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膜性结膜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30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膜性结膜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膜性结膜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青葙子10-30份,石决明20-40份,野菊花15-35份,蝉衣10-30份,草决明15-35份,荆芥5-15份,桑叶5-15份,竹叶5-20份,桔梗5-15份。本发明是针对本证的致病菌白喉杆菌经科学配伍制成,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去火、凉血活血等功效的中药原料,使得本发明对于膜性结膜炎的治疗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且副作用小,用药方便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膜性结膜炎的中药制剂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治疗膜性结膜炎的中药制剂。
[0002]【背景技术】: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在外界和机体自身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的炎性反应的统称。虽然结膜炎本身对视力影响并不严重,但是当其炎症波及角膜或引起并发症时,可导致视力的损害。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也可见到,后两种细菌平常可寄生于结膜囊内,不引起结膜炎,但在其他结膜病变及局部或全身抵抗力降低时有时也可引起急性结膜炎的发作,细菌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接接触结膜。目前,结膜炎的西医治疗一般采用滴加妥布霉素滴眼液、青霉素、头孢曲松、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手段治疗,然而青霉素、抗生素等药品的使用有一定的风险。
[0003]
【发明内容】
:
本发明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对于膜性结膜炎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治疗周期短、无副作用的中药制剂。
[0004]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膜性结膜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青葙子10-30份,石决明20-40份,野菊花15-35份,蝉衣10-30份,草决明15-35份,荆芥5_15份,桑叶5-15份,竹叶5-20份,桔梗5-15份。
[0005]配方优选为:
青葙子15份,石决明30份,野菊花20份,蝉衣15份,草决明20份,荆芥10份,桑叶10份,竹叶10份,桔梗8份。
[0006]制备与使用方法:
按重量组份取上述各中药原料,筛选-去渣-淘洗-晾干后,进行初步粉碎,而后加入浓度为90%的酒精浸泡,浸泡时要保持各原料药物可以悬浮在溶液中,浸泡72小时后,滤液回收乙醇后备用;在药渣中加入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6倍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入4倍重量的水煎煮I小时,将两次煎煮液与滤液合并后,灌装制成喷雾剂。
[0007]每日使用3-4次,每次间隔4-6小时,使用时在距离患处5-8厘米处直接喷雾即可。连续使用5天为一个疗程。
[0008]组成本发明的各中药原料的药理药效说明如下:
青葙子: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肝,明目,退翳等功效。常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等症。本品的煎剂对绿脓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感染伤口经用10%煎剂,绿脓杆菌不再生长,对伤口无明显刺激;干粉能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有降眼压作用:青葙子水煎液对正常家兔瞳无明显影响,连续用药6天后,眼压有轻度下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但不能阻止水负荷后的眼压升高。
[0009]石决明:味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等功效。常用于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视物昏花,青盲雀目。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劳热,青盲内障等症。本品还具有清热、镇静、降血压、拟交感神经、抗感染以及显著的抗凝作用。
[0010]野菊花: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经。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常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等症。本品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及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0011]蝉衣:味甘,性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等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等症。本品除了具有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之外还对红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和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0012]草决明: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等功效。常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等症。本品还具有降血压作用以及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及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此外本品还具有降血月旨、.抗血小板聚集、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保肝、泻下等作用。
[0013]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具有解表散风,透疹等功效。常用于感冒,头痛,麻疫,风疫,疮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广后血晕等症。本品具有解热镇痛、抗病原微生物、止血以及抑制癌细胞等作用。
[0014]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等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炭疸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降血糖作用;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使嗜酸性细胞增多;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真皮细胞分裂,产生新生的表皮等作用。
[0015]竹叶: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胃经。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烦渴;小儿惊癎;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等症。本品有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作用,此外,还有增高血糖作用。
[0016]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等功效。常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等症。本品可以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的活性;扩张血管;镇静、镇痛和解热以及对充血性水肿有抑制等作用。
[0017]本发明是针对本证的致病菌白喉杆菌经科学配伍制成,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去火、凉血活血等功效的中药原料,使得本发明对于膜性结膜炎的治疗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且副作用小,用药方便等优点。
[0018]【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膜性结膜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青葙子15份,石决明30份,野菊花20份,蝉衣15份,草决明20份,荆芥10份,桑叶10份,竹叶10份,桔梗8份。
[0019]实施例2:
一种治疗膜性结膜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青葙子10份,石决明20份,野菊花15份,蝉衣10份,草决明15份,荆芥8份,桑叶6份,竹叶8份,桔梗10份。
[0020]实施例3: 一种治疗膜性结膜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青葙子28份,石决明25份,野菊花30份,蝉衣25份,草决明30份,荆芥14份,桑叶15份,竹叶18份,桔梗13份。
[0021]实施例1-3均采用以下制备与使用方法:
按重量组份取上述各中药原料,筛选-去渣-淘洗-晾干后,进行初步粉碎,而后加入浓度为90%的酒精浸泡,浸泡时要保持各原料药物可以悬浮在溶液中,浸泡72小时后,滤液回收乙醇后备用;在药渣中加入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6倍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入4倍重量的水煎煮I小时,将两次煎煮液与滤液合并后,灌装制成喷雾剂。
[0022]每日使用3-4次,每次间隔4-6小时,使用时在距离患处5_8厘米处直接喷雾即可。连续使用5天为一个疗程。
[0023]急性毒性试验:
应用小鼠120只,级,雌雄各半,体重18?22g,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即I组对照组、2组给药,给药组分别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制剂和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制剂。实验前禁食12小时。分别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3制备的药液对小鼠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I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两周,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
[0024]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两周,小鼠全身状况、摄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因此本发明的中药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膜性结膜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青葙子10-30份,石决明20-40份,野菊花15-35份,蝉衣10-30份,草决明15-35份,荆芥5-15份,桑叶5-15份,竹叶5-20份,桔梗5-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治疗膜性结膜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青葙子15份,石决明30份,野菊花20份,蝉衣15份,草决明20份,荆芥10份,桑叶10份,竹叶10份,桔梗8份。
3.一种治疗膜性结膜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组份取上述各中药原料,筛选-去洛-淘洗-晾干后,进行初步粉碎,而后加入浓度为90%的酒精浸泡,浸泡时要保持各原料药物可以悬浮在溶液中,浸泡72小时后,滤液回收乙醇后备用;在药渣中加入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6倍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入4倍重量的水煎煮I小时,将两次煎煮液与滤液合并后,灌装制成喷雾剂。
【文档编号】A61P29/00GK104225300SQ201410434829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30日
【发明者】孟钧 申请人:孟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