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鼾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660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鼾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止鼾器,包括由弹性材料一体制成的上牙套、下牙套和连接体,连接体连接上牙套和下牙套,上牙套由第一前挡片、第一后挡片和位于连体上表面的上咬合面构成,下牙套由第二前挡片、第二后挡片和位于连接体下表面的下咬合面构成,连接体中间位置设置有前呼吸孔,连接体侧面设置有侧面呼吸孔。本实用新型根据中国人的人体特点采用弹性材料一体制成,并设计了止鼾器的尺寸,佩戴舒服,不会引起严重的异物感,且在中间位置和侧面设置有呼吸孔,不会引起呼吸不畅的问题。
【专利说明】
—种止鼻干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口腔内部上颚及下颚牙齿的咬合的止鼻干器。

【背景技术】
[0002]经众多医学专家证实,打呼噜及睡眠呼吸暂停主要是因为上呼吸道和咽喉部软组织(包括扁桃体、舌根等)松弛或塌陷所致,是上气道生理结构问题,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以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等造成了上呼吸道软组织松弛下垂。特别在睡觉时神经兴奋度下降促使松弛的咽喉部软组织更加下垂,堵塞了呼吸器管使呼吸不畅,当呼吸气流通过咽喉部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并引起共鸣腔的震动就出现了鼾声。
[0003]目前治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呼吸机,睡觉时配戴连接呼吸管道的面罩,呼吸机将空气通过管道强行输入呼吸道,缺点是价格贵,而且每次配戴都特别难受;二、手术,将松弛下垂的咽喉部软组织切除,从而使呼吸道恢复通畅;缺点是价格贵,而且可能还会再次生长;三是供口腔内部上颚及下颚牙齿咬合的止鼾器件,如申请号为201110057082.X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阻鼾器,这种阻鼾器由上牙套、下牙套和连接体组成,上牙套由第一咬合部与第一内、外挡墙构成,下牙套由第二咬合部与第二内、夕卜挡墙构成。由于仅在止鼾器的中间位置设置呼吸孔,夜晚如果仅靠嘴呼吸时,会引起呼吸不畅,且由于该止鼾器的各部件的尺寸不合理,在夜晚带时会有严重的异物感,造成人体感觉异常不舒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鼾器,解决现有的止鼾器使用时人体感觉异常不舒服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止鼾器,包括由弹性材料一体制成的上牙套、下牙套和连接体,连接体连接上牙套和下牙套,上牙套由第一前挡片、第一后挡片和位于连体上表面的上咬合面构成,下牙套由第二前挡片、第二后挡片和位于连接体下表面的下咬合面构成,连接体中间位置设置有前呼吸孔,连接体侧面设置有侧面呼吸孔。
[0006]其中,优选地,前呼吸孔的数量为4个,均匀分布在连接体的中间位置,呼吸孔的宽度为6?8mm。
[0007]其中,优选地,侧面呼吸孔距连接体端部的距离为15?20mm。
[0008]其中,优选地,侧面呼吸孔的宽度为10?15mm。
[0009]其中,优选地,连接体的厚度从两端部至中间位置逐渐减小,连接体两端部的厚度为5mm,连接体中间位置的厚度为4mm。
[0010]其中,优选地,第一前挡片的高度从中间位置至两端部逐渐减小,第一前挡片中间位置的高度为10?12mm,第一前挡片两端部的高度为3?5mm。
[0011]其中,优选地,第二后挡片根据人体下腭倾斜设置,从底部到顶端的距离中间位置为6?8mm,两端部为2?3mm,从中间位置至两端部逐渐减小。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1.本实用新型止鼾器的侧面设置有侧面呼吸孔,加上设置在中间位置的前呼吸孔,夜晚如果仅靠嘴呼吸时,不会引起呼吸不畅的问题。
[0014]2.本实用新型根据中国人的人体特点采用弹性材料一体制成,并设计了止鼾器的尺寸,佩戴舒服,不会引起严重的异物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鼾器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鼾器反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沿A向视图。
[0019]图中,1.上牙套,11.第一前挡片,12.第一后挡片,13.上咬合面,2.下牙套,21.第二前挡片,22.第二后挡片,23.下咬合面,3.连接体,4.前呼吸孔,5.侧面呼吸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止鼾器,包括由弹性材料一体制成的上牙套1、下牙套2和连接体3,连接体3连接所上牙套1和下牙套2,上牙套1由第一前挡片11、第一后挡片12和位于连体上表面的上咬合面13构成,下牙套2由第二前挡片21、第二后挡片22和位于连接体3下表面的下咬合面23构成,连接体中间位置设置有前呼吸孔4,连接体侧面设置有侧面呼吸孔5。在中间位置的前呼吸孔4,加上在侧面设置侧面呼吸孔5,夜晚如果仅靠嘴呼吸时,不会引起呼吸不畅的问题。
[0022]其中,前呼吸孔4的数量为4个,均匀分布在连接体的中间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前呼吸孔4的尺寸相同,其宽度为7mm。在本实用新型中,呼吸孔的宽度并不局限于此,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可设置为6?8mm。在本实施例中,侧面呼吸孔5距连接体3端部的距离为15_,即侧面呼吸孔5设置有止鼾器侧面的中部,在本实用新型中,侧面呼吸孔5距连接体3端部的距离可为15?20mm。
[0023]其中,侧面呼吸孔5的宽度为12_,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侧面呼吸孔5的宽度可为 10 ?15mm。
[0024]其中,连接体的厚度从两端部至中间位置逐渐减小,连接体两端部的厚度为5mm,连接体中间位置的厚度为4_。
[0025]其中,第一前挡片11的高度从中间位置至两端部逐渐减小,第一前挡片11中间位置的高度为10_,第一前挡片11两端部的高度为5_。在本实用新新型中,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第一前挡片11中间位置的高度可为10?12mm,第一前挡片11两端部的高度可为3 ?5mm0
[0026]其中,第二后挡片22根据人体下腭倾斜设置,从底部到顶端的距离中间位置为7_,两端部为3_,从中间位置至两端部逐渐减小。在本实用新型中,从底部到顶端的距离中间位置可为6?8_,两端部可为2?3_。第一后挡片12也根据人体下腭倾斜设置。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弹性材料一体制成的上牙套、下牙套和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连接所述上牙套和所述下牙套,所述上牙套由第一前挡片、第一后挡片和位于所述连体上表面的上咬合面构成,所述下牙套由第二前挡片、第二后挡片和位于所述连接体下表面的下咬合面构成,所述连接体中间位置设置有前呼吸孔,所述连接体侧面设置有侧面呼吸孔;所述前呼吸孔的数量为4个,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体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前挡片的高度从中间位置至两端部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前挡片中间位置的高度为10?12_,所述第一前挡片两端部的高度为3mm ;所述第二后挡片根据人体下腭倾斜设置,从底部到顶端的距离中间位置为6?8mm,两端部为2?3mm,从中间位置至两端部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呼吸孔的宽度为6?8_。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呼吸孔距所述连接体端部的距离为15?20_。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呼吸孔的宽度为10?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厚度从两端部至中间位置逐渐减小,所述连接体两端部的厚度为5_,所述连接体中间位置的厚度为4_。
【文档编号】A61F5/56GK204192837SQ201420032224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7日
【发明者】许香立 申请人:许香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