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706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主要是由麻黄、吴茱萸、桂枝、紫苏子、茵陈蒿、香薷、荆芥、白芷、藁本、天葵子、牛蒡子、葛根、浮萍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胃,解毒消肿的功能,用于治疗皮肤瘙痒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 技术背景
[0002] 皮肤瘙痒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症状。根据皮肤瘙痒 的范围及部位,一般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大类。全身性瘙痒症常为许多全身性性疾病的 伴发或首发症状,如尿毒症、胆汁性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糖尿病、恶性肿瘤及神 经精神性瘙痒等。全身性瘙痒症的外因与环境因素、外用药物及用碱性强的肥皂以及患者 皮肤的皮脂腺与汗腺分泌功能减退致皮肤干燥等有关。局限性瘙痒症的病因有时与全身性 瘙痒相同,如糖尿病。肛门瘙痒症多与蛲虫病、痔核、肛瘘等有关。女阴瘙痒症多与白带、阴 道滴虫病、阴道真菌病、淋病及宫颈癌有关。阴囊瘙痒症常与局部皮温高、多汗、摩擦、真菌 感染有关。瘙痒的发生主要是由化学介质如组胺、P物质、激肽和蛋白酶等的释放所引起。 目前,由于西药无法有效治疗皮肤瘙痒,且长期服用西药有较多副作用,因此,人们对有效 治疗皮肤瘙痒的中药存在很大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3] 目前还没有发现关于治疗皮肤瘙痒中药的有关报道,本发明人依据中医理论的研 究及临床反复的试验和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效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治疗皮肤瘙痒的组合药物。
[0005]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了该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药物是选用麻黄、吴茱萸、桂枝、紫苏子、茵陈蒿、香薷、荆芥、白芷、藁本、天 葵子、牛蒡子、葛根、浮萍、柽柳、防风、猪苓、木瓜、泽泻、薏苡仁、姜黄、木通、橘皮、青皮、大 黄、白术、山药、蚕沙、独活、甘草药物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 同作用,从而能够快速治疗皮肤瘙痒的复发。其中选用麻黄是因为其性味辛苦,温,入肺、膀 胱经,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能,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 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选用吴茱萸是因为其性味辛苦, 温,有毒,入肝、胃经,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功能,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 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选用桂枝是因为其性味辛甘,温,入膀 胱、心、肺经,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的功能,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 瘕。选用紫苏子是因为其性味辛,温,入肺、大肠经,有下气,消痰,润肺,宽肠的功能,治咳 逆,痰喘,气滞,便秘。选用茵陈蒿是因为其性味苦辛,凉,入肝、脾、膀胱经,有清热利湿的 功能,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选用香薷是因为其性味辛,微温,入肺、胃经,有发 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的功能,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 腹泻,水肿,脚气。选用荆芥是因为其性味辛,温,入肺、肝经,有发表,祛风,理血的功能,炒 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 挤,瘰疬。选用白芷是因为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功能,治 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选 用藁本是因为其性味辛,温,归膀胱经,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的功能,用于风寒感冒,巅顶 疼痛。选用天葵子是因为其性味甘苦,寒,入脾、小肠、膀胱三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利尿的功能,治痈肿,瘰疬,疔疮,淋池,带下,肺虚咳嗽,疝气,癫癎,小儿惊风,痔疮,跌打损 伤。选用牛蒡子是因为其性味辛苦,凉,入肺、胃经,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的功 能,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选用葛根是因为其性味甘辛, 平,入脾、胃经,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喝的功能,治伤寒,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 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选用浮萍是因为其性味辛,寒,入肺 经,有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的功能,治时行热病,斑疹不透,风热瘾疹,皮肤瘙痒,水 肿,癃闭,疮癣,丹毒,烫伤。选用柽柳是因为其性味甘咸,平,入肺、胃、心经,有疏风,解表, 利尿,解毒的功能,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选用防风是因为其性味辛 甘,温,入膀胱、肺、脾经,有发表,祛风,胜湿,止痛的功能,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 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选用猪苓是因为其性味甘淡,平,入脾、肾、膀胱经, 有利尿渗湿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选用木瓜是因为其性 味酸,温,入肝、脾经,有平肝和胃,去湿舒筋的功能,治吐泻转筋,湿痹,脚气,水肿,痢疾。选 用泽泻是因为其性味甘,寒,入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泄热的功能,治小便不利,水肿肛满, 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选用薏苡仁是因为其性味甘淡,凉,入脾、肺、肾经,有健 脾,补肺,清热,利湿的功能,治泄泻,湿搏,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 痈,淋浊,白带。选用姜黄是因为其性味辛苦,温,入脾、肝经,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 能,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癥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选用木通 是因为其性味苦,凉,入心、小肠、膀胱经,有泻火行水,通利血脉的功能,治小便赤涩,淋浊, 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选用橘皮是因为其性味辛苦, 温,入脾、肺经,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能,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 多。选用青皮是因为其性味苦辛,微温,入肝、胆经,有疏肝破气,散结消痰的功能,治胸胁胃 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选用大黄是因为其性味苦、寒,入胃、大肠、肝径, 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的功能,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 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赤,痈疡肿毒,疔 疮,汤火伤。选用白术是因为其性味苦甘,温,入脾、胃经,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能, 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 汗,胎气不安。选用山药是因为其性味苦甘,平,入肺、脾、肾经,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 功能,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选用独活是因为其性味辛 苦,温,入肾、膀胱经,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的功能,治风寒湿痹,腰漆酸痛,手脚挛痛,慢 性气管炎,头痛,齿痛。选用甘草是因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经,有和中缓急,润肺,解 毒,调和诸药的功能,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痈,生 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0007] 本发明选用牛蒡子为君药;桂枝、独活为臣药;泽泻为佐药;香薷为使药。将诸药 组合制备成具有有效治疗皮肤瘙痒的组合方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本发明组合的药物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的用量在下 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疗效 麻黄 10-20克 吴茱萸 9-15克 桂枝 10-20克 紫苏子 15-25克 茵陈蒿 30-40克 香薷 10-20克 荆芥 10-20克 白芷 10-20克 藁本 10-20克 天葵子 15-25克 牛蒡子 15-25克 葛根 10-20克 浮萍 10-20克 柽柳 10-20克 防风 15-25克 猪苓 10-20克 木瓜 15-25克 泽泻 10-20克 薏苡仁 30-40克 姜黄 15-25克 木通 10-20克 橘皮 10-20克 青皮 10-20克 大黄 15-25克 白术 10-20克 山药 20-30克 蚕沙 20-30克 独活 10-20克 甘草 10-20克 优选用量为 麻黄 15克 吴茱萸 12克 桂枝 15克 紫苏子 20克 茵陈蒿 35克 香薷 15克 荆芥 15克 白芷 15克 藁本 15克 天葵子 20克 牛蒡子 20克 葛根 15克 浮萍 15克 柽柳 15克 防风 20克 猪苓 15克 木瓜 20克 泽泻 15克 薏苡仁 35克 姜黄 20克 木通 15克 橘皮 15克 青皮 15克 大黄 20克 白术 15克 山药 25克 蚕沙 25克 独活 15克 甘草 15克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备料 1、 麻黄:拣去杂质,去尽木质茎及残根,用水洗净,微润后切段,干燥即得; 2、 吴茱萸:取原药材,除去果柄、枝及杂质,筛去碎屑; 3、 桂枝:用水稍浸泡,捞出,闷润至透,切片,晾干,筛去屑; 4、 紫苏子:簸去灰屑,洗净,晒干; 5、 茵陈蒿:过筛,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碾碎,再过筛去净泥屑; 6、 香薷:拣去杂质,用水喷润后,除去残根,切段,晒干; 7、 荆芥:拣净杂质,用水略泡,捞出切段,晒干; 8、 白芷:拣净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晒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 干燥; 9、 藁本: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抢水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10、 天葵子:清水洗净,切片,晒干; 11、 牛蒡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12、 葛根: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片,晒干; 13、 浮萍:6-9月间捞取,晒干; 14、 柽柳:拣去杂质,去梗,喷润后切段,晒干; 15、 防风: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16、 猪苓:洗净泥砂,润软切片,晾干; 17、 木瓜:清水洗净,稍浸泡,闷润至透,置蒸笼内蒸熟,趁热切片,日晒夜露,以由红转 紫黑色为止; 18、 泽泻: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凉,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 切片,晒干; 19、 薏苡仁:取原药材,除去残留皮壳、杂质; 20、 姜黄: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捞起,润透后切片,晒干; 21、 木通:用水稍浸泡,闷润至透,切片,晒干; 22、 橘皮:刷去泥土,拣净杂质,喷淋清水,闷润后切丝或切片,晾干; 23、 青皮: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4、 大黄: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 25、 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6、 山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至山药中心部软化为止,捞出稍晾,切片晒干或烘干; 27、 蚕沙: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8、 独活: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洗净,润透后切片,干燥; 29、 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片,晾干。
[0009] 二、制备 1、将所述重量的麻黄、吴茱萸、桂枝、紫苏子、茵陈蒿、香薷、荆芥、白芷、藁本、天葵子、 牛蒡子、葛根、浮萍、柽柳、防风、猪苓、木瓜、泽泻、薏苡仁、姜黄、木通、橘皮、青皮、大黄、白 术、山药、蚕沙、独活、甘草药物加6倍量水进行浸泡,浸泡100分钟后,将麻黄先煎,去除水 面浮沫后,再将诸药加入煎药容器,用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将第一次 煎煮液倒入容器内。
[0010] 2、第二次加水4倍量,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煎煮 液。
[0011] 3、将两次煎煮液混合即得,将煎煮液分为4剂服用。
[0012] 本发明药物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益胃,解毒消肿的功效,治疗皮肤瘙痒见效快、疗 程短,不复发。
[0013]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包括本发明药物 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和临床观察资料。
[0014]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体重2. 0-2. 5kg,分两组,每组15只,其中一组为超剂量试验 组,另一组为正常量试验组。超常量组为20ml/kg,正常量为10ml/kg,给药方式为灌胃法给 药,每天2次,连服7天,每天观察给药反应,结果表明二组家兔活动、饮食正常,药物无不良 毒副作用。
[0015]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的临床观察资料 1、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35例。
[0016] 2、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多见于成人,瘙痒常从一处开始,逐渐扩展到全身。常为阵发性,尤以夜间为重,严重者 呈持续性瘙痒伴阵发性加剧,饮酒、咖啡、茶、情绪变化、辛辣饮食刺激、机械性搔抓、温暖被 褥、甚至某种暗示都能促使瘙痒的发作和加重。常继发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湿查 样夺、苔藓样夺、脓皮病以及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0017] 3、治疗方法 选用上述药剂,给患者服用,每次服用1剂,每天早、晚各服1次,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 服用3个疗程。
[0018] 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皮肤瘙痒消除,痊愈,观察半年后无复发; 好转: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好转,瘙痒逐步减轻; 无效:症状无改善,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0019] 5、治疗结果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围内的原料药制成: 麻黄10-20克吴茱萸9-15克桂枝10-20克 紫苏子15-25克茵陈蒿30-40克香薷10-20克 荆芥10-20克 白芷10-20克 藁本10-20克 天葵子15-25克牛蒡子15-25克葛根10-20克 浮萍10-20克 柽柳10-20克 防风15-25克 猪苓10-20克 木瓜15-25克 泽泻10-20克 薏苡仁30-40克姜黄15-25克木通10-20克 橘皮10-20克 青皮10-20克 大黄15-25克 白术10-20克山药20-30克 蚕沙20-30克 独活10-20克甘草10-20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中各原料药的用量为: 麻黄15克吴茱萸12克桂枝15克 紫苏子20克茵陈蒿35克香薷15克 荆芥15克 白芷15克藁本15克 天葵子20克牛蒡子20克葛根15克 浮萍15克柽柳15克防风20克 猪苓15克木瓜20克泽泻15克 薏苡仁35克姜黄20克木通15克 橘皮15克青皮15克大黄20克 白术15克 山药25克 蚕沙25克 独活15克甘草15克。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 (一)备料 (1) 麻黄:拣去杂质,去尽木质茎及残根,用水洗净,微润后切段,干燥即得; (2) 吴茱萸:取原药材,除去果柄、枝及杂质,筛去碎屑; (3) 桂枝:用水稍浸泡,捞出,闷润至透,切片,晾干,筛去屑; (4) 紫苏子:簸去灰屑,洗净,晒干; (5) 茵陈蒿:过筛,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碾碎,再过筛去净泥屑; (6) 香薷:拣去杂质,用水喷润后,除去残根,切段,晒干; (7) 荆芥:拣净杂质,用水略泡,捞出切段,晒干; (8) 白芷:拣净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晒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 片干燥; (9) 藁本: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抢水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10) 天葵子:清水洗净,切片,晒干; (11) 牛蒡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 (12) 葛根: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片,晒干; (13) 浮萍:6-9月间捞取,晒干; (14) 柽柳:拣去杂质,去梗,喷润后切段,晒干; (15) 防风:除去残茎,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16) 猪苓:洗净泥砂,润软切片,晾干; (17) 木瓜:清水洗净,稍浸泡,闷润至透,置蒸笼内蒸熟,趁热切片,日晒夜露,以由红转 紫黑色为止; (18) 泽泻: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凉,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 切片,晒干; (19) 薏苡仁:取原药材,除去残留皮壳、杂质; (20) 姜黄: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捞起,润透后切片,晒干; (21) 木通:用水稍浸泡,闷润至透,切片,晒干; (22) 橘皮:刷去泥土,拣净杂质,喷淋清水,闷润后切丝或切片,晾干; (23) 青皮: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4) 大黄: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 (25) 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6) 山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至山药中心部软化为止,捞出稍晾,切片晒干或烘干; (27) 蚕沙: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8) 独活: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洗净,润透后切片,干燥; (29) 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片,晾干; (二)制备 (1) 将所述重量的麻黄、吴茱萸、桂枝、紫苏子、茵陈蒿、香薷、荆芥、白芷、藁本、天葵子、 牛蒡子、葛根、浮萍、柽柳、防风、猪苓、木瓜、泽泻、薏苡仁、姜黄、木通、橘皮、青皮、大黄、白 术、山药、蚕沙、独活、甘草药物加6倍量水进行浸泡,浸泡100分钟后,将麻黄先煎,去除水 面浮沫后,再将诸药加入煎药容器,用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将第一次 煎煮液倒入容器内; (2) 第二次加水4倍量,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煎煮液; (3) 将两次煎煮液混合即得。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4338082SQ201410607408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3日
【发明者】薛学明 申请人:薛学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