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411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包括滇五味、野菱根、绞股蓝、半枝莲、刺五加、菝葜叶、夜交藤、黄狗肾,山楂、丹参、薤白、紫草、茭白、葫芦巴、莲子心、荩草、蚌兰叶、漆大姑根、碗花草、橄核莲。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专用于动脉硬化,临床应用安全,服用不刺激内脏。通过各组分的合理配伍显著提高了疗效,改变或缓和了药性,消除了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治疗周期短且疗效显著,临床应用研究表明,本发明对动脉硬化的有效治愈率达92%,总有效率达98%。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脑动脉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的女性,主要改变是动脉内膜深层的脂肪变性和胆固醇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及各种继发病变,使管腔痉挛、狭窄、甚至闭塞,继而引起一系列神经精神障碍。可能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多因素、多环节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其中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血脂水平过高或代谢紊乱、血小板活化、聚集等在动脉硬化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其确切原因尚未阐明。因而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西医尚无何特效药物,只是针对症状予降血脂、扩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代谢等治疗,疗效不确定,且易复发。脑动脉硬化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由于人到中年,肝肾多以亏损,加之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熬夜等,起居不慎或禀赋不足,致肝肾更加虚惫,风自内生,风木横克脾土,脾虚失于建运,则水停为湿,湿聚生痰,日久痰阻瘀生,蒙蔽清窍而发病,故而治疗本病,宜发扬中医整体观念、治病求本的特色,采用培补肝肾、调理脾胃、活血化瘀、涤痰醒脑之法。
动脉硬化对身体危害极大,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目前采用中医治疗动脉硬化已被广泛接受。
[0003]申请公布号为“CN 102935178 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由杞果、山茱萸、石斛、当归、天麻、制首乌、怀牛膝、焦术、丹参、焦山楂、炒卜子、半夏、橘红、云苓、三七参、炒远志为原料制成。该中药组合物对动脉硬化的总有效率为95.4%左右,但其对动脉硬化治愈率仅为31.7%左右,治愈率低。


【发明内容】

[0004]为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服用方便且治愈率高的治疗季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
[0005]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滇五味12-30份、野菱根15-25份、绞股蓝10-20份、半枝莲10-20份、刺五加10-20份、菝葜叶10-20份、夜交藤10-20份、黄狗肾10-20份,山楂10-20份、丹参5_12份、薤白5_12份、紫草5_12份、茭白5-12份、葫芦巴5-12份、莲子心5-20份、荩草10-20份、蚌兰叶10-20份、漆大姑根10-20份、碗花草20-30份、橄核莲10-20份。
[0006]优选的,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滇五味15-25份、野菱根18-22份、绞股蓝13-18份、半枝莲13-18份、刺五加13-18份、菝葜叶13-18份、夜交藤13-18份、黄狗肾13-18份,山楂13-18份、丹参8-10份、薤白8_10份、紫草8_10份、茭白8_10份、葫芦巴8-10份、莲子心10-18份、荩草15-17份、蚌兰叶15-17份、漆大姑根15-17份、碗花草22-27份、橄核莲15-17份。
[0007]进一步的,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滇五味21份、野菱根20份、绞股蓝15份、半枝莲15份、刺五加15份、菝葜叶15份、夜交藤15份、黄狗肾15份,山楂15份、丹参9份、薤白9份、紫草9份、茭白9份、葫芦巴9份、莲子心12份、荩草15份、蚌兰叶15份、漆大姑根15份、碗花草25份、橄核莲15份。
[0008]滇五味,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主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丨季失眠;
野菱根,味微苦,性凉;利水通淋,主小便淋痛;
绞股蓝,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肾炎,胃肠炎;
半枝莲,味辛、苦,性寒;归肺、肝、肾经;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
刺五加,味辛、微苦,性温,归脾、肾、心经;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
菝葜叶,味甘,性平,祛风;利湿;解毒;主风肿;疮疖;肿毒;臁疮;烧烫伤;
夜交藤,味甘性平,入心、肝经;养心,安神,通络,祛风;治失眠,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
黄狗肾,味咸,大热,暖肾,壮阳,益精;用于肾虚阳瘘,遗精,腰膝酸软;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薤白,味辛、苦,性温;归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泄痢后重;
紫草,味甘,性寒,归心、肝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瘆;血热毒盛,斑瘆紫黑,麻瘆不透,疮疡,湿瘆,水火烫伤;
茭白,味甘,性寒;入肝、脾二经;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治烦热,消渴,黄疸,痢疾,目赤,风疮;
葫芦巴,味苦,性温;归肾经;温肾,祛寒,止痛;用于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
莲子心,味苦,性寒;归心、肾经;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精止血;用于热入心包,神昏谵语,心肾不交,失眠遗精,血热吐血;
荩草,味苦,性平;止咳、定喘,杀虫;《本经》记载:“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
蚌兰叶,味甘苦,性凉;清热,止血,去瘀治肺热燥咳,吐血,便血,尿血,痢疾,跌打损伤;
漆大姑根,味苦、涩,性平;归大肠经;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主肠炎;痢疾;牙痛;咽喉痛;乳腺炎;皮肤湿瘆;烧伤;白带; 碗花草,味辛,性微酸;健胃消食;解毒消肿;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腹泻;痈肿疮疖; 橄核莲,味苦、性寒,清热解毒。
[0009]使用方法:按照传统中药煎制方法,用水煎制成汤剂,每日服用2-4次,15天为一疗程。
[0010]禁忌:孕妇禁用;用药期间忌烟、酒、生葱、生蒜、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油腻食物。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专用于动脉硬化,临床应用安全,服用不刺激内脏。通过各组分的合理配伍显著提高了疗效,改变或缓和了药性,消除了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治疗周期短且疗效显著,临床应用研宄表明,本发明对动脉硬化的有效治愈率达92%,总有效率达98%。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
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滇五味21g、野菱根20g、绞股蓝15g、半枝莲15g、刺五加15g、菝葜叶15g、夜交藤15g、黄狗肾15g,山楂15g、丹参9g、薤白9g、紫草9g、茭白9g、葫芦巴9g、莲子心12g、荩草15g、蚌兰叶15g、漆大姑根15g、碗花草25g、橄核莲15g。
[0013]按照传统中药煎制方法,用水煎制成汤剂,每日2-4剂内服,15天为一疗程。
[0014]实施例2
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滇五味15g、野菱根18g、绞股蓝13g、半枝莲13g、刺五加13g、菝葜叶18g、夜交藤18g、黄狗肾18g,山楂18g、丹参10g、薤白Sg、紫草8g、茭白8g、葫芦巴8g、莲子心10g、荩草17g、蚌兰叶17g、漆大姑根17g、碗花草27g、橄核莲17g。
[0015]按照传统中药煎制方法,用水煎制成汤剂,每日2-4剂内服,15天为一疗程。
[0016]实施例3
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滇五味25g、野菱根22g、绞股蓝18g、半枝莲18g、刺五加18g、菝葜叶13g、夜交藤13g、黄狗肾13g,山楂13g、丹参8g、薤白10g、紫草10g、茭白10g、葫芦巴10g、莲子心18g、荩草15g、蚌兰叶15g、漆大姑根15g、碗花草22g、橄核莲15g。
[0017]按照传统中药煎制方法,用水煎制成汤剂,每日2-4剂内服,15天为一疗程。
[0018]实施例4
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滇五味22g、野菱根20g、绞股蓝15g、半枝莲15g、刺五加15g、菝葜叶17g、夜交藤17g、黄狗肾17g,山楂17g、丹参8g、薤白8g、紫草8g、菱白10g、葫芦巴10g、莲子心16g、草草16g、鮮兰叶16g、漆大姑根16g、碗花草24g、橄核莲16g。
[0019]按照传统中药煎制方法,用水煎制成汤剂,每日2-4剂内服,15天为一疗程。
[0020]实施例5
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滇五味12g、野菱根15g、绞股蓝10g、半枝莲10g、刺五加10g、菝葜叶20g、夜交藤20g、黄狗肾20g,山楂20g、丹参12g、薤白5g、紫草5g、茭白5g、葫芦巴5g、莲子心5g、荩草10g、蚌兰叶20g、漆大姑根20g、碗花草30g、橄核莲20g。
[0021]按照传统中药煎制方法,用水煎制成汤剂,每日2-4剂内服,15天为一疗程。
[0022]实施例6
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滇五味30g、野菱根25g、绞股蓝20g、半枝莲20g、刺五加20g、菝葜叶10g、夜交藤10g、黄狗肾1g,山楂10g、丹参5g、薤白5g、紫草12g、茭白12g、葫芦巴12g、莲子心20g、荩草20g、蚌兰叶10g、漆大姑根10g、碗花草20g、橄核莲10g。
[0023]按照传统中药煎制方法,用水煎制成汤剂,每日2-4剂内服,15天为一疗程。
[0024]实施例7
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滇五味27g、野菱根22g、绞股蓝Hg、半枝莲Hg、刺五加i3g、菝葜叶i3g、夜交藤iig、黄狗肾iig,山楂Hg、丹参Sg、薤白Sg、紫草8g、茭白8g、葫芦巴8g、莲子心20g、荩草15g、蚌兰叶17g、漆大姑根17g、碗花草26g、橄核莲13g。
[0025]按照传统中药煎制方法,用水煎制成汤剂,每日2-4剂内服,15天为一疗程。
[0026]实施例8
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分组成:滇五味18g、野菱根22g、绞股蓝15g、半枝莲13g、刺五加13g、菝葜叶13g、夜交藤13g、黄狗肾llg,山楂llg、丹参12g、薤白12g、紫草7g、茭白12g、葫芦巴12g、莲子心13g、荩草13g、蚌兰叶13g、漆大姑根13g、碗花草22g、橄核莲18g。
[0027]按照传统中药煎制方法,用水煎制成汤剂,每日2-4剂内服,15天为一疗程。
[0028]临床观察
一般资料
本发明人于2011年至今对500例动脉硬化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年龄20到75岁,病程1~10年不等。
[0029]治疗方法:内服,每日2-4次,每次一剂,每剂即各实施例所述药量,15天为一疗程。
[0030]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药新药临床研宄指导原则》制定: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或大部分消失;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减轻或缓解;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0031]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占92%,显效占4.1%,有效占1.9%,无效占2%,总有效率达98%ο
[0032]典型病例:
1.黄某,男,59岁,患者,头晕、头痛、颈背痛、双下肢无力两年余,症状时轻时重,症状重时头晕耳鸣不能起床、动则恶心呕吐,测血压130/80mmHg,血脂正常。T⑶示:大脑中动脉双椎动脉血流增快,端流杂音。诊断:脑血管痉挛;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中药组合物,每日三剂,15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再巩固2个疗程后治愈;即该病症患者,使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个疗程后治愈,I年后随访无复发。
[0033]2.王某,男,42岁,不明原因头晕,头昏沉,记忆减退,失眠,测血压130/90mmHg,血脂稍高,T⑶检查:双大脑及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左右对称,流速缓慢,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左右不对称,左侧流速缓慢。诊断:1.脑动脉硬化,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中药组合物,每日三剂,15天为一疗程,不到2个疗程即见效,4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巩固I个疗程后治愈;即该病症患者,使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个疗程后治愈,I年后随访无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滇五味12-30份、野菱根15-25份、绞股蓝10-20份、半枝莲10-20份、刺五加10-20份、菝葜叶10-20份、夜交藤10-20份、黄狗肾10-20份,山楂10-20份、丹参5-12份、薤白5-12份、紫草5-12份、茭白5-12份、葫芦巴5-12份、莲子心5-20份、荩草10-20份、蚌兰叶10-20份、漆大姑根10-20份、碗花草20-30份、橄核莲10-2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滇五味15-25份、野菱根18-22份、绞股蓝13-18份、半枝莲13-18份、刺五加13-18份、菝葜叶13-18份、夜交藤13-18份、黄狗肾13-18份,山楂13-18份、丹参8_10份、薤白8-10份、紫草8-10份、茭白8-10份、葫芦巴8-10份、莲子心10-18份、荩草15-17份、蚌兰叶15-17份、漆大姑根15-17份、碗花草22-27份、橄核莲15-17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滇五味21份、野菱根20份、绞股蓝15份、半枝莲15份、刺五加15份、菝葜叶15份、夜交藤15份、黄狗肾15份,山楂15份、丹参9份、薤白9份、紫草9份、英白9份、葫芦巴9份、莲子心12份、荩草15份、蚌兰叶15份、漆大姑根15份、碗花草25份、橄核莲15份。
【文档编号】A61P9/10GK104435922SQ201410791443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9日
【发明者】李建德 申请人:李建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