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痢疾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04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治疗痢疾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治疗痢疾的中药制剂,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芡实35份、马齿苋35份、列当30份、木香25份、白芍25份、升麻25份、五味子20份、防风20份、石榴皮20分、黄芪20份、山茱萸20份、茯苓15份、白术15份、附子10份、甘草10份。该中药制剂能使患者痊愈,见效快,效果好,毒副作用小,起到标本兼治、扶正不滞邪、祛邪不伤正的作用,成本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痢疾的中药制剂,特别是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成药。 治疗痢疾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证。本病终年均可发病,但多 见于夏秋季。中医学范畴的痢疾不仅包括现代医学细菌或阿米巴痢疾,还包括急慢性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疾病在内。本病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与 肠腑形成。痢疾为夏秋季节的常见传染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败血症,迁延不愈可以出 现营养不良、贫血、类白血病反应;且有研究表明,骨质流失在炎症性肠病中十分普遍,易 发生多部位骨折。因此,病发早期的积极治疗对于干预病情进展、阻断不良事件的发生十 分重要。中医药用于治疗痢疾的药物,由于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副作用小、疗效好,用于治疗痢疾的中药制剂。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治疗痢疾的中药制剂,是由 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的:芡实35份、马齿苋35份、列当30份、木香25份、白芍25份、 升麻25份、五味子20份、防风20份、石榴皮20分、黄芪20份、山茱萸20份、茯苓15份、白 术15份、附子10份、甘草10份。
[0005] 所述的治疗痢疾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所述重量份数称取 各原料药,将称取好的各原料药混合、杀菌后装袋即可。
[0006] 本本发明的各原料药的药用性能如下: 芡实:甘、潘、平,归脾、肾、心、胃、肝经,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0007] 马齿苋:酸、性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除湿、通淋。
[0008] 列当:味甘、性温,归肾、肝、大肠经,补肾壮阳、强筋骨、润肠。
[0009] 木香:辛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肚、肺经,行气止痛、调中导滞。
[0010]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0011] 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归肺、脾、大肠、胃经,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升阳举陷。
[0012] 五味子:味酸、性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
[0013]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0014] 石榴皮:味酸、涩、性温、小毒,归大肠经、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痢疾、肠风下血、崩 漏、带下、害虫。
[0015]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
[0016] 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脱。
[0017] 获茶:甘、淡、平,归心、脾、肺、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0018]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附子:辛、甘、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
【权利要求】
1.治疗痢疾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芡实35份、马 齿苋35份、列当30份、木香25份、白芍25份、升麻25份、五味子20份、防风20份、石榴皮 20分、黄芪20份、山茱萸20份、茯苓15份、白术15份、附子10份、甘草10份。
【文档编号】A61K36/79GK104042741SQ201410304421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曹健 申请人:曹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