构,套在弹簧内的螺杆一端固定在上方结构件上,另一端悬空,螺杆设有弹簧限位装置,控制压缩弹簧的张力,套在螺杆外的压缩弹簧同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背面接触,螺杆下端头与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的间距和压缩弹簧的张力决定自动角度调节装置的角度调节幅度和精度;所述液压伸缩结构,至少包括安装在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的液压油缸和连接液压油缸的油管,所述连接液压油缸的油管在一组互为伸缩的液压油缸内在伸缩方向上交叉连接,在同组液压油缸中,一只伸缩轴伸出,另一只伸缩轴同步缩回。所述两组四只弹簧套螺杆结构和/ 或液压伸缩结构角度调节控制装置,可以任选一种单一配置,可以两种组合配置。
[0021]所述两个倒“T”形结构支撑轴和平衡轴中部至少设计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至少包括套管限位和/或倒“T”形结构限位和/或螺帽限位的限位装置,所述两个倒“T”形结构在垂直结构片上至少安装有自动角度调节装置电动伸缩装置,通过自动角度调节装置电动伸缩装置伸缩轴的伸缩,可以增加或减少按摩执行装置的横向工作宽度30 mnT80mm。
[0022]所述倒“T”形自动角度调节装置水平结构片上,至少安装有按摩执行装置,所述按摩执行装置至少包括一组两只叩捶电机和带揉捏头的揉捏电机,所述安装方式至少包括所述电机总成安装在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底面(即向凹底板面),和/或在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钻孔,所述电机总成安装在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背面(即安装角度调整控制装置面),电机工作头或轴穿越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钻孔的安装方式,所述按摩执行装置包括安装在弧形轨道刚性连接体两端的红外线照射磁疗装置、指压电动伸缩装置及传感器,所述按摩执行电机、指压电动伸缩装置、红外线照射磁疗装置受控制模块数据控制,至少执行20种单项和/或组合按摩工作模式。
[0023]优选地,驱动车四轮和电机同按摩执行装置设计在同一层面,既可以缩小按摩装置体积,又可以使驱动车四轮既有行走功能,又兼有按摩功能。此方案至少包括延长倒“T”形结构的水平结构片两端头套管的平衡轴长度,驱动车四轮分别安装在延长的平衡轴端头,至少包括在倒“T”形结构定位装置部位安装伺服电机和平衡压铁,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可以替代一端的平衡轴,实现驱动车两轮主动,至少包括在伺服电机动力输出轴与另一车轴间设计远距离传动装置,实现驱动车四轮主动,此方案驱动车四轮不在弧形轨道上行走,所述弧形导轨夹在按摩装置安全罩左右两侧,在安全罩左右两侧设计有至少与安全罩等高的套管式滑轮,按摩装置在弧形导轨形成的夹道中自如行走。
[0024]所述电动伸缩装置,至少包括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旋转运动转换为伸缩运动的电动推杆、电液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至少包括电机和推杆同轴和/或异轴结构,单轴和/或双轴结构,至少包括涡轮蜗杆传动式和/或齿轮传动式;所述电液推杆至少包括电机和油缸一体结构和/或分体结构,单向和/或双向结构,单轴和/或双轴结构,所述电动推杆、电液推杆,至少包括单一和/或组合配置的编码器、电位计、霍尔线路板等程控传感、控制装置、至少具有无级行程控制、精准定位、多种运动频率和慢速伸缩功能,至少包括12V和/或24V工作电压。[0025]所述牵引按摩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功能体的设置调配方法,牵引按摩装置控制使用方法和装置及被使用主体应急处理方法,撤销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临时铺平牵引床的撤销铺平方法。
[0026]所述牵引按摩装置的设置调配方法,至少包括根据被使用主体身高、腹围参数调整前后床体间距和凹底板的高低,设置凹形结构,所述调整设置至少包括高级调整设置方法和普通调整设置方法,所述高级调整设置方法,包括输入被使用主体身高、腹围参数后,由控制模块根据设计参数,自动调整设置凹形结构,所述普通调整设置方法,由操作者根据经验调整设置凹形结构,所述牵引按摩装置控制使用方法,全部由控制模块执行,至少包括高级执行方法和初级执行方法,所述高级执行方法,由操作者输入被使用主体病情检查参数后,由控制模块编制执行特定个体的牵引按摩程序,所述初级执行方法,控制模块执行操作者选择的预置牵引按摩程序,所述以上操作,可以在操作屏上全部实现,所述应急处理方法至少包括电源应急控制开关,当装置出现异常和/或被使用主体身体出现不适时,包括被使用主体在内的人员,方便立即断开电源。
[0027]使用人员需要临时使用平面床体,所述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可以临时撤销,撤销方法至少包括把胸托撤销并将之放置在凹底板面,调整凹底板高度,使胸托与前后床体床面保持同一水平面,从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伸缩轴穿销联接处撤销左右两只相对独立的下肢托和/或从门形结构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伸缩轴同后床体结构件联接处整体撤销门形结构下肢托,就可以将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牵引床临时作为平面床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配置门 形结构下肢托和同层结构按摩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分层结构按摩装置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1]图4是同层结构按摩装置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2]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01—前床体;102—后床体;103—前后床体穿套式套管联接结构;104—前后床体电动伸缩装置;105—胸托;106—胸部围扎固定带;107—独立式槽形体下肢托;108—下肢托围扎固定带;109—下肢托联接件;110—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111一凹底板;112—凹底板类矩形加强框;113—凹底板管形联接件;114一凹底板电动伸缩装置;115—腰骶部围扎固定带;116—弧形导轨;117—卡套在弧形导轨的驱动车轮;118—按摩装置安全罩;119一红外线照射磁疗装置;120—指压电动伸缩装置;121—配电动伸缩装置的升降支撑杆;122—应急电源开关;123—操作屏;124—滑轮;125—前床体滑轮锁死固定装置;226—门形结构;227—门形结构横梁;228—门形结构电动伸缩装置;229—门形结构下肢托联接螺杆;230—联接在螺杆上的门形结构下肢托;231—托足板;232—套管式滑轮;333—配减速机的普通电机;334—减速机输出轴;335—倒“T”形自动角度调节装置;336—叩捶电机;337—弹簧套螺杆结构角度调节控制装置;338—揉捏电机;339—自动角度调节装置的电动伸缩装置;340—套管式限位装置;341—分层结构驱动车轮;342—自动角度调节装置垂直结构片套管;343—自动角度调节装置平衡轴;344—自动角度调节装置水平结构片套管;345—自动角度调节装置支撑轴;446—伺服电机;447—倒“T”形限位装置;448—平衡压铁;449一同层结构驱动车轮;450—液压伸缩结构角度调节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列出的三个实施例。
[0034]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主体是包括具有独立支撑能力的前床体(101)后床体(102)构成的半凸半凹式牵引用凹形结构和按摩装置,所示前后床体四脚有滑轮(124),前床体四滑轮设计有锁死固定装置(125),前床体与后床体的连接方式至少包括两床缘金属管大管套小管的穿套式联接结构(103),且小管穿插在大管中的长度至少在800mnT10000mm,在前后床体之间至少安装有前后床体间距调节电动伸缩装置(104),通过调节前后床体的间距,至少可以调节前后床体和胸托与下肢托的间距。
[0035]如图1所示,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的半凸部分,至少包括设置在前床体平面上方距头端缘400mnT600mm处的胸托(105),所示胸托至少包括头枕式弹性材料构成,至少可以固定在左右两边结构件上,至少设置有胸部围扎固定带(106),相对于床体平面的承压高度在50 mnTl50mm之间;至少包括后床体平面上方设置的下肢托(107),所示下肢托至少包括膝托段和与膝托段连为一体的小腿托段,至少包括承载装置和弹性层,所述承载装置至少包括由金属或工程塑料构成的槽形体,在槽形体凹面铺设有弹性层,至少在膝托段端头设置有膝部围扎固定带(108),槽形体凸面小腿托段至少安装固定有“Y”形联接件(109),所示“Y”形联接件穿销联接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110),所示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总成固定在后床体结构件上,通过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伸缩轴的伸缩,下肢托至少可以执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运动和/或交替上升或下降运动。
[0036]如图1所示, 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的半凹部分,至少包括联接在前床体平面下方且穿插在前后床体平面下方的凹底板(111),所示凹底板至少包括600 mnT900 mmX400mnT650mm的长方形底板,所示长方形凹底板沿两长边分别固定有一个类矩形加强框
(112),所示类矩形加强框内至少设计有腰骶部围扎固定带(115),所示腰骶部围扎固定带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沿类矩形加强框前后滑动,所示类矩形加强框一长边框固定在长方形凹底板上,另一长边框至少套穿有管形联接件(113),所示管形联接件联接凹底板电动伸缩装置(114),所示凹底板电动伸缩装置包括一组至少左右两只独立的电动伸缩装置,且分别固定在前床体结构件上,左右两只独立的电动伸缩装置至少可以执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运动和/或交替上升或下降运动,通过凹底板电动伸缩装置伸缩轴的伸缩,至少可以使凹底板在相对于前后床体平面下方至少50 mnT200mm之间调整高度。
[0037]如图1所示,凹底板(111)、下肢托(107)两组电动伸缩装置(114) (110),包括一组至少两只的布局结构,至少可以执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运动和/或交叉上升或下降运动,所述执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运动和/或交叉上升或下降运动,包括同组电动伸缩装置中不同节点的电动伸缩装置执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运动和/或交叉上升或下降运动,也包括不同组电动伸缩装置中不同节点的电动伸缩转置交叉组合执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运动和/或交叉上升或下降运动,加上前后床体电动伸缩装置(104)执行的伸缩运动,所示三组电动伸缩装置的运动方式,至少可以划分为凹形结构设置调整和牵引两种工作模式,所述凹形结构设置调整模式,至少包括前后床体间距调节,凹底板和下肢托的高低调节方式,所述牵引工作模式,通过不同运动方式的选择和组合,三组电动伸缩装置可以分别执行至少一项主动牵引功能,所示凹底板、下肢托两组电动伸缩装置,可以执行至少两项腰骶部脊椎旋转功能,加上凹形结构无需任何外力作用,自身就可以执行的一项牵引功能,所述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可以执行至少四项主动牵引功能和两项腰骶部脊椎旋转功能。使用时,根据患者腰病的不同情况,可以区别选用单项、多项、组合或全部牵引、旋转功能。所述凹底板、下肢托、前后床体电动伸缩装置(114)、( 110)、( 104)、(228),根据两种工作模式的需要,配置有至少两套程控传感、控制装置。
[0038]如图1图3所示,按摩装置至少包括弧形导轨(116)、驱动车、自动角度调节装置(335)、按摩执行装置及安全罩(118),所述弧形导轨(116)至少包括两段平行弧形轨道和设置在弧形轨道两端的行程控制装置,所述两段平行弧形轨道固定在一体,与设计有支撑杆电动伸缩装置的“7”形支撑杆(121)刚性联接,所述支撑杆电动伸缩装置至少可以调节弧形轨道的工作高度,弧形轨道刚性联接体后端和/或前后两端设计有红外线照射磁疗装置、指压电动伸缩装置和传感装置,指压电动伸缩装置,在驱动车运动离开所在部位时执行指压按摩工作。
[0039]如图1图3图4所示,按摩装置内部结构至少包括上下一体的分层箱式结构和同层箱式结构,所示分层箱式结构上层为驱动车工作层,所述驱动车工作层至少包括驱动车电机和减速机,所述驱动车电机至少包括伺服电机(446)和/或配减速机的普通电机(333),伺服电机输出轴和/或减速机输出轴(334)两端头安装有主动轮(117) (449),与主动轮对称的另一车轴端头安装有两只从动轮,和/或在伺服电机输出轴和减速机输出轴与另一车轴间设计远距离传动装置,实现驱动车四轮主动,驱动车四轮(117)卡套在两段弧形导轨行走面,轮面和导轨间有可咬合的防滑齿。
[0040]如图3图4所示,箱式结构的下层为按摩工作层,所述按摩工作层至少包括自动角度调节装置(335)和安 装在自动角度调节装置的按摩执行装置(336) (338)。
[0041]所示自动角度调节装置至少包括两个端头呈倒“T”形的结构和控制角度调整幅度的角度调节控制装置(337) (450),所示倒“T”形结构垂直结构片的上端头固定有一节和/或多节同心套管(342),套管中穿有支撑轴(345),支撑轴的两端头分别固定在箱式结构的结构件上,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两端头固定有一节和/或多节同心套管(344),套管中穿有平衡轴(343),平衡两个倒“T”形结构执行同步上下运动。
[0042]所示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上至少安装联接有按摩装置和至少两个和/或四个角度调节控制装置,所示角度调节控制装置至少包括弹簧套螺杆式结构(337)和/或液压伸缩结构(450),至少保证倒“T”形自动角度调节装置分别在前后0-60度范围内调整角度,所示弹簧套螺杆结构(337),套在弹簧内的螺杆一端固定在上方结构件上,另一端悬空,中部设有弹簧限位装置,控制压缩弹簧的张力,套在螺杆外的压缩弹簧同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背面接触,螺杆下端头与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的间距和压缩弹簧的张力决定自动角度调节装置的角度调节幅度和精度。
[0043]所示两个倒“T”形结构支撑轴和平衡轴中部至少设计有限位装置,所示限位装置至少包括套管限位(340)和/或倒“T”形结构限位(447)和/或螺帽限位的限位装置,所示两个倒“T”形结构至少包括在垂直结构片上安装的自动角度调节装置电动伸缩装置(339 ),通过自动角度调节装置电动伸缩装置伸缩轴的伸缩,可以增加或减少按摩执行装置的横向工作宽度30 mnT80mm。
[0044]所示倒“T”形自动角度调节装置水平结构片上,至少安装有按摩执行装置,所示按摩执行装置至少包括一组两只叩捶电机(336)和带揉捏头的揉捏电机(338),所示安装方式至少包括所述电机总成安装在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底面(即向凹底板面),和/或在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钻孔,所述电机总成安装在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背面(即安装角度调整控制装置面),电机工作头或轴穿越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钻孔的安装方式,所述按摩执行装置包括安装在弧形轨道刚性连接体两端的红外线照射磁疗装置(119)、指压电动伸缩装置(120)和传感装置,所述按摩电机、红外线照射磁疗装置、指压电动伸缩装置通过传感装置受控制模块数据控制,至少执行20种单项和/或组合按摩工作模式。
[0045]如图1 图 2 图 3所示,电动伸缩装置(104)、(110)、(114)、(120) (121)、(228)、(339),至少包括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旋转运动转换为伸缩运动的电动推杆、电液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至少包括电机和推杆同轴和/或异轴结构,单轴和/或双轴结构,至少包括涡轮蜗杆传动式和/或齿轮传动式;所述电液推杆至少包括电机和油缸一体结构和/或分体结构,单向和/或双向结构,单轴和/或双轴结构,所述电动推杆、电液推杆,至少包括单一和/或组合配置的编码器、电位计、霍尔线路板等程控传感、控制装置、至少具有无级行程控制、精准定位、多种运动频率和慢速伸缩功能,至少包括12V和/或24V工作电压。
[0046]如图1图2所示,牵引按摩装置的设置调配方法,至少包括根据被使用主体身高、腹围参数调整前后床体(101) (102)间距和凹底板(111)的高低,设置凹形结构,所述调整设置至少包括高级调整设置方法和普通调整设置方法,所述高级调整设置方法,包括输入被使用主体身高、腹围参数后,由控制模块根据设计参数,自动调整设置凹形结构,所述普通调整设置方法,由操作者根据经验调整设置凹形结构,所述牵引按摩装置控制使用方法,全部由控制模块执行, 至少包括高级执行方法和初级执行方法,所述高级执行方法,由操作者输入被使用主体病情检查参数后,由控制模块编制执行特定个体的牵引按摩程序,所述初级执行方法,控制模块执行操作者选择的预置牵引按摩程序,所述以上操作,操作者可以在操作屏(123)上全部实现,所述应急处理方法至少包括电源应急控制开关(122),当装置出现异常和/或被使用主体身体出现不适时,包括被使用主体在内的人员,方便立即断开电源。
[0047]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主体结构同实施例一,主要结构件多数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2图1所示,可以将左右两个相对独立的下肢托设计为一个门形结构(226),所示
门形结构至少包括左右两个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228)和连接两个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的横梁(227 ),所述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安装在后床体(102 )足端O mnT200 mm处的结构件上,所示横梁(227)末端至少包括“”形结构,所示“ ”形结构的垂直方向的结构片宽度50 mnTlOOmm (指上下两点间的距离),水平方向的结构片宽度为垂直方向的结构片宽度的五分之三左右为宜,垂直方向的结构片上至少可以分别钻两个安装孔,安装孔内至少穿插有一端连接横梁(227),另一端连接下肢托(230)的螺杆(229),通过调节螺杆的螺帽,可调节下肢托与横梁的间距,所示下肢托(230)至少包括槽形体膝托段和与膝托段连为一体的槽形体小腿托段,在膝托段端头设置有膝部围扎固定带,在横梁上安装有根据人体足背生理曲线仿生模制的托足板(231),所示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228)与后床体(102)和横梁的安装联接方式,包括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228)总成端和/或伸缩轴端同横梁联接,包括总成安装件与横梁垂直方向的结构片穿销联接和/或伸缩轴端头倒“Y”形联接件穿销联接。
[0048]如图1图3图4所示,驱动车四轮和电机同按摩执行装置设计在同一层面,既可以缩小按摩装置体积,又可以使驱动车四轮既有行走功能,又兼有按摩功能。此方案至少包括延长倒“T”形结构(335)的水平结构片两端头套管(344)的平衡轴(343)长度,驱动车四轮(449)分别安装在延长的平衡轴端头,至少包括在倒“T”形结构定位装置(447)部位安装伺服电机(446)和平衡压铁(448),所示伺服电机输出轴可以替代一端的平衡轴,实现驱动车两轮主动,至少包括在伺服电机动力输出轴与另一车轴间设计远距离传动装置,实现驱动车四轮主动,此方案驱动车四轮不在弧形轨道(116)上行走,所示弧形轨道夹在按摩装置安全罩(118)左右两侧,在安全罩左右两侧设计有至少与安全罩等高的套管式滑轮(232),按摩装置在弧形轨道形成的夹道中自如行走。
[0049]如图4所示,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上至少安装联接有一组两只和/或两组四只角度调节控制装置,所示角度调节控制装置至少包括液压伸缩结构(450),所示液压伸缩结构,至少包括安装在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的液压油缸和连接液压油缸的油管,所示连接液压油缸的油管在一组互为伸缩 的液压油缸内在伸缩方向上交叉连接。在同组液压油缸中,一只伸缩轴伸出,另一只伸缩轴同步缩回。所示两组四只弹簧套螺杆结构(337)和/或液压伸缩结构(450)角度调节控制装置,可以任选一种单一配置,可以两种组合配置。除此之外,同实施例一。
[0050]实施例三,实施例三是将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牵引床作为平面床临时使用的例子。
[0051]如图1图2所示的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牵引床,使用人员需要临时使用平面床体,所述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可以临时撤销,撤销方法至少包括把胸托(105)撤销并将之放置在凹底板(111)板面上,调整凹底板高度,使胸托与前后床体床面保持同一水平面,从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伸缩轴穿销联接处撤销左右两只相对独立的下肢托(107)和/或从门形结构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228)伸缩轴同后床体结构件联接处整体撤销门形结构下肢托(226),就可以将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牵引床作为平面床临时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腰骶部凹形牵引弧形按摩自动装置,包括自动控制模块和控制模块联接的凹形牵引结构和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结构为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所述按摩装置为不规则弧形运动按摩装置; 所述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前后床体平面上方的胸托(105)、下肢托(107)和联接在前床体(101)平面下方且穿插在前后床体平面下方的凹底板(111),至少包括分别联接凹底板、下肢托和前后床体的三组电动伸缩装置(114) (110) (104)和程控传感装置,至少包括前后床体的连接结构(103),至少包括分别设置在胸托、下肢托和凹底板的三副围扎固定带(106) (108) (115),所述三组电动伸缩装置至少可以执行上下、前后、交叉运动模式、三项主动牵引模式和两项腰骶部脊椎旋转模式,所述凹形结构至少执行四项主动牵引功能; 所述不规则弧形运动按摩装置至少包括升降支撑装置(121)、自动角度调整装置(335)、弧形导轨(116)、驱动车和按摩执行装置及程控传感装置,按摩装置至少可以在凹形结构功能体上方自动执行不规则弧形运动,固定在自动角度调整装置上的按摩执行装置,至少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整工作角度,至少与牵引同步执行单项、多项和/或多种组合的按摩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的半凸部分,至少包括设置在前床体(101)平面上方距头端缘400mnT600mm处的胸托(105),后床体(102)平面上方的下肢托(107)、前后床体之间设置的大管套小管的滑套式联接结构(103)和电动伸缩装置(104);所述胸托,至少包括头枕式弹性材料构成,至少设置有胸部围扎固定带(106),相对于床 体平面的承压高度在50 mnTl50mm之间;所述下肢托,至少包括槽形体膝托段和小腿托段,至少在膝托段端头设置有膝部围扎固定带(108),槽形体凸面至少安装有“Y”形联接件(109),“Y”形联接件穿销联接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的半凹部分,至少包括联接在前床体平面下方且穿插在前后床体平面下方的长方形凹底板(111),凹底板沿两长边分别固定有类矩形加强框(112),类矩形加强框内至少设计有可前后滑动的腰骶部围扎固定带(115),类矩形加强框一长边框固定在凹底板上,另一长边框至少套穿有管形联接件(113),管形联接件联接固定在前床体结构件上的至少两只凹底板电动伸缩装置(1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托至少包括设置为左右两个独立结构和/或门形结构(226),所述门形结构,至少包括安装在后床体足端O mnT200 mm处结构件上的左右两只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228)和连接两只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的横梁(227),横梁末端至少包括形结构,所述形结构垂直方向的结构片上至少钻有两个安装孔,安装孔内至少穿插有一端连接横梁(227),另一端连接槽形体下肢托(230)并可调节两者间距的螺杆(229),所述下肢托包括膝托段、小腿托段和膝托段端头设置的膝部围扎固定带,在横梁上安装有根据人体足背生理曲线仿生模制的托足板(231),所述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与后床体和横梁的安装联接方式,包括下肢托电动伸缩装置总成端和/或伸缩轴端同横梁联接,包括总成安装件和/或伸缩轴端头倒“Y”形联接件与横梁垂直方向的结构片穿销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底板、下肢托和前后床体三组电动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底板、下肢托两组电动伸缩装置(114) (110),至少可以在同组和/或异组电动伸缩装置中不同节点的电动伸缩装置执行同步上升或下降运动和/或交叉上升或下降运动,包括前后床体电动伸缩装置(104)执行的伸缩运动,所述三组电动伸缩装置的运动方式,至少可以划分为凹形结构设置调整和牵引两种工作模式并对应至少两套程控传感、控制设计,所述凹形结构设置调整模式,至少包括前后床体间距调节,凹底板和下肢托的高低调节方式,所述牵引工作模式,通过不同运动方式、运动频率的选择和组合,三组电动伸缩装置可以分别执行至少一项主动牵引功能,所述凹底板、下肢托两组伸缩装置,可以执行至少两项腰骶部脊椎旋转功能,所述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至少执行四项主动牵引功能和两项腰骶部脊椎旋转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装置至少包括弧形导轨、驱动车、自动角度调节装置、按摩执行装置,所述按摩装置内部结构至少包括驱动车工作层、按摩工作层的分层箱式结构和/或同层箱式结构,箱式结构左右两侧夹有两段固定一体且与电动升降支撑杆(120)刚性联接的弧形导轨(116),所述按摩工作层至少包括两个端头呈倒“T”形结构的自动角度调节装置(335)、至少两个和/或四个角度调节控制装置和安装在自动角度调节装置的按摩执行装置,至少包括倒“T”形结构的三个端头固定的套管和套管中穿插的支撑轴(345)、平衡轴(343),至少包括支撑轴、平衡轴中部设计的套管限位(340)和/或倒“T”形结构限位(447)和/或螺帽限位的限位装置,至少包括自动角度调节装置电动伸缩装置(339)和按摩执行装置的横向调节方式和范围,所述角度调节控制装置至少包括弹簧套螺杆结构(337)和/或液压伸缩结构(450)和两者的固定联接结构、配置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执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执行装置至少包括安装在倒“T”形自动角度调节装置水平结构片上叩捶电机(336)、带揉捏头的揉捏电机(338)和安装在弧形轨道两端的红外线照射磁疗装置(119)、指压电动伸缩装置(120),至少包括所述电机总成安装在倒“T ”形结构水平结构片底面和/或电机总成安装在倒“T”形结构水平结构片背面,电机工作头或工作轴穿越水平结构片钻孔的安装方式,至少执行20种单项和/或组合按摩工作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装置驱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车至少包括驱动车电机、减速机和四轮,所述驱动车内部结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按摩工作层之上的分层结构和/或与按摩工作层同层设置结构,所述驱动车电机至少包括伺服电机(446)和/或配减速机的普通电机(333),至少可以固定在按摩执行装置的上层结构件上和/或倒“T”形结构限位装置(447)部位,所述驱动车电机安装在倒“T”形结构限位装置部位,至少包括所配置的平衡压铁(448),至少伺服电机和/或减速机输出轴两端头安装有主动轮(341) (449),至少包括两轮主动和/或四轮主动结构,所述驱动车四轮至少包括卡套在两段弧形导轨行走面(117)和/或同按摩执行装置设计在同一层面(449)的布局结构,至少包括驱动车四轮(449)不卡套在弧形导轨行走面,而设计在按摩装置安全罩左右两侧至少与安全罩等高的套管式滑轮(23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伸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伸缩装置(104)、(110)、(114)、( 120)、( 121)、(228),至少包括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旋转运动转换为伸缩运动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至少包括电机和推杆同轴和/或异轴结构,单轴和/或双轴结构,至少包括涡轮蜗杆传动式和/或齿轮传动式,至少包括单一和/或组合配置的编码器、电位计、霍尔线路板构成的传感、控制装置、至少具有无级行程控制、精准定位、多种运动频率和慢速伸缩功能,至少包括12V和/或24V工作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凹形牵引结构和按摩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牵引结构和按摩装置的使用方法,至少包括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功能体的设置调配方法,牵引按摩装置控制使用方法,装置及被使用主体应急控制方法和撤销半凸半凹式凹形结构临时铺平牵引床面的撤 销铺平方法。
【文档编号】A61F5/042GK104027192SQ201410269350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7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程毅然, 程文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