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5261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中药。该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中药,其特殊之处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党参2-5份,玉竹2-6份,灵芝1-4份,荷苞花1-5份,黄芪2-5份,桂枝1-4份,赤芍2-4份,豨莶2-4份,麻黄1-3份,川芎2-6份,黄精1-3份,甘草2-6份,地龙1-4份,牛蒡子2-5份,柏子仁2-6份,麦冬1-3份,刺五加2.5-5份,五味子1-4份,鸡血藤1-4份,佩兰1-4份,大腹皮2-4份,白花蛇舌草1-2份,苍耳1-3份,回心草2-5份。本发明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能减少病人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其无毒副作用,病人可安心服用,总有效率达96%。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中药
[0001](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中药。
[0002]( 二)

【背景技术】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 CH)又称组织胺性头痛、睫状神经痛、蝶腭神经痛、偏头痛性神经痛、Horton综合征,是一种多见于中年男性的、周期性丛集性发作的、部位固定于一侧眼眶及其周围的头痛。
[0003]丛集性头痛分为发作性和慢性。发作性丛集性头痛无先兆,头痛固定于一侧眼及眼眶周围。发作多在晚间,初感一侧眼及眼眶周围胀感或压迫感,数分钟后迅速发展为剧烈胀痛或钻痛,并向同侧额颞部和顶枕部扩散,同时伴有疼痛侧球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出汗、眼睑轻度水肿,少有呕吐。60%?70%患者发作时病侧出现Horner’ s征。头痛时患者十分痛苦,坐卧不宁,一般持续15?180min,此后症状迅速消失,缓解后仍可从事原有活动。发作呈丛集性,即每天发作I次至数次,每天大约在相同时间发作,有的像定时钟一样,几乎在恒定的时间发作,每次发作症状和持续时间几乎相同。丛集性发作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后缓解,一般I年发作I?2次,有的患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以春秋季多见。丛集性头痛缓解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本病60岁以上患者少见,提示其病程有自行缓解倾向。
[0004]慢性丛集性头痛极少见,占丛集性头痛不足10%,可以由发作性转为慢性,也可以自发作后不缓解成持续性发作。慢性CH临床症状与发作性CH临床症状相同,症状持续发作I年以上,或虽有间歇期,但不超过14天。
[0005]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许多疾病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确切的疗效。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进行辩证论治,针对病症进行辩证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0006](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起效快、制备简单、无副作用的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中药。
[0007]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中药,其特殊之处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党参2-5份,玉竹2-6份,灵芝1-4份,荷苞花1-5份,黄芪2_5份,桂枝1_4份,赤芍2-4份,豨莶2-4份,麻黄1-3份,川芎2-6份,黄精1_3份,甘草2_6份,地龙1_4份,牛蒡子2-5份,柏子仁2-6份,麦冬1-3份,刺五加2.5-5份,五味子1_4份,鸡血藤1_4份,佩兰1-4份,大腹皮2-4份,白花蛇舌草1-2份,苍耳1-3份,回心草2-5份。
[0008]下面为本发明中各药材的功能及作用:
党参: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经。功效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0009]玉竹:性味:甘,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0010]灵芝:性味:甘、平。归经:入肺、心、脾经。主治:益气强壮,养心安神。主治虚劳羸弱,食欲不振,心悸,失眠,头晕,神疲乏力,久咳气喘,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病,矽肺。
[0011]荷苞花:性味:性温,味甘,无毒。归经:脾经。功效:安神;止血。主心悸失眠;痔疮出血。
[0012]黄芪:性味:甘,温。归经: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0013]桂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0014]赤芍:性味:酸、苦凉。归经:归肝、脾经。功效: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0015]豨莶:性味:苦,寒。归经:归肝、脾、肾经。功效主治:祛风湿,利筋骨,降血压。治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疟疾,急性肝炎,高血压病,疔疮肿毒,外伤出血。
[0016]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经: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0017]川芎:性味:辛,温。归经:肝、胆、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0018]黄精: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肺、肾经。功能: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
[0019]甘草:性味:甘,平。归经:心、肺、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20]地龙:性味:咸、寒,归经:归肝、肺、肾经。功能:止痉、熄风、通络、平喘。主治热病发热狂躁,惊痫抽搐,肝阳头痛,目赤肿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小儿疝疾,肺热喘咳。咽喉红肿,鼻衄,小便不通。
[0021]牛蒡子: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生用可润肠通便,热毒咽喉红肿疼痛,兼有热结便秘尤宜。用于热毒疮肿尚未溃者,常与麦冬,柏子仁等清热解毒药配伍。
[0022]柏子仁:性味:甘,平;归经:入心、肾、大肠经。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止汗,润肠。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肠燥便秘。
[0023]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归经:归心、肺、胃经。功效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0024]刺五加:性味:辛,温。归经:入肝、肾二经。功能主治:益气、补肾、安神,活血。主治:脾虚乏力,气虚浮肿,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小儿行迟,胸痹疼痛,久咳,风湿痹痛,冠心病,心绞痛。
[0025]五味子:性味:酸、甘,温。归经:肺,心、肾经;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0026]鸡血藤:性味:苦、微甘,温。归经: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贫血,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0027]佩兰:药性:辛,平,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0028]大腹皮:性味:辛,微温。归经:脾、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与主治: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0029]白花蛇舌草:性味:甘、淡,凉。归经:入胃、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肠痈(阑尾炎),疮疖肿毒,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外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0030]苍耳:性味:苦辛,寒,有毒,功能主治:祛风散热,解毒杀虫。治头风,头晕,湿痹拘挛,目赤、目翳,风癞,疔肿,热毒疮疡,皮肤瘙痒。
[0031]回心草:性味:辛、苦,平,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清肝明目。用于心悸怔忡,神经衰弱;外用治目赤肿痛。
[003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中药用开水浸泡I小时后煎煮,煎煮时水份超过中药3-5公分,在水沸腾后用文火煎煮30-50分钟后,过滤倒出药液即可服用,分早晚,一日两次。
[0033]本发明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能减少病人痛苦,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其无毒副作用,病人可安心服用,总有效率达96 %。
[0034](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取党参2克,玉竹2克,灵芝I克,荷苞花I克,黄芪2克,桂枝I克,赤芍2克,豨莶2克,麻黄I克,川芎2克,黄精I克,甘草2克,地龙I克,牛蒡子2克,柏子仁2克,麦冬I克,刺五加2.5克,五味子I克,鸡血藤I克,佩兰I克,大腹皮2克,白花蛇舌草I克,苍耳I克,回心草2克用开水浸泡I小时后煎煮,煎煮时水份超过中药3公分,在水沸腾后用文火煎煮30分钟后,过滤倒出药液即可服用,分早晚,一日两次。
[0035]实施例2
将党参3克,玉竹3克,灵芝2克,荷苞花1-5份,黄芪3克,桂枝2克,赤芍3克,豨莶3克,麻黄2克,川芎3克,黄精2克,甘草3克,地龙2克,牛蒡子3克,柏子仁3克,麦冬2克,刺五加3克,五味子2克,鸡血藤2克,佩兰2克,大腹皮3克,白花蛇舌草2克,苍耳2克,回心草3克用开水浸泡I小时后煎煮,煎煮时水份超过中药4公分,在水沸腾后用文火煎煮40分钟后,过滤倒出药液即可服用,分早晚,一日两次。
[0036]实施例3
将党参4克,玉竹4克,灵芝1-4份,荷苞花3克,黄芪4克,桂枝3克,赤芍4克,豨莶4克,麻黄3克,川芎4克,黄精3克,甘草4克,地龙3克,牛蒡子4克,柏子仁4克,麦冬3克,刺五加4克,五味子3克,鸡血藤3克,佩兰3克,大腹皮4克,白花蛇舌草2克,苍耳3克,回心草4克用开水浸泡I小时后煎煮,煎煮时水份超过中药5公分,在水沸腾后用文火煎煮45分钟后,过滤倒出药液即可服用,分早晚,一日两次。
[0037]实施例4
将党参5克,玉竹6克,灵芝4克,荷苞花5克,黄芪5克,桂枝4克,赤芍4克,豨莶4克,麻黄3克,川芎6克,黄精3克,甘草6克,地龙4克,牛蒡子5克,柏子仁6克,麦冬3克,刺五加5克,五味子4克,鸡血藤4克,佩兰4克,大腹皮4克,白花蛇舌草2克,苍耳3克,回心草5克用开水浸泡I小时后煎煮,煎煮时水份超过中药5公分,在水沸腾后用文火煎煮50分钟后,过滤倒出药液即可服用,分早晚,一日两次。
[0038]临床观察:
(I)一般资料:
本发明人于2010年至今,选取5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年龄20至58岁,其中男36例,女14例。
[0039](2)治疗方法:
用本发明的药物用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0天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及恢复快慢治疗1-10个月不等。
[0040](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从集性头痛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0041]显效:从集性头痛的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或大部消失。
[0042]有效:从集性头痛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好转。
[0043]无效:从集性头痛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0044](4)治疗效果:
治愈3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中药,其特殊之处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党参2-5份,玉竹2-6份,灵芝1-4份,荷苞花1-5份,黄芪2_5份,桂枝1_4份,赤芍2-4份,豨莶2-4份,麻黄1-3份,川芎2-6份,黄精1_3份,甘草2_6份,地龙1_4份,牛蒡子2-5份,柏子仁2-6份,麦冬1-3份,刺五加2.5-5份,五味子1_4份,鸡血藤1_4份,佩兰1-4份,大腹皮2-4份,白花蛇舌草1-2份,苍耳1-3份,回心草2-5份。
【文档编号】A61K36/8969GK104288498SQ201410565124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2日
【发明者】刘艳菊 申请人:济南伟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