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314234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地榆200~220克、赤芍150~160克、甘草70~80克、白茅根280~290克、制附子100~110克、杜仲110~120克、秦艽120~130克、牛膝120~135克、防风120~130克、丹参120~130克、独活135~140克、薏苡仁100~125克、火麻仁90~100克、肉桂90~105克、石斛80~95克、五加皮200~210克、地骨皮110~120克、45度白酒5.6~6千克。本药酒具有费用低,疗程稳定,疗效高,没有毒副作用,同时具有凉血止血,消肿敛疮,活血止痛的功效,治疗便血疗效好,见效快。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便血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病变的出血,但亦可见于上消化道 出血。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便血伴 有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
[0003] 目前治疗便血的方法多以手术和西药为主,手术成本高、易复发、带给患者极大的 心理压力,西药疗效差、见效慢且有副作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 法。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地榆200?220 克、赤芍150?160克、甘草70?80克、白茅根280?290克、制附子100?110克、杜仲 110?120克、秦艽120?130克、牛膝120?135克、防风120?130克、丹参120?130 克、独活135?140克、薏苡仁100?125克、火麻仁90?100克、肉桂90?105克、石斛 80?95克、五加皮200?210克、地骨皮110?120克、45度白酒5. 6?6千克。
[0006] 优选地,一种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地榆 210克、赤芍155克、甘草75克、白茅根285克、制附子105克、杜仲115克、秦艽125克、牛 膝128克、防风125克、丹参125克、独活137克、薏苡仁115克、火麻仁95克、肉桂98克、 石斛85克、五加皮205克、地骨皮115克、45度白酒5. 8千克。
[0007] 优选地,一种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地榆 220克、赤芍160克、甘草80克、白茅根290克、制附子110克、杜仲120克、秦艽130克、牛 膝130克、防风130克、丹参130克、独活140克、薏苡仁125克、火麻仁100克、肉桂100克、 石斛95克、五加皮210克、地骨皮120克、45度白酒6千克。
[0008] 以上所述的一种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地榆、赤芍、甘草、白茅根、制附子、杜仲、 秦艽、牛膝、防风、丹参、独活、薏苡仁、火麻仁、肉桂、石斛、五加皮、地骨皮烘干备用; b将步骤a得到的原料分别粉碎成粗料末备用; c将步骤b得到的混合料末放入白酒中在常温下密封浸泡6天; d将步骤c得到的料液过滤去渣; e将步骤d得到的药液进行每瓶300ml瓶装。
[0009] 用法与用量:口服,本发明药酒每次13ml?15ml,每天早上、中午、中午各饭后服 用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0010] 本发明原料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地榆:味苦酸、性寒、无毒,归肝、肺、肾、大肠经,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脾经,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心、肺经,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 药; 白茅根:味甘、性寒,归肺、胃、心、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制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杜仲:味甘、微辛、性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秦艽:味苦、辛、性微寒,归胃、肝、胆经,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 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敌国(火)下行、利尿通 淋;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 独活:味苦、辛、性微湿,归肾、膀胱经,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肺、肾经,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火麻仁: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润燥滑肠、利水通淋、活血; 肉桂:味辛、甘、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肺、肾经,生津益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 五加皮:味辛、苦、微甘、性温,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 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肾经,清虚热、泻肺火、凉血。
[0011]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 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 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本发明是以中医理 论为基础,精选上述各中药原料,经过白酒浸泡后,药物中有效成分被浸提出来,从而达到 治疗便血的目的。
[001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药酒在治疗便血方面,相对于目前 的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本药酒具有费用低,疗程稳定,疗效高,没有毒副作用,同时具有凉 血止血,消肿敛疮,活血止痛的功效,治疗便血疗效好,见效快。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以下用2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4]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地榆210克、赤芍155克、甘草75克、白茅根285克、制附子105克、杜仲115克、秦艽125 克、牛膝128克、防风125克、丹参125克、独活137克、薏苡仁115克、火麻仁95克、肉桂98 克、石斛85克、五加皮205克、地骨皮115克、45度白酒5. 8千克。
[001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地榆220克、赤芍160克、甘草80克、白茅根290克、制附子110克、杜仲120克、秦艽130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地榆200?220克、赤芍150?160克、甘草70?80克、白茅根280?290克、制附子100? 110克、杜仲110?120克、秦艽120?130克、牛膝120?135克、防风120?130克、丹 参120?130克、独活135?140克、薏苡仁100?125克、火麻仁90?100克、肉桂90? 105克、石斛80?95克、五加皮200?210克、地骨皮110?120克、45度白酒5. 6?6千 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 量份的原料制成:地榆210克、赤芍155克、甘草75克、白茅根285克、制附子105克、杜仲 115克、秦艽125克、牛膝128克、防风125克、丹参125克、独活137克、薏苡仁115克、火麻 仁95克、肉桂98克、石斛85克、五加皮205克、地骨皮115克、45度白酒5. 8千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 量份的原料制成:地榆220克、赤芍160克、甘草80克、白茅根290克、制附子110克、杜仲 120克、秦艽130克、牛膝130克、防风130克、丹参130克、独活140克、薏苡仁125克、火麻 仁100克、肉桂100克、石斛95克、五加皮210克、地骨皮120克、45度白酒6千克。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治疗便血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 下步骤: a将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地榆、赤芍、甘草、白茅根、制附子、杜仲、 秦艽、牛膝、防风、丹参、独活、薏苡仁、火麻仁、肉桂、石斛、五加皮、地骨皮烘干备用; b将步骤a得到的原料分别粉碎成粗料末备用; c将步骤b得到的混合料末放入白酒中在常温下密封浸泡6天; d将步骤c得到的料液过滤去渣; e将步骤d得到的药液进行每瓶300ml瓶装。
【文档编号】A61P1/00GK104116967SQ201410344009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0日
【发明者】董宝珍 申请人:董宝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