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腹腔开放治疗及修复的仿生腹膜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腹腔开放治疗及修复的仿生腹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水凝胶,搭载于该水凝胶上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以及覆盖于水凝胶及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上的纳米纤维膜,通过在水凝胶上搭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微球为创面修复所需生长因子的来源,其上覆盖一层纳米纤维膜形成双层膜结构,构建“人工仿生腹膜”应用于腹腔开放创面;仿生腹膜既可保护肠管,又可作为控释微球的载体,有机结合创面保护和药物释放功能,参与创面修复;仿生腹膜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促进愈合作用,分化参与新生组织形成,或旁分泌细胞因子促进新生组织形成;人工腹膜和微球的协同作用,在直接参与缺损组织再生的同时,并能动员机体本身的再生修复机制,最终实现腹腔开放创面的快速修复。
【专利说明】用于腹腔开放治疗及修复的仿生腹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腹腔开放治疗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腹腔开放治疗及修复的仿生腹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腹腔开放创面修复是创面修复的重要课题之一,创伤、感染及腹部外科大手术均有可能导致腹壁的相对和绝对缺损,进而引起肠管外露和肠管破裂,有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腹腔感染是腹部创伤、胃肠道穿孔、重症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根据国内外研究表明,对腹腔感染的治疗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世纪三十年代外科手术治疗将腹腔感染患者的死亡率由90%降低至50%左右;此后五十年,尽管抗生素普遍使用,但死亡率一直徘徊在50%左右。因此,促进腹腔开放创面的早期修复与腹壁重建是现代腹部外科需要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之一。
[0003]目前,对于腹腔开放治疗是联合营养支持、机械通气、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人工肝及体外膜氧合系统(ECMO)等促进严重腹腔感染合并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病人的恢复,但这些脏器功能支持系统亦有不足,如机械通气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CRRT可能引起氨基酸等营养底物的丢失,如不能通过外科手术控制感染源,病人最终会因感染不断加重而死于脏器功能衰竭与免疫系统抑制。
[0004]腹腔间隙综合征(ACS)是腹腔感染进一步进展的结果。创伤、腹腔感染、脓毒症休克及继之的液体复苏均可导致腹腔内容物的增加、肠功能障碍和肠内容物的增加以及组织间隙的水肿,最终引起腹腔内压(IAP)升高。当IAP超过20mmHg且合并有心肺功能障碍时即表现为ACS。ACS又可使腹腔感染进一步加重,两者可互为因果并形成恶性循环。作为严重腹腔感染的主要死亡原因,ACS 一旦发生,预后极差,故也称腹部的ARDS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0005]腹腔开放疗法(Open abdomen therapy)是近十年来腹部外科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成为腹腔感染、ACS和腹部创伤的革命性治疗方法,是降低严重腹腔感染发生率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但开放后腹腔局部创面处理成为外科医生的“梦魇”,继发的肠管破裂与腹壁缺损的修复是对现行外科理论与技术的巨大挑战!
[0006]腹腔开放最初源于被动开放,即腹内压过高所导致的切口自然崩开导致腹腔无法关闭。腹腔被动开放是腹部外科的极端情况,早期可出现肠瘘、出血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后期可合并肠外瘘与腹壁缺损,一旦发生,有极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外科医生往往对此束手无策。
[0007]在复杂腹腔感染病人中,腹腔被动开放日益增多。临床实践中也发现,在腹腔开放后,腹腔压力得到释放,肝肾心肺的灌注压得到改善,如局部创面处理得当,腹腔开放后的病人生存率反而较同类没有开放的病人高。而随着人们认识水平提高与经验的增加,主动腹腔开放疗法将会不断增多,将成为严重腹腔感染与ACS的重要治疗方法。
[0008]无论是被动开放还是主动开放,均可造成腹壁缺损,肠管外露。其原因有二:一是腹壁实质性缺损,如爆炸伤、枪伤所致的腹壁缺失,坏死性筋膜炎清创术后;二是腹壁的相对缺损,由腹内压增高后,腹壁向两侧回缩所致。
[0009]腹腔开放后肠管外露最直接的后果是肠管损伤,甚至肠外瘘,特别是肠空气瘘(EAF)。与传统的内瘘和后期的唇状瘘与管状瘘相比,EAF很难控制,肠液大量外溢,消化周边组织,导致严重感染与出血,无法及时开展肠内营养,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与重度营养不良,病人最终不可控制地走向死亡。
[0010]预防肠管破裂形成EAF是腹腔开放创面早期的主要任务。如能给予有效脏器保护,可早期恢复肠内营养。一旦肠内营养恢复,肠源性感染将迅速降低,死亡率也随之降低。此外早期创面封闭也可促进创面修复和防止腹壁的无限制回缩,降低今后腹壁重建的难度。
[0011]针对开放的腹腔,人们采用了各种方法临时封闭腹腔以期减少肠外瘘的发生以及腹壁的无限制开放,这一方法也称临时性关腹措施(TAC)。早年主要是采取各种补片,如涤纶布、聚丙烯网、可吸收网片、去细胞骨架人皮或猪皮,但这些补片的共同特点就是逐渐磨损肠壁,导致肠管破裂。虽然加用表皮生长因子或采用真空负压吸引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肠管间肉芽组织生长,但不能恢复正常的肠管微循环血流量,最终仍然导致肠管破裂、创面迟迟不能愈合。
【发明内容】
[0012]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促进开放腹腔修复的仿生腹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创面修复难度大,易破裂的缺陷。
[0013]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仿生腹膜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制得开放腹腔修改和治疗用的仿生腹膜,该仿生腹膜可以是不同三维空间的结构,其强度和性能可调节。
[001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腹腔开放治疗及修复的仿生腹膜,包括水凝胶,搭载于该水凝胶上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以及覆盖于水凝胶及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上的纳米纤维膜。
[0015]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水凝胶包括纤维连接蛋白与细胞作用位点的聚乙二醇双马来酸单酯、I型胶原与细胞结合位点的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和光引发剂艳固佳(Irgacure)。
[0016]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是由乳酸和羟基酸聚合而成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
[0017]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纳米纤维膜包括聚乙二醇聚醚氨酯脲和富血小板血浆,其体积比为1:1-1。
[0018]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纳米纤维膜还包括可复合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所述的纳米纤维膜为多孔材料,干细胞的含量为每100 μ I培养液含2.5X 15BMSCs,每100 μ I培养液加入每孔底层纳米纤维膜介质。
[0019]本发明另一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仿生腹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20]SI制备水凝胶:将浓度分别为1% (w/v) ,9% (w/v)和0.1% (w/v)的聚乙二醇双马来酸单酯、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和Irgacure溶入PBS中,置于紫外灯下15_18cm处照射10-15min,成胶完全后,PBS溶液漂洗3-5次;
[0021]S2在水凝胶上搭载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该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是由乳酸和羟基酸聚合而成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并将该共聚物搭载于水凝胶上;
[0022]S3制备纳米纤维膜:将聚乙二醇聚醚氨酯脲加入到六氟异丙醇中,搅拌至溶解,得到浓度为12% (w/v)的聚合物溶液,并通过纺丝设备制得纳米纤维膜;
[0023]S4覆膜:将上述纳米纤维膜覆盖于搭载有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的水凝胶上,得到仿生腹膜。
[0024]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上述步骤(3)中,所述的纺丝设备为静电纺丝机,通过注射器吸取聚合物溶液固定于静电纺丝机上微量推进进行纺丝和喷涂制得纳米纤维膜。
[0025]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上述步骤(3)中,分别用注射器吸取富血小板血浆与聚合物溶液一起进行纺丝和喷涂得到纳米纤维膜上。
[0026]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步骤(3)中,将含2.5X 15BMSC的100 μ I干细胞培养液加入每孔底层介质,在5% CO2, 370C的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天更换培养液一次,得到干细胞培养液。
[0027]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干细胞培养液通过注射器吸取后,与聚合物溶液一起纺丝和喷涂制得纳米纤维膜。
[0028]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聚乙二醇聚醚氨酯脲在静电纺织机上纺丝的参数设置为:微量推进速度:1.5ml/h ;毛细管电压:+12KV ;静电纺织机的喷头和滚筒距离:20cm。
[0029]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干细胞培养液在静电纺织机上喷涂的参数设置为:微量推进速度:0.2ml/min ;毛细管电压:+7KV ;静电纺织机的喷头和滚筒距离:4cm。
[0030]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滚筒参数设置为:滚筒电压:-4KV ;滚筒旋转速度:250rmp/min ;横向移动速度:0.15cm/s ;横向移动幅度:8cm。
[0031]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制备方法包括:
[0032]S21将重量比为1:1的乳酸和羟基酸共10mg溶解在4ml 二氯甲烷(CH2Cl2)中,制成油相;
[0033]S22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样品溶于500 μ I去离子水中形成水相;
[0034]S23将该水相加入到油相中,混合物用超声探针震荡处理,匀化后形成初乳(Wl/O),将0.5gPVA加入10ml去离子水中形成含0.5% (w/v)PVA的油相(W2),将初乳倒入油相(W2)中,机械搅拌器400rpm搅拌4h,搅拌过程中溶剂蒸发,得到胶态悬浮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
[003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水凝胶上搭载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微球为创面修复所需生长因子的来源,其上覆盖一层纳膜形成双层膜结构,构建“人工仿生腹膜”应用于腹腔开放创面;仿生腹膜既可保护肠管,又可作为控释微球的载体,有机结合创面保护和药物释放功能,参与创面修复;仿生腹膜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促进愈合作用,分化参与新生组织形成,或旁分泌细胞因子促进新生组织形成;人工腹膜和微球的协同作用,在直接参与缺损组织再生的同时,并能动员机体本身的再生修复机制,最终实现腹腔开放创面的快速修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3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制备仿生腹膜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3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腹腔开放治疗及修复的仿生腹膜,其包括水凝胶,搭载于该水凝胶上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简称PLGA微球),以及覆盖于水凝胶及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上的纳米纤维膜;所述的水凝胶包括纤维连接蛋白与细胞作用位点的聚乙二醇双马来酸单酯(RGD - PEGMA)、I型胶原与细胞结合位点的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GIA — PEGDA)和光引发剂艳固佳(Irgacure);所述的聚乳酸一轻基乙酸微球是由乳酸(LA)和羟基酸(GA)聚合而成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
[0040]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纳米纤维膜包括聚乙二醇聚醚氨酯脲(简称PEUU)、富血小板血浆和可复合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聚乙二醇聚醚氨酯脲、富血小板血浆体积比为1:1-1。所述的纳米纤维膜为多孔材料,干细胞的含量为每100 μ I培养液含2.5X 15BMSCs,每100 μ I干细胞培养液加入每孔底层纳米纤维膜介质,该干培养液是低糖型DMEM培养基。
[0041]本发明实施例的PLGA微球是通过现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药物分散、吸附或者溶解在高分子载体材料中,形成微小球状实体称微球。PLGA微球既能够保护药物免遭破坏,又能与某些细胞组织具有特殊的亲和性,集中在靶区逐步释放药物或被溶酶体中的酶降解而释放药物。本实施例的聚乳酸-轻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 PLGA)是一种可降解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由两种乳酸(LA)和羟基乙酸(GA)随机聚合而形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靶向性等优点。PLGA微球水解后的两种产物乳酸和羟基乙酸,是人体代谢途径的副产物,对人体安全无毒,因此其生物安全性高,反复给药后随人体代谢,而不在体内蓄积,是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PLGA微球的生长因子可调节组织的创伤修复。
[0042]本实施例所述的水凝胶能在水中溶胀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保持水分但又不溶解,能够保护药物不被酶解,又可通过改变结构而延缓药物释放,本实施例结合PLGA微球的药物释放能力以及纤维蛋白胶的细胞增殖能力,制备纤维蛋白胶/控释微球复合材料,来实现生长因子的长期释放以及细胞的长入增殖,即用微球装载生长因子,再用纤维蛋白胶搭载富含生长因子的PLGA微球。
[0043]本实施例所述的聚乙二醇聚醚氨酯脲(PEUU)是一种具有弹性和附着能力的物质,它有很多微孔道,为细胞的附着和生长提供了空间,已用于心外膜和角膜的重建。
[0044]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仿生腹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45]SI制备水凝胶:将浓度分别为I % (w/v)、9 % (w/v)和0.1 % (w/v)的聚乙二醇双马来酸单酯、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和Irgacure溶入PBS中,置于波长365nm,强度为5-10mff/cm2的紫外灯下15-18cm处照射10_15min,成胶完全后,PBS溶液漂洗3_5次;
[0046]S2在水凝胶上搭载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该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是由乳酸和羟基酸聚合而成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并将该共聚物搭载于水凝胶上;
[0047]S3制备纳米纤维膜:将聚乙二醇聚醚氨酯脲加入到六氟异丙醇中,搅拌至溶解,得到浓度为12% (w/v)的聚合物溶液,即聚乙二醇聚醚氨酯脲聚合物,并通过纺丝设备制得纳米纤维膜;
[0048]S4覆膜:将上述纳米纤维膜覆盖于搭载有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的水凝胶上,得到仿生腹膜。
[0049]本实施例所述的纺丝设备为静电纺丝机,通过注射器吸取聚合物溶液固定于静电纺丝机上微量推进进行纺丝和喷涂制得纳米纤维膜。
[0050]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步骤(3)中,将含2.5X 15BMSC的100 μ I干细胞培养液加入每孔底层介质,在5% C02,37°C的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天更换干细胞培养液一次,得到干细胞培养液,该干细胞培养液通过注射器吸取后,与聚合物溶液一起纺丝和喷涂制得纳米纤维膜。
[0051]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装置干细胞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0052]一、湿纺装载干细胞的新型纳米纤维膜:所谓“湿纺”,即为联合应用静电纺丝(electrospinning)和静电喷涂(electrospray)技术进行纳米纤维膜制备。具体步骤如下所述:分别用5ml注射器吸取配制好的聚合物溶液和干细胞悬液,固定在静电纺丝机微量推进泵上,末端连接金属毛细管,其直径为1.2mm,作为纺丝喷头,可调速铝制滚筒(直径:20cm,宽:2cm)作为收集装置。电纺PEUU参数设置:所述的聚乙二醇聚醚氨酯脲在静电纺织机上纺丝的参数设置为:微量推进速度:1.5ml/h ;毛细管电压:+12KV ;静电纺织机的喷头和滚筒距离:20cm。
[0053]二、干纺弹性可降解纳米纤维膜:用5ml注射器吸取配制好的聚合物溶液,固定在静电纺丝机微量推进泵上,末端连接金属毛细管(直径:1.2mm)作为纺丝喷头,可调速铝制滚筒(直径:20cm,宽:2cm)作为收集装置。所述的干细胞培养液在静电纺织机上喷涂的参数设置为:微量推进速度:0.2ml/min ;毛细管电压:+7KV ;静电纺织机的喷头和滚筒距离:4cm。所述滚筒参数设置为:滚筒电压:-4KV ;滚筒旋转速度:250rmp/min ;横向移动速度:
0.15cm/s ;横向移动幅度:8cm。
[0054]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富含血小板血浆的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步骤包括:
[0055]一、富含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取新鲜血10ml,加入3.8wt %的柠檬酸钠抗凝剂,血液与柠檬酸钠溶液的体积比为9:1,采用改良二次离心法,首先,在4°C,1700rmp (450g)下离心lOmin,收集上层清液和棕黄膜层,再以2300rmp (850g)离心15分钟浓缩血小板,弃去上部不含血小板的血浆,即制得富血小板血浆(PRP)。
[0056]二、湿纺荷载自体血小板血浆/表皮生长因子的纳米纤维膜:联合应用静电纺丝和静电喷涂技术进行纳米纤维膜制备。具体步骤如下所述:分别用5ml注射器吸取配制好的聚合物溶液和富血小板血浆,固定在静电纺丝机微量推进泵上,末端连接金属毛细管,其直径:1.2mm作为纺丝喷头,可调速铝制滚筒,其直径:20cm,宽:2cm作为收集装置,该收集装置的参数与制备装载干细胞纳米纤维膜的一致。
[0057]本实施例制备纳米纤维膜的方法,其设备简单,涂层均匀,可在室温下进行,且涂层厚度和微观结构可控。干纺联合应用静电喷涂技术,通过喷涂干细胞悬液或富含血小板血浆,可以解决细胞黏附活性差的现状。
[0058]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制备方法包括:
[0059]S21将重量比为1:1的乳酸和羟基酸共10mg溶解在4ml 二氯甲烷(CH2Cl2)中,制成油相;
[0060]S22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样品溶于500 μ I去离子水中形成水相;
[0061]S23将该水相加入到油相中,混合物用超声探针震荡处理,匀化后形成初乳(Wl/O),将0.5gPVA加入10ml去离子水中形成含0.5% (w/v)PVA的油相(W2),将初乳倒入油相(W2)中,机械搅拌器400rpm搅拌4h,搅拌过程中溶剂蒸发,得到胶态悬浮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
[0062]在本发明中,RGD-PEGMA和GIA-PEGDA购于上海炎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聚乙二醇聚醚氨酯脲poly (ester urethane) urea (PEUU)购于美国匹斯堡大学McGowan再生医学研究所。
[006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腹腔开放治疗及修复的仿生腹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凝胶,搭载于该水凝胶上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以及覆盖于水凝胶及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上的纳米纤维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腹腔开放治疗及修复的仿生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凝胶包括纤维连接蛋白与细胞作用位点的聚乙二醇双马来酸单酯、I型胶原与细胞结合位点的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和光引发剂艳固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腹腔开放治疗及修复的仿生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是由乳酸和羟基酸聚合而成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腹腔开放治疗及修复的仿生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纤维膜包括聚乙二醇聚醚氨酯脲和富血小板血浆,其体积比为1:1-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腹腔开放治疗及修复的仿生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纤维膜还包括可复合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所述的纳米纤维膜为多孔材料,干细胞的含量为每100 μ I细胞培养液含2.5 X 15BMSCs,每100 μ I细胞培养液加入每孔底层纳米纤维膜介质。
6.一种仿生腹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I制备水凝胶:将浓度分别为0.5-2% (w/v),8-10% (w/v)和0.05-0.2% (w/v)的聚乙二醇双马来酸单酯、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和光引发剂Irgacure溶入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置于紫外灯下15-18cm处照射10-15min,成胶完全后,PBS溶液漂洗3_5次; S2在水凝胶上搭载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该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是由乳酸和羟基酸聚合而成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共聚物,并将该共聚物搭载于水凝胶上; S3制备纳米纤维膜:将聚乙二醇聚醚氨酯脲加入到六氟异丙醇中,搅拌至溶解,得到浓度为10-15% (w/v)的聚合物溶液,并通过纺丝设备制得纳米纤维膜; S4覆膜:将上述纳米纤维膜覆盖于搭载有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的水凝胶上,得到仿生腹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仿生腹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所述的纺丝设备为静电纺丝机,通过注射器吸取聚合物溶液固定于静电纺丝机上微量推进进行纺丝和喷涂制得纳米纤维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仿生腹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分别用注射器吸取富血小板血浆与聚合物溶液一起进行纺丝和喷涂得到纳米纤维膜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仿生腹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将含2.5 X 15BMSC的100μ I细胞培养液加入每孔底层介质,在5 % C02,37°C的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天更换培养液一次,得到干细胞培养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生腹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细胞培养液通过注射器吸取后,与聚合物溶液一起纺丝和喷涂制得纳米纤维膜。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仿生腹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二醇聚醚氨酯脲在静电纺织机上纺丝的参数设置为:微量推进速度:1.5ml/h ;毛细管电压:+12KV ;静电纺织机的喷头和滚筒距离:20cm。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仿生腹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细胞培养液在静电纺织机上喷涂的参数设置为:微量推进速度:0.2ml/min ;毛细管电压:+7KV ;静电纺织机的喷头和滚筒距离:4c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仿生腹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参数设置为:滚筒电压:-4KV ;滚筒旋转速度:250rmp/min ;横向移动速度:0.15cm/s ;横向移动幅度:8cm。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仿生腹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制备方法包括: S21将重量比为1:1的乳酸和羟基酸共10mg溶解在4ml 二氯甲烷(CH2Cl2)中,制成油相; S22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样品溶于500 μ I去离子水中形成水相; S23将该水相加入到油相中,混合物用超声探针震荡处理,匀化后形成初乳(Wl/Ο),将0.5gPVA加入10ml去离子水中形成含0.5% (w/v)PVA的油相(W2),将初乳倒入油相(W2)中,机械搅拌器400rpm搅拌4h,搅拌过程中溶剂蒸发,得到胶态悬浮的聚乳酸一羟基乙酸微球。
【文档编号】A61L27/56GK104162186SQ201410346300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8日
【发明者】任建安, 王革非, 吴秀文, 陈国璞, 周波, 陈军, 顾国胜, 黎介寿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