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084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包括固定在上颌骨前外侧壁上的钛板以及用以提升上颌窦提升术中剥离的上颌窦粘膜的突柱,所述突柱固定在所述钛板上与所述钛板构成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的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不需要植骨即可维持住上颌窦提升的空间,在提升的空间内充满血液,利用上颌窦底粘膜的成骨潜能和机体自身愈合能力,促进新骨的形成,避免因为植入骨替代材料而产生的不可预期的吸收、免疫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并减轻患者的治疗费用。
【专利说明】一种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牙科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
【背景技术】
[0002]种植义齿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口腔修复治疗手段,使许多缺牙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上颌后牙区缺牙后由于牙槽骨的吸收,骨质的疏松,以及上颌窦结构的气化,常常导致上颌窦底可利用骨高度不足,从而成为种植义齿修复治疗的难点.上颌窦提升术是一种公认的成熟的骨增量技术,上颌窦提升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上颌窦底的骨量使种植体植入后能获得足够的骨支持。1976年,Tatum在阿拉巴马种植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上颌窦提升术的概念,1980年Boyne和James首次提出了经前庭沟切口的上颌窦提升植骨术。随后许多学者肯定并改良了这一术式。上颌窦提升术需要植入各种植骨材料。理想的骨替代品能促进骨缺损区骨生成细胞定植,为新骨的生成提供支架,促进骨重建,可作为刺激骨再生修复的生物因子载体,同时提供生物力学性能及愈合期保护下面的结构等。目前临床上用于种植的骨组织替代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材料。由于自体骨移植同时具有骨生成性、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因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骨移植材料,是骨组织替代中的“金标准”,但自体骨往往需要开辟第二术区并产生供骨区的并发症,病人常常难以接受,而且不能随意切取塑形,影响愈后的外形和功能恢复。同种异体骨是指来源于同一种系的某一个体移植到另一个体的骨组织材料。同种异体骨移植避免了自体骨移植的不足,例如容易获取,减少了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但与自体骨相比,仍存在骨形成缓慢、骨修复能力弱以及机体的排斥反应等缺点。异种骨移植是指将一种种系获取的骨组织移植到另一种系的个体中,包括牛骨、猪骨和珊瑚骨等。牛骨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异种骨材料。Bio-Oss是一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的牛无机骨基质,它具有与天然骨无机质相似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在骨再生的早期阶段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有利于成骨细胞的迁移和血管的长入。虽然Bio-Oss在实验和临床应用上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吸收缓慢和缺乏骨诱导性等缺点。人工骨材料分为单一人工骨材料、复合人工骨材料、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单一人工骨材料种类繁多按结构与性能大致可以分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其中无机材料包括:羟基磷灰石(HA)、磷酸三钙(TCP)、生物玻璃(BG)。尽管人工骨材料种类繁多为种植手术中骨缺损修复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但这些人工骨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如只具有骨传导作用没有骨诱导作用、在体内不降解或降解时间不能控制、机械强度不足。复合人工骨材料的基本原理就是将具有骨传导能力的材料和具有骨诱导能力的物质如生长因子复合制备成复合人工骨。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是指利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将一定量体外分离培养的具有成骨活性的细胞种植到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人工骨支架材料上并或与生长因子相复合构成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综上所述,各种骨替代材料总有一些不足之处,目前来说还没有一种理想的骨替代材料,因此如果我们能在上颌窦提升的时候不通过植骨而保持住提升的空间,让提升的空间自然愈合形成血凝块,利用血凝块含有多种生长因子促进提升空间内新骨的形成,这样就可以获得理想的上颌窦提升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可在上颌窦提升术后无需植骨的情况下保持住所提升的空间,利用上颌窦底粘膜的成骨潜能和机体自身愈合能力,促进新骨的形成,避免因为植入骨替代材料而产生的不可预期的吸收、免疫排斥反应等并发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包括固定在上颌骨前外侧壁上的钛板以及伸入上颌窦内用以提升上颌窦提升术中剥离的上颌窦粘膜的突柱,所述突柱固定在所述钛板上与所述钛板构成一个整体。
[0005]较佳地,所述突柱由伸入上颌窦内的突柱体和两个突柱臂组成,所述的两个突柱臂之间由所述突柱体相连,所述突柱体固定在所述钛板上。
[0006]较佳地,还包括一对第一连接件和两对第二连接件,所述突柱体通过该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钛板上,所述钛板通过该两对第二连接件固定在上颌骨前外侧壁上。
[0007]较佳地,所述突柱体相对所述钛板的面上设有一对连接孔,所述钛板上间隔排列有三对通孔,位于所述钛板中部的一对通孔与该对连接孔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该对通孔连接至该对连接孔上,所述的两对第二连接件分别穿过位于所述钛板两侧的另两对连接孔连接至上颌骨上。
[0008]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带十字形螺丝槽的螺丝钉,所述螺丝钉的螺杆末端为钝性平面。
[0009]较佳地,所述突柱表面光滑,所述突柱体侧面呈长方形,所述突柱臂侧面呈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突柱臂末端呈钝性平面。
[0010]较佳地,所述钛板表面光滑,所述钛板两末端为弧形结构。
[0011]较佳地,所述关柱由金属钦制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利用钛板与突柱连接形成粘膜支撑支架,利用刚性的突柱支撑上颌窦内提升后的粘膜以形成愈合空间,能够获得良好的上颌窦提升效果,防止粘膜的塌陷而造成上颌窦提升空间的丧失,为新骨的形成提供自然愈合的封闭空间,即不需要植骨即可维持住上颌窦提升的空间,在提升的空间内充满血液,利用上颌窦底粘膜的成骨潜能和机体自身愈合能力,促进新骨的形成,避免因为植入骨替代材料而产生的不可预期的吸收、免疫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并减轻患者的治疗费用,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义齿修复提供一种新的骨增量的技术和选择。
[0013]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钛板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突柱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钛板、突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7]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0018]请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可适用的范围是:上颌连续多颗后牙缺失;牙槽嵴极度萎缩;上颌后牙区区骨量不足而预期提升的骨高度大于5mm。所述的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包括钛板1、突柱2、一对第一连接件3和两对第二连接件4。
[0019]所述钛板I水平向设置,并通过该两对第二连接件4固定在上颌骨前外侧壁上。所述钛板I表面光滑,所述钛板I两末端为弧形结构。所述钛板I的长度为25mm、宽度为3mm、厚度为1mm。所述钛板I上间隔排列有三对通孔11,各所述通孔11的直径为Imm,每对通孔11的圆心相距4mm,每相邻的两对通孔的相接近的两个通孔的圆心相距5mm。所述的两对第二连接件4分别穿过位于所述钛板I两侧的两对连接孔11连接至上颌骨上。
[0020]所述突柱2由金属钛制成。所述突柱2表面光滑。所述突柱2固定在所述钛板I上与所述钛板构成一个整体。所述突柱2由伸入上颌窦内的突柱体21和两个突柱臂22组成,其中,所述突柱体21侧面呈长方形,其长度为8mm、宽度为2mm、厚度为3mm,且所述突柱体21通过该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钛板I上,所述突柱体21相对所述钛板I的面上设有一对连接孔21a,该对连接孔21a与位于所述钛板I中部的一对通孔11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3穿过该对通孔11连接至该对连接孔21a上。所述突柱臂22用以提升上颌窦提升术中剥离的上颌窦粘膜。所述突柱臂22侧面呈等腰梯形结构,其上底长度为0.5mm、下底长度为3mm、高度为6mm,所述突柱臂22的正面也呈等腰梯形结构,其上底长度为1mm、下底长度为3_、高度为6_,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突柱臂22的高度可根据上颌窦开窗后情况而做改变,若上颌窦狭窄可适当缩短突柱臂22的高度。所述突柱臂22的末端为钝性平面,这样在所述突柱臂22提升上颌窦提升术中剥离的上颌窦粘膜时可以避免所述突柱臂22刺穿上颌窦粘膜,防止上颌窦穿孔。所述的两个突柱臂22之间由所述突柱体21相连。
[0021]所述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4均为带十字形螺丝槽的螺丝钉,所述螺丝钉的总长度为3.6mm,所述螺丝钉由头部和螺杆组成,头部直径为2mm,头部长度0.6mm。螺杆直径为1mm,,螺杆起始端Imm为光滑面,末端分布4个螺纹,每道螺纹间距0.5mm,螺杆末端为钝性平面。
[0022]下面通过使用方法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的动态结构关系:在使用中,我们将连接孔21a与位于所述钛板I中部的一对通孔11对位,使所述的一对第一连接件3穿过该对通孔11并旋入该对连接孔21a中,这样即可将所述钛板I和所述突柱2连接在一起形成支撑支架;再利用两对第二连接件4分别穿过位于所述钛板I两侧的两对连接孔11,并把粘膜支撑支架固定在上颌骨前外侧壁上,同时所述突柱2伸入上颌窦内且其两个突柱臂22提升上颌窦提升术中剥离的上颌窦粘膜。所述突柱2可为新骨的形成提供自然愈合的封闭空间,利用上颌窦底粘膜的成骨潜能和机体自身愈合能力,在封闭的空间内形成新骨,避免因为植入骨替代材料而产生的不可预期的吸收、免疫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并减轻患者的治疗费用。
[0023]进一步的,所述钛板I可根据提升的高度不同,选择在上颌骨外侧壁不同位置进行固定,操作灵活方便,提升的空间较为恒定。[0024]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上颌骨前外侧壁上的钛板以及伸入上颌窦内用以提升上颌窦提升术中剥离的上颌窦粘膜的突柱,所述突柱固定在所述钛板上与所述钛板构成一个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柱由伸入上颌窦内的突柱体和两个突柱臂组成,所述的两个突柱臂之间由所述突柱体相连,所述突柱体固定在所述钛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第一连接件和两对第二连接件,所述突柱体通过该第一连接件固定在所述钛板上,所述钛板通过该两对第二连接件固定在上颌骨前外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柱体相对所述钛板的面上设有一对连接孔,所述钛板上间隔排列有三对通孔,位于所述钛板中部的一对通孔与该对连接孔对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该对通孔连接至该对连接孔上,所述的两对第二连接件分别穿过位于所述钛板两侧的另两对连接孔连接至上颌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带十字形螺丝槽的螺丝钉,所述螺丝钉的螺杆末端为钝性平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柱表面光滑,所述突柱体侧面呈长方形,所述突柱臂侧面呈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突柱臂末端呈钝性平面。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钛板表面光滑,所述钛板两末端为弧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上颌窦提升后粘膜支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柱由金属钛制成。
【文档编号】A61L31/02GK203802849SQ201420128181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0日
【发明者】黄建生, 徐平平, 罗震, 卿玲, 连珊 申请人:广东省口腔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