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30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夏枯草10-20克、黄药子10-20克、海藻10-20克、地粟5-10克、蒲公英5-10克、板蓝根8-12克、元参8-15克、浙贝10-20克、生牡蛎8-12克、乌药5-10克、苏梗10-20克、青皮5-10克。所选药材精心配伍,共奏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消瘿解毒,疏肝泄火,扶正固本之功效,能有效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改善机体免疫能力,消除临床不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带癌生存时间。
【专利说明】一种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一般无全身不适症状,可发于任何年龄, 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组织的良性肿物。多数为单发,可合并甲状腺肿, 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较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略为坚韧,无压痛,边界清楚 与皮肤无粘连,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易致甲亢(20% )或癌变(10% )。
[0003] 甲状腺腺瘤属中医"肉瘿"的范畴,中医认为多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滞血 瘀、肝气犯脾,则脾失健运、内生痰浊,使气、痰、瘀凝滞结聚,形成肿快,该病的发生严重影 响了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形成,对人体发育、生长和新陈代谢都起着阻碍作用。
[0004] 对甲状腺腺瘤,西医手术治疗效果不错,但易复发,经验证明,手术治疗后复发率 高达88. 2%,因为手术只是一种局部的治疗方法,甲状腺肿瘤虽然生长在颈部,但是是一个 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对于大多数的甲状腺肿瘤病人而言,局部治疗不能解决问题,治标 而不治本。现有治疗此病的中药,大多存在起效慢、疗程长,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应当如何 治疗甲状腺腺瘤才能把治疗效果最大化,才能尽快恢复病人的健康,已成为亟需解决的一 个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在抗甲状腺腺瘤方面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起效快、疗效好、 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的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
[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 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
[0007] 夏枯草10-20克、黄药子10-20克、海藻10-20克、地粟5-10克、蒲公英5-10克、 板蓝根8-12克、元参8-15克、浙贝10-20克、生牡蛎8-12克、乌药5-10克、苏梗10-20克、 青皮5-10克。
[0008]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09] 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
[0010] 夏枯草1〇克、黄药子1〇克、海藻1〇克、地粟5克、蒲公英5克、板蓝根8克、元参 8克、浙贝10克、生牡蛎8克、乌药5克、苏梗10克、青皮5克。
[0011]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12] 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
[0013] 夏枯草15克、黄药子15克、海藻15克、地粟8克、蒲公英8克、板蓝根10克、元参 12克、浙贝15克、生牡蛎10克、乌药8克、苏梗15克、青皮8克。
[0014]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15]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
[0016] 夏枯草20克、黄药子20克、海藻20克、地粟10克、蒲公英10克、板蓝根12克、元 参15克、浙贝20克、生牡蛎12克、乌药10克、苏梗20克、青皮10克。
[0017] 述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按照传统煎制中 药的方法取其药汁,每日1剂,分2?3次口服。20剂为1疗程。疗程间停药2?3天,再 行下1个疗程。
[0018] 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中药:
[0019] 夏枯草,味辛、苦,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软坚散结之功效。 [0020] 黄药子,味苦,性平;归肝、心经。具有化痰消瘿,止咳止血之功效。
[0021] 海藻,味苦、咸,性寒;归肺、脾、肾、肝、胃经。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之功效。 [0022] 地粟,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活血补气 之功效。
[0023]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效。
[0024] 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
[0025] 元参,味甘、咸、微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清热,泻火解毒之 功效。
[0026] 浙贝,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之功效。
[0027] 生牡蛎,味咸、涩,性微寒;归肝、肾经。具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之功效。
[0028] 乌药,味辛,性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之功效。
[0029] 苏梗,味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宽中,行气止痛之功效。
[0030] 青皮,味苦、辛,性温;归肝、胆、胃经。具有疏肝破气,散结消滞之功效。
[0031] 中医认为,甲状腺腺瘤多因气机淤滞、痰气凝结于颈前而致,或由于肝火抗盛、淤 血阻滞,转而变成气虚、阴虚、气阴两虚等虚症,涉及肝、心、肾、脾等脏器,基本病机为肝肾 两虚,气机失调。因此,治疗当以补益肝肾,,祛痰解毒,软坚消瘿为原则。本发明中药制剂,
[0032] 夏枯草、蒲公英、板蓝根、地粟配伍可清热解毒,祛风利湿,软坚散结;黄药子、浙 贝、海藻可化痰消瘿,止咳止血,清热散结;元参、生牡蛎可补益肝肾,平肝潜阳,扶正固本; 乌药、苏梗、青皮可疏肝破气,理气化淤,行气止痛。诸药配伍精良,共奏活血化瘀,化痰软 坚,消瘿解毒,疏肝泄火,扶正固本之功效,能有效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改善机体免疫能 力,消除临床不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带癌生存时间。
[0033]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选择了 48例患者进行临床 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36例,年龄26?43岁;病程3个月?4年;肿块体表面积 2. 2cmX2. 0cm?3. 8cmX3. 5cm ;左侧21例,右侧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24例。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多以颈部肿块或者颈部肿大入院,包块生长缓慢,少数生长迅 速。部分病例伴有情绪变化、食欲变化、感吞咽困难、消瘦、多汗、心悸,术前声撕者经喉镜检 查证实一侧声带麻痹。全部病例根据术前病情选择行甲状腺功能、颈部透视或X线片、超 声、CT、MRI或ECT等检查。
[0034] 疗效标准:
[0035] 治愈:肿物完全消失,伴随症状消除,随访1年无复发;
[0036] 显效:肿物缩小2/3以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随访1年肿物无增大;
[0037] 有效:肿物缩小1/3?2/3,伴随症状减轻;
[0038] 无效:肿物无缩小,伴随症状无改善。
[0039] 治疗方法:
[0040] 治疗组服用实施例2的中药制剂,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每日1齐IJ, 分2?3次口服。20剂为1疗程。疗程间停药2?3天,再行下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手 术进行治疗,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判定有无恶变。
[0041] 统计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见表1。治疗后,治疗组治愈15例(% ),显效8例 (33. 3 % ),有效1例(4. 2 % ),总有效率达100 % ;对照组治愈5例(20. 8 % ),显效7例 (29. 2% ),有效4例(16. 7% ),,总有效率为66. 7%;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 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在抗治甲状腺腺瘤方面起效快、治愈率高,且成本低、无毒作用,值得 临床推广和应用。
[0042]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后的疗效对照结果
[0043]

【权利要求】
1. 一种抗甲状腺腺瘤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 原材料: 夏枯草10-20克、黄药子10-20克、海藻10-20克、地粟5-10克、蒲公英5-10克、板蓝 根8-12克、元参8-15克、浙贝10-20克、生牡蛎8-12克、乌药5-10克、苏梗10-20克、青皮 5-10 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 中药原材料: 夏枯草10克、黄药子10克、海藻10克、地粟5克、蒲公英5克、板蓝根8克、元参8克、 浙贝10克、生牡蛎8克、乌药5克、苏梗10克、青皮5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 中药原材料: 夏枯草15克、黄药子15克、海藻15克、地粟8克、蒲公英8克、板蓝根10克、元参12 克、浙贝15克、生牡蛎10克、乌药8克、苏梗15克、青皮8克。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 中药原材料: 夏枯草20克、黄药子20克、海藻20克、地粟10克、蒲公英10克、板蓝根12克、元参15 克、浙贝20克、生牡蛎12克、乌药10克、苏梗20克、青皮10克。
【文档编号】A61K36/8966GK104056034SQ201410326537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6日
【发明者】董素美 申请人:董素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