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9181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组合物是由川楝子、桔核、荔枝核、山楂、乌药、黄芪、当归、山药、莪术、半枝莲、木香、没药、丹参、茯苓、五灵脂、赤小豆、甘草等17味中药材通过现代制药工艺加工而成。该中药制剂对腹壁切口疝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其制备工艺简便、普适性强、易于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背景
[0002] 腹壁切口疝是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壁切口突出的疝,主要表现为站立时切口处有 疝块突出,咳嗽或用力时更明显;通常疝环较大,平卧后疝块即自行回纳消失;如疝块较大 有较多脏器和组织突出,可有腹部隐痛、牵扯下坠等不适。
[0003] 切口感染是切口疝最主要的病因,感染后切口二期愈合,疤痕组织多,腹壁有不同 程度的缺损,切口部位腹壁强度明显降低。据统计,切口感染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是一期愈合 切口的5?10倍,另外,腹壁薄弱或患有使腹内压增高的慢性疾患易诱发切口痛,故多见于 年老或肥胖患者。因此,预防切口感染、加强锻炼、强健体格乃是降低切口疝发生率的最重 要的措施。
[0004] 目前,临床上治疗腹壁切口疝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对年老体弱和有使腹腔内压力 增高的慢性疾患者,不宜手术,且疝内容物常突出腹壁的缺损部位并与腹壁浅层组织、甚至 与皮肤粘连,稍有不慎便会误伤粘连的脏器,手术难度较大。
[0005] 本发明依据中医辨证理论,结合临床应用,反复摸索实践,最终得出一个对腹壁切 口疝有良好疗效的中药组方。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腹壁切口疝有较好治疗效果的中药组合物,并且优 化制备工艺,将其制成普适性强、药效显著稳定、易于携带服用的中药制剂。
[0007]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川楝子5-15份、桔核10-20份、荔枝核10-20份、山楂20-30份、乌药5-15份、黄芪3-8 份、当归5-10份、山药10-20份、莪术5-15份、半枝莲10-20份、木香5-15份、没药5-10份、 丹参5-15份、茯苓10-20份、五灵脂3-8份、赤小豆10-30份、甘草10-30份。
[0008] 优选的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川楝子10份、桔核15份、荔枝核15份、山楂25份、乌药9份、黄芪5份、当归8份、山 药15份、莪术13份、半枝莲15份、木香13份、没药8份、丹参10份、茯苓15份、五灵脂5 份、赤小豆20份、甘草20份。
[0009]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为以下步骤: 步骤1、按本发明中药组方称取川楝子、乌药、桔核、荔枝核、木香、当归6味药材,分别 粉碎,混合,加入5-9倍重量的50-65%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过滤;滤渣加入4-6倍初 始药材重量的50-65%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除去乙 醇,获得提取液1,备用; 步骤2、按本发明中药组方称取黄芪、山药、莪术、半枝莲、山楂、没药、丹参、茯苓、五灵 月旨、赤小豆、甘草11味药材,分别粉碎,混合,加入6-10倍药材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3 小时,过滤;滤渣加入4-8倍初始药材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2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 混合,浓缩为原体积的1/4,即为提取液2 ; 步骤3、将提取液1、2混合,浓缩至密度为1.20-1.36 (70-80°C测),即为中药浸膏; 步骤4、将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制成成品中药制剂。
[0010] 优选的本发明中药制剂为胶囊剂、片剂或蜜丸剂。
[0011] 本发明所用中药材的来源和功用主治: 川楝子:舒肝行气,止痛,杀虫,疗癣。主治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治头癣。选 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的果实。
[0012]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选豆 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0013] 山楂:味酸性温,气血并走,化瘀而不伤新血,行滞气而不伤正气,应用于肉食积滞 证,泻痢腹痛、疝气痛、瘀滞腹痛胸痛、恶露不尽、痛经、吐血、便血等。现代单用本品制剂治 疗心血管疾病、细菌性痢疾等,均有较好疗效,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脑血及其作用机制。
[0014] 当归:补血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 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 伤。选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0015] 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 频数。选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0016] 桔核:理气,散结,止痛。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肿痛。选芸香科植物橘及 其栽培变种的种子。
[0017] 荔枝核: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主治寒疝腹痛,睾丸肿痛。选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 干燥成熟果实。
[0018]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主治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 香实肠止泻。用于治疗泄泻腹痛。选菊科植物云木香、川木香的干燥根。
[0019] 乌药:顺气止痛,温肾散寒。主治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 痛经。选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根。
[0020] 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主治热毒痈肿、咽喉疼痛、肺痈、肠痈、瘰 疬、毒蛇咬伤、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血淋、水肿、腹水及癌症。选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 全草。
[0021] 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可治疗血滞经闭腹痛、腹部包块、积聚。选单子叶植物 姜科蓬莪术或温郁金(又称温莪术)的干燥根茎。
[0022] 没药:散血止痛,消肿生肌。主治痈疽肿痛,心腹、筋骨诸痛,损伤瘀血,外用可敛疮 生肌。选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爱伦堡没药的干燥树脂。
[0023] 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胸腹刺 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饺痛。选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0024]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 不安,惊悸失眠。现也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选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0025] 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主治胸胁、脘腹刺痛,通经,经闭,产后血瘀疼痛,跌 扑肿痛,蛇虫咬伤。选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
[0026] 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主治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选 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果实。
[0027] 甘草:生用偏凉,可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用偏温,能散表寒、补中益气。此外,甘 草还善于调和药性,解百药之毒。选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茎。
[0028] 本发明中药的组方分析: 本发明中药组方是以川楝子、桔核、荔枝核、山楂、乌药为君药,理气,散结,止痛,行气 活血;以黄芪、当归、山药、莪术、半枝莲为臣药,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以木香、没 药、丹参为佐药,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以茯苓、五灵脂、赤小豆为使药,利水消肿, 解毒排脓;以甘草调和诸药,君臣佐使诸药配合,相辅相成可以温经行气,补肾固本,化气利 水,清热去湿,通肝、脾、肾之水气,舒肝健脾宣肺,温肾除湿,从而对腹壁切口疝显现出显著 的治疗效果。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药标本兼治、疗效稳定、个体差异小、无毒副作用,且制 成制剂的工艺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本发 明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的变更、组合或替 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0031] 实施例1 步骤1、称取川楝子l〇〇〇g、乌药900g、桔核1500g、荔枝核1500g、木香1300g、当归 8〇〇g,分别粉碎,混合,加入6倍重量的60%的乙醇,加热回流2. 5小时,过滤;滤渣加入5倍 初始药材重量的60%的乙醇,加热回流1. 5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除去乙 醇,获得提取液1,备用; 步骤2、称取黄芪500g、山药1500g、莪术1300g、半枝莲1500g、山楂2500g、没药800g、 丹参1000g、茯苓1500g、五灵脂500g、赤小豆2000g、甘草2000g,分别粉碎,混合,加入8倍 药材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入6倍初始药材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 1. 5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浓缩为原体积的1/4,即为提取液2 ; 步骤3、将提取液1、2混合,浓缩至密度为1.28 (75°C测),即为中药浸膏; 步骤4、将中药原料粉添加辅料制成胶囊剂,生药含量约为0. 3g生药/粒胶囊。
[0032] 实施例2 步骤1、称取川楝子500g、乌药500g、桔核1000g、荔枝核1000g、木香500g、当归500g, 分别粉碎,混合,加入6倍重量的60%的乙醇,加热回流2. 5小时,过滤;滤渣加入5倍初始 药材重量的60%的乙醇,加热回流1. 5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除去乙醇,获 得提取液1,备用; 步骤2、称取黄芪300g、山药1000g、莪术500g、半枝莲1000g、山楂2000g、没药500g、丹 参500g、茯苓1000g、五灵脂300g、赤小豆1000g、甘草1000g,分别粉碎,混合,加入8倍药材 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入6倍初始药材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 5 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浓缩为原体积的1/4,即为提取液2 ; 步骤3、将提取液1、2混合,浓缩至密度为1.28 (75°C测),即为中药浸膏; 步骤4、将中药原料粉添加辅料制成胶囊剂,生药含量约为0. 3g生药/粒胶囊。
[0033] 实施例3、 步骤1、称取川楝子1500g、乌药1500g、桔核2000g、荔枝核2000g、木香1500g、当归 lOOOg,分别粉碎,混合,加入6倍重量的60%的乙醇,加热回流2. 5小时,过滤;滤渣加入5 倍初始药材重量的60%的乙醇,加热回流1. 5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除去乙 醇,获得提取液1,备用; 步骤2、称取黄芪800g、山药2000g、莪术1500g、半枝莲2000g、山楂3000g、没药1000g、 丹参1500g、茯苓2000g、五灵脂800g、赤小豆3000g、甘草3000g,分别粉碎,混合,加入8倍 药材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入6倍初始药材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 1. 5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浓缩为原体积的1/4,即为提取液2 ; 步骤3、将提取液1、2混合,浓缩至密度为1.28 (75°C测),即为中药浸膏; 步骤4、将中药原料粉添加辅料制成胶囊剂,生药含量约为0. 3g生药/粒胶囊。
[0034] 实施例4、本发明中药胶囊剂的动物毒性试验 (一)急性毒性试验 1、试验药品: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中药胶囊剂,将胶囊拆开,用纯化水调制成糊状。 试验所用动物:普通级NIH小鼠,体重22g±5g,雌雄各半,雌性小鼠均无孕。
[0035] 2、试验结果: 应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在693. 3g生药/kg剂量下, 给药后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1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小鼠无一死亡, 且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试验结果表明: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 最大给药量为693. 3g生药/kg/d(LD50 > 693. 3g生药/kg)。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临床 用药总量为〇. 15g生药/kg/d ;按体重计,小鼠灌胃本发明中药制剂的耐受量为临床病人的 4622倍。提示该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0036] (二)长期毒性试验 1、试验材料: (1)、动物:选用成年健康SD大鼠120只,初始体重220±13g,雌雄各半,雌性大鼠均无 孕。
[0037] (2)、药物:本发明实施例1-3所得中药胶囊,拆开胶囊,加纯化水调制成稀糊状, 单位体重给药量按临床用药量的20倍计算(临床用药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
[0038] 2、试验方法 (1)将120只SD大鼠分成4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试验动物雌雄分笼饲养,每笼5 只,定量喂食(每笼1200_1500g/周),基础饲料为实验鼠全价颗粒饲料,自由饮水。实验温 度(22±2) °C,湿度60%-80%。自然光照明暗周期。SD大鼠购入后,在本实验室饲养条 件下适应2周,观察一般行为表现。试验前测量动物摄食量,选出合格的大鼠。
[0039] (2)给药方法 用实施例所制得3种胶囊,对其中3组SD大鼠灌胃给药,每日2次,每次体积为 0.2ml/10g体重,连续给药26周。剩余一组为对照组,按同样方法灌胃生理盐水。试验动物 每周称体重1次,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给药量。在第13周给药后24h,每组处死10只,雌雄各 半,观察并检测各项指标;余下的继续给药观察至26周,最后1次给药后24h,每组再处死 10只,雌雄各半,观察并检测各项指标;余下的10只进行8周恢复期观察。
[0040] (3)检测项目及时间 一般检查:每天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动态反应,行为活动,饮食量的变 化,排便情况,眼睛及孔道分泌物,毛色,清洁度等。体重变化情况及摄食量每周测定1次。
[0041] 血液学检查:给药后第13、26周及停药恢复期末(第34周)分别检测下列指标:红 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相对 计数(LY)、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相对计数(NE)、单核细胞相对计数(Mon)和凝血 时间(CT)。
[0042] 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给药后第13、26周及停药恢复期末(第34周)分别检测下列指 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S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 (ALB)、总蛋白质(TP)、血糖(GLU)、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肌酐(Crea)、尿酸(UA)、 血钠(Na+)、血钾(K+)、血钙(Ca+)以及β 2-微球蛋白。
[0043] 尿生化学和尿液常规检查:给药后第13、26周及停药恢复期末(第34周)各测1 次。动物代谢笼单笼饲养收取24h尿,试验前禁食过夜,检测尿胆红素(BIL)、葡萄糖(GLU)、 酮体(KET)、蛋白质、PH值、尿胆原(UR0)、尿隐血(BL0)、亚硝酸盐(NIT)、比重及白细胞 (WBC);放射免疫法定量测定尿0 2-MG (肾小管功能障碍敏感指标)。
[0044] 系统尸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各脏器进行肉眼检查,将心脏、肝脏、肺脏、肾脏、 脾脏、脑、肾上腺、胸腺、甲状腺、胰腺、子宫、卵巢、睾丸、前列腺等器官取出称重,计算脏器 系数(脏器重量/体重)。对上述脏器及脊髓、胸腺、膀胱、骨髓(胸骨)、十二指肠、胃、回肠、 胰腺、脑垂体、视神经、淋巴结、结肠和直肠等用光镜进行组织学检查。
[0045] 3、试验结果 一般观察所有大鼠均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情况;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尿生 化学、尿液常规检查、系统尸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动物相比,均没有明 显的差异。因此,本发明中药对SD大鼠是没有任何毒性作用的,鉴于其为人服用量的20倍 比例,所以可以推测该中药供患者服用是安全的。
[0046] 实施例5、本发明中药胶囊的临床试验 1、受试者资料 受试者均来自某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腹壁切口疝患者 (患者表现为:站立时切口处有疝块突出,咳嗽或用力时更明显;通常疝环较大,平卧后疝块 即自行回纳消失;如疝块较大有较多脏器和组织突出,可有腹部隐痛、牵扯下坠等不适),从 中筛选出适合做临床试验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4例,年龄25-62岁,女46例,年龄23-60 岁。
[0047] 2、试验用药 试验药: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胶囊,规格:折合生药量约为0. 3g生药/粒胶囊。
[0048] 3、试验方案 受试者口服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 治疗4个疗程。用药过程中,详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身体恢复情况、用药感受等治疗情况。
[0049] 4、评价标准 (1)治愈:腹壁切口疝症状完全消失,并经医生确诊完全康复。
[0050] (2)显效:腹壁切口疝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缓解。
[0051] (3)无效:腹壁切口疝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更加严重。
[0052] (4)不良反应:因服用药物所引起的身体不适或导致原病症并发其他症状。
[0053] 5、试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表1统计结果分析表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 原料制成:川楝子5-15份、桔核10-20份、荔枝核10-20份、山楂20-30份、乌药5-15份、黄 芪3-8份、当归5-10份、山药10-20份、莪术5-15份、半枝莲10-20份、木香5-15份、没药 5-10份、丹参5-15份、茯苓10-20份、五灵脂3-8份、赤小豆10-30份、甘草10-30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 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川楝子10份、桔核15份、荔枝核15份、山楂25份、乌药9份、黄芪 5份、当归8份、山药15份、莪术13份、半枝莲15份、木香13份、没药8份、丹参10份、茯苓 15份、五灵脂5份、赤小豆20份、甘草20份。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 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步骤1、按本发明中药组方称取川楝子、乌药、桔核、荔枝核、木香、当归6味药材,分别 粉碎,混合,加入5-9倍重量的50-65%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过滤;滤渣加入4-6倍初 始药材重量的50-65%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除去乙 醇,获得提取液1,备用; 步骤2、按本发明中药组方称取黄芪、山药、莪术、半枝莲、山楂、没药、丹参、茯苓、五灵 月旨、赤小豆、甘草11味药材,分别粉碎,混合,加入6-10倍药材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3 小时,过滤;滤渣加入4-8倍初始药材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2小时,过滤,将两次滤液 混合,浓缩为原体积的1/4,即为提取液2 ; 步骤3、将提取液1、2混合,浓缩至密度为1.20-1.36 (70-80°C测),即为中药浸膏; 步骤4、将中药浸膏添加辅料制成成品中药制剂。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 物可以制成胶囊剂、片剂或蜜丸剂。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4436033SQ201410653666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8日
【发明者】崔合芳 申请人:崔合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