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68819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智能保健椅以及移动终端;在智能保健椅上靠背对应背部肾俞穴、脾俞穴和肝俞穴、肩部肩井穴、肩髃穴和肩贞穴以及U型护颈对应颈部天容穴、缺盆穴和天鼎穴的位置均嵌设有电磁单元;移动终端用于控制智能保健椅进行按摩,并上传按摩过程记录信息。该方法包括: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控制智能保健椅按摩,上传按摩过程记录信息至自动诊断服务器并接收诊断信息,将该诊断信息发送至智能保健椅上的显示器供使用者参考。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满足穴位按摩的同时,可以实时通过反馈诊断信息了解健康状况,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的身体保健和身体保养。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诊断系统,特别是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工作人员工作负荷也在日益加大,而且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和饮食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的状态。但是随着养生保健意识的提高,这些问题也日益被重视起来。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传统的按摩椅仅能起到按摩作用,并不能给使用者提供身体健康方面的信息,而且随着大众对身体健康的日益关注,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信息的实时获取也更为迫切,而常规的体内检测需要专业设备才能实现,现有医疗条件的局限性使得这种需求更为迫切。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智能保健椅和N个移动终端;所述智能保健椅和所述移动终端为对应的关系,N为大于I的正整数;所述智能保健椅包括:靠背、U型护颈、底座和显示器;所述靠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U型护颈设置在所述靠背顶端,所述显示器经连接杆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在所述靠背上对应于人体背部肾俞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一电磁单元;在所述靠背上对应于人体背部脾俞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二电磁单元;在所述靠背上对应于人体背部肝俞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三电磁单元;
在所述靠背上对应于人体肩部肩贞穴的位置嵌设有第四电磁单元;在所述靠背上对应于人体肩部肩龋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五电磁单元;在所述靠背上对应于人体肩部肩井穴的位置嵌设有第六电磁单元;
在所述U型护颈上对应于人体颈部天容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七电磁单元;在所述U型护颈上对应于人体颈部缺盆穴的位置嵌设有第八电磁单元;在所述U型护颈上对应于人体颈部天鼎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九电磁单元。
[0005]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三电磁单元、所述第四电磁单元、所述第五电磁单元、所述第六电磁单元、所述第七电磁单元、所述第八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均包括:橡胶凸头和顶部带有开口的管体;所述橡胶凸头的下端经顶端垫片连接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的下端经底端垫片连接一卡板,且该卡板设置在所述管体内;所述卡板的内径大于所述管体顶端开口的内径,并可上下滑动;在所述绝缘管体内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铁;在所述橡胶凸头内还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用以感应背部、肩部以及颈部接触并反馈该接触信号。
[0006]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电磁控制电路,该电磁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主控处理器、第一通信电路、开关电路和第三微控处理器;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经第一总线与所述主控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经第二总线与所述主控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一通信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三微控处理器依次与所述主控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三微控处理器还与所述显示器相连,且所述第一通信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微控处理器以及所述主控处理器均嵌设所述底座内部;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嵌设在所述靠背的后侧部,且包括第一微控处理器和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一微控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一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三驱动电路、第四驱动电路、第五驱动电路和第六驱动电路,且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三驱动电路、所述第四驱动电路、所述第五驱动电路和所述第六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三电磁单元、所述第四电磁单元、所述第五电磁单元和所述第六电磁单元连接,用于驱动对应的电磁单元;所述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三电磁单元、所述第四电磁单元、所述第五电磁单元和所述第六电磁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一微控处理器相连。
[0007]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嵌设在所述U型护颈的后侧部,且包括第二微控处理器和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第二微控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二驱动器包括:第七驱动电路、第八驱动电路和第九驱动电路,且所述第七驱动电路、所述第八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九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磁单元、所述第八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相连,用于驱动对应的电磁单元;所述第七电磁单元、所述第八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均与上所述第二微控电路相连。
[0008]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四微控处理器以及与该第四微控处理器依次连接的触摸屏、第二通信电路和第三通信电路;所述触摸屏用于键入控制信息以及记录反馈信息;所述第二通信电路用于与所述第一通信电路通信,传输控制信息至所述电磁控制电路;所述第三通信电路用于将经所述第四微控处理器处理后的信息上传到医疗系统中的自动医疗诊断服务器。所述触摸屏上设置有用户信息输入触摸键和穴位功能按键;所述穴位功能按键包括:穴位选择触摸键、穴位按摩频率触摸键,穴位按摩强度触摸按键和痛觉记录触摸按键。
[0009]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一靠背垫和一靠颈垫;在所述靠背垫的上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三电磁单元、所述第四电磁单元、所述第五电磁单元和所述第六电磁单元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接触点,用于与背部肾俞穴、脾俞穴和肝俞穴以及肩部肩贞穴、肩龋穴和肩井穴充分接触;在所述靠背垫的下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三电磁单元、所述第四电磁单元、所述第五电磁单元和所述第六电磁单元的位置均设置有均设置有凹槽,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三电磁单元、所述第四电磁单元、所述第五电磁单元和所述第六电磁单元相配合;在所述靠背颈垫上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七电磁单元、所述第八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接触点,用于与颈部天容穴、缺盆穴和天鼎穴充分接触;在所述靠背颈垫下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七电磁单元、所述第八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的位置均设置有凹槽,用于与述第七电磁单元、所述第八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相配合。
[0010]进一步的,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智能保健椅通电后,电磁控制电路上电;主控处理器分别输出控制信号至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分别输出驱动信号经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控制第一电磁单元、第二电磁单元、第三电磁单元、第四电磁单元、第五电磁单元、第六电磁单元、第七电磁单元、第八电磁单元和第九电磁单元中的两块电磁铁上电,利用磁极同性相斥,使得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分离,并处于等待状态;
使用者躺到智能保健椅上后,通过移动终端触摸屏上的用户信息输入触摸键输入使用者的用户信息;智智能保健椅上每个电磁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感应每个凸点接触点的接触情况,并经电磁控制电路将接触情况发送到显示器上;使用者通过显示器上对应每个压力传感器的接触指示灯检测背部、肩部和颈部是否对应与靠背垫和靠颈垫上每个凸起接触点都接触到位,并适当移动背部、肩部和颈部与每个接触点充分接触;在每个接触点都接触到位后,使用者通过触摸屏上对应背部、肩部和颈部的穴位功能按键选择按摩频率和按摩强度,第四微控处理器将该选择控制信号通过第二通信电路发送到智能保健椅中的电磁控制电路;电磁控制电路中的主控处理器经第一通信电路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控制电路或第二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或第二控制电路发送对应的驱动信号经第一驱动器或第二驱动器驱动穴位对应的电磁单元;电磁单元依据对应的驱动信号控制其第一电磁铁相对第二电磁铁运动,并带动电磁单元顶端的橡胶凸头运动,经靠背垫或靠颈垫对应位置下表面凹槽以及上表面凸起接触点产生对应的背部、肩部和颈部的按摩作用,使用者在穴位按摩的过程同时,在触摸屏上通过痛觉记录触摸按键记录对应穴位按摩产生的痛觉状态;且在该过程中,移动终端实时将用户的穴位选择、按摩频率选择、按摩强度选择和痛觉状态记录发送到电磁控制电路,并经第三微控处理器发送至显示器,供使用者查看;
在按摩结束后,使用者通过触摸屏将用户信息、穴位选择、按摩频率、按摩强度以及对应的痛觉状态经第三通信电路上传到医疗系统中的自动医疗诊断服务器;该自动医疗诊断服务器结合该次上传的用户信息、穴位选择、按摩频率、按摩强度、对应的痛觉状态以及该使用者用户信息对应在服务器中存档的病例,并依据病况诊断数据库,自动生成诊断信息,并将该诊断信息反馈到移动终端上,移动终端将该诊断信息发送到电磁控制电路,并经第三微控处理器发送至显示器,供使用者参考。
[001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用户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手机号码以及用户地址。。
[0012]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按摩频率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所述按摩强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所述痛觉状态包括:不痛、微痛和痛。
[001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穴位选择包括单次单个穴位和单次多个穴位。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使得使用者通过该系统进行穴位按摩的同时,可以通过实时记录由于按摩产生的痛觉状态信息,并将按摩信息和痛觉状态信息上传至医疗系统的自动诊断服务器,并实时接收自动诊断服务器的反馈诊断信息经显示器显示以实时了解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且在按摩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灵活的选择按摩频率和按摩强度,可以更为准确的判断穴位按摩产生的痛觉状态,在保证按摩效果的基础上,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的身体保健和身体保养;同时,使用者在不同位置使用智能保健椅进行按摩的过程中,均可将按摩信息和痛觉状态信息上传到自动诊断服务器,且自动诊断服务器可以整合使用者在每台智能保健椅上的摩信息和痛觉状态信息,作为使用者身体状况参考信息,避免了由于智能保健椅的位置设置所带了的问题,进一步方便了使用者的身体保健和身体保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智能保健椅的侧面剖视图。
[0016]图2为本发明中U型护颈的结构图。
[0017]图3为本发明中智能保健椅靠背的正视图。
[0018]图4为本发明中电磁单元的结构图。
[0019]图5为本发明中U型护颈的俯视图。
[0020]图6为本发明中电磁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7为为本发明中移动终端的电路原理图。
[0022]注:1_靠背;2-U型护颈;3-底座;4_显示器;5_第一电磁单元6_第二电磁单元;7-第三电磁单元;8_第四电磁单元;9_第五电磁单元;10-第六电磁单元;11-第七电磁单元;12-第八电磁单元;13-第九电磁单元;14_橡胶凸头;15_管体;16-顶端垫片;17_第一电磁铁;18_底端垫片;19_卡板;20_第二电磁铁;21_压力传感器;22_第一控制电路;23-第二控制电路;24-主控处理器;25_靠背垫;26_靠颈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0024]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如图1、图2和图3所不,包括:N个智能保健椅和N个移动终端;所述智能保健椅和所述移动终端为对应的关系;所述智能保健椅包括:靠背1、U型护颈2、底座3和显示器4 ;所述靠背I设置在所述底座3上,所述U型护颈2设置在所述靠背I顶端,所述显示器4经连接杆固定在所述底座3上;
在所述靠背I上对应于人体背部肾俞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一电磁单元5 ;在所述靠背I上对应于人体背部脾俞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二电磁单元6 ;在所述靠背I上对应于人体背部肝俞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三电磁单元7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电磁单元5、第二电磁单元6和第三电磁单元7均包括两个电磁单元;
在所述靠背I上对应于人体肩部肩贞穴的位置嵌设有第四电磁单元8 ;在所述靠背I上对应于人体肩部肩龋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五电磁单兀9 ;在所述靠背I上对应于人体肩部肩井穴的位置嵌设有第六电磁单元10 ;
在所述U型护颈2上对应于人体颈部天容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七电磁单元11 ;在所述U型护颈2上对应于人体颈部缺盆穴的位置嵌设有第八电磁单元12 ;在所述U型护颈上2对应于人体颈部天鼎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九电磁单元13 ;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电磁单元5、所述第二电磁单元6、所述第三电磁单元7、所述第四电磁单元8、所述第五电磁单元9、所述第六电磁单元10、所述第七电磁单元11、所述第八电磁单元12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13均包括:橡胶凸头14和顶部带有开口的管体15 ;所述橡胶凸头14的下端经顶端垫片16连接第一电磁铁17 ;所述第一磁铁17的下端经底端垫片18连接--^板19,且该卡板19设置在所述管体15内;所述卡板19的内径大于所述管体15顶端开口的内径,并可上下滑动;在所述管体15内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铁20 ;在所述橡胶凸头14内还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21,用以感应背部、肩部以及颈部接触并反馈该接触信号。
[0025]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电磁控制电路,该电磁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22、第二控制电路23、主控处理器24、第一通信电路、开关电路和第三微控处理器;所述第一控制电路22经第一总线与所述主控处理器24相连;所述第二控制电路23经第二总线与所述主控处理器24相连;所述第一通信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三微控处理器依次与所述主控处理器24相连,所述第三微控处理器还与所述显示器4相连,且所述第一通信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微控处理器以及所述主控处理器24均嵌设所述底座3内部;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22嵌设在所述靠背2的后侧部,且包括第一微控处理器和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一微控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一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三驱动电路、第四驱动电路、第五驱动电路和第六驱动电路,且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三驱动电路、所述第四驱动电路、所述第五驱动电路和所述第六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5、所述第二电磁单元6、所述第三电磁单元7、所述第四电磁单元8、所述第五电磁单元9和所述第六电磁单元10连接,用于驱动对应的电磁单元;所述第一电磁单元5、所述第二电磁单元6、所述第三电磁单元7、所述第四电磁单元8、所述第五电磁单元9和所述第六电磁单元10中的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一微控处理器相连。
[0026]所述第二控制电路23嵌设在所述U型护颈2的后侧部,且包括第二微控处理器和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第二微控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二驱动器包括:第七驱动电路、第八驱动电路和第九驱动电路,且所述第七驱动电路、所述第八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九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磁单元11、所述第八电磁单元12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13相连,用于驱动对应的电磁单元;所述第七电磁单元11、所述第八电磁单元12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13中的压力传感器均与上所述第二微控电路相连。
[002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还包括一靠背垫25和一靠颈垫26 ;在所述靠背垫25的上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5、所述第二电磁单元6、所述第三电磁单元7、所述第四电磁单元8、所述第五电磁单元9和所述第六电磁单元10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接触点,用于与背部肾俞穴、脾俞穴和肝俞穴以及肩部肩贞穴、肩龋穴和肩井穴充分接触;在所述靠背垫25的下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5、所述第二电磁单元6、所述第三电磁单元7、所述第四电磁单元8、所述第五电磁单元9和所述第六电磁单元10的位置均设置有均设置有凹槽,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5、所述第二电磁单元6、所述第三电磁单元7、所述第四电磁单元8、所述第五电磁单元9和所述第六电磁单元10相配合;在所述靠颈垫26上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七电磁单元11、所述第八电磁单元12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13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接触点,用于与颈部天容穴、缺盆穴和天鼎穴充分接触;在所述靠颈垫26下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七电磁单元11、所述第八电磁单元12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13的位置均设置有凹槽,用于与述第七电磁单元11、所述第八电磁单元12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13相配合。
[0028]如图7所示,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四微控处理器以及与该第四微控处理器依次连接的触摸屏、第二通信电路和第三通信电路;所述触摸屏用于键入控制信息以及记录反馈信息;所述第二通信电路用于与所述第一通信电路通信,传输控制信息至所述电磁控制电路;所述第三通信电路用于将经所述第四微控处理器处理后的信息上传到医疗系统中的自动医疗诊断服务器。
[00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屏上设置有用户信息输入触摸键和穴位功能按键;所述穴位功能按键包括:穴位选择触摸键、穴位按摩频率触摸键,穴位按摩强度触摸按键和痛觉记录触摸按键。
[0030]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更加了解,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智能保健椅通电后,电磁控制电路上电;主控处理器24分别输出控制信号至第一控制电22路和第二控制电路23 ;第一控制电路22和第二控制电路23分别输出驱动信号经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控制第一电磁单元5、第二电磁单元6、第三电磁单元7、第四电磁单元8、第五电磁单元9、第六电磁单元10、第七电磁单元11、第八电磁单元12和第九电磁单元13中的两块电磁铁上电,利用磁极同性相斥,使得第一电磁铁17和第二电磁铁20分尚,并处于等待状态;
使用者躺到智能保健椅上后,通过移动终端触摸屏上的用户信息输入触摸键输入使用者的用户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用户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手机号码以及用户地址。;智能保健椅上每个电磁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感应每个凸点接触点的接触情况,并经电磁控制电路将接触情况发送到显示器4上;使用者通过显示器4上对应每个压力传感器的接触指示灯检测背部、肩部和颈部是否对应与靠背垫和靠颈垫上每个凸起接触点都接触到位,并适当移动背部、肩部和颈部与每个接触点充分接触;
在每个接触点都接触到位后,使用者通过触摸屏上对应背部、肩部和颈部的穴位功能按键选择按摩频率和按摩强度,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选择的按摩频率为低频、中频和高频,可选择的按摩强度为:一级、二级力和三级;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对应的按摩条件,且可实时调整按摩条件,如在选择“二级中频”按摩一段时间后可实时调整为“一级低频”按摩。此外,在选择按摩穴位时,使用者可按下列情况选择:单次单个穴位和单次多个穴位,即使用者可通过一个穴位依次轮流按摩,也可以通过多个穴位同时选择按摩,且在该过程中实用者也可以实时调整所需要按摩的穴位以及所需要按摩穴位的个数,如使用者在按摩颈部天容穴一段时间后,可以实时选择停止按摩天容穴继而按摩颈部天鼎穴,也可以选择在按摩天容穴的同时开始按摩天鼎穴。此外,使用还可以依背部、肩部和颈部分区域按摩。
[0031]在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上的穴位功能按键选择好所需按摩的穴位以及相关的按摩信息后,第四微控处理器将该选择控制信号通过第二通信电路发送到智能保健椅中的电磁控制电路;电磁控制电路中的主控处理器24经第一通信电路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控制电路22或第二控制电路23,第一控制电路22或第二控制电路23发送对应的驱动信号经第一驱动器或第二驱动器驱动穴位对应的电磁单元;电磁单元依据对应的驱动信号控制其第一电磁铁17相对第二电磁铁20运动,并带动电磁单元顶端的橡胶凸头14运动,经靠背垫25或靠颈垫26对应位置下表面凹槽以及上表面凸起接触点产生对应的背部、肩部和颈部的按摩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控处理器或第二微控处理器依据主控处理器24发送的控制信号通过对应的驱动电路输出脉冲电流,通过该脉冲电流,电磁单元中的第一电磁铁17相对第二电磁铁20产生不同状态的运动,从而产生不同的按摩效果。
[0032]使用者在穴位按摩的过程同时,在触摸屏上通过痛觉记录触摸按键记录对应穴位按摩产生的痛觉状态,且在本实施例中,痛觉状态包括:不痛、微痛和痛;在该过程中,移动终端实时将用户的穴位选择、按摩频率选择、按摩强度选择和痛觉状态记录发送到电磁控制电路,并经第三微控处理器发送至显示器,供使用者查看;
在按摩结束后,使用者通过触摸屏将用户信息、穴位选择、按摩频率、按摩强度以及对应的痛觉状态经第三通信电路上传到医疗系统中的自动医疗诊断服务器;在该自动医疗诊断服务器中存储一病况诊断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包含对应不同穴位在不同按摩状态和不同痛觉状态下对应的病况,该自动医疗诊断服务器结合该次上传的用户信息、穴位选择、按摩频率、按摩强度以及对应的痛觉状态、对应的痛觉状态以及该使用者用户信息对应在自动诊断服务器中存档的病例,并依据病况诊断数据库,自动生成诊断信息,并将该诊断信息反馈到移动终端上,移动终端将该诊断信息发送到电磁控制电路,并经第三微控处理器发送至显示器,供使用者参考;同时,自动诊断服务器将该次按摩的穴位选择、按摩频率、按摩强度以及对应的痛觉状态对应用户信息进行存储,作为下次按摩诊断过程中的身体状况参考信息,以供自动诊断系统生成诊断信息的参考。。
[0033]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选择按摩的穴位为肾俞穴,按摩强度和按摩频率为一级低频、一级中频和二级中频,痛觉状态为微痛、微痛和痛,在病况诊断书库中对应的病况为:腰痛、肾脏病、低血压、耳鸣以及精力减退;结合该使用者用户信息在自动诊断服务器中存储的近期病例中的身体状态信息,自动生成诊断信息反馈发到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将该诊断信息发送到电磁控制电路,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在诊断信息中提示使用者病况为:轻微高血压,且伴有精力衰退;并提醒使用者在饮食、生活作息和运动方面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提供合适的按摩肾俞穴方法以缓解病状。同时还提示使用者应该在几天之内进行复检,以进一步改善病状;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在3天内进行复检。
[003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智能保健椅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设置在不同的地点,如小区活动室、健康疗养中心等地方;使用者可在任何设置该智能保健椅的地方使用,自动诊断服务器可以根据使用者不同位置的按摩情况整合关于使用者的按摩信息,以作为使用者身体状况参考信息,方便了使用者身体保健。
[0035]以上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个智能保健椅和N个移动终端;所述智能保健椅和所述移动终端为一一对应的关系,N为大于I的正整数;所述智能保健椅包括:靠背、U型护颈、底座和显示器;所述靠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U型护颈设置在所述靠背顶端,所述显示器经连接杆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在所述靠背上对应于人体背部肾俞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一电磁单元用于按摩人体背部肾俞穴;在所述靠背上对应于人体背部脾俞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用于按摩人体背部脾俞穴;在所述靠背上对应于人体背部肝俞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三电磁单元,所述第三电磁单元用于按摩人体背部肝俞穴; 在所述靠背上对应于人体肩部肩贞穴的位置嵌设有第四电磁单元,所述第四电磁单元用于按摩人体肩部肩贞穴;在所述靠背上对应于人体肩部肩龋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五电磁单元,所述第五电磁单元用于按摩人体肩部肩龋穴;在所述靠背上对应于人体肩部肩井穴的位置嵌设有第六电磁单元,所述六电磁单元用于按摩人体肩部肩井穴; 在所述U型护颈上对应于人体颈部天容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七电磁单元,所述第七电磁单元用于按摩人体颈部天容穴;在所述U型护颈上对应于人体颈部缺盆穴的位置嵌设有第八电磁单元,所述第八电磁单元用于按摩人体颈部缺盆穴;在所述U型护颈上对应于人体颈部天鼎穴的位置嵌设有第九电磁单元,所述第九电磁单元用于按摩人体颈部天鼎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三电磁单元、所述第四电磁单元、所述第五电磁单元、所述第六电磁单元、所述第七电磁单元、所述第八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均包括:橡胶凸头和顶部带有开口的管体;所述橡胶凸头的下端经顶端垫片连接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的下端经底端垫片连接一卡板,且该卡板设置在所述管体内;所述卡板的内径大于所述管体顶端开口的内径,并可上下滑动;在所述绝缘管体内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电磁铁;在所述橡胶凸头内还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用以感应背部、肩部以及颈部接触并反馈该接触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磁控制电路,该电磁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主控处理器、第一通信电路、开关电路和第三微控处理器;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经第一总线与所述主控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经第二总线与所述主控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一通信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三微控处理器依次与所述主控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三微控处理器还与所述显示器相连,且所述第一通信电路、所述开关电路、所述第三微控处理器以及所述主控处理器均嵌设所述底座内部;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嵌设在所述靠背的后侧部,且包括第一微控处理器和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一微控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一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第三驱动电路、第四驱动电路、第五驱动电路和第六驱动电路,且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三驱动电路、所述第四驱动电路、所述第五驱动电路和所述第六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三电磁单元、所述第四电磁单元、所述第五电磁单元和所述第六电磁单元连接,用于驱动对应的电磁单元;所述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三电磁单元、所述第四电磁单元、所述第五电磁单元和所述第六电磁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一微控处理器相连;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嵌设在所述U型护颈的后侧部,且包括第二微控处理器和第二驱动电路;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第二微控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二驱动器包括:第七驱动电路、第八驱动电路和第九驱动电路,且所述第七驱动电路、所述第八驱动电路和所述第九驱动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磁单元、所述第八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相连,用于驱动对应的电磁单元;所述第七电磁单元、所述第八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均与上所述第二微控电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四微控处理器以及与该第四微控处理器依次连接的触摸屏、第二通信电路和第三通信电路;所述触摸屏用于键入控制信息以及记录反馈信息;所述第二通信电路用于与所述第一通信电路通信,传输控制信息至所述电磁控制电路;所述第三通信电路用于将经所述第四微控处理器处理后的信息上传到医疗系统中的自动医疗诊断服务器;所述触摸屏上设置有用户信息输入触摸键和穴位功能按键;所述穴位功能按键包括:穴位选择触摸键、穴位按摩频率触摸键,穴位按摩强度触摸按键和痛觉记录触摸按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靠背垫和一靠颈垫;在所述靠背垫的上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三电磁单元、所述第四电磁单元、所述第五电磁单元和所述第六电磁单元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接触点,用于与背部肾俞穴、脾俞穴和肝俞穴以及肩部肩贞穴、肩龋穴和肩井穴充分接触;在所述靠背垫的下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三电磁单元、所述第四电磁单元、所述第五电磁单元和所述第六电磁单元的位置均设置有均设置有凹槽,用于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所述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三电磁单元、所述第四电磁单元、所述第五电磁单元和所述第六电磁单元相配合;在所述靠背颈垫上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七电磁单元、所述第八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接触点,用于与颈部天容穴、缺盆穴和天鼎穴充分接触;在所述靠背颈垫下表面对应于所述第七电磁单元、所述第八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的位置均设置有凹槽,用于与述第七电磁单元、所述第八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九电磁单元相配合。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系统的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智能保健椅通电后,电磁控制电路上电;主控处理器分别输出控制信号至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分别输出驱动信号经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控制第一电磁单元、第二电磁单元、第三电磁单元、第四电磁单元、第五电磁单元、第六电磁单元、第七电磁单元、第八电磁单元和第九电磁单元中的两块电磁铁上电,利用磁极同性相斥,使得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分离,并处于等待状态; 使用者躺到智能保健椅上后,通过移动终端触摸屏上的用户信息输入触摸键输入使用者的用户信息;智能保健椅上每个电磁单元中的压力传感器感应每个凸点接触点的接触情况,并经电磁控制电路将接触情况发送到显示器上;使用者通过显示器上对应每个压力传感器的接触指示灯检测背部、肩部和颈部是否对应与靠背垫和靠颈垫上每个凸起接触点都接触到位,并适当移动背部、肩部和颈部与每个接触点充分接触;在每个接触点都接触到位后,使用者通过触摸屏上对应背部、肩部和颈部的穴位功能按键选择按摩频率和按摩强度,第四微控处理器将该选择控制信号通过第二通信电路发送到智能保健椅中的电磁控制电路;电磁控制电路中的主控处理器经第一通信电路接收到该控制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至第一控制电路或第二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或第二控制电路发送对应的驱动信号经第一驱动器或第二驱动器驱动穴位对应的电磁单元;电磁单元依据对应的驱动信号控制其第一电磁铁相对第二电磁铁运动,并带动电磁单元顶端的橡胶凸头运动,经靠背垫或靠颈垫对应位置下表面凹槽以及上表面凸起接触点产生对应的背部、肩部和颈部的按摩作用,使用者在穴位按摩的过程同时,在触摸屏上通过痛觉记录触摸按键记录对应穴位按摩产生的痛觉状态;且在该过程中,移动终端实时将用户的穴位选择、按摩频率选择、按摩强度选择和痛觉状态记录发送到电磁控制电路,并经第三微控处理器发送至显示器,供使用者查看; 在按摩结束后,使用者通过触摸屏将用户信息、穴位选择、按摩频率、按摩强度以及对应的痛觉状态经第三通信电路上传到医疗系统中的自动医疗诊断服务器;该自动医疗诊断服务器结合该次上传的用户信息、穴位选择、按摩频率、按摩强度、对应的痛觉状态以及该使用者用户信息对应在服务器中存档的病例,并依据病况诊断数据库,自动生成诊断信息,并将该诊断信息反馈到移动终端上,移动终端将该诊断信息发送到电磁控制电路,并经第三微控处理器发送至显示器,供使用者参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用户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手机号码以及用户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频率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所述按摩强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所述痛觉状态包括:不痛、微痛和痛。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保健椅的诊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穴位选择包括单次单个穴位和单次多个穴位。
【文档编号】A61H1/00GK104287937SQ201410644462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4日
【发明者】张可池 申请人:张可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