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246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它是由以下原料制成:川芎,赤芍,当归,麦冬,枸杞子,五味子,红花,桃仁,桂枝,党参,钩藤,白芍,玉竹,秦艽,生地,郁金,香附,黄芪,茯苓,何首乌,桑寄生,女贞子,葛根,牡蛎,甘草。本发明将上述药物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能够达到养心益脉,活血化瘀,利湿除痰,益气安神的效果。对改善心肌新陈代谢,修复受损心肌,心脏瓣膜疗效可靠,作用持久。本发明无毒副作用,成本低,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总有效率可达97.5%。
【专利说明】-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 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 变。使得心脏在运送血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如瓣膜狭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为了吸入 和射出足够多血液,心脏则更加费力地舒张和压缩,这样使心脏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 低,心脏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主要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 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 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 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则表现为动 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
[0003] 采用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非十全十美之法,原因是置换一个瓣膜,并不能抵 御其它瓣膜不再受侵害。只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心脏瓣膜病变的病因,使心脏瓣膜免于再 受致病菌的侵犯,才是治疗上策及彻底治愈的保证,但现有的中、西药对风湿性心脏病的作 用只是控制病情,起不到彻底治疗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治愈率高的治 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6] -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川芎 5-15克,赤芍5-15克,当归5-15克,麦冬5-15克,枸杞子5-15克,五味子5-15克,红花 5 - 15克,桃仁5-15克,桂枝5-15克,党参10 - 20克,钩藤10-20克,白芍10-20克,玉 竹10-20克,秦艽10-20克,生地10-20克,郁金10 - 20克,香附10-20克,黄芪15-25克, 茯苓15-25克,何首乌15-25克,桑寄生15-25克,女贞子15-25克,葛根20 - 30克,牡蛎 20 - 40克,甘草3-8克。
[0007]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的最佳配比为:川芎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麦冬 10克,枸杞子10克,五味子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桂枝10克,党参15克,钩藤15 克,白芍15克,玉竹15克,秦艽15克,生地15克,郁金15克,香附15克,黄芪20克,茯苓 20克,何首乌20克,桑寄生20克,女贞子20克,葛根25克,牡蛎30克,甘草6克。
[0008] 配制及服用方法:
[0009] ①根据上述的重量称取原料,
[0010] ②将步骤①中称取的原料置于砂锅中,然后加水至没过原料2-5cm,浸泡 10-20min后,加热至50°C,加盖保温20-50min ;然后大火加热至沸腾,转小火煎煮 30-90min,过滤,得滤液一,滤渣留于锅中,加水至没过滤渣,继续煎煮10-20min,过滤,得滤 液二;
[0011] ③将滤液一和滤液二合并,混合,即得;
[0012] 每日一剂,30天为一疗程。
[0013]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0014] 川芎:味辛,温。入肝、胆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 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 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15]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 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0016] 当归:甘辛,温。入心、肝、脾经。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 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 桃仁:苦甘,平。入心、肝、大肠经。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 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0017]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 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0018] 枸杞子:甘,平。入肝、肾经。滋肾,润肺,补肝,明目。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 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0019] 五味子:酸,温。入肺、肾经,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 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外用可治口舌生疮、疮疡溃烂、皮肉欲脱等疾。
[0020] 红花:辛,温。入心、肝经。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 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0021] 桃仁:苦甘,平。入心、肝、大肠经。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癥瘕,热病蓄血, 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0022] 桂枝:辛甘,温。入膀胱、心、肺经。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 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
[0023] 党参:甘,平。入手、足太阴经气分。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用于中气不足的体虚 倦怠,脾胃虚弱,气血两亏,治体倦无力,肺气亏虚。治食少,口渴,久泻,脱肛。及气血双亏 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
[0024] 钩藤:甘,凉。入肝、心经。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痫瘈疯,大人血压偏高, 头晕、目眩,妇人子痫。
[0025] 白芍:苦酸,凉。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 自汗盗汗,阴虚发热。
[0026] 玉竹:甘,平。入肺、胃经。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 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0027] 秦艽: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黄疸,便血,骨蒸潮 热,小儿疳热,小便不利。
[0028] 生地:苦寒清热,甘寒质润养阴,为清凉滋润之品,擅长于滋阴清热凉血。功效清热 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0029] 郁金:辛苦,凉。入心、肺、肝经。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 癫狂,热病神昏.吐血,黄疸。
[0030] 香附:辛微苦甘,平。入肝、三焦经。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 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0031] 黄芪:性温,味甘。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主治脾胃虚弱,食 少倦怠,气虚血脱,表虚自汗、盗汗。
[0032] 茯苓:甘淡,平。入心、脾、肺经。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 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0033] 何首乌:苦甘涩,微温。入肝、肾经。补肝,益肾,养血,祛风。治肝肾阴亏,发须早 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痕,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 疾。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用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 神经衰弱、高血脂症。
[0034]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风寒 湿搏,胎漏血崩。
[0035] 女贞子:苦甘、平。入肝、肾经。补肝肾,强腰膝。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 膝酸软,须发早白。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0036] 葛根:甘辛,平。入脾、胃经。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治伤寒,温热头 痛项强,烦热消渴。
[0037] 牡蛎: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治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 下,瘰疬,瘿瘤。
[0038]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主治 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 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
[0039] 现代医学认为,风湿性心脏病是湿性心脏病炎在心脏瓣膜上留下疤痕所造成的后 遗病,使瓣膜狭窄与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病变侵犯心脏的后果;中医认为,风湿 性心脏病多属于"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本病心肾阳衰,阴寒内生,气血 两虚,阴阳并损,在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淤血,痰浊,水饮等内生之邪,最终出现 心功能不全及其并发症。本发明将上述中药组合后,其药效具有协同作用,能够达到养心 益脉,活血化瘀,利湿除痰,益气安神的效果。对改善心肌新陈代谢,修复受损心肌,心脏瓣 膜疗效可靠,作用持久。本发明无毒副作用,成本低,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总有效率可达 97. 5%。
[0040] 以下结合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0041] 一、临床观察
[0042] 1、临床资料:共入选8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45例,女35例,男女比例为 0. 82 :1 ;年龄13 - 72岁,平均41. 5岁,所有病例临床符合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按病 情进行分层随机,将受试对象随机分配至治疗组(中药组)和对照组(西药组)。治疗组 40例,年龄12?68岁,平均32. 8岁;病程2个月?15年;对照组40例,年龄10?72岁, 平均34. 1岁;病程1个月?18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0043] 2、诊断标准:
[0044] (1)中医诊断标准:
[0045]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现代中医心血管病学》及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等制定。
[0046] 主要症状:胸闷、气短、乏力、甚则出现呼吸困难。
[0047] 次要症状:心慌、咯血、咳嗽、水肿、紫绀等。
[0048] 根据以上症状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即可诊断。
[0049] (2)西医诊断标准:
[0050]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是指风湿热后遗留的,以心脏瓣膜损害为主的心脏病变。本病可累及各瓣膜,其 中以一尖瓣病变最为常见。
[0051] 3、治疗方法:
[0052] (1)、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服用,分别在早饭后 和晚饭后服用;30天为一疗程;
[0053] (2)、对照组:
[0054] (1)青霉素,80万?160万U/每日肌肉注射,持续时间为10?14天。
[0055] (2)阿司匹林,小儿100?150mg/kg,成人4?6g/日,分3?4次口服。
[0056] (3)地塞米松5?10mg,每天2?4次,氢化可的松200?400mg/日。直至风湿 活动消失2?3周后方可减量或停用。
[0057] 4、疗效评定标准:
[0058] 1、痊愈:治疗后症状或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恢复正常。
[0059] 2、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进步,能参加轻微体力活动医。
[0060] 3、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或加重,甚至死亡。
[0061] 5、治疗结果:
[0062] 见表 1。
[0063] 表1治疗结果数据
[0064]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川芎5-15克,赤 芍5-15克,当归5-15克,麦冬5-15克,枸杞子5-15克,五味子5-15克,红花5 - 15克,桃 仁5-15克,桂枝5-15克,党参10 - 20克,钩藤10-20克,白芍10-20克,玉竹10-20克,秦 艽10-20克,生地10-20克,郁金10 - 20克,香附10-20克,黄芪15-25克,茯苓15-25克, 何首乌15-25克,桑寄生15-25克,女贞子15-25克,葛根20 - 30克,牡蛎20 - 40克,甘 草3-8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的原 料制成:川弯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枸杞子10克,五味子10克,红花10 克,桃仁10克,桂枝10克,党参15克,钩藤15克,白芍15克,玉竹15克,秦艽15克,生地 15克,郁金15克,香附15克,黄芪20克,茯苓20克,何首乌20克,桑寄生20克,女贞子20 克,葛根25克,牡蛎30克,甘草6克。
【文档编号】A61P9/00GK104189786SQ201410506223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8日
【发明者】袁国防 申请人:袁国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