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用缝合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2422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外科手术用缝合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科手术用缝合镊,包括一个镊柄和设置在镊柄同一端的两个镊臂,两个镊臂的端部设有相配合的镊齿,所述的两个镊臂均由两段支臂铰接而成,且两段支臂绕该铰接点的转动方向垂直于两个镊臂的相对运动方向,所述的支臂上设有用于限制两段支臂在相平行的状态和夹角状态之间转换的限位机构,所述铰接点距离镊齿3-4cm;所述的两个镊臂上的镊齿分别为相互啮合的上凸齿和下凹齿。本实用新型既适用于深部稍硬组织的缝合,也适用于浅部组织的缝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并能避免手术人员甚至器械护士被缝合针刺到,有感染疾病的危险。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外科手术用缝合镊。 外科手术用缝合镊

【背景技术】
[0002] 外科缝合是所有外科都会使用的技术,其基本缝合步骤包括:(1)进针;(2)拔针; (3) 出针、夹针。每一步理论的解释是:(1)、进针缝合时左手执有齿镊,提起皮肤边缘,右手 执持针钳,用腕臂力由外旋进,顺针的弧度剌入皮肤,经皮下从对侧切口皮缘穿出。(2)、拔 针可用有齿镊顺针前端顺针的弧度外拔,同时持针器从针后部顺势前推;(3)、出针、夹针, 当针要完全拔出时,阻力已很小,可松开持针器,单用镊子夹针继续外拔,持针器迅速转位 再夹针体(后1/3弧处),将针完全拔出,由第一助手打结,第二助手剪线,完成缝合步骤。
[0003]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从第二步开始就已经偏离的正确的步骤,究其原因,缝合时镊 子镊子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拔针,其无法起到真正的作用,对于坚硬的组织更是如 此,以至于后边的步骤都是由持针器松开后部,再在前部加持缝针,继续操作,此法可行,但 是费时,繁琐,对于新手一般手抖,用现有的镊子夹持针头都会耽误时间。另外,在缝第二针 时,实际工作中的步骤是左手持针,右手松开持针器,寻找合适的夹持部位夹针,继续第二 针的缝合,很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操作费时、繁琐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外科手 术用缝合镊,该缝合镊既适用于深部稍硬组织的缝合,也适用于浅部组织的缝合,能够缩短 手术时间,并能避免手术人员甚至器械护士被缝合针刺到,有感染疾病的危险。
[0005]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外科手术用缝合镊,包括一个镊柄 和设置在镊柄同一端的两个镊臂,两个镊臂的端部设有相配合的镊齿,所述的两个镊臂均 由两段支臂铰接而成,且两段支臂绕该铰接点的转动方向垂直于两个镊臂的相对运动方 向,所述的支臂上设有用于限制两段支臂在相平行的状态和夹角状态之间转换的限位机 构,所述铰接点距离镊齿3_4cm ;所述的两个镊臂上的镊齿分别为相互啮合的上凸齿和下 凹齿。
[0006] 所述的上凸齿包括设置在两侧的齿牙和设置在中部的凸块,齿牙和凸块之间设有 向外凸的弧形过渡面,所述的下凹齿设有与齿牙对应的齿槽和与凸块对应的用于卡紧缝合 针的卡槽,齿槽与卡槽之间设有向内凹的弧形过渡面。
[0007] 在所述的每个镊臂上,靠近镊齿的部位均设有用于穿设缝合针的通孔。
[0008] 度吃角所述的凸块和卡槽的相对面均为防滑面。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 其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缝合镊的镊臂由两个相互铰接的支臂组成,支臂相互平 行时适用于浅部组织的缝合,支臂呈一定夹角时,适用于深部稍硬组织的缝合。
[0011] 其二、缝合镊的前端设有镊齿,镊齿上相配合的齿牙和齿槽,可以在手术时夹持组 织,也有利于凸块和卡槽之间对准和咬紧;缝合过程中,利用镊齿处的凸块和卡槽之间摩擦 力较大,可以将缝合针固定,用力的牵拉缝合针而不会滑脱;拔针、出针时无需使用持针器, 可以省去繁琐的步骤,缩短手术时间。镊齿上的圆弧形设计,有利于缝合针落入到卡槽内, 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缝合效率。手术中术者无需用手接触缝合针,并且全程包裹针头,从而避 免手术人员甚至器械护士被缝合针刺到,有感染疾病的危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镊齿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6] 附图标记:1、镊柄,2、镊臂,201、支臂,3、镊齿,4、上凸齿,401、齿牙,402、凸块,5、 下凹齿,501、齿槽,502、卡槽,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8] 外科手术用缝合镊,包括一个镊柄1和设置在镊柄1同一端的两个镊臂2,两个镊 臂2的端部设有相配合的镊齿3,在所述的每个镊臂2上,靠近镊齿3的部位均设有用于穿 设缝合针的通孔6。所述的两个镊臂2均由两段支臂201铰接而成,且两段支臂201绕该铰 接点的转动方向垂直于两个镊臂2的相对运动方向,所述的支臂201上设有用于限制两段 支臂201在相平行的状态和夹角状态之间转换的限位机构,所述铰接点距离镊齿33-4cm ; 所述的两个镊臂2上的镊齿3分别为相互啮合的上凸齿4和下凹齿5。所述的上凸齿4包 括设置在两侧的齿牙401和设置在中部的凸块402,齿牙401和凸块402之间设有向外凸的 弧形过渡面,所述的下凹齿5设有与齿牙401对应的齿槽501和与凸块402对应的用于卡 紧缝合针的卡槽502,齿槽501与卡槽502之间设有向内凹的弧形过渡面。所述的凸块402 和卡槽502的相对面均为防滑面。
[0019] 所述的镊臂2的两个支臂201铰接点处摩擦力较大,用以控制在缝合镊使用过程 中支臂201之间不来回晃动。
[0020]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在进行手术缝合时,缝合针穿出手术组织,用缝合镊夹紧缝 针,镊齿3处的圆弧形设计有利于缝合针落入卡槽502内,之后用力捏紧缝合镊,拔出缝合 针,如果缝合针较长,可以通过通孔6穿出,不影响缝合。缝合针拔出后,用持针器直接在缝 合针尾部三分之一处夹针,开始第二针缝合,全程连贯,无需手部接触缝合针针头。
[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缝合镊的镊臂2由两个相互铰接的支臂201组成,支臂201相 互平行时适用于浅部组织的缝合,支臂201呈一定夹角时,适用于深部稍硬组织的缝合,缝 合稍硬组织时可以将利用组织的硬度将缝合镊折弯。缝合镊的前端设有镊齿3,镊齿3上相 配合的齿牙401和齿槽501,可以在手术时夹持组织,也可以增强凸块402和卡槽502之间 的对准和咬紧程度;缝合过程中,利用镊齿3处的凸块402和卡槽502之间摩擦力较大,可 以将缝合针固定,用力的牵拉缝合针而不会滑脱;拔针、出针时无需使用持针器,可以省去 繁琐的步骤,缩短手术时间。镊齿3上的圆弧形设计,有利于缝合针落入到卡槽502内,能 够有效提高手术缝合效率。手术中术者无需用手接触缝合针,并且全程包裹针头,从而避免 手术人员甚至器械护士被缝合针刺到,有感染疾病的危险。
【权利要求】
1. 外科手术用缝合镊,包括一个镊柄(1)和设置在镊柄(1)同一端的两个镊臂(2),两 个镊臂(2)的端部设有相配合的镊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镊臂(2)均由两段支臂 (201)铰接而成,且两段支臂(201)绕该铰接点的转动方向垂直于两个镊臂(2)的相对运动 方向,所述的支臂(201)上设有用于限制两段支臂(201)在相平行的状态和夹角状态之间 转换的限位机构,所述铰接点距离镊齿(3)3-4cm;所述的两个镊臂(2)上的镊齿(3)分别为 相互啮合的上凸齿(4)和下凹齿(5)。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手术用缝合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凸齿(4)包括设置在 两侧的齿牙(401)和设置在中部的凸块(402),齿牙(401)和凸块(402)之间设有向外凸的 弧形过渡面,所述的下凹齿(5 )设有与齿牙(401)对应的齿槽(501)和与凸块(402 )对应的 用于卡紧缝合针的卡槽(502 ),齿槽(501)与卡槽(502 )之间设有向内凹的弧形过渡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手术用缝合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每个镊臂(2)上,靠 近镊齿(3)的部位均设有用于穿设缝合针的通孔(6)。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手术用缝合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块(402)和卡槽 (502)的相对面均为防滑面。
【文档编号】A61B17/30GK203898395SQ201420162827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4日
【发明者】张竞超, 宋晓东, 郭龙辉, 舒佩, 吴立文, 王文义 申请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