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鲆鲽鱼类工厂化养殖的组合消毒方法

文档序号:76098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鲆鲽鱼类工厂化养殖的组合消毒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鲆鲽类工厂化养殖的组合消毒方法,属于海水养殖【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交替使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和聚维酮碘,具体为在养殖池中高锰酸钾的终浓度保持在1.5~2g/m3、1小时,聚维酮碘的终浓度保持在2~3g/m3,1.5个小时,每天交替使用1~2次,连续进行5~10天。本发明在养殖过程中能够实现仅通过交替使用低浓度的消毒剂对养殖池及其中的鲆鲽鱼类进行消毒,及时杀灭各类病原和有害微生物,有效防控疾病发生,杜绝抗生素的使用,为水产品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专利说明】一种鲆鲽鱼类工厂化养殖的组合消毒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海水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鲆鲽鱼类工厂化养殖的组合消毒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鲆鲽鱼类是我国海水鱼类养殖的重要代表性品种,年养殖产量位居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产量的前三名(中国渔业年鉴,2013),在我国的海水养殖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鲆鲽类养殖模式主要以陆基工厂化养殖为主,此种养殖模式具有养殖水体小、养殖密度大,单位产量高等显著优势。然而,经过十余年的飞速发展,养殖鲆鲽类的疾病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养殖环境中的寄生虫、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种类日趋增多,成为疾病发生的主要根源之一,病害问题也已经成为制约产业稳定发展的主要瓶颈。
[0003]关于鲆鲽鱼类的疾病,包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在内的我国许多科研院所都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研究,先后发现和报道了虹彩病毒、鳗弧菌、哈维氏弧菌、迟钝爱德华氏菌、盾纤毛虫等十余种各类病原(史成银等,2005 ;张正等,2004 ;范文辉等,2005 ;张晓君等,2005 ;王印庚等,2004)。针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病原,国内学者也相继开展了检测技术、药物筛选和防治方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种类繁多的疾病类型和病原的存在,加之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不仅向鲆鲽鱼类疾病的学术研究提出了挑战,也给养殖生产中有效的防控疾病增加了难度。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我国鲆鲽鱼类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仍然以药物为主,包括抗生素、消毒剂、中草药等不同的药物类型。这其中,以抗生素为代表的化学药物用量最大。长时间频繁的使用各类化学药物,不仅易使病原产生耐药性,增加后续治疗难度,同时也给近岸海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不当的药物使用,还会造成药物在鲆鲽鱼类体内的蓄积,继而引发更为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改进疾病的临床防治方法成为目前鲆鲽鱼类养殖生产中的巨大技术需求之一。
[0004]消毒剂是水产养殖防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杀灭病原种类多、杀灭效果好、成本低廉等多种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认可。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使用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杀灭病原,防控疾病发生,同时不会产生残留,避免对养殖水域造成环境压力。针对我国目前的养殖鲆鲽鱼类疾病发生现状,寻找合适的消毒剂并研发其科学的使用方法是在养殖生产中防控疾病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
[0005]高锰酸钾和聚维酮碘是目前养殖生产中最常用的两种化学消毒剂。高锰酸钾是一种含不稳态氧的化合物,与有机物接触后释放氧气,使目标蛋白中的活性基团迅速氧化失去活性,反应的副产物二氧化锰还可以与目标蛋白结合形成蛋白盐副产物从而达到杀菌目的(杨治国等,2010)。聚维酮碘是聚乙烯吡咯烷酮与碘元素形成的络合物,具有稳固的结构形式。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既可以提高聚维酮碘的溶解度,也可以增加碘对细菌细胞膜的亲和力,有助于游离碘与微生物的功能基团发生碘化反应,破坏其生物活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同时,聚维酮碘特殊的空间结构也能破坏细胞膜的通透屏障,增强其穿透性,最终使聚维酮碘大量渗入细胞内,加速细菌死亡(高晓华,2013)。从作用机理分析,高锰酸钾和聚维酮碘的杀菌效果都非常显著,并且成本低廉、药源丰富,因此非常适合用作水产养殖的消毒剂。但大量的研究也显示,这两种消毒剂对多种水生动物也具有极闻的毒性(孙翰昌等,2006 ;潭永胜等,2011 ;陆建学等,2006 ;刘庆坤等,2011 ;张俊杰等,2010 ;吕豪等,2003),不当的使用显然会造成水产养殖动物的大规模死亡。目前,在鲆鲽鱼类的工厂化养殖生产过程中,为避免消毒剂使用不当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行业中比较通用的做法是选用较高浓度的聚维酮碘泼洒入池后经极短时间对鱼浸泡后,再采用大换水的方式迅速排放药物。而高锰酸钾一般不用于养殖鱼的消毒,仅用于养殖工具的消毒。现有的消毒工艺,不仅用药量较大易形成浪费,而且消毒时间很短,药物的有效作用时间不足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另一方面,高浓度药物的瞬时泼入,极易引起池中鱼的应激反应而造成其他的一些副作用。而选择使用单一药物也无法实现药物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对病原的全面杀灭效果。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鲆鲽鱼类工厂化养殖的组合消毒方法,在养殖过程中能够实现仅通过交替使用低浓度的消毒剂对养殖池及其中的鲆鲽鱼类进行消毒,及时杀灭各类病原和有害微生物,有效防控疾病发生,杜绝抗生素的使用,为水产品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0007]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一种鲆鲽类工厂化养殖的组合消毒方法,所述方法为交替使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和聚维酮碘,具体为在养殖池中高锰酸钾的终浓度保持在1.5?2g/m3、l小时,聚维酮碘的终浓度保持在2?3g/m3,1.5个小时,上述方法每天使用I?2次,连续进行5?10天。
[0009]进一步,所述的鲆鲽类工厂化养殖的组合消毒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10](I)首先排出鲆鲽类养殖池水至最低水位,将池中的有机物通过水流排掉,之后补充养殖池水至正常养殖水位,并保持静水状态;
[0011](2)将高锰酸钾母液均匀泼洒至养殖池中,使养殖池中高锰酸钾的终浓度保持在
1.5 ?2g/m3 ;
[0012](3)保持养殖池静水环境和正常充气,I个小时后再次排出养殖池中的养殖用水至最低水位,之后再次补充养殖池水至正常养殖水位,并保持静水状态;
[0013](4)将聚维酮碘母液均匀泼洒至养殖池中,使养殖池中聚维酮碘的终浓度保持在2 ?3g/m3 ;
[0014](5)保持养殖池静水环境和正常充气,1.5个小时后打开进水阀,恢复流水养殖;
[0015](6)上述步骤(1)-(5)每天使用I?2次,连续进行5-10天。
[00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
[0017]1.本发明将高锰酸钾和聚维酮碘结合使用,并采用低浓度长时间的消毒方法,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不会产生严重的水质污染和药物残留问题。
[0018]2.高锰酸钾和聚维酮碘都属于强氧化剂型的消毒剂,其中高锰酸钾的氧化作用较强,对池水、池壁及养殖动物体表上的细菌、寄生虫等杀灭效果较好,但其渗透力较差,无法杀灭鱼体组织中的有害微生物。而聚维酮碘氧化作用温和,消毒持续力较好,具有较强的组织渗透力,可以杀灭鱼体组织浅层的有害微生物。本发明将两种消毒剂结合使用,可以先通过高锰酸钾杀灭环境和鱼体表的各类病原,换水后再用聚维酮碘杀灭已渗入鱼组织中的病原,即发挥了两种消毒剂各自的优势,又实现了各自的优势互补,从而可以高效杀灭养殖池中及鱼体表面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有效防控多种疾病的发生。
[0019]3.本发明所使用的用药剂量较低,显著降低了消毒成本。此外,消毒剂的作用时间长,可充分氧化养殖池中的有机悬浮颗粒,减少了病原滋生的机会,达到净化养殖池水环境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山东省潍坊市某大菱鲆养殖厂,2012年8月发现一个养殖池中出现个别死鱼,池中鱼的白色粪便增多。对死鱼进行解剖,发现鱼的肠道充血发红,肠道内充满大量黄色粘液和白色粪便,表现为典型的细菌性肠炎病的临床症状。采用本消毒方法进行实验防治,每次先用2g/m3的高锰酸钾静水浸泡消毒I小时后将养殖池水排至仅能覆盖养殖鱼的最低水位,然后将养殖池补满水后再用3g/m3的聚维酮碘静水浸泡消毒1.5小时后恢复流水养殖,连续施用5天后池中白色粪便明显减少,死鱼现象未再发生,有效控制了细菌性肠炎病的发生。
[0023]实施例2
[0024]山东省烟台市某半滑舌鳎养殖厂,2012年9月养殖池中的半滑舌鳎出现了掉鳞,鳍组织和表皮组织溃烂的临床症状,并伴随有少数鱼的死亡现象。采用本消毒方法进行实验防治:
[0025](I)首先排出半滑舌鳎养殖池水至最低水位,将池中的有机物通过水流排掉,之后补充养殖池水至正常养殖水位并关闭进水阀,维持养殖池静水状态;
[0026](2)将高锰酸钾母液均匀泼洒至养殖池中,使养殖池中高锰酸钾的终浓度保持在
1.5g/m3 ;
[0027](3)保持养殖池静水环境和正常充气,I个小时后再次排出养殖池水至最低水位,之后再次将池水补充至正常养殖水位并关闭进水阀,维持养殖池静水状态;
[0028](4)取聚维酮碘粉按1:1000比例用水溶解配制成聚维酮碘母液,将聚维酮碘母液均匀泼洒至养殖池中,使养殖池中聚维酮碘的终浓度保持在2.5g/m3 ;
[0029](5)保持养殖池静水环境和正常充气,1.5个小时后打开进水阀,恢复流水养殖;
[0030](6)上述方法每天一次,连续进行10天后已无死鱼现象,池中鱼体表溃烂症状也逐渐减少,该病症得到了有效控制。
[0031]实施例3
[0032]山东省烟台市某大菱鲆养殖厂,2013年10月养殖池中的大菱鲆出现体色发黑、活力下降和摄食力减弱等临床症状,摄食量减为正常情况下的一半左右。挑取养殖池中症状明显的鱼进行解剖检查,发现病鱼肠道充血明显,肝脏组织萎缩并伴有弥散性出血,表现为细菌全身性感染的症状。采用本消毒方法进行实验防治:
[0033](I)先对大菱鲆养殖池进行大排水至最低水位,将池中的有机物通过水流排掉,之后补充池水至正常养殖水位并关闭进水阀;
[0034](2)取高锰酸钾粉按1:1000比例用水溶解配制成高锰酸钾母液,将高锰酸钾母液均匀泼洒至养殖池中,使养殖池中高锰酸钾的终浓度保持在1.5g/m3 ;
[0035](3)保持养殖池静水环境和正常充气,I个小时后再次进行大排水至养殖池最低水位,之后再次将池水补充至正常养殖水位并关闭进水阀;
[0036](4)将聚维酮碘母液均匀泼洒至养殖池中,使养殖池中聚维酮碘的终浓度保持在
2.5g/m3 ;
[0037](5)保持养殖池静水环境和正常充气,1.5个小时后打开进水阀,恢复流水养殖;
[0038](6)上述方法每天早、晚各施用I次,连续施用10天后,养殖池中的大菱鲆活力明显增强,摄食活跃,摄食量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0039]实施例4
[0040]山东省威海市某大菱鲆育苗厂,2013年5月在部分养殖池体长3?4cm的大菱鲆体表发现零星盾纤毛虫的存在,为预防盾纤毛虫病的发生,采用本消毒方法进行实验防治。首先使用1.5g/m3的高锰酸钾静水浸泡消毒I小时后进行大排水,将养殖池补满水后再用2g/m3的聚维酮碘静水浸泡消毒1.5小时后恢复流水养殖。每天早、晚各施用I次,连续施用5天后,随机抽检养殖池中的大菱鲆幼苗,没有发现盾纤毛虫,有效的防控了盾纤毛虫病的发生。
【权利要求】
1.一种鲆鲽类工厂化养殖的组合消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交替使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和聚维酮碘,具体为在养殖池中高锰酸钾的终浓度保持在1.5?2g/m3、l小时,聚维酮碘的终浓度保持在2?3g/m3,1.5个小时,上述方法每天使用I?2次,连续进行5?10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鲆鲽类工厂化养殖的组合消毒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排出鲆鲽类养殖池水至最低水位,将池中的有机物通过水流排掉,之后补充养殖池水至正常养殖水位,并保持静水状态; (2)将高锰酸钾母液均匀泼洒至养殖池中,使养殖池中高锰酸钾的终浓度保持在1.5 ?2g/m3 ; (3)保持养殖池静水环境和正常充气,I个小时后再次排出养殖池中的养殖用水至最低水位,之后再次补充养殖池水至正常养殖水位,并保持静水状态; (4)将聚维酮碘母液均匀泼洒至养殖池中,使养殖池中聚维酮碘的终浓度保持在2?3g/m3 ; (5)保持养殖池静水环境和正常充气,1.5个小时后打开进水阀,恢复流水养殖; (6)上述步骤(1)-(5)每天使用I?2次,连续进行5-10天。
【文档编号】A61K31/79GK104257688SQ201410483607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9日
【发明者】张正, 廖梅杰, 王印庚, 李彬, 王岚, 荣小军, 陈贵平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