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部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764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部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部固定架,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顶板、后斜板、前立板和两个侧立板,前立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侧立板连接,顶板的一端与后斜板的一端连接,顶板位于前立板和两个侧立板上,后斜板位于两个侧立板上,后斜板向远离前立板的方向向下倾斜,顶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头部放置通孔,前立板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孔,顶板和后斜板的上表面均铺设有软质垫子。使患者头部放在头部放置通孔中,面向头部固定架的内部即可,固定了头部以维持强迫体位,患者可以更好完成卧位要求,准确舒适,促进愈合,避免发生因卧位角度不正确而影响手术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起来简单、有效、方便、快捷。
【专利说明】一种头部固定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头部固定架。
【背景技术】
[0002]复杂视网膜玻璃体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部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为了使牵拉的视网膜复位,常用惰性气体或硅油进行玻璃体腔填充顶压网膜粘连复位,其术后体位尤为重要,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后需要采取俯卧位,保持患者的头面与地面平行的角度,而这种体位常常使患者痛苦不堪,一般要求持续三个月,这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是极大的考验。
[0003]而目前基本是靠患者自己来控制并坚持相应的体位,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护士的工作量,在卧床期间,患者由于没有任何外界措施限制,往往难以坚持长时间的强迫体位,容易发生卧位角度不正确的现象,造成治疗效果受到影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住院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部固定架,以解决现有的复杂视网膜玻璃体疾病患者由于没有任何外界措施限制,容易发生卧位角度不正确的现象,造成治疗效果受到影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住院费用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头部固定架,包括顶板、后斜板、前立板和两个侧立板,所述前立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立板连接,所述顶板的一端与所述后斜板的一端连接,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前立板和两个所述侧立板上,所述后斜板位于两个所述侧立板上,所述后斜板向远离所述前立板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顶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头部放置通孔,所述前立板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顶板和所述后斜板的上表面均铺设有软质垫子。
[0006]在使用时,将头部固定架放在床头,顶板朝上,使患者趴在床上,将头放在头部放置通孔中,面向头部固定架的内部即可,这样使头部受到约束,固定了头部以维持强迫体位,患者可以较舒适地长时间地达到卧位要求,有利于促进术后愈合。在使头部固定之前可先在头部放置通孔处放置一个环形一次性无菌治疗巾,不仅防止了头部与头部放置通孔的边缘直接接触而使患者有不适感、不便维持体位,还有助于保持头部固定架的卫生。
[0007]其后斜板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使患者的头部放入头部放置通孔时,上身可相应趴在后斜板上,减轻头部相对身体较高所带来的疲劳感,而且后斜板和顶板上的软质垫子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前立板上的通气孔有助于头部固定架内部的空气流通和患者的呼吸。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后斜板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19°?22°。该角度使人体更加放松,更加舒适,避免身体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有利于减缓疲劳,符合人体工程,使患者以最为舒适的状态保持相应的体位。[0009]进一步地,所述头部放置通孔呈圆形且直径为20cm?24cm。可对应覆盖小孩和大人的头部使用尺寸,防止针对不同的患者出现头部放置通孔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软质垫子为泡沫板,且所述泡沫板的表面设置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与两个所述侧立板固定连接。泡沫板较软,可使患者使用头部固定架时更加舒适,橡胶板耐磨且具有弹性,可对泡沫板起到防护作用,防止长时间使用造成泡沫板的损坏,使头部固定架更加耐用。
[0011]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为六个且等间距设置。可足以满足头部固定架内部空气的流通,有助于患者呼吸,并能防止通气孔过多使头部固定架的强度降低。
[0012]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辅助通气孔。支撑板用于支撑顶板,防止顶板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产生变形,一般可对称设置两个支撑板,能满足较好的支撑效果,更加实用,第一辅助通气孔用于增加头部固定架的透气性,一般可设置三个。
[0013]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侧立板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通气孔。可进一步提高头部固定架的透气性,确保患者的良好呼吸。第二辅助通气孔和第一辅助通气孔的具体数量均可根据不同的患者需要而定,一般可设置两个第二辅助通气孔,这样能比较合理的满足大多数患者的使用需要,同时又不会破坏侧立板的基本强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和所述后斜板的宽度均为85cm?90cm,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距离所述侧立板的下表面的高度为IOcm?12cm。这样的宽度略小于患者床位的宽度,使头部固定架放置在床上使用时不会因为过宽或过窄而影响患者使用。而顶板的高度也不宜过高或过低,该高度范围能使患者处于较为舒适的位置,防止患者过于疲劳。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前立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侧立板连接,顶板的一端与后斜板的一端连接,顶板位于前立板和两个侧立板上,后斜板位于两个侧立板上,后斜板向远离前立板的方向向下倾斜,顶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头部放置通孔,顶板和后斜板的上表面均铺设有软质垫子,使患者趴在床上,将头放在头部放置通孔中,面向头部固定架的内部即可,这样使头部受到约束,固定了头部以维持强迫体位,患者可以更好完成卧位要求,准确舒适,促进愈合,避免发生因卧位角度不正确而影响手术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起来简单、有效、方便、快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头部固定架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头部固定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9]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头部固定架,包括顶板1、后斜板2、前立板3和两个侧立板4,前立板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侧立板4连接,顶板I的一端与后斜板2的一端连接,顶板I位于前立板3和两个侧立板4上,后斜板2位于两个侧立板4上,后斜板2向远离前立板3的方向向下倾斜,顶板I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头部放置通孔5,前立板3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孔6,顶板I和后斜板2的上表面均铺设有软质垫子7。[0020]软质垫子7为海绵垫。后斜板2起到了过渡的作用,使患者的头部放入头部放置通孔5时,上身可相应趴在后斜板2上,减轻头部相对身体较高所带来的疲劳感,而且后斜板2和顶板I上的软质垫子7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前立板3上的通气孔6有助于头部固定架内部的空气流通和患者的呼吸。
[0021 ] 在使用时,将头部固定架放在床头,顶板I朝上,前立板3朝向床头,使患者趴在床上,将头放在头部放置通孔5中,面向头部固定架的内部即可,这样使头部受到约束,固定了头部以维持强迫体位,患者可以更好完成卧位要求,准确舒适,促进愈合,避免发生因卧位角度不正确而影响手术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起来简单、有效、方便、快捷。
[0022]另外,在使用之前可先在头部放置通孔5处放置一个环形一次性无菌治疗巾,不仅防止了头部与头部放置通孔5的边缘直接接触而使患者有不适感、不便维持体位,还有助于保持头部固定架的卫生。
[0023]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头部固定架,包括顶板1、后斜板2、前立板3和两个侧立板4,前立板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侧立板4连接,顶板I的一端与后斜板2的一端连接,顶板I位于前立板3和两个侧立板4上,后斜板2位于两个侧立板4上,后斜板2向远离前立板3的方向向下倾斜,顶板I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头部放置通孔5,前立板3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孔6,顶板I和后斜板2的上表面均铺设有软质垫子7。
[0024]在本实施例中,后斜板2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19°?22°,使人体更加放松,更加舒适,避免身体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有利于减缓疲劳,符合人体工程,使患者以最为舒适的状态保持相应的体位。头部放置通孔5呈圆形且直径为20cm?24cm。软质垫子7为泡沫板,且泡沫板的表面设置有橡胶板,橡胶板与两个侧立板4固定连接,泡沫板较软,可使患者使用头部固定架时更加舒适,橡胶板耐磨且具有弹性,可对泡沫板起到防护作用,防止长时间使用造成泡沫板的损坏,使头部固定架更加耐用。
[0025]通气孔6为六个且等间距设置,可足以满足头部固定架内部空气的流通,有助于患者呼吸,并能防止通气孔6过多使头部固定架的强度降低。顶板I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板8,支撑板8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辅助通气孔9,支撑板8用于支撑顶板1,防止顶板I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产生变形,支撑板8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头部放置通孔5的两侧,能满足较好的支撑效果,更加实用。
[0026]两个侧立板4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通气孔10,可进一步提高头部固定架的透气性,确保患者的良好呼吸。第二辅助通气孔10为两个,第一辅助通气孔9为三个,这样能比较合理的满足大多数患者的使用需要,同时又不会破坏侧立板4和支撑板8的基本强度。顶板I和后斜板2的宽度均为85cm?90cm,顶板I的上表面距离侧立板4的下表面的高度为IOcm?12cm,这样的宽度略小于患者床位的宽度,使头部固定架放置在床上使用时不会因为过宽或过窄而影响患者使用。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头部放置通孔的形状不限于圆形,还可以为椭圆形等形状。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头部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后斜板、前立板和两个侧立板,所述前立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立板连接,所述顶板的一端与所述后斜板的一端连接,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前立板和两个所述侧立板上,所述后斜板位于两个所述侧立板上,所述后斜板向远离所述前立板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顶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头部放置通孔,所述前立板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顶板和所述后斜板的上表面均铺设有软质垫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斜板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19°?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放置通孔呈圆形且直径为 20cm ?24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垫子为泡沫板,且所述泡沫板的表面设置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与两个所述侧立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为六个且等间距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辅助通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固定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立板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辅助通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后斜板的宽度均为85cm?90cm,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距离所述侧立板的下表面的高度为IOcm?12cm。
【文档编号】A61G13/12GK203790242SQ201420055479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8日
【发明者】刘群 申请人:刘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