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骨折间接复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982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骨干骨折间接复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骨干骨折间接复位装置。本实用新型持骨钳上的持骨爪上的螺纹杆上旋转连接下持骨爪的上端,远端持骨钳也是,持骨钳套管套接在持骨钳的螺纹杆上,远端持骨钳套管套接在远端持骨钳的螺纹杆上,延长杆的两端为圆杆,中段螺纹杆上依次旋转套接延长螺母、滑动套管和短缩螺母,杆杆夹头将持骨钳套管连接在延长杆的一端圆杆上,杆杆夹头将远端持骨钳套管连接在滑动套管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徒手间接复位时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在不切开骨折部位皮肤的前提下准确控制骨折近端断端和远端断端的位置,纠正骨折的前后方或内外侧移位,操作简便、体积小、成本低,维修和更换方便。
【专利说明】骨干骨折间接复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骨干骨折间接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四肢长骨的骨干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其主流的治疗方式为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而骨折的闭合复位(即不暴露骨折断端,对骨折进行间接复位)是治疗的关键,也是手术操作的难点。
[0003]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工具来辅助骨干骨折的间接复位,医生在手术中多采用徒手间接复位,其缺陷包括:①徒手间接复位时无法实现骨折部位的有效牵引,从而很难纠正骨折的短缩,即使借助牵引床,也难以克服非轴向的肌肉张力对复位的干扰;②徒手间接复位时无法准确控制骨折近端断端和远端断端,因此很难纠正骨折的前后方、内外侧以及旋转移位;③徒手间接复位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许多医生往往由于徒手间接复位不成功,而不得不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进行直接复位,违背了 “闭合复位”的原则。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种骨干骨折间接复位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骨干骨折间接复位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持骨钳上的持骨爪上的螺纹杆上旋转连接下持骨爪的上端,远端持骨钳也是,持骨钳套管套接在持骨钳的螺纹杆上,远端持骨钳套管套接在远端持骨钳的螺纹杆上,延长杆的两端为圆杆,中段螺纹杆上依次旋转套接延长螺母、滑动套管和短缩螺母,杆杆夹头将持骨钳套管连接在延长杆的一端圆杆上,杆杆夹头将远端持骨钳套管连接在滑动套管上。
[0007]所述下持骨爪的下端在持骨爪的下方。
[0008]所述延长杆的螺纹杆上滑动套管的左、右两端分别是延长螺母、短缩螺母。
[0009]所述延长杆的两端为光滑的圆杆。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①通过近端和远端持骨钳,可在不切开骨折部位皮肤的前提下准确控制骨折近端断端和远端断端的位置,克服了徒手间接复位时无法准确控制骨折近端断端和远端断端的缺陷;②通过延长杆的延长作用,可以使骨折端获得有效的轴向牵引,从而纠正骨折的短缩,克服了徒手操作时无法进行骨折端有效牵引的缺陷;③通过滑动套管在延长杆上的旋转摆动,可以纠正骨折的旋转移位,克服了徒手操作时难以纠正骨折旋转移位的缺陷;④持骨钳可在持骨钳套管内滑动,用于纠正骨折的前后方或内外侧移位,克服了徒手操作时南医纠正骨折的前后方或内外侧移位的缺陷。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还在于:可方便地进行骨干骨折的间接复位,操作简便、体积小、成本低,维修和更换方便。【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3]图2——本实用新型在应用近端和远端持骨钳分别固定骨折近端骨干和远端骨干时的操作示意图。
[0014]图3——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持骨钳套管时的操作示意图。
[0015]图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延长杆纠正骨折短缩和旋转移位时的操作示意图。
[0016]图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持骨钳纠正骨折前后方或内外侧移位时的操作示意图。
[0017]图6——本实用新型在完成骨折复位时的操作示意图。
[0018]图中各符号表示部件如下:
[0019]持骨钳1、远端持骨钳2、延长杆3、滑动套管4、延长螺母5、短缩螺母6、持骨钳套管7、远端持骨钳套管8、杆杆夹头9、远端杆杆夹头10、(持骨钳I上的)持骨爪11、(持骨钳I上的)下持骨爪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技术思路为:
[0021]通过近端和远端持骨钳来控制骨折近端断端和远端断端的对位,利用延长杆和上面的滑动套管来纠正骨折的短缩、旋转移位。
[0022]下面具体说明。
[0023]如图1所示:
[0024]本实用新型中,持骨钳I和远端持骨钳2具有相同的结构,以持骨钳I为例,其上的持骨爪11通过上端的螺纹杆滑动连接在下持骨爪12上,当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螺纹杆时,持骨爪11可向持骨爪12靠近或分离。持骨钳套管7和远端持骨钳套管8分别套在持骨钳I和远端持骨钳2上端的螺纹杆外面。延长杆3的两端为光滑的圆杆,中段为螺纹杆结构,上面依次连接有延长螺母5、滑动套管4和短缩螺母6,其中延长螺母5和短缩螺母6在旋转时可在延长杆3上左右移动,而滑动套管4则可在延长杆3中段的螺纹杆结构上左右滑动。持骨钳套管7借助杆杆夹头9连接在延长杆3左侧的光滑圆杆部分上。远端持骨钳套管8借助远端杆杆夹头10连接在滑动套管4上。
[0025]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说明:
[0026]在对骨干骨折(这里以股骨干骨折为例)进行间接复位时,首先将持骨钳I通过骨折部位近端的微创切口固定在骨折近端的骨干上,将远端持骨钳2通过骨折部位远端的微创切口固定在骨折远端的骨干上,旋转持骨钳I上端的螺纹杆,使持骨爪11向下持骨爪12靠近并抓紧骨干,同理旋转远端持骨钳2上端的螺纹杆,使远端持骨钳2下端的持骨爪抓紧骨干,如图2所示。
[0027]将持骨钳套管7和远端持骨钳套管8分别套在持骨钳I和远端持骨钳2上端的螺纹杆外螺纹上,如图3所示。
[0028]借助杆杆夹头9将持骨钳套管7固定在延长杆3左侧的光滑圆杆部分上,借助远端杆杆夹头10将远端持骨钳套管8固定在滑动套管4上。旋转短缩螺母6,使其远离滑动套管4,再旋转延长螺母5,使其靠近并推挤滑动套管4向右侧移动,从而使骨折端获得轴向牵引,纠正骨折的短缩,同时借助滑动套管4在延长杆3上的旋转,可纠正骨折的旋转移位,当短缩和旋转移位均获得满意纠正时,旋转短缩螺母6使其靠近并固定滑动套管4,如图4所示。
[0029]通过持骨钳I在持骨钳套管7内的滑动,可调节骨折近端的前后方或内外侧移位。通过远端持骨钳2在远端持骨钳套管8内的滑动,可调节骨折远端的前后方或内外侧移位,如图5所示。
[0030]通过术中正位和侧位X线摄片判断骨折复位的情况,如果复位不满意,重复上述操作直至骨折端恢复良好的对位和对位,如图6所示。
【权利要求】
1.骨干骨折间接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持骨钳上的持骨爪上的螺纹杆上旋转连接下持骨爪的上端,远端持骨钳也是,持骨钳套管套接在持骨钳的螺纹杆上,远端持骨钳套管套接在远端持骨钳的螺纹杆上,延长杆的两端为圆杆,中段螺纹杆上依次旋转套接延长螺母、滑动套管和短缩螺母,杆杆夹头将持骨钳套管连接在延长杆的一端圆杆上,杆杆夹头将远端持骨钳套管连接在滑动套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干骨折间接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持骨爪的下端在持骨爪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干骨折间接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延长杆的螺纹杆上滑动套管的左、右两端分别是延长螺母、短缩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干骨折间接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延长杆的两端为光滑的圆杆。
【文档编号】A61B17/64GK203724197SQ201420103294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6日
【发明者】施鸿飞, 熊进, 陈一心 申请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