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301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的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柴胡10-20克、蒲公英10-20克、桂枝10-20克、红花5-10克、桃仁5-10克、板蓝根8-12克、海藻8-15克、补骨脂10-20克、苏梗8-12克、制黄精5-10克、杜仲10-20克、狗脊5-10克。所选药材精心配伍,共奏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之效,能有效改善患处周围组织营养,进一步修复受损的肋软骨,从而消除肋软骨炎肿大的症状。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的中药制剂。 一种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又叫肋软骨炎。一般认为是肋软骨的非特异性、非化脓性炎症。 德国学者Tietze于1921年首先发现和报道该病。1955年我国学者康雄飞报道和描述该病 临床上颇为常见。多数病例为青壮年,女性居多,老年人亦有发病。
[0003]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发病特征是仅侵犯软骨,疼痛而不红,有压痛;疼痛缠绵,有时 可剧痛。病理虽然有慢性肋软骨炎的变化,但从未见有化脓性的改变。疼痛可暂时缓解,但 肿胀不消,又可重现疼痛而缠绵不停。有效治疗时,疼痛可止,但肿胀炎性吸收缓慢。
[0004] 目前,西药在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方面多用止痛、抗病毒药物,诸如强的松消炎 药片、病毒灵等,局部时,用奴夫卡因和强的松龙封闭。西药虽起效快,但根治困难,容易复 发,且易产生副作用。现有中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存在疗效慢、治愈率低、产生不同程度副作 用等缺陷,因此亟需研究一种高效、快捷、方便,实用的药物,以临床根治非化脓性肋软骨 炎。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在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 效果显著、治疗彻底、无复发、无毒副作用的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的中药制剂。
[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种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 量克的中药原材料:
[0008] 柴胡10-20克、蒲公英10-20克、桂枝10-20克、红花5-10克、桃仁5-10克、板蓝 根8-12克、海藻8-15克、补骨脂10-20克、苏梗8-12克、制黄精5-10克、杜仲10-20克、狗 脊5-10克。
[0009]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10] 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克的中药原材料:
[0011] 柴胡1〇克、蒲公英1〇克、桂枝1〇克、红花5克、桃仁5克、板蓝根8克、海藻8克、 补骨脂10克、苏梗8克、制黄精5克、杜仲10克、狗脊5克。
[0012]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13] 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克的中药原材料:
[0014] 柴胡15克、蒲公英15克、桂枝15克、红花8克、桃仁8克、板蓝根10克、海藻12 克、补骨脂15克、苏梗10克、制黄精8克、杜仲15克、狗脊8克。
[0015]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16] 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克的中药原材料:
[0017] 柴胡20克、蒲公英20克、桂枝2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板蓝根12克、海藻15 克、补骨脂20克、苏梗12克、制黄精10克、杜仲20克、狗脊10克。
[0018] 上述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材料混合后,加水 1600ml,煎取600m,1日3次,1次200ml,7剂为1个疗程。
[0019] 上述中药制剂的原料中药:
[0020]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心包络、肝、胆、三焦经。具有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 气之功效。
[0021] 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行水利尿之功效。
[0022] 桂枝,味辛,甘,温;归心、脾、膀胱经。具有解肌发汗,温经通阳,祛风除湿之功效。
[0023] 红花,味辛,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
[0024] 桃仁,性甘平、味苦;入肺、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之功效。
[0025] 板蓝根,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同时有提高免疫之功 能。
[0026] 海藻,味苦、咸,寒;归肺、胃、肾经。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之功效。
[0027] 补骨脂,味苦、辛;归肾、脾经。具有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之功效。
[0028] 苏梗,味辛,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宽中,止痛安神之功效。
[0029] 制黄精,味甘,平。归肺、脾、肾经。具有滋肾润肺,补脾益气之功效。
[0030] 杜仲,性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强筋活络,定气安神之功效。
[0031] 狗脊,味苦、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祛风除湿之功效。
[0032] 中医认为肋软骨炎疼痛窜及胸胁,上臂乃气滞;局部隆起,压痛明显,痛点固定不 移乃血瘀。气滞血瘀,风热入侵经络,毒热交炽,气血壅遏不通,不通则痛,因此,治疗应以活 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凉血、益气固体为主。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蒲公英、板蓝根可清热解 毒,消肿散结;柴胡、桂枝可透表泄热,疏肝解郁,温经通阳;红花、桃仁可活血祛瘀、散瘀止 痛;海藻可软坚散结,消痰利水;补骨脂、杜仲、狗脊三药互伍可补益肝肾,强筋活络,扶正 固本;苏梗、制黄精可滋肾润肺,行气止痛。诸药共奏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之效,能 有效改善患处周围组织营养,进一步修复受损的肋软骨,从而消除肋软骨炎肿大的症状,达 到根治的目的。
[0033]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我们选择了 86例门诊患者进行临床试验, 其中男32例,女54例,年龄15?83岁,平均38岁。发病时间1天?3个月。发病部位左 侧42例,右侧38例,双侧6例,所治病例均有局部疼痛与压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 照组,每组43例,两组病例均经X线片及化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0034] 疗效标准:
[0035] 治愈:疼痛完全消失,肿胀完全消退,1年内无复发。
[0036] 显效:疼痛基本消失,肿胀被控制或者基本消失,局部按压有轻微疼痛。
[0037] 有效:疼痛减轻,肿胀有改善。
[0038]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改善甚微。
[0039] 治疗方法:
[0040] 治疗组服用实施例2的中药制剂,诸药混合后加水1000ml,煎取600ml,1日3次, 1次200ml,7剂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0. 5%利多卡因2ml加醋酸氢化考的松25mg,局部 采用封闭治疗,每周1次,共2-3次。
[0041] 治疗结果:
[0042] 统计患者服用药物的结果见表1。治疗组治愈26例(60.5%),显效13例 (30. 2% ),有效3例(7. 0% ),总有效率97. 7% ;对照组治愈10例(23. 3% ),显效15例 (35.0% ),有效6例(14.0% ),总有效率72.0%。可以看出,对照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 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0043]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对照结果
[0044]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 份的中药原材料: 柴胡10-20克、蒲公英10-20克、桂枝10-20克、红花5-10克、桃仁5-10克、板蓝根8-12 克、海藻8-15克、补骨脂10-20克、苏梗8-12克、制黄精5-10克、杜仲10-20克、狗脊5-10 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 药原材料: 柴胡10克、蒲公英10克、桂枝10克、红花5克、桃仁5克、板蓝根8克、海藻8克、补骨 脂10克、苏梗8克、制黄精5克、杜仲10克、狗脊5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 药原材料: 柴胡15克、蒲公英15克、桂枝15克、红花8克、桃仁8克、板蓝根10克、海藻12克、补 骨脂15克、苏梗10克、制黄精8克、杜仲15克、狗脊8克。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 药原材料: 柴胡20克、蒲公英20克、桂枝2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板蓝根12克、海藻15克、 补骨脂20克、苏梗12克、制黄精10克、杜仲20克、狗脊10克。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4056053SQ201410326520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6日
【发明者】王林一, 王丽娟 申请人:王林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