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的中药混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298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的中药混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制附子15-35份,炙甘草10-25份,白术15-40份,茯苓5-25份,鹿茸3-10份,熟地黄20-40份,桂枝10-30份,当归10-25份,砂仁5-15份,白蔻仁5-15份,干姜5-15份,炮姜10-25份,生黄芪30-60份,白参5-15份,川贝5-15份,蜈蚣1-3份,水蛭5-15份,琥珀10-20份,天冬5-25份,玄参10-30份。本发明的中药混合物各原料配伍合理,药效协同对于中风后运动障碍的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且长期服用后副作用小等优点。
【专利说明】—种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的中药混合物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的中药混合物。
[0002]【背景技术】:
中风后出现的运动障碍又叫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
[0003]现代医学认为,偏瘫多因脑血管病变所致,如脑血管破裂、栓塞、痉挛等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而发生头晕、头痛、呕吐、肢体麻木、抽搐、瘫痪、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有的患者立即死亡。由于目前西药无法有效治疗半身不遂,因此人们对快速有效治疗半身不遂的中药药物存在极大的需求,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关于本发明的有关报道。
[0004]
【发明内容】
:
本发明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对于中风后运动障碍的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且长期服用后副作用小的中药混合物。
[0005]本发明提供一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制附子15-35份,炙甘草10-25份,白术15-40份,茯苓5-25份,鹿茸3-10份,熟地黄20-40份,桂枝10-30份,当归10-25份,砂仁5-15份,白蘧仁5-15份,干姜5-15份,炮姜10-25份,生黄芪30-60份,白参5-15份,川贝5-15份,蜈蚣1-3份,水蛭5-15份,琥珀10-20份,天冬5-25份,玄参10-30份。
[0006]配方优选为:
制附子30份,炙甘草15份,白术30份,茯苓10份,鹿茸5份,熟地黄30份,桂枝20份,当归15份,砂仁10份,白蘧仁10份,干姜10份,炮姜18份,生黄芪60份,白参8份,川贝8份,蜈蚣I份,水蛭10份,琥珀15份,天冬10份,玄参15份。
[0007]制备方法:
按重量组分取鹿茸煎煮成药液后备用;取蜈蚣与水蛭粉碎成300目细粉后备用;将配方中的其它药物混合后,加8倍重量的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2小时,滤液备用,在药渣中加入6倍重量的水煎煮1.5小时后,滤液备用,在药渣中加入蜈蚣与水蛭的细粉以及4倍重量的水煎煮I小时后,将药液与前两次的滤液以及鹿茸煎煮液合并,搅拌后浓缩成干浸膏粉碎成600目细粉即为本发明的中药混合物的生药,灭菌后即可制成各种常用剂型。
[0008]服用方法:
每日服药3次,每次服用的剂型中含有4-8克含量的生药,连服15天为一个疗程。
[0009]组成本发明的各中药原料的药效说明如下:
制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等功效。常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搏痛等症。
[0010]甘草:味甘,性平。归胃、肺、脾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症。本品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抗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心律失常、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此外,本品还善于解除附子的毒性。
[0011]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常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白术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白术多糖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有恢复的作用,并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脾脏细胞体外培养的存活率,延长淋巴细胞寿命,纠正T细胞亚群分布紊乱状态,可使低下的IL-2水平显著提高;白术具有抗疲劳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白术有促进小鼠红细胞造血作用;白术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可对抗小鼠及人红细胞自氧化溶血。此外,本品还具有降血糖、抗凝血、抗肿瘤、抗氧化、延缓衰老等作用。
[0012]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效。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等症。实验表明:本品中所含的茯苓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_3、羟乙基茯苓多糖-4、腹腔注射可以明显增强小鼠腹膜渗出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茯苓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1、羟乙基茯苓多糖-2也有一定的作用。用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能增强PEC细胞毒性作用,使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增加。此外,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茯苓多糖体能增强细胞免疫反应,并因此而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督系统,这与其抗肿瘤活性密切相关。
[0013]鹿茸: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等功效。常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等症。本品可以引起离体心脏活动显着增强,心收缩幅度变大,并使心率加快,输出量增加;对衰弱的心脏其强心作用特别显着,对节律不齐的离体心脏可使节律恢复,同时使心脏收缩加强加速;能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食欲,并能降低肌肉的疲劳,促进血细胞特别是红细胞的新生;促进创伤愈合以及增强肾脏的利尿机能等作用。
[0014]熟地黄: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等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熟地黄水煎剂,可促进贫血动物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加快多能造血干细胞、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熟地黄能显著抑制肝脏出血性坏死灶及单纯性坏死。对高脂食物引起的高脂血症,脂肪肝及大鼠内毒素引起的肝静脉出血症,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认为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是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熟地黄醇提取物对受角叉菜胶抑制的巨噬细胞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抗体形成细胞有抑制作用。熟地黄有显著的降压作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以及抗氧化作用。
[0015]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等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等症。本品还具有扩张血管、调节血液循环、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抗过敏、抗菌等作用。
[0016]当归:性温,昧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常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等症。本品具有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循环、对心律失常具有保护、改善冠脉循环、抗炎、镇痛、降血糖、降低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改善肾缺血后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当归多糖可通过直接和(或)间接途径激活造血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也可刺激肌组织,促进其产生造血调控因子,进而促进功能造血干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成单位的增殖分化,刺激骨髓粒单系造血等作用。
[0017]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功效。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本品可以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明显抑制胃酶消化蛋白;有明显的对抗由胶原和肾上腺素等作用。
[0018]白蘧仁: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等功效。常用于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等症。本品还具有抑菌、平喘以及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驱除肠内积气,并抑制肠内异常发酵等作用。
[0019]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等功效。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症。干姜浸剂能抑制胃液酸度和胃液分泌,其抑制应激性溃疡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本品浸剂对应激性胃溃疡、醋酸诱发胃溃疡、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干姜水提取物和干姜挥发油灌胃能明显预防大鼠实验性血栓的形成.干姜水煎液有延长凝血时间并使纤维蛋白部分溶解的作用.干姜浸剂对末梢性催吐药硫酸铜诱发的蛙呕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0020]炮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等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等症。本品能显著的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对应激性及幽门结扎型胃溃疡、醋酸诱发的胃溃疡均有抑制作用。
[0021]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症。本品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0022]白参:味甘、微苦,性平。具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等功效。从白参菌中提取的多糖(SPG),能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活性,对慢性细菌感染有显著的防御效能,对肿瘤有抑制作用。
[0023]川贝: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等功效。常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等症。本品中所含的川贝碱具有降压作用。此外,本品能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繁殖。
[0024]蜈蚣: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等功效。常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等症。本品还具有抗肿瘤、止痉、抗真菌等作用。
[0025]水蛭:味咸、苦,性平;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等功效。常用于症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扑损伤等症。本品具有水蛭素不仅能阻止纤维蛋白原凝固,也能阻止凝血酶催化的进一步的血瘀反应;水蛭素不但抗凝血,而且对由凝血酶诱导的其它细胞的非瘀血现象也有作用;水蛭素也能抑制凝血酶对血小板的作用,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的结合,抑制血小板受凝血酶刺激的释放,并能使凝血酶与血小板解离;水蛭素的作用是使凝血酶失活而抑制血液凝固,而吻蛭素从非药用水蛭中分离到的成分的作用是直接对血纤维蛋白酶原和血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此外本品还具有溶栓、降低血脂等作用。
[0026]琥珀:味甘,性平。归心、肝、小肠经。具有镇静,利尿,活血等功效。常用于惊风,癫痫,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闭经等症。
[0027]天冬:味甘、苦,性寒。归肺、肾、胃、大肠经。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等功效。常用于治阴虚发热、肺痈、消渴等病症。天门冬含天门冬素、B -固留醇、留体皂甙,粘液质、糠醛衍生物等成分。天门冬有升高血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本品的水煎剂、乙醇制剂在肿瘤组织培养液中对人体分离的直肠癌、结肠癌、纤维肉盗的癌细胞有抗癌作用;对白血病患者的细胞的呼吸与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深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0028]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具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等功效。常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病,白喉,痈肿疮毒等症。玄参醇浸膏水溶液能显著增加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同时对心率、心收缩力有轻度抑制;玄参能明显增加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并对小鼠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冠脉收缩有明显对抗作用;玄参水浸液、醇提液和煎剂均有降血压作用;有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纤溶作用;提高脑血流量;有抗炎作用;增强免疫活性;对肝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红细胞氧化性溶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0029]动物毒性试验报告:
取昆明种大鼠30只,雌雄各半,分两组,每组15只,其中一组为超剂量试验组,另一组为正常量试验组。
[0030]超剂量组为:200g/kg,正常量组为:100g/kg,给药方式为灌胃法给药,每天3次,连7天,每天观察给药反应,结果表明二组家兔活动、饮食正常,药物无不良毒副作用。
[0031 ] 本发明药物的临床观察一般性资料:
患者120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30例,年龄在40岁-60岁。
[0032]诊断标准:发生过中风,现在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并伴有颜面、手足麻木,肢体沉重或手指震颤等。
[0033]治疗方法:
服用实施例1中的配方制成的中药胶囊,每天早、中、晚各服I次,服用4-6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半身不遂症状消除,观察半年后无复发。
好转:半身不遂症状明显好转。
无效:服药4-6个疗程后,各症状与服药前没有明显改善。
[0034]治疗结果:
显效90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83%。
[0035]可见本发明的中药混合物各原料配伍合理,药效协同对于中风后运动障碍的治疗具有疗效确切、服用方便,且长期服用后副作用小等优点。
[0036]【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制附子30份,炙甘草15份,白术30份,茯苓10份,鹿茸5份,熟地黄30份,桂枝20份,当归15份,砂仁10份,白蘧仁10份,干姜10份,炮姜18份,生黄芪60份,白参8份,川贝8份,蜈蚣I份,水蛭10份,琥珀15份,天冬10份,玄参15份。
[0037]实施例2:
一种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制附子35份,炙甘草25份,白术40份,茯苓25份,鹿茸10份,熟地黄40份,桂枝30份,当归25份,砂仁15份,白蘧仁15份,干姜15份,炮姜25份,生黄芪60份,白参15份,川贝15份,蜈蚣3份,水蛭15份,琥珀10份,天冬25份,玄参30份。
[0038]实施例3:
一种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制附子15份,炙甘草10份,白术15份,茯苓5份,鹿茸3份,熟地黄20份,桂枝10份,当归10份,砂仁5份,白蘧仁5份,干姜5份,炮姜10份,生黄芪30份,白参5份,川贝5份,蜈蚣2份,水蛭5份,琥珀10份,天冬10份,玄参15份。
[0039]实施例1-3均采用以下制备与服药方法:
按重量组分取鹿茸煎煮成药液后备用;取蜈蚣与水蛭粉碎成300目细粉后备用;将配方中的其它药物混合后,加8倍重量的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2小时,滤液备用,在药渣中加入6倍重量的水煎煮1.5小时后,滤液备用,在药渣中加入蜈蚣与水蛭的细粉以及4倍重量的水煎煮I小时后,将药液与前两次的滤液以及鹿茸煎煮液合并,搅拌后浓缩成干浸膏粉碎成600目细粉即为本发明的中药混合物的生药,灭菌后即可制成各种常用剂型。
[0040]每日服药3次,每次服用的剂型中含有4-8克含量的生药,连服15天为一个疗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制附子15-35份,炙甘草10-25份,白术15-40份,茯苓5_25份,鹿茸3_10份,熟地黄20-40份,桂枝10-30份,当归10-25份,砂仁5_15份,白蘧仁5_15份,干姜5_15份,炮姜10-25份,生黄芪30-60份,白参5-15份,川贝5-15份,蜈蚣1-3份,水蛭5-15份,琥珀10-20份,天冬5-25份,玄参1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的中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组份的中药原料制成:制附子30份,炙甘草15份,白术30份,茯苓10份,鹿茸5份,熟地黄30份,桂枝20份,当归15份,砂仁10份,白蘧仁10份,干姜10份,炮姜18份,生黄芪60份,白参8份,川贝8份,蜈蚣I份,水蛭10份,琥珀15份,天冬10份,玄参15份。
3.一种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的中药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组分取鹿茸煎煮成药液后备用;取蜈蚣与水蛭粉碎成300目细粉后备用;将配方中的其它药物混合后,加8倍重量的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2小时,滤液备用,在药渣中加入6倍重量的水煎煮1.5小时后,滤液备用,在药渣中加入蜈蚣与水蛭的细粉以及4倍重量的水煎煮I小时后,将药液与前两次的滤液以及鹿茸煎煮液合并,搅拌后浓缩成干浸膏粉碎成600目细粉即为本发明的中药混合物的生药,灭菌后即可制成各种常用剂型。
【文档编号】A61K9/14GK104225520SQ201410434820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30日
【发明者】孟钧 申请人:孟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