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肌梗死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心肌梗死的中药。该治疗心肌梗死的中药,其特殊之处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党参2-5份,玉竹2-6份,灵芝1-4份,鹿蹄草1-5份,黄芪2-5份,桂枝1-4份,赤芍2-4份,蒲黄2-4份,麻黄1-3份,川芎2-6份,黄精1-3份,甘草2-6份,地龙1-4份,牛蒡子2-5份,柏子仁2-6份,麦冬1-3份,刺五加2.5-5份,五味子1-4份,鸡血藤1-4份,佩兰1-4份,大腹皮2-4份,白苏梗1-2份,暴马子1-3份,回心草2-5份。本发明疗效显著,具有镇惊定志、安心养神的功效、改善患者的各种不适症状,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其无毒副作用,病人可安心服用,总有效率达90%。
【专利说明】-种治疗心肌梗死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心肌梗死的中药。
[0002] (-)【背景技术】 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及严重的心脏状态,其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胸痛不适,也可能伴随 着虚弱、发汗、晕眩、呕吐、呼吸困难、心悸、心跳不稳定,有时丧失知觉。其成因是部分心肌 的血液循环突然全部中断,心肌因无法得到足够氧气而导致的损伤。一般是因为供应血液 到心脏的冠状血管因白血球或脂质造成的易损斑块而堵塞。心肌梗死一般是有生命危险的 医学紧急状态,它需要立刻采取急救措施。许多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凌晨时段(〇时到6时)。
[0003]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 1979年制定的标准,至少符合以下两项的,将被诊断为 心肌梗死:(1)典型心肌缺血症状(胸痛或胸闷不适);(2)典型心电图变化;(3)血清心肌 酶升高(CK-MB)。到了 200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对心机梗死(MI)联合进 行了重新定义,急性、演变中或新近心肌梗死诊断条件具备下列任何条件之一:CD心肌生 化标志的典型升高和逐渐下降(cTnT或cTnl)或较快增高和下降(CK-MB),至少伴有下列情 况之一者:(1)心肌缺血症状。(2)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3)心电图示心肌缺血(ST段 抬高或压低)。(4)冠心动脉介入术(如冠状动脉成形术)。
[0004]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许多疾病都有独到的见解 和确切的疗效。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进行辩证论治,针对病症进行辩证治疗,具有良好的治 疗效果。
[0005] (二)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起效快、疗效确切、无副作用的治疗心肌 梗死的中药。
[0006]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心肌梗死的中药,其特殊之处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党参2-5份,玉竹2-6份,灵芝1-4份,鹿蹄草1-5份,黄芪2-5份,桂枝1-4份,赤芍 2-4份,蒲黄2-4份,麻黄1-3份,川芎2-6份,黄精1-3份,甘草2-6份,地龙1-4份,牛蒡 子2-5份,柏子仁2-6份,麦冬1-3份,刺五加2. 5-5份,五味子1-4份,鸡血藤1-4份,佩兰 1-4份,大腹皮2-4份,白苏梗1-2份,暴马子1-3份,回心草2-5份。
[0007] 下面为本发明中各药材的功能及作用: 党参: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经。功效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 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0008] 玉竹:性味:甘,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 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0009] 灵芝:性味:甘、平。归经:入肺、心、脾经。主治:益气强壮,养心安神。主治虚劳 羸弱,食欲不振,心悸,失眠,头晕,神疲乏力,久咳气喘,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病,矽肺。
[0010] 鹿蹄草:性味:甘苦,温。归经:肺经;胃经,肝经,肾经。功效:能补虚、益肾、祛风 除湿、活血调经、补肾强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主治:主肾虚腰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新久咳嗽、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0011] 黄芪:性味:甘,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 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 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0012] 桂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 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0013] 赤芍:性味:酸、苦凉。归经:归肝、脾经。功效: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 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0014] 蒲黄:性味:甘,平。归经:归肝、心包经。功效主治: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 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
[0015] 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经: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 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 气喘咳嗽。
[0016] 川芎:性味:辛,温。归经:肝、胆、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17] 黄精: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肾经。功能: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 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
[0018] 甘草:性味:甘,平。归经:心、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 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 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19] 地龙:性味:咸、寒,归经:归肝、肺、肾经。功能:止痉、熄风、通络、平喘。主治热 病发热狂躁,惊痫抽搐,肝阳头痛,目赤肿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小儿疝疾,肺热喘咳。咽 喉红肿,鼻衄,小便不通。
[0020] 牛蒡子: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 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 等。生用可润肠通便,热毒咽喉红肿疼痛,兼有热结便秘尤宜。用于热毒疮肿尚未溃者,常 与麦冬,柏子仁等清热解毒药配伍。
[0021] 柏子仁:性味:甘,平;归经:入心、肾、大肠经。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止汗,润肠。 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肠燥便秘。
[0022] 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归经:归心、肺、胃经。功效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0023] 刺五加:性味:辛,温。归经:入肝、肾二经。功能主治:益气、补肾、安神,活血。主 治:脾虚乏力,气虚浮肿,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小儿行迟,胸痹疼痛,久咳,风湿痹痛, 冠心病,心绞痛。
[0024] 五味子:性味:酸、甘,温。归经:肺,心、肾经;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 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 消渴,心悸失眠。
[0025] 鸡血藤:性味:苦、微甘,温。归经: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 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贫血,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0026] 佩兰:药性:辛,平,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用 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0027] 大腹皮:性味:辛,微温。归经:脾、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与主治:下气宽中,行水 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0028] 白苏梗:性味:味辛,性温,无毒。归经:入肺、脾二经。功能主治:顺气,消食,止痛, 安胎。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
[0029] 暴马子:性味:苦,微寒,归经:肺经,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利水。主慢 性支气管炎;哮喘;心脏性浮肿。
[0030] 回心草: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清肝明目。用于心悸怔忡,神经衰 弱;外用治目赤肿痛。
[0031]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中药用开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煎煮时水份超过中 药3-5公分,在水沸腾后用文火煎煮30-50分钟后,过滤倒出药液即可服用,分早晚,一日两 次。
[0032] 本发明疗效显著,具有镇惊定志、安心养神的功效、改善患者不适的各种症状,提 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其无毒副作用,病人可安心服用,总有效率达90%。
[0033] (三)【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党参2克,玉竹2克,灵芝1克,鹿蹄草1克,黄芪2克,桂枝1克,赤芍2克,蒲黄2 克,麻黄1克,川芎2克,黄精1克,甘草2克,地龙1克,牛蒡子2克,柏子仁2克,麦冬1克, 刺五加2. 5克,五味子1克,鸡血藤1克,佩兰1克,大腹皮2克,白苏梗1克,暴马子1克, 回心草2克用开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煎煮时水份超过中药3公分,在水沸腾后用文火煎煮 30分钟后,过滤倒出药液即可服用,分早晚,一日两次。
[0034] 实施例2 将党参3克,玉竹3克,灵芝2克,鹿蹄草1-5份,黄芪3克,桂枝2克,赤芍3克,蒲黄 3克,麻黄2克,川芎3克,黄精2克,甘草3克,地龙2克,牛蒡子3克,柏子仁3克,麦冬2 克,刺五加3克,五味子2克,鸡血藤2克,佩兰2克,大腹皮3克,白苏梗2克,暴马子2克, 回心草3克用开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煎煮时水份超过中药4公分,在水沸腾后用文火煎煮 40分钟后,过滤倒出药液即可服用,分早晚,一日两次。
[0035] 实施例3 将党参4克,玉竹4克,灵芝1-4份,鹿蹄草3克,黄芪4克,桂枝3克,赤芍4克,蒲黄 4克,麻黄3克,川芎4克,黄精3克,甘草4克,地龙3克,牛蒡子4克,柏子仁4克,麦冬3 克,刺五加4克,五味子3克,鸡血藤3克,佩兰3克,大腹皮4克,白苏梗2克,暴马子3克, 回心草4克用开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煎煮时水份超过中药5公分,在水沸腾后用文火煎煮 45分钟后,过滤倒出药液即可服用,分早晚,一日两次。
[0036] 实施例4 将党参5克,玉竹6克,灵芝4克,鹿蹄草5克,黄芪5克,桂枝4克,赤芍4克,蒲黄4 克,麻黄3克,川芎6克,黄精3克,甘草6克,地龙4克,牛蒡子5克,柏子仁6克,麦冬3克, 刺五加5克,五味子4克,鸡血藤4克,佩兰4克,大腹皮4克,白苏梗2克,暴马子3克,回 心草5克用开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煎煮时水份超过中药5公分,在水沸腾后用文火煎煮50 分钟后,过滤倒出药液即可服用,分早晚,一日两次。
[0037] 临床观察: (1) 一般资料: 本发明人于2010年至今,选取107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年龄43至78岁,其中 男59例,女46例。
[0038] (2)治疗方法: 用本发明的药物用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0天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及恢复快慢治疗 1-10个月不等。
[0039] (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肌酶学指标恢复正常,心电图ST段恢复正常。
[0040]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心电图有Q波及ST -T好转的改变。
[0041] 无效:临床症状不缓解,心电图无好转。
[0042] (4)治疗效果: 显效80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心肌梗死的中药,其特殊之处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党参2-5份,玉竹2-6份,灵芝1-4份,鹿蹄草1-5份,黄芪2-5份,桂枝1-4份,赤芍 2-4份,蒲黄2-4份,麻黄1-3份,川芎2-6份,黄精1-3份,甘草2-6份,地龙1-4份,牛蒡 子2-5份,柏子仁2-6份,麦冬1-3份,刺五加2. 5-5份,五味子1-4份,鸡血藤1-4份,佩兰 1-4份,大腹皮2-4份,白苏梗1-2份,暴马子1-3份,回心草2-5份。
【文档编号】A61K36/8969GK104208416SQ201410402574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6日
【发明者】张志伟 申请人:济南伟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