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242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属于医学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外套管,所述的外套管头部呈蕈状结构且头端封闭,所述的外套管外壁设置能够上下调节的耳状固定圈,所述的外套管内配合设置内套管,所述的内套管头部与外套管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的内套管和外套管尾端配合设置密封帽塞,所述的密封帽塞密封内套管和外套管的尾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膀胱造瘘术后隐形引流套管解除了传统引流导管的弊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造福此类患者。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 形引流装置。 -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

【背景技术】
[0002] 膀胱造瘘术常用的方法是开放性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和耻骨上穿刺膀胱造瘘术。用 以暂时性或永久性尿流改道。手术的目的在于于耻骨上通过放置从皮肤到膀胱腔内的引流 管,引流尿液。对于永久性膀胱造瘘术的患者,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法实施手术,目前均采 用留置引流管并连接引流袋用以达到引流尿液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其弊端在于:1)体表 外过长的引流管对患者的生活起居及工作带来严重困扰。2)体表外过长的导管的显露导致 社交尴尬,出游不便,对其心理健康是一种严重打击。3)体表外过长的引流管道,可能由于 意外的牵拉导致引流管滑脱,通道闭锁,需重新行膀胱造瘘术。4)体表外过长的引流管道有 可能增加细菌滋生及感染的机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膀胱造瘘术后隐 形引流装置的技术方案。
[0004] 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包括外套管,所述的外套 管头部呈蕈状结构且头端封闭,所述的外套管外壁设置能够上下调节的耳状固定圈,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外套管内配合设置内套管,所述的内套管头部与外套管之间设有密封圈,所 述的内套管和外套管尾端配合设置密封帽塞,所述的密封帽塞密封内套管和外套管的尾 端。
[0005] 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管 和内套管上设有从头端至尾端的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线及相对应的阿拉伯数字。
[0006] 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耳状固 定圈套接在外套管外壁上。
[0007] 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套管 长度短于外套管,且内套管长度与外套管除蕈状结构外的部分相同。
[0008] 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套管 距头端lcm处设有两道与所述的内套管外壁一体化成型的密封圈。
[0009] 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帽 塞中的塞部与内套管配合,所述的密封帽塞中的环形帽盖部与外套管配合,所述的密封帽 塞的塞部呈前端细末端粗的瓦片状圆柱形结构。
[0010] 上述的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该装 置具有以下优点:1)外套管头端呈蕈状(四瓣,开花状)设计,当外套管内芯棒于其内腔完 全置入时,其前端蕈状(四瓣,开花状)结构伸直呈直管状,拔出外套管心芯棒,其前端部分 回缩呈蕈状(四瓣,开花状),有利于术者调节外套管置入膀胱腔的深度;2)内套管主体外 径略小于外套管内径,减少内套管在外套管内腔活动时的摩擦力;内套管距其头端约lcm 处采用与其外壁一体化设计的两道密封圈,密封圈外径与外套管内径相同,当其尾端以密 封帽塞封闭并向外拔出的过程中,有相当于注射器的抽吸作用,有利于膀胱腔尿液的排出; 3) 内套管标记刻度线及阿拉伯数字,可告知患者导尿操作时内套管拨出的长度,避免将内 套管全部拔出于外套管;内套管向外缓慢拔出的过程中,当内导管头端的密封圈运动至耳 状固定圈所在的外套管内腔部位时,会产生阻力感,可提醒患者内套管已外拔至正确位置。 4) 耳状固定圈的结构对外套管起固定作用,保证外套管不会向体内移位,将耳状固定圈调 整至与皮肤紧贴后,其外延的耳状片亦紧贴皮肤,便于医用胶布粘贴固定,避免外套管向体 外脱出;5)采用内外套管设计,相当于将传统引流装置(导尿管及引流袋)外露于体表过 多的部分隐藏于外套管中,避免引流导管过长意外牵拉产生的不良后果,可克服传统引流 装置对患者产生的生活行为及社会行为的不良影响。
[0011]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膀胱造瘘术后隐形引流装置解除了传统引流导管的弊端,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造福此类患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外套管内芯棒与外套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内套管内芯棒与内套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1-耳状固定圈;2-外套管;3-内套管;4-密封帽塞;5-密封圈;6-外套管内 芯棒;7-内套管内芯棒。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7] 如图所示,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装置包括外套管2、内套管 3、密封帽塞4和可上下调节的耳状固定圈1。上述部件均由硅胶或硅橡胶材料制造。外套 管2自然状态下其头部呈蕈状结构(四瓣,开花状,即在外套管2头部开四条槽,使得外套管 2头部由四条上下连接而左右不连接的条带构成),外套管2头端闭锁,完全置入外套管内 芯棒6后外套管2头端的蕈状结构呈伸直状态,总长度为18. 5cm,外套管除外蕈状结构部 分,其长度为15cm,周径为16?22mm不同规格(直径=周径+3),用以适用于不同造瘘口 径的患者。外套管2外壁设置用一定力度可上下调节的耳状固定圈1,耳状固定圈1紧密套 接在外套管2上。外套管2内配合设置内套管3,内套管3两端呈开放状,内套管3长度短 于外套管2,且内套管3长度与外套管2除蕈状结构外的部分相同,内套管3外径略小于外 套管内径,距内套管3头端lcm处有两道与内套管3外壁一体化成型的密封圈5,密封圈5 直径与外套管2内径相同。
[0018] 内套管3和外套管2上均设有刻度线及相对应的阿拉伯数字,刻度线所示的内外 套管的长度以自头端至尾端的阿拉伯数标记计算。内套管3和外套管2尾部配合设置密封 帽塞4,密封帽塞4密封内套管3和外套管2尾部。密封帽塞4中的塞部与内套管3配合, 密封帽塞4中塞部长1. 2cm,密封帽塞4中塞部外的环形帽盖部与外套管2外壁配合紧密, 环形帽盖深度为0. 5cm ;密封帽塞4塞部呈前端细末端粗的瓦片状圆柱形结构。
[0019] 本实用新型的膀胱造瘘术后隐形引流装置还配合设置外套管内芯棒6和内套管 内芯棒7。外套管内芯棒6外径与外套管2内径略细,头端呈圆锥状,长度与外套管2伸直状 态总长度相同;将其完全置入外套管2腔内时,外套管2头端蕈状结构呈伸直状态,起支撑 外套管2管腔的作用,便于外套管2头端经瘘道置入膀胱腔内。内套管内芯棒7长15cm (与 内套管3长度相同),直径与内套管3内径相同,呈圆柱状,起支撑内套管3作用,便于内套 管3置入外套管2腔内。
[0020] 本实用新型之术者使用方法
[0021] 膀胱造瘘术后2?4周后,注无菌生理盐水充盈膀胱,拔除原造瘘管,选择相应型 号的本装置,将外套管内芯棒6置入外套管2中,使外套管2前部的蕈状结构(四瓣,开花 状)绷直成管状,顺原造瘘管之瘘道置入本装置至足够深度,固定外套管2,将外套管内芯 棒6拔出,其头端回缩成蕈状(四瓣,开花状),此时见尿液流出;将外套管2缓缓向外拨出 少许,有阻力感时停止,观察外套管2上的刻度及数字,紧贴皮肤的外套管2壁上的数字即 为瘘道之长度;将耳状固定圈1调整至与与皮肤紧贴的位置,以粘胶布固定。于耳状固定圈 1上方约1. 〇cm处横行剪断多余的外套管2,剪断处外套管2的刻度线阿拉伯数字即为内套 管3应置入的长度。将内套管内芯棒7置入内套管3中,在内套管内芯棒7的作用下使内 套管3伸入外套管2,拨出内套管内芯棒7,剪除多余的内套管3远端,将密封帽塞4的塞部 塞入内套管3尾端,最后将外套管2尾端套入密封帽塞4环形帽盖部中。即完成密封帽塞 封闭内外套管未端。术毕。
[0022] 本实用新型之患者操作方法
[0023] 患者有排尿感时(或离上一次导尿2小时后),左手拇指及食指按住耳状固定圈1 之两耳,将密封帽塞4自外套管2尾端拔出,此时,内套管3亦同时向外拔出,当内套管3向 外拔出至2?3厘米刻度线时,停止外拔动作,去除内套管3尾端之帽塞,尿液排尽后,将密 封帽塞4塞入内套管3尾端,将内套管3置入外套管2内,外套管2尾端套入密封帽塞4。 操作毕。
[0024] 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 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包括外套管(2),所述的外套管(2) 头部呈蕈状结构且头端封闭,所述的外套管(2)外壁设置能够上下调节的耳状固定圈(1),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管(2)内配合设置内套管(3),所述的内套管(3)头部与外套管(2) 之间设有密封圈(5),所述的内套管(3)和外套管(2)尾端配合设置密封帽塞(4),所述的密 封帽塞(4)密封内套管(3 )和外套管(2 )的尾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外套管(2)和内套管(3)上设有从头端至尾端的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线及相对应的阿 拉伯数字。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耳状固定圈(1)套接在外套管(2)外壁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内套管(3)长度短于外套管(2),且内套管(3)长度与外套管(2)除蕈状结构外的部分 相同。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内套管(3)距头端lcm处设有两道与所述的内套管(3)外壁一体化成型的密封圈(5)。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膀胱造瘘术后患者的隐形引流套管,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密封帽塞(4)中的塞部与内套管(3)配合,所述的密封帽塞(4)中的环形帽盖部与外套 管(2)配合,所述的密封帽塞(4)的塞部呈前端细末端粗的瓦片状圆柱形结构。
【文档编号】A61M25/10GK203842153SQ201420162970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4日
【发明者】黄惠萍, 蒋祥新, 蒋茁荣 申请人:黄惠萍, 蒋祥新, 蒋茁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