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担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段担架和右段担架,所述左段担架包括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该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的右端均设有限位槽,所述右段担架包括第三直管和第四直管,所述第三直管与第一直管铰接、第四直管与第二直管铰接,所述第三直管和第四直管的内腔中均设有伸缩支撑装置,所述伸缩支撑装置的左端分别伸出对应的第三直管或第四直管的左端,该伸缩支撑装置的伸出端抵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伸缩支撑装置的右端与对应的第三直管或第四直管内腔的右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担架,能调节角度,缩短担架的水平长度,利于搬运患者时,将担架推入住房电梯中,缩短搬运时间,还能满足需要端坐位患者的需求,降低搬运难度。
【专利说明】电梯担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梯担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担架多为升降、走轮、铲式设计,担架长度较长且长度较固定,绝大多数的住房电梯不具备容纳标准急救担架的空间,不适合目前大多数楼宇电梯的长度设计,无法将急救担架放入电梯内;在抢救搬运患者时经常因为电梯无法容纳担架,选择从楼梯搬运,耽误较长时间,因此使患者失去了最佳抢救机会。实验表明在未抬有患者的情况下,人工抬担架从25楼至I楼需要近9分钟,乘坐电梯仅需要不足I分钟,如果抬有患者的担架下楼需时更长。
[0003]而且这样的担架在搬运需要端坐位的患者时,无法给患者提供足够的后背支撑,提高了搬运患者的难度。
[0004]现有技术不足:现有的急救担架较长,长度固定,而住房电梯空间较小,急救担架无法放入电梯;且担架不能弯折调节角度,无法满足端坐位患者的后背支撑需求;搬运患者的时间长,难度大。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担架,搬运患者时,可调节角度,从而缩短担架水平长度,使担架能放入住房电梯。
[0006]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梯担架,其关键在于:包括左段担架和右段担架,所述左段担架包括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该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的右端均设有限位槽,所述右段担架包括第三直管和第四直管,所述第三直管的左端与第一直管的右端铰接、第四直管的左端与第二直管的右端铰接,所述第三直管和第四直管的内腔中均设有伸缩支撑装置,位于所述第三直管和第四直管内的伸缩支撑装置的左端分别伸出所述第三直管和第四直管的左端,该伸缩支撑装置的伸出端抵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伸缩支撑装置的右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或第四直管内腔的右端连接。
[0007]采用上述结构,左段担架与右段担架能发生相对转动,调节角度,并通过伸缩支撑装置维持左段担架与右段担架的角度和支撑力,从而实现了担架角度的调节,而调节担架角度的同时,也使担架的水平长度变短,通过调节,可以将担架推入住房电梯内,节省了搬运所耗时间,并满足了需要端坐位的患者的需求。
[0008]上述伸缩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限位槽为阶梯槽,所述第三直管和第一直管的铰接点与所述第四直管和第二直管的铰接点均位于所述限位槽的最高阶处;所述支撑杆的左端伸出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或第四直管的左端,且该支撑杆的伸出端抵在所述阶梯槽的最高一处槽内;所述支撑杆的右端均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该压簧右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或第四直管内腔的右端连接,该连接点与所述铰接点等高设置;所述支撑杆的中部设有支撑杆收缩机构。[0009]采用上述结构,支撑杆在压簧的强力弹力作用下抵住阶梯槽的最高阶处,使左段担架与右段担架处于同一平面,调节支撑杆收缩机构,收缩支撑杆,压缩弹簧,转动右段担架,调节角度,调节支撑杆收缩机构,支撑杆在压簧的弹力作用下抵住阶梯槽的其它槽内,此时连接点、铰接点和支撑杆的支撑点三点的连线呈三角形,以维持左段担架与右段担架的角度和支撑力,从而实现了担架角度的调节。
[0010]上述第三直管和第四直管的外侧壁上均开有弧形限位条孔,所述支撑杆收缩机构包括调节杆,该调节杆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或第四直管的外壁铰接,所述调节杆的中部设有销轴,该销轴穿过所述弧形限位条孔后与所述支撑杆铰接,所述调节杆的上段为把持部。
[0011]采用上述结构,扳动调节杆,通过杠杆原理,将支撑杆带动压缩压簧,支撑杆的左端与左段担架无接触,调节角度,放松调节杆支撑杆重新抵住左端担架的阶梯槽,支撑右段担架。
[0012]上述支撑杆的中部固定套设有固定块,所述压簧的左端与所述固定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0013]采用上述结构,固定块能抵住压簧,使压簧的左端固定更加稳固。
[0014]上述伸缩支撑装置为液压杆,所述第三直管和第一直管的铰接点与所述第四直管和第二直管的铰接点均高于所述限位槽,所述液压杆的左端伸出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或第四直管的左端,且该液压杆的伸出端固定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液压杆的右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或第四直管内腔的右端固定连接。
[0015]采用上述结构,液压杆收缩,左段担架与右段担架处于同一平面,扳动右段担架与左段担架发生相对转动形成锐角,液压杆伸张,将右段担架支撑住,即实现了担架角度的调节,而调节担架角度的同时,也使担架的水平长度变短,便于整个担架搬运患者进入电梯。
[0016]上述第一直管与第三直管、第二直管与第四直管的铰接处均外套有支撑滑筒。
[0017]采用上述结构,当担架无需调节角度时,支撑滑筒套在铰接处,使担架更加稳固,提高了铰接处的稳定性,但担架需要调节角度时,滑动支撑滑筒即可。
[0018]上述左段担架和右段担架的上表面均铺设有软垫,所述软垫的侧边设有粘贴条带,所述软垫通过粘贴条带固定在所述左段担架和右段担架上。
[0019]采用上述结构,软垫使患者躺在担架上时更加舒适,而粘贴条带能将软垫固定在担架上,且拆装方便。
[0020]上述左段担架的下方设有滚轮,所述右段担架的下方固定设有支撑腿,所述左段担架和右段担架的侧边均上固定设有固定带。
[0021]采用上述结构,担架可以通过滚轮移动,使搬运者搬运时更加有效、更加省力,支撑腿能支撑住右段担架,起到支撑作用;固定带能将患者固定在担架上,防止患者在搬运中意外摔落。
[0022]有益效果:
[0023]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担架,能调节角度,缩短担架的水平长度,利于搬运患者时,将担架推入住房电梯中,缩短搬运时间,还能满足需要端坐位患者的需求,降低搬运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0026]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27]图4为图3中B的放大图;
[0028]图5为图1中左段担架与右段担架调节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图6中C的放大图;
[0031]图8为图6的俯视图;
[0032]图9为图8中D的放大图;
[0033]图10为图6中左段担架与右段担架调节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2、3和4所示:一种电梯担架,由左段担架I和右段担架2组成,所述左段担架I包括第一直管Ia和第二直管lb,该第一直管Ia和第二直管Ib的右端均设有限位槽3,该限位槽3为阶梯槽,所述右段担架2包括第三直管2a和第四直管2b,所述第三直管2a的左端与第一直管Ia的右端铰接、第四直管2b的左端与第二直管Ib的右端铰接。
[0037]所述第一直管Ia与第三直管2a、第二直管Ib与第四直管2b的铰接处均外套有支撑滑筒6,且所述第三直管2a和第一直管Ia的铰接点X与所述第四直管2b和第二直管Ib的铰接点X均位于所述限位槽3的最高阶处;所述第三直管2a和第四直管2b的内腔中均设有支撑杆4,上述支撑杆4的中部固定套设有固定块9,位于所述第三直管2a和第四直管2b内的所述支撑杆4的左端分别伸出所述第三直管2a和第四直管2b的左端,且该支撑杆4的伸出端抵在所述限位槽3的最高一处槽内;所述支撑杆4的右端均套设有压簧5,所述压簧5的左端与固定块9固定,该压簧5右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2a或第四直管2b内腔的右端连接,该连接点Y与所述铰接点X等高设置;所述支撑杆4的中部设有支撑杆收缩机构。
[0038]所述第三直管2a和第四直管2b的外侧壁上均开有弧形限位条孔7,所述支撑杆收缩机构包括调节杆8,该调节杆8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2a或第四直管2b的外壁铰接,所述调节杆8的中部设有销轴,该销轴穿过所述弧形限位条孔7后与所述支撑杆4铰接,所述调节杆8的上段为把持部。
[0039]所述左段担架I和右段担架2的上表面均铺设有软垫10,所述软垫10的侧边设有粘贴条带10a,所述软垫10通过粘贴条带IOa固定在所述左段担架I和右段担架2上。所述左段担架I的下方设有滚轮11,所述右段担架2的下方固定设有支撑腿12,所述左段担架I和右段担架2的侧边均上固定设有固定带13。
[0040]工作原理:如图1、2、3和4所示,左段担架与右段担架无需调节角度时,支撑杆在压簧的强力弹力作用下抵住限位槽的最高阶处,使左段担架与右段担架处于同一平面,支撑滑筒套于铰接处,提高稳定性;如图5所示,当需要调节角度时,滑开支撑滑筒,在扳动调节杆,收缩支撑杆,压缩弹簧,转动右段担架,调节角度,放松调节杆,支撑杆在压簧的弹力作用下抵住阶梯槽的其它槽内,此时连接点、铰接点和支撑杆的支撑点三点的连线呈三角形,以维持左段担架与右段担架的相对角度和支撑力,从而实现了担架角度的调节,而调节担架角度的同时,也使担架的水平长度变短,通过调节,可以将担架推入住房电梯内,节省了搬运所耗时间,并满足了需要端坐位的患者的需求。
[0041]实施例2:
[0042]如图6、7、8和9所示,一种电梯担架,由左段担架I和右段担架2组成,所述左段担架I包括第一直管Ia和第二直管lb,该第一直管Ia和第二直管Ib的右端均设有限位槽3,所述右段担架2包括第三直管2a和第四直管2b,所述第三直管2a的左端与第一直管Ia的右端铰接、第四直管2b的左端与第二直管Ib的右端铰接,所述第一直管Ia与第三直管2a、第二直管Ib与第四直管2b的铰接处均外套有支撑滑筒6 ;所述第三直管2a和第一直管Ia的铰接点X与所述第四直管2b和第二直管Ib的铰接点X均高于所述限位槽3,所述第三直管2a和第四直管2b的内腔中均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14的左端伸出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2a或第四直管2b的左端,且该液压杆14的伸出端固定在所述限位槽3内,所述液压杆14的右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2a或第四直管2b内腔的右端固定连接。
[0043]所述左段担架I和右段担架2的上表面均铺设有软垫10,所述软垫10的侧边设有粘贴条带10a,所述软垫10通过粘贴条带IOa固定在所述左段担架I和右段担架2上。所述左段担架I的下方设有滚轮11,所述右段担架2的下方固定设有支撑腿12,所述左段担架I和右段担架2的侧边均上固定设有固定带13。
[0044]工作原理:如图6、7、8和9所示,左段担架与右段担架无需调节角度时,液压杆处于压缩状态,左段担架与右段担架处于同一平面,支撑滑筒套于铰接处,提高稳定性;如图10所示,当需要调节角度时,滑开支撑滑筒,转动右段担架,调节角度,液压杆伸张变长,将右段担架支撑住,维持右段担架与左端担架的角度和支撑力,从而实现了担架角度的调节,而调节担架角度的同时,也使担架的水平长度变短,通过调节,可以将担架推入住房电梯内,节省了搬运所耗时间,并满足了需要端坐位的患者的需求。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段担架(I)和右段担架(2),所述左段担架(I)包括第一直管(Ia)和第二直管(lb),该第一直管(Ia)和第二直管(Ib)的右端均设有限位槽(3),所述右段担架(2)包括第三直管(2a)和第四直管(2b),所述第三直管(2a)的左端与第一直管(Ia)的右端铰接、第四直管(2b)的左端与第二直管(Ib)的右端铰接,所述第三直管(2a)和第四直管(2b)的内腔中均设有伸缩支撑装置,位于所述第三直管(2a)和第四直管(2b)内的伸缩支撑装置的左端分别伸出所述第三直管(2a)和第四直管(2b)的左端,该伸缩支撑装置的伸出端抵在所述限位槽(3)内,所述伸缩支撑装置的右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2a)或第四直管(2b)内腔的右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杆(4),所述限位槽(3)为阶梯槽,所述第三直管(2a)和第一直管(Ia)的铰接点(X)与所述第四直管(2b)和第二直管(Ib)的铰接点(X)均位于所述限位槽(3)的最高阶处;所述支撑杆(4)的左端伸出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2a)或第四直管(2b)的左端,且该支撑杆(4)的伸出端抵在所述阶梯槽(3)的最高一处槽内;所述支撑杆(4)的右端均套设有压簧(5),所述压簧(5)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杆(4)固定,该压簧(5)右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2a)或第四直管(2b)内腔的右端连接,该连接点(Y)与所述铰接点(X)等高设置;所述支撑杆(4)的中部设有支撑杆收缩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直管(2a)和第四直管(2b)的外侧壁上均开有弧形限位条孔(7),所述支撑杆收缩机构包括调节杆(8),该调节杆(8)的下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2a)或第四直管(2b)的外壁铰接,所述调节杆(8)的中部设有销轴,该销轴穿过所述弧形限位条孔(7)后与所述支撑杆(4)铰接,所述调节杆(8)的上段为把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的中部固定套设有固定块(9),所述压簧(5)的左端与所述固定块(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撑装置为液压杆(14),所述第三直管(2a)和第一直管(Ia)的铰接点(X)与所述第四直管(2b)和第二直管(Ib)的铰接点(X)均高于所述限位槽(3),所述液压杆(14)的左端伸出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2a)或第四直管(2b)的左端,且该液压杆(14)的伸出端固定在所述限位槽(3)内,所述液压杆(14)的右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三直管(2a)或第四直管(2b)内腔的右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电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Ia)与第三直管(2a)、第二直管(Ib)与第四直管(2b)的铰接处均外套有支撑滑筒(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段担架(I)和右段担架(2)的上表面均铺设有软垫(10),所述软垫(10)的侧边设有粘贴条带(10a),所述软垫(10)通过粘贴条带(IOa)固定在所述左段担架(I)和右段担架(2 )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段担架(I)的下方设有滚轮(11),所述右段担架(2)的下方固定设有支撑腿(12),所述左段担架(I)和右段担架(2)的侧边均上固定设有固定带(13)。
【文档编号】A61G1/02GK203790155SQ201420170720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0日
【发明者】付勇, 刘慧 , 廖斌, 于风旭 申请人: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