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蚊虫叮咬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4997阅读:1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治蚊虫叮咬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蚊虫叮咬的中药制剂,属于日用品领域及中药领域。本发明以紫苏、香薷、干姜、白芷、五味子、酸枣仁、甘草、麦麸皮为原料,按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制备成的内服制剂及外敷制剂或按生产化妆品的常规工艺制备成霜剂或膏剂。临床试验资料显示,本发明药物具有很好的预防蚊虫叮咬的效果。本发明采用药食同源植物原料,无毒无副作用,没有二次伤害,可以长期重复使用,老少皆宜、四季皆宜,是居家、差旅必备之佳品。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防治蚊虫叮咬的药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治蚊虫叮咬的药物,属于中药领域及日用品领域;本发明同时还涉及该药物的剂型。
技术背景
[0002]蚊子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被蚊虫叮咬可能会感染上述病原体引发的许多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蚊虫咬伤会出现小红丘疹、局部瘙痒;在个别的情况下,出现叮痕(即平滑、突起、发红的皮肤)或硬肿。严重时局部产生大疱、出血性坏死等严重反应,因此,蚊虫叮咬是夏季皮肤科常见病症。目前人们主要通过花露水等一些产品来缓解或预防蚊虫的叮咬,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治蚊虫叮咬的药物。
[0004]本发明的药物是以紫苏、香薷、干姜、白芷、五味子、酸枣仁、甘草、麦麸皮为原料进行组方配伍,共凑和中祛湿、理气宽中、发汗解表、排毒解毒、扶正固表、对抗蚊虫容易叮咬之功能。
[0005]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功效: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本发明以紫苏作君药,发汗解表去除皮肤淤积、招惹蚊虫之邪气,理气宽中去除体内容易恋邪之毒素,同时提升皮肤功能并有效减少被侵害次数和程度。
[0006]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功效:发汗解表,和中利湿。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二者共同作为臣药,进一步强化君药紫苏的主导作用。
[0007]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燥湿、消肿、排脓。五味子,酸、甘,温;归肺,心、肾经;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酸枣仁,甘、酸,平;归肝、胆、心经;功能:补肝,宁心,敛汗,生津。三味药共同作为佐药,一方面加强君臣药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提升人们睡眠质量,从而提升皮肤的保护与防御功能。
[0008]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甘草作为使药之一,扶持正气,解除皮肤与体内毒素,避免蚊虫叮咬,兼具调和诸药作用。麦麸皮,扶正益气、和中养胃,作为使药之一,引导诸药发挥并解除人体容易被蚊虫叮咬的现状。
[0009]本发明的药物组方按以下重量份进行配比:紫苏40-50份,香薷20-30份,干姜20-30份,白芷10-20份,五味子10-20份,酸枣仁10-20份,甘草5_10份,麦麸皮5_10份。
[0010]优选配比:紫苏45-50份,香薷20-25,干姜20-25份,白芷13-17份,五味子13-17份,酸枣仁13-17份,甘草7-8份,麦麸皮7-8份。
[0011]最佳配比:紫苏45份,香薷22.5份,干姜22.5份,白芷15份,五味子15份,酸枣仁15份,甘草7.5份,麦麸皮7.5份。
[0012]本方面的药物可按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制备成的内服制剂(如片剂、丸剂、胶囊剂等)或外敷制剂(膏剂、擦剂等),也可以按生产化妆品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霜剂或膏剂。
[0013]下面通过临床资料对本发明药物防治蚊虫叮咬的效果进行说明。
[0014]一、治疗临床资料
1、观察对象:被蚊虫叮咬者,72例,年龄在5-85岁。
[0015]2、临床症状:蚊虫咬伤部位出现小红丘疹,红肿,甚至气泡。局部瘙痒难忍。
[0016]3、治疗方法:本发明喷雾剂药物(闻不叮喷雾剂)。用法用量:将喷雾剂喷涂于蚊虫咬伤部位。必要时可多喷几次。
[0017]4、治疗标准:显效:在很短的时间内(5分钟以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在30分钟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无效:3小时之内临床症状未见好转。
[0018]5、观察结果:痊愈:68例(94.4%),有效:4例(5.6%),无效:0例(0%),总有效率
100% O
[0019]二、预防临床资料
1、观察对象:选择100名自愿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50名。
[0020]2、实验方法: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实验组服用本发明片剂药物(闻不叮精华片)。规格:1.0g。用法用量:早晚各一片,温开水直接冲服,试验时对照组同时含服I片。将两组自愿者安排在相同的环境(蚊虫较多的环境)中两小时,观察并统计实验结果。
[0021]3、实验结果:对照组有47名被蚊虫叮咬,全部有明显的瘙痒和不同程度的红肿现象,相较之前被叮咬没有明显不同。实验组,只有2名被蚊虫叮咬,仅有稍微红肿,有轻微瘙痒,但较之前则轻微许多;其余48人则未被蚊虫叮咬。
[0022]上述临床试验资料显示,本发明药物不仅对蚊虫叮咬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另外本发明采用药食同源植物原料,无毒无副作用,没有二次伤害,可以长期重复使用,老少皆宜、四季皆宜,是居家、差旅必备之佳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药物的配方及制剂的制备做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1、片剂的制备
配方:紫苏45份,香薷22.5份,干姜22.5份,白芷15份,五味子15份,酸枣仁15份,甘草7.5份,麦麸皮7.5份。
[0025]工艺:按药剂学制备片剂的常规工艺制备成。规格:1.0g。
[0026]用法:早晚各一片,或必要时含化,或温开水直接冲服。
[0027]实施例2、膏剂的制备
配方:紫苏45份,香薷20,干姜20份,白芷13份,五味子13份,酸枣仁13份,甘草7份,麦麸皮7份。
[0028]工艺:按药剂学制备膏剂的常规工艺制备成。规格:50g/瓶。
[0029]用法:将膏剂涂抹于被蚊虫咬伤部位。必要时可多涂几次。也可以做预防性涂抹。
[0030]实施例3、喷雾剂的制备配方:紫苏50份,香薷25,干姜25份,白芷17份,五味子17份,酸枣仁17份,甘草8份,麦麸皮8份。
[0031]工艺:按药剂学制备喷雾剂的常规工艺制备成。规格:60ml/瓶。
[0032]用法:将喷雾剂喷涂于蚊虫咬伤部位。必要时可多喷几次。也可以做预防性喷洒。
[0033]实施例4、霜剂的制备
配方:紫苏50份,香薷30份,干姜30份,白芷20份,五味子20份,酸枣仁20份,甘草10份,麦麸皮10份。
[0034]工艺:按生产化妆品霜剂的常规工艺制备成。规格:50g/瓶。
[0035]用法:将霜剂涂抹于蚊虫咬伤部位。必要时可多涂几次。也可以做预防性涂抹。
[0036]实施例5、膏剂的制备
配方:紫苏40份,香薷20份,干姜20份,白芷10份,五味子10份,酸枣仁10份,甘草5份,麦麸皮5份。
[0037]工艺:按生产化妆品膏剂的常规工艺制备成。规格:90g/瓶。
[0038]用法:将膏剂涂抹于蚊虫咬伤部位。必要时可多涂几次。也可以做预防性涂抹。
[0039]上述实施例中,各原料均以重量份计。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防治蚊虫叮咬的药物,是以紫苏、香薷、干姜、白芷、五味子、酸枣仁、甘草、麦麸皮为原料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防治蚊虫叮咬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药按以下重量份进行配比:紫苏40-50份,香薷20-30份,干姜20-30份,白芷10-20份,五味子10-20份,酸枣仁10-20份,甘草5-10份,麦麸皮5-10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防治蚊虫叮咬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药按以下重量份进行配比:紫苏45-50份,香薷20-25,干姜20-25份,白芷13-17份,五味子13-17份,酸枣仁13-17份,甘草7-8份,麦麸皮7-8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防治蚊虫叮咬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药按以下重量份进行配比:紫苏45份,香薷22.5份,干姜22.5份,白芷15份,五味子15份,酸枣仁15份,甘草7.5份,麦麸皮7.5份。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任何一种用于防治蚊虫叮咬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制备成的内服制剂。
6.如权利要求1-4所述任何一种用于防治蚊虫叮咬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药剂学的常规工艺制备成外敷制剂。
7.如权利要求1-4所述任何一种用于防治蚊虫叮咬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生产化妆品的常规工艺和辅料制备成霜剂或膏剂。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4474522SQ201410839127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30日
【发明者】王学礼, 贾孝荣, 王新本 申请人:兰州古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