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940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超声换能器,壳体包括外套、内套以及连接在内套上的把手,外套为一端封闭的管状体,管状体的侧面开设有结扎窗口,管状体的未封闭端为手术操作口,在手术操作口边缘设有呈对称分布的结扎定位卡槽和缝扎定位卡槽,结扎定位卡槽与结扎窗口处于管状体的同一侧;内套为两端贯通管体,内套长度小于外套的长度,内套管体的一端安装有超声换能器,另一端设有安装把手的接口,把手接口与超声换能器设置在内套管体的同一侧,在安装超声换能器相对一侧的内套管体上设有缝扎窗口。本实用新型探头采用分体式结构,不仅保留了原有多普勒探头的的结扎功能,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将探头设计成分体式结构,可以形成两个操作工位,从而实现对痔体进行结扎和悬吊缝扎可以在同样的探头下能够进行操作。
【专利说明】一种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多普勒探头,具体来讲是一种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在治疗痔疮时,起到探查痔动脉血管位置,然后对痔动脉血管进行结扎,起到治疗痔疮的作用。
[0003]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手术要求的提高,在最新的痔疮治疗技术中,不但要查痔动脉血管、进行查痔动脉血管结扎,还要对痔体进行缝合悬吊。因此,原来探头的功能就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窗口过小无法对痔体实施缝合悬吊操作,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不能满足现代治疗技术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通过对探头进行分体式结构设计,不仅可以满足现有手术的需要,同时还具有缝合术后对痔体进行悬吊操作的窗口。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超声换能器,所述壳体包括外套、内套以及连接在所述内套上的把手,所述外套为一端封闭的管状体,所述管状体的侧面开设有结扎窗口,所述管状体的未封闭端为手术操作口,在所述手术操作口边缘设有呈对称分布的结扎定位卡槽和缝扎定位卡槽,结扎定位卡槽与所述结扎窗口处于所述管状体的同一侧;所述内套为两端贯通管体,所述内套长度小于外套的长度,所述内套管体的一端安装有所述超声换能器,另一端设有安装把手的接口,所述把手接口与所述超声换能器设置在所述内套管体的同一侧,在安装所述超声换能器相对一侧的内套管体上设有缝扎窗口 ;所述内套插接在所述外套内,所述内套的把手接口卡接在所述结扎定位卡槽上,所述内套上的超声换能器通过外套上的结扎窗口进行探测,所述内套顶端与外套结扎窗口之间的空隙形成结扎工位;所述内套的把手接口旋转180°卡接在外套缝扎定位卡槽上,所述内套的缝扎窗口与所述外套的结扎窗口完全重合形成缝扎工位。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技术方案,前述的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所述结扎窗口的长度为所述外套长度的1/2?3/4,所述结扎窗口的宽度为所述外套宽度的1/3?1/2。
[0007]前述的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所述缝扎窗口的长度为所述内套长度的1/3?3/4,所述缝扎窗口的宽度为所述内套宽度的1/3?1/2。
[0008]前述的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所述内套与外套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减少空间浪费,增加手术操作空间。
[0009]前述的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所述把手内装有超声换能器连接器插座,可以直接与外设仪器连接,取代现有设备中的连接座,连接简单,视野清晰,有利于医生在实际手术中方便操作。
[0010]前述的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所述外套封闭端呈半球面结构,便于探头的插入,减少病人在手术中的痛苦。
[0011]进一步的,前述的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所述结扎定位卡和缝扎定位卡旁均设有退套销,以方便探头在不同工位下的转换。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探头采用分体式结构,不仅保留了原有多普勒探头的的结扎功能,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将探头设计成分体式结构,可以形成两个操作工位,从而实现对痔体进行结扎和悬吊缝扎可以在同样的探头下能够进行操作;原有手术的探头需要安装在专用的连接座上,通过连接座与外部设备连接,这样每次手术前都需要对连接座进行灭菌消毒,再将探头安装在连接座上,工序繁琐,而且连接座重量大,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专门对其进行辅助定位,体力消耗大,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内套上设置了把手,通过把手能够直接与外部设备相连。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套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套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扎工位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缝扎工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001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安装在壳体上的超声换能器1,壳体包括外套2、内套3以及连接在内套上的把手4,把手4内装有超声换能器连接器插座,外套为一端封闭的管状体,外套封闭端呈半球面结构,管状体的侧面开设有结扎窗口 5,结扎窗口 5的长度为外套长度的1/2,结扎窗口的宽度为外套宽度的1/3 ;管状体的未封闭端为手术操作口,在手术操作口边缘设有呈对称分布的结扎定位卡槽6和缝扎定位卡槽7,结扎定位卡槽6与结扎窗口 5处于管状体的同一侧;内套3为两端贯通管体,内套长度小于外套的长度,内套管体的一端安装有超声换能器1,另一端设有安装把手的接口 8,把手接口 8与超声换能器I设置在内套管体的同一侧,在安装超声换能器相对一侧的内套管体上设有缝扎窗口 9,缝扎窗口 9的长度为内套长度的1/3,缝扎窗口的宽度为内套宽度的1/3 ;内套插接在外套内,内套的把手接口卡接在结扎定位卡槽上,内套上的超声换能器通过外套上的结扎窗口进行探测,内套顶端与外套结扎窗口之间的空隙形成结扎工位;内套的把手接口旋转180°卡接在外套缝扎定位卡槽上,内套的缝扎窗口与外套的结扎窗口完全重合形成缝扎工位,在结扎定位卡和缝扎定位卡旁均设有退套销。
[0019]本实施例在使用前,将装有探头的内套先装入把手,再插入外壳体后并转动外套体,将内套的分岔处插入外套的卡槽内起到相对固定作用。在进行治疗时,首先将内套与外套设定为结扎工位,通过把手转动外套,由内套上的探头探查到痔动脉血管后,由内套和外套前端预留的窗口处进行结扎;然后退出内套,将内套旋转180°把手分岔口卡接在缝扎定位卡上,设定为缝扎工位,利用内套预留的缝扎窗口与外套的结扎窗口重叠,实现对痔体进行缝合;缝好后,转动外套和内套,退出缝合线,取出整个探头后,收紧缝合线,悬吊痔体即可。
[0020]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套、内套以及连接在所述内套上的把手,所述外套为一端封闭的管状体,所述管状体的侧面开设有结扎窗口,所述管状体的未封闭端为手术操作口,在所述手术操作口边缘设有呈对称分布的结扎定位卡槽和缝扎定位卡槽,结扎定位卡槽与所述结扎窗口处于所述管状体的同一侧;所述内套为两端贯通管体,所述内套长度小于外套的长度,所述内套管体的一端安装有所述超声换能器,另一端设有安装把手的接口,所述把手接口与所述超声换能器设置在所述内套管体的同一侧,在安装所述超声换能器相对一侧的内套管体上设有缝扎窗口 ;所述内套插接在所述外套内,所述内套的把手接口卡接在所述结扎定位卡槽上,所述内套上的超声换能器通过外套上的结扎窗口进行探测,所述内套顶端与外套结扎窗口之间的空隙形成结扎工位;所述内套的把手接口旋转180°卡接在外套缝扎定位卡槽上,所述内套的缝扎窗口与所述外套的结扎窗口完全重合形成缝扎工位。
2.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扎窗口的长度为所述外套长度的1/2?3/4,所述结扎窗口的宽度为所述外套宽度的1/3?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缝扎窗口的长度为所述内套长度的1/3?3/4,所述缝扎窗口的宽度为所述内套宽度的1/3?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与外套之间采用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内装有超声换能器连接器插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封闭端呈半球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直肠镜超声多普勒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扎定位卡和缝扎定位卡旁均设有退套销。
【文档编号】A61B17/12GK203724158SQ201420092266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8日
【发明者】钱旭波 申请人:南京奥珂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