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4176阅读:16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该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黄芪25-35份、佛手6-14份、砂仁4-8份、香橼皮6-14份、六神曲25-35份、麦芽25-35份、沉香6-14份、木香10-20份、乌药6-14份、丁香6-14份、白豆蔻6-14份、香附6-14份。该中药具有健脾助运、软坚散结、化痰导滞、溶石排石的的功效,用于胃柿石症,具有治愈率高,有效率高、疗程短的优点。
【专利说明】—种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胃柿石是大量进食柿子后,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形成的,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柿子中含有红鞣质(未成熟柿中含量达25%)及矢布醇、树胶、果酸等。当空腹进食大量柿子后,红鞣质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质结合成分子较大但不易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在胃内,鞣酸蛋白、树胶、果酸及矢布醇在胃内将柿皮、柿核、植物纤维黏合在一起形成胃柿石。患者出现急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形成溃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该病为我国特有的地域性、季节性疾病。本病在产柿地区和柿子成熟季节的发病率较高。本病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该中药具有健脾助运、软坚散结、化痰导滞、溶石排石的功效,用于胃柿石症。具有治愈率高,有效率高、疗程短的优点。
[0004]本发明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
黄芪25-35份、佛手6-14份、砂仁4-8份、香橼皮6_14份、六神曲25-35份、麦芽25-35份、沉香6-14份、木香10-20份、乌药6-14份、丁香6_14份、白豆蘧6-14份、香附6_14份。
[0005]优选的,上述的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
黄芪28-32份、佛手8-12份、砂仁5-7份、香橼皮8_12份、六神曲28-32份、麦芽28-32份、沉香8-12份、木香13-17份、乌药8-12份、丁香8_12份、白丑蘧8-12份、香附8_12份。
[0006]更优选的,上述的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
黄芪30份、佛手10份、砂仁6份、香橼皮10份、六神曲30份、麦芽30份、沉香10份、木香15份、乌药10份、丁香10份、白豆蘧10份、香附10份。
[0007]上述药物的重量份,若以g为单位,通常是I剂的用量。上药加水煎汁口服,每日2次,每次200-500ml。5天为I个疗程。
[0008]本发明的中药具有健脾助运,破瘀散结,化痰导滞,溶石排石的功效,用于胃柿石症。
[0009]见胃柿石症是以脾胃虚弱贯穿于始终。脾胃虚弱,蠕动无力是形成胃柿石症的根本所在。《诸病源候论》载曰:食生冷之物,不能消之,结聚成块,卒然而起,其生无渐,名曰暴症“这说明胃石症起病较急,常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痉挛性疼痛等,此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以健脾助运,破瘀散结,化痰导滞,溶石排石。方中黄芪、佛手、砂仁健脾助运;香橼皮、六神曲、麦芽、槟榔、沉香、木香、乌药、丁香、白豆蘧温胃行气化痰,导滞化石全方共奏健脾助运、软坚散结、化痰导滞、溶石排石之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0011]实施例1
一种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处方如下:
黄苗30g、佛手10g、砂仁6g、香橼皮10g、六神曲30g、麦芽30g、沉香10g、木香15g、乌药10g、丁香10g、白豆蘧10g、香附1g0
[0012]上药加水煎汁口服,每日2次,每次200-500ml。每日I剂,5天为I个疗程。
[0013]实施例2
一种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处方如下:
黄芪28g、佛手12g、砂仁5g、香橼皮12g、六神曲28g、麦芽32g、沉香Sg、木香17g、乌药8g、丁香12g、白豆蘧8g、香附12g。
[0014]上药加水煎汁口服,每日2次,每次200-500ml。每日I剂,5天为I个疗程。
[0015]实施例3
一种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处方如下:
黄芪32g、佛手Sg、砂仁7g、香橼皮Sg、六神曲32g、麦芽28g、沉香12g、木香13g、乌药12g、丁香8g、白豆蘧12g、香附8g。
[0016]上药加水煎汁口服,每日2次,每次200-500ml。每日I剂,5天为I个疗程。
[0017]实施例4
一种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处方如下:
黄苗25g、佛手14g、砂仁4g、香橼皮14g、六神曲25g、麦芽35g、沉香6g、木香20g、乌药6g、丁香14g、白豆蘧6g、香附14g。
[0018]上药加水煎汁口服,每日2次,每次200-500ml。每日I剂,5天为I个疗程。
[0019]实施例5
一种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处方如下:
黄苗35g、佛手6g、砂仁8g、香橼皮6g、六神曲35g、麦芽25g、沉香14g、木香10g、乌药14g、丁香6g、白豆蘧14g、香附6g。
[0020]上药加水煎汁口服,每日2次,每次200-500ml。每日I剂,5天为I个疗程。
[0021]对本发明的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进行了临床药效学试验,详情如下:
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均为本院结石病专科门诊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2-76岁,平均52.3岁;病程3_30天;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4-74岁;病程4_28天。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0022]1.2诊治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结石病诊疗全书》。有空腹食柿子史、或有胃切除病史及胃蠕动障碍等继食柿子诱因。症状:可根据胃柿石的性质、大小而定,常见症状为餐后腹部不适、饱胀、隐痛、两餐间完全缓解、食欲不振、口臭等。体积较大的胃石,上腹部可有重压感。可有一定程度胃梗阻的表现,患者可呈周期性恶心、呕吐、上腹部痉挛性疼痛。由于胃石团块起着球瓣阻止作用,呕吐不呈喷射状,而是少量黏液或液体。此外,胃石可引起黏膜损伤性溃疡、出血、幽门梗阻,严重者可致穿孔或腹膜炎。胃石伴有胃恶性变者极其罕见。胃内结块进入肠道可发生肠梗阻。体征:上腹部压痛,约半数胃石症病例上腹部可扪到光滑的、可移动的硬块。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征象。影像学诊断:x线检查对确定诊断以及治疗后的疗效观察与随访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在X线表现上为团块状充盈缺损阴影,边缘略有不规则,在充盈缺损阴影之内部有纵横交错的网络状及索条状斑点状阳性影像。在X线检查时压迫或改变体位时,可发现团块阴影有移动性和变形,此与胃内肿瘤病变不同,结合病史及随访观察本病诊断不难。纤维胃镜检查:胃腔内有墨绿色或黄褐色团块,表面不光滑、触之可移动。可用活检钳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可确定结块的性质,能帮助诊断。
[0023]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给予本发明的治疗胃柿石症的中药,处方:黄芪30g、佛手10g、砂仁6g、香橼皮10g、六神曲30g、麦芽30g、沉香10g、木香15g、乌药10g、丁香10g、白豆蘧10g、香附1go上药用水750mL,煎至200mL,上午9时服;下午再加水300mL,煎至150mL,于下午3时服。I日I剂,5天为I个疗程。
[0024]2.2对照组给予口服普瑞博思片(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I次10mg,I日3次。3餐前半小时口服,5天为I个疗程。
[0025]I个疗程后比较治疗结果。
[0026]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结石病诊疗全书》:痊愈:经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消失,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胃内无阳性指征?’好转:经治疗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内团块缩小;无效:经治疗临床症状无缓解或加重。
[0027]3.2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90%),好转2例(6.7%),无效I例(3.3%),总有效29例(96.7%);对照组痊愈20例(66.7%),好转6例(20%),无效4例(13.3%),总有效26例(86.7%)。两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Ρ〈0.05)。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 黄芪25-35份、佛手6-14份、砂仁4-8份、香橼皮6_14份、六神曲25-35份、麦芽25-35份、沉香6-14份、木香10-20份、乌药6-14份、丁香6_14份、白豆蘧6-14份、香附6_1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 黄芪28-32份、佛手8-12份、砂仁5-7份、香橼皮8_12份、六神曲28-32份、麦芽28-32份、沉香8-12份、木香13-17份、乌药8-12份、丁香8_12份、白丑蘧8-12份、香附8_12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胃柿石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药制成: 黄芪30份、佛手10份、砂仁6份、香橼皮10份、六神曲30份、麦芽30份、沉香10份、木香15份、乌药10份、丁香10份、白豆蘧10份、香附10份。
【文档编号】A61K36/9064GK104225446SQ201410540472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4日
【发明者】杨修方 申请人:杨修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