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化道的无缝线吻合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084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消化道的无缝线吻合装置制造方法【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消化道的无缝线吻合装置,包括一对相互匹配的第一、第二圆环,圆环的环平面上分别镶嵌有两个以上的半球形第一、第二磁体,第一圆环内径大于第二圆环内径,第一、第二圆环分别放置于消化道两断端,断端的末端组织内翻,第一、第二磁体底面磁极相反,第一、第二磁体相互吸引使第一、第二圆环相吸从而夹紧末端组织完成吻合,第一、第二圆环吸合时第一、第二磁体两两吸合成球状,依靠磁体之间的吸力完成消化道断端之间的无缝线吻合,完成吻合后内翻组织末端凹向第二圆环一侧,同时圆环在消化道内逐渐崩解,对吸的磁体互相之间吸引而成球状,与崩解的可降解材料碎片共同随着消化道蠕动排出体外,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效果可靠。【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消化道的无缝线吻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用吻合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消化道的无缝线吻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医用吻合装置,用于人体消化管道之间的无缝线吻合,例如小肠手术后小肠两断端之间的吻合。[0003]人体空腔脏器或者血管的吻合及重建是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操作,以往是应用缝线手工缝合完成,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操作费时,吻合效果依赖术者缝合技术及经验,缝线相关的并发症也不可避免。数百年来外科医生仍然一直在探索不借助缝线的可降解或者不可降解的吻合装置或者方法来降低手术难度、简化手术步骤、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78年日本Obora等人率先应用两个磁环之间相互的磁性吸力完成了人体管道断端之间的吻合,并提出了磁吻合的概念,其原理在于压榨人体管道断端组织,导致磁环间组织逐渐坏死,断端间瘢痕愈合而完成吻合;之后不断有人将磁吻合应用于消化管道的吻合,本中心也研究设计出了一系列血管、胆肠、肠肠磁性吻合装置。但以往的磁性吻合装置普遍存在异物残留,磁体较大不易取出的弊端。1984年美国Handy等人的实用新型专利介绍了一种人体空腔脏器或者人体管道之间吻合用装置,生物可降解吻合环(b1fragmentableanastomoticring,BAR),其原理类似磁吻合,利用机械力使断端组织压榨坏死、瘢痕愈合;这种装置采用了可降解聚合材料,可以在完成消化道吻合的基础上使吻合装置在人体内完全降解并排出,无异物残留,并证明了其在肠吻合中的优越性,目前已经完成商品化,广泛应用于临床肠肠吻合。但这种可降解吻合装置仍较为复杂,因操作原因而出现的并发症不可避免。【
发明内容】[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消化道的无缝线吻合装置,依靠磁体之间的吸力可以完成消化道断端之间的无缝线吻合。[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0006]一种用于消化道的无缝线吻合装置,包括一对相互匹配的第一圆环I和第二圆环2,第一圆环I的环平面上镶嵌有两个以上的半球形第一磁体3,相应的,第二圆环2的环平面上镶嵌有两个以上的半球形第二磁铁4,第一磁体3、第二磁体4底面磁极相反,第一圆环I及第二圆环2吸合时第一磁体3与第二磁体4两两吸合成球状;[0007]所述的第一圆环I的内径大于第二圆环2的内径;[0008]所述的第一圆环I和第二圆环2采用人体可降解材料制成;[0009]所述的第一圆环1、第二圆环2、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0010]所述第一磁体3、第二磁体4直径小于消化道内径。[0011]所述的第一磁体3与第二磁体4磁力为3000-4000高斯。[0012]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快捷,效果可靠,可应用于多数消化管道的无缝线吻合,减少因人为操作因素及异物残留引起的吻合相关并发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2为图1的剖视图。[0015]图3-1为第一圆环I的示意图,图3-2为第二圆环2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0017]参照图1、图2和图3,以小肠端端吻合为例,一种用于消化道的无缝线吻合装置,包括一对相互匹配的第一圆环I和第二圆环2,第一圆环I的环平面上镶嵌有3个半球形第一磁体3,相应的,第二圆环2的环平面上镶嵌有3个半球形第二磁铁4,第一圆环I及第二圆环2分别放置于消化道两断端6,断端6的末端组织5内翻,第一磁体3、第二磁体4底面磁极相反,第一磁体3与第二磁体4相互吸引使第一圆环I及第二圆环2相吸从而夹紧末端组织5完成吻合,第一圆环I及第二圆环2吸合时第一磁体3与第二磁体4两两吸合成球状;[0018]所述的第一圆环I的内径大于第二圆环2的内径,完成吻合后内翻组织末端凹向第二圆环2—侧,不会因内翻组织过多过厚而影响吻合效果;[0019]所述的第一圆环I和第二圆环2采用人体可降解材料制成;[0020]所述的第一圆环1、第二圆环2、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应用于人体而不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0021]所述第一磁体3、第二磁体4直径小于消化道内径,且两两对吸后形成球状磁体,很容易随消化道蠕动而运动,可安全、完整的排出体外,不会引起肠道梗阻。[0022]所述的第一磁体3与第二磁体4磁力为3000-4000高斯。[00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0024]完成吻合后持续的吸力压迫第一圆环I及第二圆环2之间末端组织5使其逐渐坏死,断端6消化道组织增生来重建消化道的连续性,同时可降解材料在消化道内逐渐崩解,对吸的第一磁体3、第二磁体4互相之间吸引而成球状,与崩解的可降解材料碎片共同随着消化道蠕动排出体外。【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消化道的无缝线吻合装置,包括一对相互匹配的第一圆环(I)和第二圆环(2),其特征在于:第一圆环(I)的环平面上镶嵌有两个以上的半球形第一磁体(3),相应的,第二圆环(2)的环平面上镶嵌有两个以上的半球形第二磁铁(4),第一磁体(3)、第二磁体(4)底面磁极相反,第一圆环(I)及第二圆环(2)吸合时第一磁体(3)与第二磁体(4)两两吸合成球状;所述的第一圆环⑴的内径大于第二圆环⑵的内径;所述的第一圆环(I)和第二圆环(2)采用人体可降解材料制成;所述的第一圆环(I)、第二圆环(2)、第一磁体(3)和第二磁体(4)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文档编号】A61B17/115GK203914993SQ201420128093【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申请日期:2014年3月20日优先权日:2014年3月20日【发明者】李建辉,姚维杰,吕毅,马锋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