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止鼾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84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升降止鼾枕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通过电路自动调节支架高度从而具有止鼾功能的枕头的改进。
背景技术
打鼾症状在中老年人和肥胖者中较为常见。打鼾不仅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严重的打鼾被称为“睡眠期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一种可致命的口腔疾病。
治疗打鼾的常规方法有三种手术、吃药、呼吸机。手术法切除软腭或小舌头的部分,但不能改变大舌头继续往上抬升造成新阻塞的趋势;吃药是改变内循环,消肿强肌,但长期服用有副作用;呼吸机是抢救危重病人的方法,费用高。
因此有人通过改变枕头的形状来达到止鼾效果,详细请参照中国实用新型专利92227760,其方法如下一种枕头,包括枕套和枕芯,枕芯的下表面为平面,上表面呈波浪形,从前向后包括前波峰、波谷和后波峰,在前波峰和前侧边缘之间有一半椭圆形凹陷区域,前侧边缘处最薄,后波峰处最厚。由于这种波浪状结构,使用者睡眠时头颈基本在一直线方向上,从而使呼吸道保持畅通,消除了产生鼾声的主要因素。
该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每一个使用者的身材、头型和睡眠方式等都不一样,使用同样的枕头不能都达到止鼾的效果。因此难于生产完全适合各种使用者的枕头。
因此,现有存在缺陷,而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止鼾枕头,通过设置马达控制枕头上层架的高低升降,在使用者打鼾时能通过升高其头枕部,改变其呼吸道状态来止鼾,其适用于对各种使用者的止鼾起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升降止鼾枕头,其包括枕套,其中所述枕头还包括一支架,其至少具有一上层架以及一下层架,所述上层架与所述下层架之间还设置有交叉升降结构,以及在该交叉升降结构上设置有一升降叉杆固定在所述交叉升降结构的两支臂上;并且一马达设置在所述下层架上,其驱动一螺纹杆对所述升降叉杆可进行升降操作。
所述的止鼾枕头,其中,所述支架的下层板上还设置有一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连接一声音感应器,以及一微处理芯片,在所述声音感应器感应到鼾声时即由所述微处理芯片驱动所述马达拉升所述上层架。
所述的止鼾枕头,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在无鼾声达到一预定时间后恢复所述上层架的高度。
所述的止鼾枕头,其中,所述交叉升降结构包括一X型支臂,其上下的端部分别枢轴固定在所述上层架或下层架上,并在所述支臂中轴设置一中心枢轴。
所述的止鼾枕头,其中,所述升降叉杆为工字型,其上下横杆分别固定两侧X型支臂。
所述的止鼾枕头,其中,所述马达为一直流马达,并且所述螺纹杆穿越一固定于所述下层架上螺纹孔后,铰连所述升降叉杆的上侧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升降止鼾枕头,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其能使不同使用者达到完全止鼾的效果,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枕头内支架的局部结构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枕头内支架的去掉马达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枕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升降止鼾枕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其包括枕套110,所述枕套110内设置有一支架120,该支架120至少包括一上层架(图中未示出)以及一下层架121,所示上层架可以采用平板或框架结构,其上一般可以承载一海绵垫等,在所述上层架和下层架之间还设置有一交叉升降结构130,该交叉升降结构130包括有两侧的X型支臂131、132,在该两支臂之间设置有一工字型升降叉杆140,该工字型升降叉杆140的上侧铰接有一螺纹杆150,该螺纹杆150通过一马达160驱动,较好的是,该马达采用一直流电机,这样防止在枕头内使用危险性较高的电压和电流。
为该马达160供电和驱动的电路可以设置在所述支架内,所述马达160也固定在下层架121上,该下层架121也可以设置为平板或框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升降止鼾枕头,其控制原理可由一驱动电路实现(图中未示出),该驱动电路中设置有一微处理芯片,以及连接控制的一声音感应器,在收到使用者睡眠过程中的鼾声时,所述声音感应器向所述微处理芯片发送信号,该微处理芯片将控制驱动所述马达160启动,马达160通过驱动所述螺纹杆150在固定在所述下层架121上的一螺纹孔170,该螺纹孔170可以设置在一固定座171的弯折部上,该固定座171用于固定所述马达160。所述螺纹杆150在所述螺纹孔170中的旋转导致所述螺纹杆150的缓缓拉升所述升降叉杆140,由该升降叉杆140可以带动所述X型升降支臂131、132对所述上层架的抬升或降低。
与此同时,所述马达160接受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在有鼾声时,所述马达160驱动所述上层架上升,抬高使用者的喉部,从而使呼吸道畅通,消除鼾声;在鼾声终止后,所述驱动电路会控制所述马达160使枕头的上层架缓缓回落到初始状态,原因在于抬高枕部后对睡眠者会不舒适,导致睡眠的疲劳,因此,使用者在不打鼾后,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止鼾枕头就会恢复到原始未抬升的状态,从而使使用者睡眠更为舒适。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升降止鼾枕头可以采用一简单的支架结构,配合驱动电路的控制,实现自动调节枕头的高低,使睡眠者停止打鼾。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技术及其领域的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畴内,可能作出各种修改或变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止鼾枕头,其包括枕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还包括一支架包括,其至少具有一上层架以及一下层架,所述上层架与所述下层架之间还设有交叉升降结构,以及在该交叉升降结构上设置有一升降叉杆固定在所属交叉升降结构的两支臂上;一马达设计在所述下层架上,其驱动一螺纹杆对所属升降叉杆可进行升降操作;并且该下层板上还设置有一驱动电路,驱动所述马达拉升所述上层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鼾枕头,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还设有一与该驱动电路连接的声音感应器,以及一微处理芯片,在所述声音感应器感应到鼾声时即由所述微处理芯片驱动所述马达拉升所述上层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属的止鼾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升降结构包括一X型支臂,其上下的端部分别枢轴固定在所述上层架或下层架上,并在所述支臂中轴设置一中心枢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属的止鼾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叉杆为工字型,其上下横竿分别固定两侧X型支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鼾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为一直流马达,并且所述螺纹杆穿越一固定于所述下层架上螺纹孔后,铰连所述升降叉杆的上侧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升降止鼾枕头,其包括枕套,还包括一支架,其至少具有一上层架以及一下层架,所述上层架与所述下层架之间还设置有交叉升降结构,以及在该交叉升降结构上设置有一升降叉杆固定在所述交叉升降结构的两支臂上;并且一马达设置在所述下层架上,其驱动一螺纹杆对所述升降叉杆可进行升降操作。本实用新型产品其能使不同使用者达到完全止鼾的效果,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47G9/10GK2882572SQ20052006200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9日
发明者何纯正 申请人:何纯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