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674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缝合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缝合针,包括针尖、针体和针尾,其特征是:所述针尖和针体的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针尾的端部两有个截面为正方形的夹持体,两夹持体之间为空腔,夹持体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夹持体下部的针尾上有穿线孔,穿线孔和空腔之间由穿线槽连通,该穿线槽的一端连通空腔的下部,穿线槽的另一端连通穿线孔的下部。本实用新型具有夹持可靠、灵活、省力,穿线容易且对需要缝合的组织损伤较小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手术缝合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手术缝合针。
【背景技术】
[0002]在外科手术中,缝合伤口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有些小手术本身切割的时间很短,大多数都用在了缝合伤口上,因此缝合针在手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的手术缝合针表面光滑,因此手术针与持针钳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导致医护人员在使用持针钳持住缝合针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缝合针容易旋转,稍微不慎,就有可能将缝针掉落,影响手术的进行,甚至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除此之外,在用持针钳夹持缝合针时,因伤口及夹持部位的需要,夹持缝合针后,需保持缝合针和伤口呈一定角度进行引线,且持针钳始终夹持在缝合针的固定位置,这样时间一长,医护人员的手就会觉得酸痛,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另外,现有的开口式缝合针,因穿线槽的开口设置在针体上,缝合伤口时对人体组织损伤较大,且引线过程中,手术线容易在穿线槽中划出。这就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夹持手术针可靠、灵活、省力,穿线容易且对需要缝合的组织损伤较小的手术缝合针的技术方案。
[0005]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手术缝合针,包括针尖、针体和针尾,所述针尖和针体的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针尾的端部两有个截面为正方形的夹持体,两夹持体之间为空腔,夹持体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夹持体下部的针尾上有穿线孔,穿线孔和空腔之间由穿线槽连通,该穿线槽的一端连通空腔的下部,穿线槽的另一端连通穿线孔的下部。
[000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针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反射槽,该反射槽内部设有反射面,当手术针不慎掉落时,能便于医护人员快速寻找手术针,节约寻找时间。
[000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防滑纹的宽度和夹持体咬合面的宽度相等,保证了持针钳和夹持体的接触面积最大,摩擦力最大,缝合伤口最省力。
[000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穿线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带有圆弧倒角的正方形,防止引线过程中穿线孔的棱角将手术线磨损。
[000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所述穿线槽的截面沿着穿线的方向逐渐减小,使穿线容易,且缝合线不易从穿线孔中滑脱。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针尖和针体的横截面为圆形,用于柔软容易穿脱的组织之间的缝合,且对组织损伤小;所述针尾的端部有两个截面为正方形的夹持体,两夹持体之间为空腔,夹持体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防止了手术缝合针在持针钳中轻易的脱落;所述夹持体下部的针尾上有穿线孔,穿线孔和空腔体之间由穿线槽连通,该穿线槽的一端连通空腔的下部,穿线槽的另一端连通穿线孔的下部,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穿线槽的的开口设置在针尾上,减少了缝合过程中开口对组织的损伤,同时缝合线不易从穿线孔中滑脱。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3]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0014]图中,I为针尖,2为针体,2.1为反射面,2.2为反射槽,3为针尾,3.1为夹持体,3.2为空腔,3.3为穿线槽,3.4为穿线孔,3.5为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0016]通过附图1可以看出,一种手术缝合针,包括针尖1、针体2和针尾3,所述针尖I和针体2的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针尾3的端部有两个截面为正方形的夹持体3.1,两夹持体3.1之间为空腔3.2,夹持体3.1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3.5,防滑纹3.5的宽度和夹持体3.1咬合面的宽度相等。使用该缝合针时,可以用持针钳夹住两夹持体3.1的前、后面或左、右面,也可以夹住任意一个夹持体3.1的前、后面或左、右面,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需要可随时调整夹持部位,便于引线时缝合针角度的调整,操作灵活省力;所述针体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反射槽2.2,该反射槽2.2内部设有反射面2.1。
[0017]所述夹持体3.1下部的针尾3上有穿线孔3.4,穿线孔3.4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穿线孔3.4和空腔3.2之间由穿线槽3.3连通,该穿线槽3.3的一端连通空腔3.2的下部,穿线槽3.3的另一端连通穿线孔3.4的下部,穿线槽3.3的截面沿着穿线的方向逐渐减小。穿线时,将缝合线置于空腔3.2体中并顺应穿线槽3.3的方向使缝合线进入穿线孔3.4中,引线过程中,缝合线始终与穿线孔3.4内壁的上部接触,因而不会从穿线孔3.4中脱出。
[0018]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术缝合针,包括针尖、针体和针尾,其特征是:所述针尖和针体的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针尾的端部两有个截面为正方形的夹持体,两夹持体之间为空腔,夹持体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夹持体下部的针尾上有穿线孔,穿线孔和空腔之间由穿线槽连通,该穿线槽的一端连通空腔的下部,穿线槽的另一端连通穿线孔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缝合针,其特征是:所述针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反射槽,该反射槽内部设有反射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术缝合针,其特征是:所述防滑纹的宽度和夹持体咬合面的宽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术缝合针,其特征是:所述穿线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带有圆弧倒角的正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术缝合针,其特征是:所述穿线槽的截面沿着穿线的方向逐渐减小。
【文档编号】A61B17/06GK203677157SQ201420033232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0日
【发明者】燕锦虎, 孙蕾蕾 申请人:燕锦虎, 孙蕾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