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咽利喉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2505阅读:20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咽利喉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公开了一种清咽利喉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由玄参、麦冬、淡竹叶、生地、薄荷、鱼腥草、沙参、僵蚕、射干、南星、土茯苓、紫苏叶、浙贝母、陈皮、玉蝴蝶、瓜蒌皮、金银花、天黄、赤芍、罗汉果、胖大海、柴胡、地龙、虫衣组成,经科学配制加工而成,具有头痛止赤、消肿止痛、养阴生津之功效,尤其是清咽利喉的功效最为显著。
【专利说明】—种清咽利喉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清咽利喉的中药组合物,属中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咽喉炎,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可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两种。现代医学认为,咽喉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许多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都与咽喉有密切关系。咽喉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急、慢性之分,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急性发作时患者常常自觉咽喉疼痛,伴有梗然欠利,咽部不爽,发音欠扬,咽干思饮以言多为甚,或有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属中医“喉痹”范畴。咽喉炎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时会影响到工作,如教师、播音员、演员等用嗓较多的职业。西医治方法常采用抗生素法,但药物达到咽部较少,且长期服用,并会产生耐药性和毒副作用。近年来,采用天然植物药治疗的品种已有很多,以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0003]目前,市场上清咽利喉的药品已有多种,如健民咽喉片,该产品是由玄参、蝉蜕、桔梗、胖大海、板蓝根等多种中药加工而成;三金西瓜霜是由西瓜霜、冰片、薄荷脑等组成;复方草珊瑚含片是以草珊瑚浸膏、薄荷脑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清咽利喉产品。上述产品虽然对咽炎等咽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其服用量较大、服用次数频繁,患者较难接受。
[0004]技术内容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咽利喉的中药组合物,以天然中草药为原料,经科学配制加工而成,具有头痛止赤、消肿止痛、养阴生津之功效,尤其是清咽利喉的功效最为显著。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0007]一种清咽利喉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中药按重量份组成:
[0008]玄参、麦冬、淡竹叶、生地、薄荷、鱼腥草、沙参、僵蚕、射干、南星、土茯苓、紫苏叶、浙贝母、陈皮、玉蝴蝶、瓜萎皮、金银花、天黄、赤芍、罗汉果、胖大海、柴胡、地龙、虫衣。
[0009]本发明所述清咽利喉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用各中药的重量配比为:
[0010]玄参80?100份、麦冬90?110份、淡竹叶50?70份、生地40?60份、薄荷30?50份、鱼腥草80?100份、沙参40?60份、僵蚕20?50份、射干30?50份、南星10?30份、土茯苓30?50份、紫苏叶30?50份、浙贝母40?60份、陈皮40?60份、玉蝴蝶10?50份、瓜萎皮40?60份、金银花40?60份、天黄10?30份、赤芍30?50份、罗汉果40?60份、胖大海30?60份、柴胡10?50份、地龙10?30份、虫衣10?30份。
[0011]本发明所述清咽利喉的中药组合物,参考了多种医学药典,同时辅以多年临床应用的优化,克服了禁忌组合的问题,具体选用草药的药理学基础为:
[0012]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主治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0013]麦冬: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主治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0014]淡竹叶:味甘淡,性寒,无毒,归心经、肾经。功效:甘淡渗利,性寒清降,善导心与小肠之火下行而利尿通淋。主治胸中疾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妊妇头旋倒地、小儿惊痈天吊、喉痹、烦热。
[0015]生地:味甘、苦,性凉,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生津滋阴,养血。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
[0016]薄荷:味辛,性凉,归肺经、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0017]鱼腥草:味苦,性微寒,归肺经、膀胱、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治热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0018]沙参:味甘淡,性平。功效: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0019]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功效:祛风定惊,化痰散结。主治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
[0020]射干: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肝经。功效:解毒利咽,清热化痰,散热消结。主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疟母、妇女经闭、痈肿疮毒。
[0021]南星:功效:散风、祛痰、镇惊、止痛,主治中风麻痹、手足痉挛、头痛眩晕、惊风痰盛。
[0022]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经、胃经。功效:解毒、除湿、利关节。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0023]紫苏叶:味辛,性微温,无毒,归脾经、肺经。功效: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气和中、安胎、解毒。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气喘、脘腹胀闷、呕恶腹泻、咽中梗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食鱼蟹中毒、痈疮蛇毒辣。
[0024]浙贝母:味大苦,性寒,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厥阴。功效:清热化痰,散结解毒。主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0025]陈皮:性温,味辛、苦,入脾经、胃经、肺经。功效: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0026]玉蝴蝶:味苦,性寒,入肺经。功效:清肺热、利咽喉,主治急慢性气管炎、咳嗽、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0027]瓜萎皮:味甘,性寒,入肺、胃经。功效:润肺化痰,利气宽胸。主治痰热咳嗽、咽痛、胸痛、吐血、衄血、消渴、便秘、痈疮肿毒。
[0028]金银花:味甘、微苦、清香、辛,性寒,归肺、胃、心、大肠经。功效:宣散风热、清解血毒。主治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
[0029]天黄:味甘,性寒,入心、胃、膀胱经。功效: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主治暑热烦渴、热盛津伤、小便不利、喉痹、口疮。
[0030]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0031]罗汉果:味甘,性凉,归肺、大肠经。功效: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滑肠排毒、嫩肤益颜、润肺化痰。主治痰热咳嗽、咽喉肿痛、大便秘结、消渴烦躁诸症。
[0032]胖大海:味甘淡,性凉。功效:清热、润肺、利咽、解毒。主治干咳无痰、喉痛、音哑、骨蒸内热、吐紐下血、目赤、牙痛、痔疮漏管。
[0033]柴胡:味苦,性凉,入肝、胆经。功效: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主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0034]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功效:清热,镇痉,利尿,解毒。主治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
[0035]虫衣:味辛、甘,性凉,归肺、肝、脾经。功效:败毒抗癌、祛风解痉。主治癌瘤积毒、风症痉搐。
具体实施例
[0036]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7]实施例1:清咽利喉组合物组合物的使用:
[0038]生药处方:玄参100g、麦冬100g、淡竹叶60g、生地60g、薄荷50g、鱼腥草100g、沙参50g、僵蚕50g、射干50g、南星30g、土获茶50g、紫苏叶50g、浙贝母60g、陈皮60g、玉蝴蝶50g、瓜萎皮50g、金银花50g、天黄30g、赤芍50g、罗汉果60g、胖大海50g、柴胡30g、地龙30g、虫衣 30g。
[0039]将上述生药研细、混匀、过200目筛,然后装瓶分装,每次服用6g,一天两次,吞服。
[0040]实施例2:清咽利喉组合物组合物的使用:
[0041]玄参80g、麦冬90g、淡竹叶50g、生地40g、薄荷30g、鱼腥草80g、沙参40g、僵蚕20g、射干30g、南星10g、土茯苓30g、紫苏叶30g、浙贝母40g、陈皮40g、玉蝴蝶10g、瓜萎皮40g、金银花40g、天黄10g、赤苟30g、罗汉果40g、胖大海30g、柴胡10g、地龙10g、虫衣10g。
[0042]将上述生药研细、混匀、过200目筛,然后装瓶分装,每次服用6g,一天两次,吞服。
[0043]典型病例
[0044]I)刘X X,女,56岁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人,2007年10月农民患咽喉肿痛3月余,经市、县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每次经西医输液治疗后反复发作,未愈。经朋友介绍来我处求治,服用本发明清炎灵半月而愈,至今未复发。
[0045]2)李XX,湖南文理学院学生,男,21岁,从小患扁桃体肥大,只要感冒受凉就肿大,经打针抗炎,而反复发作,备受痛苦,前来我处求治,服用本发明清炎灵15天而愈。
[0046]3)刘XX,女,37岁,常德市汉寿人,患扁桃体炎一年,化脓后经手术治疗反复发作未愈,而用用本发明清炎灵22天而愈,10月余未复发。
[0047]参考文献
[0048][I]柳鸿志.慢性咽炎从虚寒辨治体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1期;
[0049][2]何青.推拿配合耳针治疗喉痹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4年02期;
[0050][3]陈颖之,赵仓焕,胡静.悬灸涌泉以引火归原治疗慢性咽炎[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0051][4]章建伟,陈文光,蒋景华,章泽豹.从咽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0052][5]张雍,射干清咽汤结合西医治疗慢性咽炎69例[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年08期;
[0053][6]于丰彦,周福生,周小军.慢性咽炎从脾胃辨证论治[J].光明中医.2008年10期;
[0054][7]王桂兰.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90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0055][8]陈平,王海东,针刀治疗慢性咽炎80例[J],甘肃中医.2008年12期;
[0056][9]田霜.自拟滋阴祛风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咽炎106例[J].广西中医药.2010
年04期。
【权利要求】
1.一种清咽利喉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中药按重量份组成: 玄参、麦冬、淡竹叶、生地、薄荷、鱼腥草、沙参、僵蚕、射干、南星、土茯苓、紫苏叶、浙贝母、陈皮、玉蝴蝶、瓜萎皮、金银花、天黄、赤芍、罗汉果、胖大海、柴胡、地龙、虫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咽利喉的中药组合物,其所用各中药的重量配比为: 玄参80?100份、麦冬90?110份、淡竹叶50?70份、生地40?60份、薄荷30?50份、鱼腥草80?100份、沙参40?60份、僵蚕20?50份、射干30?50份、南星10?30份、土茯苓30?50份、紫苏叶30?50份、浙贝母40?60份、陈皮40?60份、玉蝴蝶10?50份、瓜萎皮40?60份、金银花40?60份、天黄10?30份、赤芍30?50份、罗汉果40?60份、胖大海30?60份、柴胡10?50份、地龙10?30份、虫衣10?30份。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4225326SQ201410507542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9日
【发明者】陈敦华 申请人:陈敦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