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3764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属于中药领域。该中药的原料有乌梅、川楝子、鹤虱、槟榔、雷丸、枳壳、黄柏、苍术、白术、使君子、木香、榧子仁、干姜、川椒、桂枝、山楂、皂角刺、甘草等18味药材,利用本发明开发的制备工艺可以将该中药制成方便易用的中药制剂。该制剂对肠道寄生虫的治疗,不但具有见效快、杀虫彻底、调理脾胃、行滞消胀等治疗优势,而且具有制备工艺简便易行、药效稳定、个体差异小、易于推广应用等技术优势。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寄生虫在人体肠道内寄生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肠道寄生虫病。常见的有原虫类和 蠕虫类(包括蛔虫、钩虫、蛲虫、绦虫、鞭虫、阿米巴、贾第虫、滴虫等)。肠道寄生虫的种类多, 在人体内寄生过程复杂,引起的病变并不限于肠道。依据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部位以及人 体宿主的免疫状况,临床症状和体征各异。
[0003] 现在西医治疗肠道寄生虫病有很多药物和方法,但是患肠道寄生虫病的患者往往 病程较长,已经给身体和消化系统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西医治疗方法就是杀虫,还往往有副 作用。中药在治虫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其能在杀虫的基础上,调理滋补消化系统,改 善脾胃和消化道功能,没有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并且该中药能满足 现代临床要求,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制成方便易用的成品制剂。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的技术方案为:依据中医对治虫的辨证认知,结合 自身临床行医经验和现代肠道寄生虫的特点,重新配伍药材,经过临床实践的反复调整和 验证,最终获得一个对肠道寄生虫有显著疗效的中药组方,并通过一系列的科研攻关将该 组方在保证药效的情况下制成成品制剂,并且制备工艺简便易行、药效稳定、个体差异小、 易于推广应用。技术方案中的中药组方为(以重量份计): 乌梅15-25份、川楝子6-14份、鹤虱10-20份、槟榔15-29份、雷丸14-26份、枳壳8-18 份、黄柏7-15份、苍术9-19份、白术9-17份、使君子9-19份、木香7-13份、榧子仁12-24 份、干姜6-14份、川椒7-15份、桂枝7-17份、山楂8-20份、皂角刺5-10份、甘草8-16份。
[0006] 三个优选出来的组方为: 优选1 :乌梅20份、川楝子10份、鹤虱15份、槟榔22份、雷丸20份、枳壳13份、黄柏11 份、苍术14份、白术13份、使君子14份、木香10份、榧子仁18份、干姜10份、川椒11份、 桂枝12份、山楂14份、皂角刺7份、甘草12份。
[0007] 优选2 :乌梅22份、川楝子9份、鹤虱17份、槟榔24份、雷丸19份、枳壳12份、黄 柏10份、苍术15份、白术14份、使君子12份、木香9份、榧子仁19份、干姜11份、川椒13 份、桂枝11份、山楂12份、皂角刺9份、甘草13份。
[0008] 优选3 :乌梅19份、川楝子11份、鹤虱16份、槟榔23份、雷丸22份、枳壳14份、 黄柏12份、苍术12份、白术11份、使君子15份、木香11份、榧子仁17份、干姜9份、川椒 10份、桂枝11份、山楂13份、皂角刺8份、甘草11份。
[0009] 将该中药组方制成成品制剂的工艺步骤为: (1 )、按组方比例准确称取各味原料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2) 、将各味药材混合,加入6-11倍的纯化水,浸泡12-24小时,回流煎煮2-4小时,过 滤,再加4-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3小时,过滤(保留滤渣),将两次滤液混合,蒸馏 浓缩至相对密度1. 10-1. 15 (65-75°C测),即为水提浓缩液,备用; (3) 、将步骤(2)的滤渣加入6-9倍重量的60-75%的食用乙醇溶液,回流煎煮2-4小时, 过滤,重复操作一次,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出去乙醇,即为醇提浓缩液,备用; (4) 、将水提浓缩液与醇提浓缩液混合,减压蒸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1. 35 (55-65°C测),即为中药浸膏; (5) 、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临床需要的成品制剂,例如:胶囊 剂、片剂、丸剂、颗粒剂、散剂、糖浆剂等剂型。
[0010] 本发明所用的中药原料药材的性质及来源: 乌梅: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0011] 川楝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苦,性寒;归肝、小肠、膀胱经; 舒肝行气止痛,驱虫。
[0012] 鹤虱:为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味苦;辛;性平;归脾;胃;大肠经;杀虫消积。
[0013] 槟榔: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杀 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
[0014] 雷丸:本品为白蘑科真菌雷丸的干燥菌核;味微苦,性寒;归胃、大肠经;杀虫消 积。
[0015] 枳壳: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味苦、辛、酸,性 温;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0016] 黄柏: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 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0017] 苍术: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 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0018] 白术: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 湿利水,止汗,安胎。
[0019] 使君子: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杀 虫消积。
[0020] 木香:本品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0021] 榧子仁:本品为红豆杉科植物榧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性平;归肺、胃、大肠经; 杀虫消积,润燥通便。
[0022] 干姜: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干姜温 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0023] 川椒: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香椒、青花椒、山椒、狗椒)或花椒(蜀椒、川椒、红 椒、红花椒、大红袍)的干燥成熟果皮(花椒)及种子(椒目)入药。味辛,性温;归脾、胃、肾 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0024] 桂枝: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 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0025] 山楂: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味酸、甘、性微温;归脾、 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0026] 皂角刺: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味辛,性温;归肝、胃经;消肿托毒,排 脓,杀虫。
[0027]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 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0028] 本发明中药组方的组方分析: 本发明是以乌梅、槟榔、雷丸、鹤虱、榧子仁为君药,涩肠生津、杀虫消积,润燥通便;以 苍术、白术、使君子、山楂为臣药,燥湿健脾、健脾益气、杀虫消积、消食健胃;以川楝子、枳 壳、川椒、皂角刺为佐药,止痛驱虫、行滞消胀、温中止痛、消肿托毒;以黄柏、木香、干姜、桂 枝为使药,泻火除蒸、行气止痛、回阳通脉、助阳化气;以甘草调和诸药性,使诸药协同配合, 相辅相成,共同达到杀虫消积、润燥通便、行滞消胀、消肿托毒等功效,从而对肠道寄生虫的 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药制剂不但具有见效快、杀虫彻底、调理脾胃、行滞消 胀等治疗优势,而且具有制备工艺简便易行、药效稳定、个体差异小、易于推广应用等技术 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实施例1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范围最小比例生产: (1) 、按组方比例准确称取:乌梅15kg、川楝子6kg、鹤虱10kg、槟榔15kg、雷丸14kg、枳 壳8kg、黄柏7kg、苍术9kg、白术9kg、使君子9g、木香7kg、榧子仁12kg、干姜6kg、川椒7kg、 桂枝7kg、山楂8kg、阜角刺5kg、甘草8kg,分别粉碎,备用; (2) 、将各味药材混合,加入9倍的纯化水,浸泡14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5 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保留滤渣),将两次滤液混合,蒸馏浓缩至相对密度 1. 10-1. 15 (65-75°C测),即为水提浓缩液,备用; (3) 、将步骤(2)的滤渣加入7倍重量的70%的食用乙醇溶液,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 重复操作一次,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出去乙醇,即为醇提浓缩液,备用; (4) 、将水提浓缩液与醇提浓缩液混合,减压蒸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1. 35 (55-65°C测),即为中药浸膏; (5) 、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颗粒剂,折合生药含量为0. 18g生 药/g颗粒。
[0031] 实施例2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范围最大比例生产: (1) 、按组方比例准确称取:乌梅25kg、川楝子14kg、鹤虱20kg、槟榔29kg、雷丸26kg、 枳壳18kg、黄柏15kg、苍术19kg、白术17kg、使君子19kg、木香13kg、榧子仁24kg、干姜 14kg、川椒15kg、桂枝17kg、山楂20kg、阜角刺10kg、甘草16kg,分别粉碎,备用; (2) 、将各味药材混合,加入9倍的纯化水,浸泡14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5 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保留滤渣),将两次滤液混合,蒸馏浓缩至相对密度 1. 10-1. 15 (65-75°C测),即为水提浓缩液,备用; (3) 、将步骤(2)的滤渣加入7倍重量的70%的食用乙醇溶液,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 重复操作一次,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出去乙醇,即为醇提浓缩液,备用; (4) 、将水提浓缩液与醇提浓缩液混合,减压蒸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1. 35 (55-65°C测),即为中药浸膏; (5) 、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颗粒剂,折合生药含量为0. 18g生 药/g颗粒。
[0032] 实施例3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范围内任意比例生产: (1) 、按组方比例准确称取:乌梅15kg、川楝子14kg、鹤虱120kg、槟榔15kg、雷丸26kg、 枳壳8kg、黄柏7kg、苍术19kg、白术9kg、使君子19kg、木香7kg、榧子仁24kg、干姜6kg、川 椒7kg、桂枝17kg、山楂20kg、阜角刺5kg、甘草16kg,分别粉碎,备用; (2) 、将各味药材混合,加入9倍的纯化水,浸泡14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5 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保留滤渣),将两次滤液混合,蒸馏浓缩至相对密度 1. 10-1. 15 (65-75°C测),即为水提浓缩液,备用; (3) 、将步骤(2)的滤渣加入7倍重量的70%的食用乙醇溶液,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 重复操作一次,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出去乙醇,即为醇提浓缩液,备用; (4) 、将水提浓缩液与醇提浓缩液混合,减压蒸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1. 35 (55-65°C测),即为中药浸膏; (5) 、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颗粒剂,折合生药含量为0. 18g生 药/g颗粒。
[0033] 实施例4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优选比例1生产: (1) 、按组方比例准确称取:乌梅20kg、川楝子10kg、鹤虱15kg、槟榔22kg、雷丸20kg、 枳壳13kg、黄柏11kg、苍术14kg、白术13kg、使君子14kg、木香10kg、榧子仁18kg、干姜 10kg、川椒11kg、桂枝12kg、山楂14kg、阜角刺7kg、甘草12kg,分别粉碎,备用; (2) 、将各味药材混合,加入9倍的纯化水,浸泡14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5 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保留滤渣),将两次滤液混合,蒸馏浓缩至相对密度 1. 10-1. 15 (65-75°C测),即为水提浓缩液,备用; (3) 、将步骤(2)的滤渣加入7倍重量的70%的食用乙醇溶液,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 重复操作一次,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出去乙醇,即为醇提浓缩液,备用; (4) 、将水提浓缩液与醇提浓缩液混合,减压蒸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1. 35 (55-65°C测),即为中药浸膏; (5) 、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颗粒剂,折合生药含量为0. 18g生 药/g颗粒。
[0034] 实施例5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优选比例2生产: (1)、按组方比例准确称取:乌梅22kg、川楝子9kg、鹤虱17kg、槟榔24kg、雷丸19kg、枳 壳12kg、黄柏10kg、苍术15kg、白术14kg、使君子12kg、木香9kg、榧子仁19kg、干姜11kg、 川椒13kg、桂枝11kg、山楂12kg、阜角刺9kg、甘草13kg,分别粉碎,备用; (2) 、将各味药材混合,加入9倍的纯化水,浸泡14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5 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保留滤渣),将两次滤液混合,蒸馏浓缩至相对密度 1. 10-1. 15 (65-75°C测),即为水提浓缩液,备用; (3) 、将步骤(2)的滤渣加入7倍重量的70%的食用乙醇溶液,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 重复操作一次,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出去乙醇,即为醇提浓缩液,备用; (4) 、将水提浓缩液与醇提浓缩液混合,减压蒸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1. 35 (55-65°C测),即为中药浸膏; (5) 、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颗粒剂,折合生药含量为0. 18g生 药/g颗粒。
[0035] 实施例6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优选比例3生产: (1) 、按组方比例准确称取:乌梅19kg、川楝子11kg、鹤虱16kg、槟榔23kg、雷丸22kg、 枳壳14kg、黄柏12kg、苍术12kg、白术11kg、使君子15kg、木香11kg、榧子仁17kg、干姜9kg、 川椒10kg、桂枝11kg、山楂13kg、阜角刺8kg、甘草11kg,分别粉碎,备用; (2) 、将各味药材混合,加入9倍的纯化水,浸泡14小时,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再加5 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保留滤渣),将两次滤液混合,蒸馏浓缩至相对密度 1. 10-1. 15 (65-75°C测),即为水提浓缩液,备用; (3) 、将步骤(2)的滤渣加入7倍重量的70%的食用乙醇溶液,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 重复操作一次,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出去乙醇,即为醇提浓缩液,备用; (4) 、将水提浓缩液与醇提浓缩液混合,减压蒸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1. 35 (55-65°C测),即为中药浸膏; (5) 、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颗粒剂,折合生药含量为0. 18g生 药/g颗粒。
[0036] 实施例7 实施例1-6所生产颗粒剂的动物动性试验 1、急性毒性试验 (1)、受试药品:本发明实施例1-6所生产的颗粒剂,加纯化水调制成稀糊状。
[0037] (2)、试验动物:普通级NIH小鼠,体重23g±4g,雌雄各半,雌性小鼠均无孕。
[0038] (3)、给小鼠灌胃本发明中药颗粒剂所制的稀糊,当灌胃剂量达到667. 2g生药/kg 剂量时,给药后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2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无一动 物死亡,其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
[0039] (4)、试验结果表明:小鼠灌胃实施例1-6所制颗粒剂的最大给药量为667. 2g生药 /kg/d (LD5Q> 667. 2g生药/kg)。本发明的中药粉每日临床用药总量最大为0. 12g生药/ kg/d ;按体重计,小鼠灌胃实施例1-6所制颗粒剂的耐受量为临床病人的5560倍。提示该 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0040] 2、长期毒性试验 1、试验目的:观察试验动物在长期食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后的毒性反应,评估本发明中 药制剂的基本安全性。
[0041] 2、试验材料: (1 )、动物:选用成年健康SD大鼠210只,初始体重220± Ilg,雌雄各半,雌性大鼠均无 孕。
[0042] (2)、药物:本发明实施例1-6所制得中药颗粒剂,加纯化水制成稀糊,备用。单位 体重给药量按临床用药量的20倍计算(临床用药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一部),给药量为2. 4g生药/kg/d,颗粒剂服用量为13. 3g颗粒/kg/d。
[0043] 3、试验方法 (1 )、将210只SD大鼠分成7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试验动物雌雄分笼饲养,每笼 5只,定量喂食(每笼1300-1500g/周),基础饲料为实验鼠全价颗粒饲料,自由饮水。实验温 度(22±2) °C,湿度60%-80%。自然光照明暗周期。SD大鼠购入后,在本实验室饲养条 件下适应2周,观察一般行为表现。试验前测量动物摄食量,选出合格的大鼠。
[0044] (2)、给药方法 用实施例1-6所制得6种颗粒剂,对其中6组SD大鼠灌胃给药,每日2次,每次体积为 0.2ml/10g体重,连续给药26周。剩余一组为对照组,按同样方法灌胃生理盐水。试验动物 每周称体重1次,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给药量。在第13周给药后24h,每组处死10只,雌雄各 半,观察并检测各项指标;余下的继续给药观察至26周,最后1次给药后24h,每组再处死 10只,雌雄各半,观察并检测各项指标;余下的10只进行8周恢复期观察。
[0045] (3)、检测项目及时间 一般检查:每天观察动物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动态反应,行为活动,饮食量的变 化,排便情况,眼睛及孔道分泌物,毛色,清洁度等。体重变化情况及摄食量每周测定1次。
[0046] 血液学检查:给药后第13、26周及停药恢复期末(第34周)分别检测下列指标:红 细胞压积(HCT )、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 )、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相对 计数(LY)、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相对计数(NE)、单核细胞相对计数(Mon)和凝血 时间(CT)。
[0047] 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给药后第13、26周及停药恢复期末(第34周)分别检测下列指 标: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S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 (ALB)、总蛋白质(TP)、血糖(GLU)、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肌酐(Crea)、尿酸(UA)、 血钠(Na+)、血钾(K+)、血钙(Ca+)以及β 2-微球蛋白。
[0048] 尿生化学和尿液常规检查:给药后第13、26周及停药恢复期末(第34周)各测1 次。动物代谢笼单笼饲养收取24h尿,试验前禁食过夜,检测尿胆红素(BIL)、葡萄糖(GLU)、 酮体(KET)、蛋白质、PH值、尿胆原(UR0)、尿隐血(BL0)、亚硝酸盐(NIT)、比重及白细胞 (WBC);放射免疫法定量测定尿^ 2-MG (肾小管功能障碍敏感指标)。
[0049] 系统尸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各脏器进行肉眼检查,将心脏、肝脏、肺脏、肾脏、 脾脏、脑、肾上腺、胸腺、甲状腺、胰腺、子宫、卵巢、睾丸、前列腺等器官取出称重,计算脏器 系数(脏器重量/体重)。对上述脏器及脊髓、胸腺、膀胱、骨髓(胸骨)、十二指肠、胃、回肠、 胰腺、脑垂体、视神经、淋巴结、结肠和直肠等用光镜进行组织学检查。
[0050] 4、试验结果 一般观察所有大鼠均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情况;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尿生 化学、尿液常规检查、系统尸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动物相比,均没有明 显的差异。因此,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对SD大鼠是没有任何毒性作用的,鉴于其为人服用量 的20倍比例,所以可以推测该口服液供患者服用是安全的。
[0051] 实施例8 实施例4-6所生产的颗粒剂的临床试验 (1)、试验基本资料 本次试验的受试者均由某市第二人民医院提供,该院自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供 收治肠道寄生虫患者346名,从中筛选出160名适合并同意做临床试验的患者,分别患有蛔 虫、钩虫、蛲虫、绦虫、鞭虫、滴虫等寄生虫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男92名,年龄7-39岁,女68 名,年龄8-41岁;将所有受试者依据性别、所患寄生虫的种类平均分成4个组,分别编号为 对照组、试验1、试验2、试验3组。
[0052] (2)、受试药品 对照组:阿苯达唑片,国药准字H42020816,湖北中佳药业有限公司。
[0053] 试验组:本发明实施例4-6生产的颗粒剂。
[0054] (3)、试验方法 对照组口服阿苯达唑片,每日2次,每次400mg,12岁以下儿童减半;试验组1-3组分别 口服本发明实施例4-6生产的颗粒剂,每日2次,每次20g (折合生药含量为7. 2g/天),12 岁以下的儿童减半服用,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服药3个疗程,记录受试者的体征变化、病情 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等。
[0055] (4)、评价方法 治愈:肠道寄生虫全部杀死排出,相关症状全部消失,经医生确诊已经痊愈。
[0056] 显效:肠道寄生虫没有全部杀死、相关症状部分消失或者好转,仍需要进一步治 疗。
[0057] 无效:肠道寄生虫病相关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更加严重。
[0058] 不良反应:患者在按剂量正常用药的情况下,出现的与所制病症无关的有害反应。
[0059] (5)、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患者体征统计对比:对照组有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口干、乏力、头晕、头痛、恶心等 不良反应,试验组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在治愈后,身体原有的消化系统损害 (腹泻、腹痛、呕吐等)、面黄肌瘦、体弱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改善不明显,试验组患者在治 愈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面色红润、气色好转、食欲好、消化功能恢复正常。
[0060] 试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 成的: 乌梅15-25份 川楝子6-14份 鹤虱10-20份 槟榔15-29份 雷丸14-26份 枳壳8-18份 黄柏7-15份 苍术9_19份 白术9-17份 使君子9-19份 木香7-13份 榧子仁12-24份 干姜6-14份 川椒7-15份 桂枝7-17份 山楂8-20份 皂角刺5-10份 甘草8-16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是 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 乌梅20份 川楝子10份 鹤虱15份 槟榔22份 雷丸20份 枳壳13份 黄柏11份 苍术14份 白术13份 使君子14份 木香10份 榧子仁18份 干姜10份 川椒11份 桂枝12份 山楂14份 皂角刺7份 甘草12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是 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 乌梅22份 川楝子9份 鹤虱17份 槟榔24份 雷丸19份 枳壳12份 黄柏10份 苍术15份 白术14份 使君子12份 木香9份 榧子仁19份 干姜11份 川椒13份 桂枝11份 山楂12份 皂角刺9份甘 草13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是 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 乌梅19份 川楝子11份 鹤虱16份 槟榔23份 雷丸22份 枳壳14份 黄柏12份 苍术12份 白术11份 使君子15份 木香11份 榧子仁17份 干姜9份 川椒10份 桂枝11份 山楂13份 皂角刺8份 甘草11份。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 制剂的制备工艺为以下步骤: 步骤1、按组方比例准确称取各味原料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步骤2、将各味药材混合,加入6-11倍的纯化水,浸泡12-24小时,回流煎煮2-4小时, 过滤,再加4-7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1-3小时,过滤(保留滤渣),将两次滤液混合,蒸 馏浓缩至相对密度1. 10-1. 15 (65-75°C测),即为水提浓缩液,备用; 步骤3、将步骤(2)的滤渣加入6-9倍重量的60-75%的食用乙醇溶液,回流煎煮2-4小 时,过滤,重复操作一次,将两次滤液混合,减压蒸馏出去乙醇,即为醇提浓缩液,备用; 步骤4、将水提浓缩液与醇提浓缩液混合,减压蒸馏,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5-1. 35 (55-65°C测),即为中药浸膏; 步骤5、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将中药浸膏制成临床需要的成品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治疗肠道寄生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 中药制剂可以制成胶囊剂、片剂、丸剂、颗粒剂、散剂或糖浆剂。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4491798SQ201410774092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6日
【发明者】邓凤桂 申请人: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