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917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连翘0.4-1.2,板蓝根0.8-1.6,生石膏0.3-0.6,赛金刚0.6-1.0,旱莲草0.6-1.5,长春花0.4-0.8,木莲果0.3-0.6,椒目0.6-1.2,蚤休0.3-0.5,徐长卿0.5-1.2,葛根1.0-2.0,荆芥穗0.3-0.6。该制剂疗效显著,见效快,不会产生耐药性,经临床验证,具有可重复性。
【专利说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及其制备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 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 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 可发病,冬春季较多。上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感染,临床的表现并不尽相同。例如鼻咽部的感 染,分泌物刺激的咳嗽,常常以夜间为主;副鼻窦炎,除了持续性咳嗽外,常常伴有鼻窦的压 痛;而咽炎除了咳嗽外,咽部痒和干燥的症状比较明显;小儿喉炎则表现为特殊的撕哑,类 似于破竹样咳嗽。
[0003] 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有:1、机体抵抗力降低。在人体受凉、淋雨、过度疲 劳时,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 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年老体弱,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患,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 易诱发。2、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_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 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 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 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3、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可直接侵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 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次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偶为革兰氏阴性 杆菌。其感染主要为咽炎或扁桃体炎。4、疾病影响:(1)营养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佝 偻病以及小儿腹泻等。(2)先天性疾病:常见的如兔唇、腭裂、先心病及免疫缺陷病等。(3) 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红热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等。此外肺结核变为常见诱因。
[0004] 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一、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注意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 二、病因治疗。常用抗病毒药物:①双嘧达莫潘生丁对RNA病毒及某些DNA病毒均有抑制作 用;②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如病情重、有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者 可选用抗生素,常用者有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疗程3?5日。如证实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或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青霉素疗程应为10 -14日。局部可用1%病毒唑滴鼻液,每 日4次;病毒性结合膜炎可用0. 1%阿昔洛韦滴眼,每1?2小时1次。三、对症治疗。①高 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阿司匹林,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醇浴降温;如发生高热惊厥者 可予镇静、止 1惊等处理。②咽痛:可含服咽喉片。
[0005] 申请公布号CN102319295A(申请号201110284877. 4)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剂,它是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计制成:羊耳菊、凤尾草、连翘、 八角莲、甘草、山豆根和板蓝根。申请公布号CN103599505A(申请号201310580133. 6)的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雨久花 13-17、黄芪6-10、大枣10-14、甘草4-8、防风6-10、生姜13-17、通肠香13-17、金银花4-8、 陈皮10-14、连翘10-14、罗汉果4-8、知母6-10、倒扣草1-5。申请公布号CN103721090A (申请号201210387474. 7)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 物,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柴胡30-35、葛根10-12、生石膏5-10、板蓝根20-25、玄 参10-15、贯众20-30、玉米须20-35、白茅根30-45。
[0006]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至今尚无特效药,且价格偏高,疗效不能完全令人 满意。长期使用抗生素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引起细菌耐药,使人体的正常菌群失调,反而会 引起继发感染。传统的复方中药配伍适当,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但人们往往只注重疗 效的研究,又加之以经验型为多,而证效以及量效关系方面的研究较少,故可重复性较差, 临床推广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及其 制备方法。该制剂疗效显著,见效快,不会产生耐药性,经临床验证,具有可重复性。
[000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连翘0.4-1. 2, 板蓝根0. 8-1. 6,生石膏0. 3-0. 6,赛金刚0. 6-1. 0,旱莲草0. 6-1. 5,长春花0. 4-0. 8,木莲果 0· 3-0. 6,椒目 0· 6-L2,蚤休 0· 3-0. 5,徐长卿 0· 5-L2,葛根L0-2. 0,荆芥穗 0· 3-0. 6。
[0009]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 而成:连翘0. 8-1. 1,板蓝根1. 2-1. 5,生石膏0. 42-0. 55,赛金刚0. 7-0. 9,旱莲草0. 9-1. 2, 长春花〇· 5-0. 7,木莲果(λ35-0. 50,椒目(λ7-L1,蚤休(λ35-0. 45,徐长卿(λ7-L0,葛根 I. 4-1. 8,荆芥穗 0· 35-0. 55。
[0010]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更加优选的方案是,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 制备而成:连翘〇. 9,板蓝根1. 3,生石膏0. 48,赛金刚0. 8,旱莲草1. 1,长春花0. 6,木莲果 0. 42,椒目0. 8,蚤休0. 38,徐长卿0. 9,葛根1. 6,荆芥穗0. 45。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将前述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粉剂、片 齐U、胶囊剂和丸剂的制备方法。
[0012] 所述粉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净荆芥穗放蒸笼内,下垫清洁洗抹布,蒸0. 5-1. 5小时(优选蒸1小时),取出晒 干,研成细末,过140-180目筛(优选过160目筛),得细粉; (2) 取除荆芥穗外的其余11味原料药,各自研成细末,过150-190目筛(优选过160目 筛),得细粉; (3) 将步骤(1)以及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均匀,以0. 3-0. 6克/袋分装(优选以0. 5 克/袋分装),即得。
[0013] 所述片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净荆芥穗放蒸笼内,下垫清洁洗抹布,蒸0. 5-1. 5小时(优选蒸1小时),取出晒 干,研成细末,过100-140目筛(优选过120目筛),得细粉; (2) 取除荆芥穗外的其余11味原药材,各自研成细末,过110-130目筛(优选过120目 筛),得细粉; (3 )将步骤(I)以及步骤(2 )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得中药剂粉剂; (4)将步骤(3)所得中药剂粉剂按照0. 20-0. 35g/片计量(优选按照0. 3g/片计量), 按照片剂的加工制备方法压制成圆形或其他形式的片状剂型即得。
[0014] 所述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净荆芥穗放蒸笼内,下垫清洁洗抹布,蒸0. 5-1. 5小时(优选蒸1小时),取出晒 干,研成细粉,过100-130目筛(优选过110目筛),得细粉; (2) 取除荆芥穗外的其余11味原药材,各自研成细末,过90-120目筛(优选过110目 筛),得细粉; (3) 将步骤(1)以及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得中药剂粉剂; (4) 将步骤(3)所得中药剂粉剂按照0. 25-0. 4g/粒计量(优选按照0. 3g/粒计量),按 照胶囊剂的加工制备方法加工成胶囊状剂型。
[0015]所述丸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净荆芥穗放蒸笼内,下垫清洁洗抹布,蒸0. 5-1. 5小时(优选蒸1. 2小时),取出晒 干,研成细粉,过120-160目筛(优选过140目筛),得细粉; (2) 取除荆芥穗外的其余11味原药材,各自研成细末,过110-150目筛(优选过140目 筛),得细粉; (3) 将步骤(1)以及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均匀,然后将炼蜜加入到混匀后的药粉中, 每IOOg药粉加入炼蜜90-120g(优选每IOOg药粉加入炼蜜110g),混合揉搓成均匀滋润的 丸块,然后再分割成丸粒,每丸重〇. 2-0. 5克(优选每丸重0. 25克),即得。
[0016]本发明所用主要中药原料的药理如下: 连翘:基原: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药性: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用 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 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0017]板蓝根:基原: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药性:苦,寒。归心、胃经。功用主 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 痈肿。
[0018] 生石膏: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此外,尚有少量硅酸、氢氧化铝、硫化物及微量的 铁、镁等。药性:辛、甘,大寒。归肺、胃经。功用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主 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褥金疮。除时气头痛 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结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做 浴汤。
[0019] 赛金刚:基原:为葫芦科植物棒锤瓜的块根。药性:苦、涩,寒。功用主治:清热解 毒,止痛。主菌痢,肠炎,胃炎,咽喉炎,腮腺炎,牙周炎,暴发火眼,扁桃体炎,高热,尿路感 染。
[0020] 旱莲草: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药性:甘、酸,凉。归肾、肝 经。功用主治:滋补肝肾,乌须固齿,凉血止血。主肝肾不足,眩晕耳鸣,视物昏花,腰膝酸 软,发白齿摇,劳淋带浊,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
[0021] 长春花:基原:为夹竹桃科长春花属植物长春花、黄长春花的全草。成分:长春花 中含有吲哚类生物碱70余种,包含长春碱、长春新碱、洛柯定碱、洛柯辛碱、去乙酰文朵尼 定碱、长春花碱、长春尼定、洛柯宁碱等。根含生物碱,包括帽柱木碱、阿枯米辛碱、长春西 定、洛柯文碱、硫酸卡文辛碱、硫酸留绕西文碱,阿模楷灵碱、硫酸派绕生等。药理:1.抗肿 瘤作用。长春花含有的长春碱、长春新碱、环氧长春碱、异长春碱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2.抗肿瘤作用机理。长春花抗肿瘤作用与药物对微管蛋白结合的高亲和力直接有关,抑制 核酸合成是它的另一机制。3.降血压与扩血管作用。长春花总生物碱不论灌胃、肌注或静 注对麻醉犬均有降压作用,还有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4.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本品叶的 水提取物对正常或四氧嘧啶糖尿病兔和犬有降低血糖作用。药性:苦,寒,有毒。功用主治: 解毒抗癌,清热平肝。主治多种癌肿,高血压病,痈肿疮毒,烫伤。
[0022] 木莲果:基原:为木兰科木莲属植物木莲的果实。成分:主要有棕榈酸,油酸,亚油 酸。药性:1、《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具有芳气,味淡。" 2、《全国中草药汇编》:"止咳,通便。" 功用主治:通便,止咳。主治实热便秘,老人咳嗽。
[0023] 椒目:基原: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种子。干燥的种子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 3?5毫米,表面黑色有光泽,有时表皮已脱落,露出黑色网状纹理。种皮质坚硬,剥离后,可 见乳白色的胚乳及子叶。气香,味辛辣。药性:苦、辛,温,小毒。归脾、膀胱经。功用主治: 利水消肿,祛痰平喘。主水肿胀满,哮喘。
[0024] 蚤休:基原: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金线重楼及其数种同属植物的根茎。化学 成分:1.华重楼根茎含薯蓣皂甙元-3-0-a-L-呋喃阿拉伯糖基(1 - 4)_[a-L-吡喃鼠李 糖基(1 -2)]-i3_D-吡喃葡萄糖甙。药性:苦,寒,小毒。归肝经。功用主治: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主痈肿疮毒,咽肿喉痹,乳痈,蛇虫咬伤,跌打伤痛,肝热抽搐。
[0025] 徐长卿:基原:为萝蘑科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化学成分:全草含牡 丹酚约1%。又找出有与肉珊瑚甙元、去酚牛皮消甙元、茸毛牛奶藤甙元和去酰萝甙元极为 相似的物质以及醋酸、桂皮酸等。根含黄酮甙、糖类、氨基酸、牡丹酚。含C21留类化合物。 水解产物中含肉珊瑚甙元、去乙酰萝蘑甙元、去乙酰牛皮消甙元及托曼甙元,尚含D-加拿 大麻糖、D-洋地黄毒糖、L-夹竹桃糖和D-沙门糖。另有报道含C21变形留甙类化合物,由 芫花叶白前甙元D和不同糖链成的徐长卿甙A,B,C及芫花叶白前甙元B所形成的白薇甙 B。此外还含牡丹酚、异丹皮酚、硬脂酸癸酯、蜂花烷、十六烯、β-谷留醇和D-赤丝草醇。药 性:辛,温。①《本经》:"味辛,温。"②《别录》:"无毒。"功用主治: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 血解毒。治胃痛,牙痛,风湿疼痛,经期腹痛,慢性气管炎,腹水,水肿,痢疾,肠炎,跌打损伤, 湿疹,荨麻疹,毒蛇咬伤。
[0026] 葛根:基原: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干燥。药性:甘、辛,凉。归脾、 胃经。功用主治: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 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
[0027] 荆芥穗:基原: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花穗。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功用 主治: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0028]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配伍科学,服用方便。除此之外,本发明 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 1、 制备方法简单; 2、 见效快,疗效显著; 3、 不会产生耐药性; 4、 价格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5、 无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具有可重复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0030] 实施例1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取下述重量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 取30g):连翘0. 4份,板蓝根0. 8份,生石膏0. 3份,赛金刚0. 6份,旱莲草0. 6份,长春花 〇. 4份,木莲果0. 3份,椒目0. 6份,蚤休0. 3份,徐长卿0. 5份,葛根I. 0份,荆芥穗0. 3份。
[0031]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粉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净荆芥穗放蒸笼内,下垫清洁洗抹布,蒸1小时,取出晒干,研成细末,过160目 筛,得细粉; (2) 取除荆芥穗外的其余11味原料药,各自研成细末,过160目筛,得细粉; (3) 将步骤(1)以及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均匀,以0. 5克/袋分装,即得。
[0032]本发明粉剂的服用方法:每日两次,每次1袋,温开水冲服。
[0033] 实施例2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取下述重量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 取IOg):连翅1. 2份,板蓝根1. 6份,生石膏0. 6份,赛金刚I. 0份,旱莲草1. 5份,长春花 〇. 8份,木莲果0. 6份,椒目1. 2份,蚤休0. 5份,徐长卿1. 2份,葛根2. 0份,荆芥穗0. 6份。 [0034]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片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净荆芥穗放蒸笼内,下垫清洁洗抹布,蒸1小时,取出晒干,研成细末,过120目 筛,得细粉; (2) 取除荆芥穗外的其余11味原药材,各自研成细末,过120目筛,得细粉; (3) 将步骤(1)以及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得中药剂粉剂; (4) 将步骤(3)所得中药剂粉剂按照0. 3/片计量,按照片剂的加工制备方法压制成圆 形即得。
[0035] 典型病例一:张XX,男,26岁。主诉:发热伴肌肉酸痛3天。现病史:患者自诉3天 前出现发烧,咳嗽、无明显咳痰,流涕,肌肉酸痛,在医院输液2天未见好转。诉一天前出现 咽痛,逐渐加重,无咳嗽。既往史:平素体健,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体格 检查:体检:T:37. 8°C,P:88,R:21/min,BP:122/79mmHg。浅表淋巴结未明显触及。头颅 无畸形,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无鼻翼煽动。口腔黏膜无溃疡,咽后壁明显充血,可见淋 巴泡,双侧扁桃体充血ΙΓ肿大,无分泌物。颈软,无抵抗,胸廓对称,无反跳痛,双肺呼吸音 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 药剂片剂,每日两次,每次两片,温开水送服。服用1天,体温恢复正常。服用3天,诸症状 消失,痊愈。
[0036] 实施例3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取下述重量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 取20g):连翘0. 8份,板蓝根1. 2份,生石膏0. 42份,赛金刚0. 7份,旱莲草0. 9份,长春花 〇. 5份,木莲果0. 35份,椒目0. 7份,蚤休0. 35份,徐长卿0. 7份,葛根1. 4份,荆芥穗0. 35 份。
[0037]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是: (1)取净荆芥穗放蒸笼内,下垫清洁洗抹布,蒸1小时,取出晒干,研成细粉,过110目 筛,得细粉; (2) 取除荆芥穗外的其余11味原药材,各自研成细末,过110目筛,得细粉; (3) 将步骤(1)以及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得中药剂粉剂; (4) 将步骤(3)所得中药剂粉剂按照0. 3g/粒计量,按照胶囊剂的加工制备方法加工成 胶囊状剂型。
[0038] 典型病例二:范XX,女,50岁。主诉:发热、咳嗽,加重2天。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 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无明显咳痰,无伴气促,无呼吸困难,自购药物予对症治疗(具体 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遂入院诊治。病后,患者睡眠、胃纳可,无恶心、呕吐,无体重减轻。 既往史:患者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炎"等慢性病史。体格 检查:T38. 2°C,P80次/分,R20次/分,BP125/75mmHg。发育正常,呼吸平顺,浅表淋 巴结未触及肿大,咽充血,扁桃体ΙΓ肿大。两肺叩诊音清、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罗 音。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胶囊剂,每日两 次,每次3粒,温开水送服。服用1天,发热症状消失。服用3天,诸症消失,痊愈。 实施例4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取下述重量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取 20g):连翘I. 1份,板蓝根1. 5份,生石膏0. 55份,赛金刚0. 9份,旱莲草1. 2份,长春花0. 7 份,木莲果0. 50份,椒目I. 1份,蚤休0. 45份,徐长卿I. 0份,葛根1. 8份,荆芥穗0. 55份。
[0039]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丸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净荆芥穗放蒸笼内,下垫清洁洗抹布,蒸1. 5小时,取出晒干,研成细粉,过160目 筛,得细粉; (2) 取除荆芥穗外的其余11味原药材,各自研成细末,过150目筛,得细粉; (3) 将步骤(1)以及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均匀,然后将炼蜜加入到混匀后的药粉中, 每IOOg药粉加入炼蜜120g,混合揉搓成均匀滋润的丸块,然后再分割成丸粒,每丸重0. 5 克,即得。
[0040] 典型病例三:方XX,男,45岁。患者于3天前因下地干农活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 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短,无腹胀、腹痛及腹泻,近日上述症状加重,遂入院诊治。患者自 患病以来神志清、精神欠佳,饮食及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体格检查:T: 36. 5°C,P:86次/分,R:18次/分,BP:130/90mmHg。舌苔色泽正常,扁桃体正常无肿大,咽 无充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丸剂,口服, 每日两次,每次10丸,温开水送服。服用1天,咳嗽、咳痰症状明显减轻。服用两天,诸症消 失,痊愈。
[0041] 实施例5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取下述重量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每份 取50g):连翘0. 9份,板蓝根1. 3份,生石膏0. 48份,赛金刚0. 8份,旱莲草I. 1份,长春花 〇. 6份,木莲果0. 42份,椒目0. 8份,蚤休0. 38份,徐长卿0. 9份,葛根1. 6份,荆芥穗0. 45 份。
[0042]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丸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净荆芥穗放蒸笼内,下垫清洁洗抹布,蒸1. 2小时,取出晒干,研成细粉,过140目 筛,得细粉; (2) 取除荆芥穗外的其余11味原药材,各自研成细末,过140目筛,得细粉; (3) 将步骤(1)以及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均匀,然后将炼蜜加入到混匀后的药粉中, 每IOOg药粉加入炼蜜Il〇g,混合揉搓成均匀滋润的丸块,然后再分割成丸粒,每丸重0. 25 克,即得。
[0043] 试验例1实施例5所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丸剂的临床应用:2011年12 月-2013年3月,在8所医院筛选26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女性134例,其中男性128例, 年龄最大的62岁,年龄最小的10岁,平均年龄32. 5岁,病程2-10天,平均病程3天。随机 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女性68例,男性63例,年龄10-62岁,平均年龄32. 5 岁,病程病程2-10天,平均病程3天。对照组女性66例,男性65例,年龄10-62岁,平均年 龄32. 5岁,病程2-10天,平均病程3天。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〇. 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服用实施例5所得产品,口服,每日两次, 每次12丸,温开水送服。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品(如利巴韦林颗粒、双黄 连口服液、阿莫西林等)。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体温正常、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临床症状 体征消失;显效:体温正常、白细胞总数接近正常范围、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好转:体温 接近正常、白细胞总数接近正常范围、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无效:体温不降或升高、白细胞 总数高于10X10 9 /L、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治愈加显效例数占该组所 有例数之百分比。治疗3天后结果如表1所示。
[0044] 表1 :服用实施例5产品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结果

【权利要求】
1.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 连翘0. 4-1. 2,板蓝根0. 8-1. 6,生石膏0. 3-0. 6,赛金刚0. 6-1. 0,旱莲草0. 6-1. 5,长春花 0? 4-0. 8,木莲果 0? 3-0. 6,椒目 0? 6-1. 2,蚤休 0? 3-0. 5,徐长卿 0? 5-1. 2,葛根 1. 0-2. 0,荆芥 穗 0? 3_0. 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 配比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连翘0.8-1. 1,板蓝根1.2-1. 5,生石膏0.42-0. 55,赛金 刚0. 7-0. 9,旱莲草0. 9-1. 2,长春花0. 5-0. 7,木莲果0. 35-0. 50,椒目0. 7-1. 1,蚤休 0? 35-0. 45,徐长卿 0? 7-1. 0,葛根 1. 4-1. 8,荆芥穗 0? 35-0. 5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 的主要原料药制备而成:连翘0. 9,板蓝根1. 3,生石膏0. 48,赛金刚0. 8,旱莲草1. 1,长春 花0. 6,木莲果0. 42,椒目0. 8,蚤休0. 38,徐长卿0. 9,葛根1. 6,荆芥穗0. 45。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其特征在于,将该治疗上 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制成粉剂,所述粉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净荆芥穗放蒸笼内,下垫清洁洗抹布,蒸〇. 5-1. 5小时(优选蒸1小时),取出晒 干,研成细末,过140-180目筛(优选过160目筛),得细粉; (2) 取除荆芥穗外的其余11味原料药,各自研成细末,过150-190目筛(优选过160目 筛),得细粉; (3) 将步骤(1)以及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均匀,以0. 3-0. 6克/袋分装(优选以0. 5 克/袋分装),即得。
5.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其特征在于,将该治疗上 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制成片剂,所述片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净荆芥穗放蒸笼内,下垫清洁洗抹布,蒸〇. 5-1. 5小时(优选蒸1小时),取出晒 干,研成细末,过100-140目筛(优选过120目筛),得细粉; (2) 取除荆芥穗外的其余11味原药材,各自研成细末,过110-130目筛(优选过120目 筛),得细粉; (3) 将步骤(1)以及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得中药剂粉剂; (4) 将步骤(3)所得中药剂粉剂按照0. 20-0. 35g/片计量(优选按照0. 3g/片计量), 按照片剂的加工制备方法压制成圆形或其他形式的片状剂型即得。
6.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其特征在于,将该治疗上 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制成胶囊剂,所述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净荆芥穗放蒸笼内,下垫清洁洗抹布,蒸〇. 5-1. 5小时(优选蒸1小时),取出晒 干,研成细粉,过100-130目筛(优选过110目筛),得细粉; (2) 取除荆芥穗外的其余11味原药材,各自研成细末,过90-120目筛(优选过110目 筛),得细粉; (3) 将步骤(1)以及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得中药剂粉剂; (4) 将步骤(3)所得中药剂粉剂按照0. 25-0. 4g/粒计量(优选按照0. 3g/粒计量),按 照胶囊剂的加工制备方法加工成胶囊状剂型。
7.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其特征在于,将该治疗上 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制成丸剂,所述丸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取净荆芥穗放蒸笼内,下垫清洁洗抹布,蒸0. 5-1. 5小时,取出晒干,研成细粉,过 120-160目筛(优选过140目筛),得细粉; (2) 取除荆芥穗外的其余11味原药材,各自研成细末,过110-150目筛,得细粉; (3) 将步骤(1)以及步骤(2)所得细粉混合均匀,然后将炼蜜加入到混匀后的药粉中, 每l〇〇g药粉加入炼蜜90-120g,混合揉搓成均匀滋润的丸块,然后再分割成丸粒,每丸重 0. 2-0. 5克(优选每丸重0. 25克),即得。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1)中,蒸1.2小时。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2)中,过140目筛。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剂丸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3)中,每100g药粉加入炼蜜110g。
【文档编号】A61P31/22GK104398756SQ201410653604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8日
【发明者】郝建友 申请人:郝建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