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312258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用于将引流管插入硬膜下隙,该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具有子弹形回转体;其中,所述子弹形回转体包含:芯棒,以及由第一半圆弧壳体与第二半圆弧壳体相互咬合形成的导向套管,所述导向套管轴向套装在所述芯棒上;所述第一半圆弧壳体的远端﹑所述芯棒的远端﹑以及第二半圆弧壳体的远端共同形成所述子弹形回转体的弹头部分;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引流管在碰到第一半圆弧壳体的远端的斜面内侧壁时,使质地柔软的引流管自行转弯并准确无误地进入硬膜下隙,对硬膜下隙积液或出血进行抽吸引流,这种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不仅便于引流,而且便于固定,在达到高效引流治疗的同时,还可避免损伤脑组织。
【专利说明】—种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涉及一种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
【背景技术】
[0002]硬膜下积液是临床上额常见病和多发病。外科治疗主要采取颅骨钻孔置管引流术。但是由于硬膜下隙很浅,使得置管深度不能太深,否则容易伤及脑组织,严重时会造成术后并发症;或者因置管太浅,术后引流管易脱落。同时,因为目前颅骨钻孔置管引流术中所采用的颅内引流器械还不够完善,表现在:第一,缺乏定向装置,使得医生在向血肿腔置管过程中,完全凭自己的操作经验,很难保证导管能准确植入硬膜下隙,易将引流管插入脑实质,达不到引流效果;第二,缺乏锁孔止血装置,术中头皮出血,影响手术操作;第三,缺乏可拆卸的导向锁孔装置。因为现有的引流管往往和引流袋设计为一体结构,一旦引流管插入硬膜下隙,颅内引流器械的导向装置则套设在引流管上无法取下,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操作实施。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拆卸硬 膜下隙导引器,用于将引流管插入硬膜下隙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具有子弹形回转体;其中,子弹形回转体包含:芯棒,以及由第一半圆弧壳体与第二半圆弧壳体相互咬合形成的导向套管,导向套管轴向套装在芯棒上;第一半圆弧壳体的远端、芯棒的远端、以及第二半圆弧壳体的远端共同形成子弹形回转体的弹头部分;芯棒的直径大于引流管的直径,且导向套管的内管径与芯棒的直径相等。
[0006]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半圆弧壳体的两侧边分别设有沿第一半圆弧壳体轴向延伸的第一滑轨和第一滑槽;第二半圆弧壳体的两侧边分别设有沿第二半圆弧壳体轴向延伸的第二滑轨和第二滑槽;第一滑轨与第二滑槽相咬合,第一滑槽与第二滑轨相咬合。
[0007]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芯棒的远端具有倾斜平面和弧形面,第一半圆弧壳体的远端具有与倾斜平面相贴合的斜面内侧壁。
[0008]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半圆弧壳体与第二半圆弧壳体的尾部均设有手柄。
[0009]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手柄均为垂直于导向套管的平板手柄。
[0010]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手柄具有防滑的磨砂表面。
[0011]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芯棒的近端设有一体形成的圆柱;圆柱的直径大于导向套管的内管径。
[0012]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导向套管的内管径为5毫米。
[0013]本发明在上述基础上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0014]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能够轻松地将影流管放置于硬膜下隙,其具体为:引流管在碰到第一半圆弧壳体的远端的斜面内侧壁时,能够自行转弯并准确无误地进入硬膜下隙,对硬膜下隙积液或出血进行抽吸、引流,这种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不仅便于引流,而且便于固定,在达到高效引流治疗的同时,还可避免损伤脑组织,大幅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
[0015]另外,由于导向套管由第一半圆弧壳体与第二半圆弧壳体相互咬合形成,这样的结构方便导流管植入硬膜下隙内的病变部位后,使得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很容易从引流管上拆卸下来,方便医生对颅内病变实施手术治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芯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半圆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第一半圆弧壳体的仰视图。
[0020]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二半圆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5中第二半圆弧壳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作具体阐述。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用于将引流管插入硬膜下隙,其具有子弹形回转体。子弹形回转体包含:芯棒I和轴向套装在芯棒上导向套管2。
[0024]导向套管2由第一半圆弧壳体21与第二半圆弧壳体22相互咬合形成。并且第一半圆弧壳体21的远端、芯棒I的远端、以及第二半圆弧壳体22的远端共同形成子弹形回转体的弹头部分。芯棒I的直径大于引流管的直径,且导向套管2的内管径与芯棒I的直径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套管2的内管径为5毫米。
[0025]第一半圆弧壳体21与第二半圆弧壳体22的尾部均设有手柄23。两个手柄23均为垂直于导向套管2的平板手柄,并且手柄23具有防滑的磨砂表面。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芯棒I为圆柱杆,并且芯棒I的远端具有倾斜平面11和弧形面12,芯棒I的近端设有一体形成的圆柱13 ;圆柱13的直径大于导向套管2的内管径。
[0027]如图3和图4所不,第一半圆弧壳体21的两侧边分别设有沿第一半圆弧壳体21轴向延伸的第一滑轨211和第一滑槽212。并且第一半圆弧壳体21的远端具有与倾斜平面11相贴合的斜面内侧壁213。
[0028]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半圆弧壳体22的两侧边分别设有沿第二半圆弧壳体22轴向延伸的第二滑轨221和第二滑槽222。第一滑轨211与第二滑槽222相咬合,第一滑槽212与第二滑轨221相咬合。
[0029]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能够轻松地将影流管放置于硬膜下隙,其具体为:引流管在碰到第一半圆弧壳体的远端的斜面内侧壁时,能够自行转弯并准确无误地进入硬膜下隙,对硬膜下隙积液或出血进行抽吸、引流,这种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不仅便于引流,而且便于固定,在达到高效引流治疗的同时,还可避免损伤脑组织,大幅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
[0030]另外,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中,由于导向套管由第一半圆弧壳体与第二半圆弧壳体相互咬合形成,这样的结构方便导流管植入硬膜下隙内的病变部位后,使得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很容易从引流管上拆卸下来,方便医生对颅内病变实施手术治疗。
[0031]当然本发明所涉及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并不仅仅限定于本实施例中的结构,任何对本发明 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用于将引流管插入硬膜下隙,其特征在于:具有子弹形回转体; 其中,所述子弹形回转体包含:芯棒,以及由第一半圆弧壳体与第二半圆弧壳体相互咬合形成的导向套管,所述导向套管轴向套装在所述芯棒上; 所述第一半圆弧壳体的远端、所述芯棒的远端、以及第二半圆弧壳体的远端共同形成所述子弹形回转体的弹头部分; 所述芯棒的直径大于所述引流管的直径,且所述导向套管的内管径与所述芯棒的直径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半圆弧壳体的两侧边分别设有沿所述第一半圆弧壳体轴向延伸的第一滑轨和第一滑槽; 所述第二半圆弧壳体的两侧边分别设有沿所述第二半圆弧壳体轴向延伸的第二滑轨和第二滑槽; 所述第一滑轨与 所述第二滑槽相咬合,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轨相咬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棒的远端具有倾斜平面和弧形面; 所述第一半圆弧壳体的远端具有与所述倾斜平面相贴合的斜面内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半圆弧壳体与所述第二半圆弧壳体的尾部均设有手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均为垂直于所述导向套管的平板手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具有防滑的磨砂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棒的近端设有一体形成的圆柱; 所述圆柱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套管的内管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硬膜下隙导引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套管的内管径为5毫米。
【文档编号】A61M25/01GK104027881SQ201410309090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席刚明 申请人:席刚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