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730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是由下列药物制备而成的:金银花、连翘、大青叶、黄芩、半枝莲、柴胡、香附、元胡、川楝子、薄荷、僵蚕、防己、白鲜皮、甘草,将上述药物第一剂加水700毫升煎至200毫升,第二剂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对此病毒无免疫力 的儿童被感染后,发生水痘。部分患者被感染后成为带病毒者而不发生症状。由于病毒具 有亲神经性,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 感染、感冒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 强烈的炎症。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 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 著上升。临床表现为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 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 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 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夕卜 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 侦牝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 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属于 中医学"缠腰火丹"、"蛇串疮"或"蜘蛛疮"等范畴。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是一种见效快、疗效好,无任何副作用的中药制剂。
[0004]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药为原料制备而成的:
[0005] 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大青叶15克、黄芩12克、半枝莲15克、柴胡9克、香附 9克、元胡9克、川楝子12克、薄荷9克、僵蚕12克、防己12克、白鲜皮12克、甘草9克。
[0006] 可以将上述药物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内服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汤剂。
[0007] 本发明的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是将上述药物第一剂加水700毫升煎至200毫升, 第二剂加水500晕升煎至200晕升。
[0008] 使用方法是将煎好的汤剂口服,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0009]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应以清热解毒、疏肝止痛、利湿止痒为治疗原则。方中金银花、 连翘、大青叶、黄芩、半枝莲清热解毒;柴胡、香附、元胡、川楝子、薄荷、僵蚕疏肝止痛;防 己、白鲜皮利湿止痒;甘草调和诸药。上述药物配伍使用,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0010] 本发明的药物疗效好、见效快、服用方便、无副作用,对带状疱疹有很好的治疗效 果。
[0011] 为进一步证明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63例患者对本发明药物进行 观察。63例患者中,15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痊愈者25例,二个疗程痊愈者15例,二个 疗程以上痊愈者21例,无效2例,全部使用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0012] 疗效标准:显效:带状疱疫症状消失;有效:带状疱疫症状缓减或消失;无效:治 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0013] 表1治疗后统计结果
[0014]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是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成的: 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大青叶15克、黄芩12克、半枝莲15克、柴胡9克、香附9克、 元胡9克、川楝子12克、薄荷9克、僵蚕12克、防己12克、白鲜皮12克、甘草9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其特征是将所述药物用水煎服 成汤剂口服。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4306625SQ201410479413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9日
【发明者】宋永花 申请人:宋永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