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157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涉及一种医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在盒套(3)的上开口(2)一侧设有上部板(1),所述板状切刀(5)覆盖隔离盒(9)刃器腔(8)的上口一侧,在板状切刀的任意一侧边上设有“V”形刀刃(6),盒套套在隔离盒上,所述盒套的上部板覆盖隔离盒上口的另一侧;套上盒套的隔离盒、不可再利用盒体(11)分别放置在大盒体(13)内综合腔(12)的两侧,在套上盒套的隔离盒与不可再利用盒体之间的大盒体内形成可回收腔体;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离盒将携带病毒的各种针头统一回收,由专业回收人员将针头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避免了携带病毒针头的传染病毒风险。
【专利说明】一种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公知的,在临床医学中对病人实施注射药液已是一种常规治疗方式,注射药物分为皮内注射法、皮下注射法、肌肉注射法、静脉注射法、动脉注射法,这些注射法都离不开一次性针头,尤其是在打吊水中也要使用针头;现有对针头的处理方式是,先将针头连通注射器放在垃圾盘中,然后将针头连同一次性注射器放入医疗垃圾袋中;打吊水针头连同管子放入医疗垃圾袋中;这两种方式使用的医疗垃圾袋均为塑料袋。由于在医疗垃圾袋中还惨杂了其它的药棉、纱布等,很容易使人忽视其中的针头,医疗垃圾袋本身不具有抗针头穿透能力,使得护士、医院的保洁人员、拾荒者等容易接触的人经常被针头扎伤,很多病菌便会通过针头传播。
[0003]3岁女童输液没扎中血管母亲用废针头扎伤护士 ;报刊链接:
[0004]http://www.jkb.com.cn/htmlpage/30/300393.htm ? docid = 300393&cat =null&sKeyWord = null
[0005]一次性针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术期刊链接:
[0006]http://journal.9med.net/html/qikan/hlxyy Ib j/qkh 1/20 10 11832/hlgl/20101210110339926_553554.html
[0007]许昌果皮箱频现废弃针头保洁员清理垃圾扎住手;新闻链接:
[0008]http://news.dahe.cn/2013/03-28/102073409.html

【发明内容】

[0009]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通过隔离盒将携带病毒的各种针头统一回收,由专业回收人员将针头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避免了携带病毒针头的传染病毒风险。
[0010]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包括盒套、板状切刀、隔离盒、不可再利用盒体和大盒体,在盒套的上开口一侧设有上部板,所述板状切刀覆盖隔离盒刃器腔的上口一侧,在板状切刀的任意一侧边上设有“V”形刀刃,盒套套在隔离盒上,所述盒套的上部板覆盖隔离盒上口的另一侧;套上盒套的隔离盒、不可再利用盒体分别放置在大盒体内综合腔的两侦牝在套上盒套的隔离盒与不可再利用盒体之间的大盒体内形成可回收腔体。
[0012]所述的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板状切刀的四角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隔离盒刃器腔的上口一侧。
[0013]所述的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在大盒体的盒套一侧外端为空旷结构,所述大盒体的前后板体上分别设有对应盒套盲孔的螺孔,由螺丝钉将盒套以及隔离盒固定在大盒体的一侧。
[0014]所述的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所述隔离盒的底板的外缘四周分别设有延伸边,所述底板的延伸边与盒套的外缘为相同结构。
[0015]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通过设置专用的隔离盒将携带病毒的各种针头统一回收,使得医护人员有效减少接触感染后针头的风险,也可防范病患家属利用感染后针头攻击医护人员,本实用新型通过专业回收人员将针头放置隔离盒打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了医疗垃圾在收集、运输、处理过程中使护士、保洁人员、拾荒者有意或无意接触,有效避免了针头病毒的传染风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是本实用新型的隔离盒套上盒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上部板;2、开口 ;3、盒套;4、螺钉;5、板状切刀;6、“V”形刀刃;7、腔体;8、刃器腔;9、隔离盒;10、底板;11、不可再利用盒体;12、综合腔;13、大盒体;14、螺孔;15、盲孔;16、螺丝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0022]结合附图1、2或3所述的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包括盒套3、板状切刀5、隔离盒9、不可再利用盒体11和大盒体13,在盒套3的上开口 2 —侧设有上部板1,板状切刀5的四角分别通过螺钉4固定在隔离盒9刃器腔8的上口一侧,也就是所述板状切刀5覆盖隔离盒9刃器腔8的上口一侧,在板状切刀5的任意一侧边上设有“V”形刀刃6,盒套3套在隔离盒9上,所述隔离盒9的底板10的外缘四周分别设有延伸边,所述底板10的延伸边与盒套3的外缘为相同结构,所述盒套3的上部板I覆盖隔离盒9上口的另一侧;套上盒套3的隔离盒9、不可再利用盒体11分别放置在大盒体13内综合腔12的两侧,其中所述大盒体13的盒套3 —侧外端为空旷结构,所述大盒体13的前后板体上分别设有对应盒套3盲孔15的螺孔14,由螺丝钉16将盒套3以及隔离盒9固定在大盒体13的一侧,在套上盒套3的隔离盒9与不可再利用盒体11之间的大盒体13内形成可回收腔体。
[0023]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利用螺丝钉16将盒套3、隔离盒9固定在大盒体13的空旷结构“开口” 一侧,然后将不可再利用盒体11放置在大盒体13内的另一侧;当护士给病人打针或挂吊水时,给病人消毒的棉签,包扎伤口的药棉放 入不可再利用盒体11的腔体7内;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可直接通过“V”形刀刃6的刀口放入隔离盒9的刃器腔8,注射器管放入可回收腔体;其中挂吊水的针头放入“V”形刀刃6内往后拉输液管,针头便会被切掉落入隔离盒9的刃器腔8内,输液管放入可回收腔体;对于可回收的注射器管、输液管应当严格按照规定交付符合要求的厂家,通过厂家消毒后制作不接触人体的各种塑料制品;棉签、药棉等需要通过市级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对于各种针头,采取专人打开,利用硬质盒体统一回收,然后通过高温融化后制作工业零件。
[0024]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包括盒套(3)、板状切刀(5)、隔离盒(9)、不可再利用盒体(11)和大盒体(13),其特征是:在盒套(3)的上开口(2) —侧设有上部板(1),所述板状切刀(5)覆盖隔离盒(9)刃器腔(8)的上口一侧,在板状切刀(5)的任意一侧边上设有“V”形刀刃(6),盒套(3)套在隔离盒(9)上,所述盒套(3)的上部板(I)覆盖隔离盒(9)上口的另一侧;套上盒套(3)的隔离盒(9)、不可再利用盒体(11)分别放置在大盒体(13)内综合腔(12)的两侧,在套上盒套(3)的隔离盒(9)与不可再利用盒体(11)之间的大盒体(13)内形成可回收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其特征是:板状切刀(5)的四角分别通过螺钉(4)固定在隔离盒(9)刃器腔(8)的上口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其特征是:在大盒体(13)的盒套(3) —侧外端为空旷结构,所述大盒体(13)的前后板体上分别设有对应盒套(3)盲孔(15)的螺孔(14),由螺丝钉(16)将盒套(3)以及隔离盒(9)固定在大盒体(13)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离盒(9)的底板(10)的外缘四周分别设有延伸边,所述底板(10)的延伸边与盒套(3)的外缘为相同结构。
【文档编号】A61G12/00GK203802873SQ201420141714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1日
【发明者】张宝, 付茜, 聂昕时, 祝杉杉, 杨雪娇 申请人:张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