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皮后局部感觉复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282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植皮后局部感觉复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皮后局部感觉复建装置,属于护理用医疗器械领域,包括支架装置和刺激总成,其特征在于:底板的两端安装有门式架框,两个门式架框上设有孔,门式架框的支脚为伸缩杆;两个门式架框之间安装有丝杠和导向杆,门式架框的一端安装有电动机固定座,电动机固定座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机;内杆的一端与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外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内杆的另一端与电极刺激触头连接;内杆上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通过所述的长条孔与齿条连接,第二电动机与半齿轮连接,半齿轮与齿条相啮合;电动机箱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滚轮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设计新颖的特点。
【专利说明】植皮后局部感觉复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用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对做完植皮手术的病人进行感觉复建的植皮后局部感觉复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植皮手术主要适用于烫伤,烧伤等各种情况留下的疤痕。所谓自体植皮手术是在自身健康皮肤处取下一部分皮肤,用来覆盖切除疤痕的区域。
[0003]目前影响植皮效果的最大问题是移植区皮片神经的再生,在感觉恢复中,以痛觉、触觉恢复较早,冷热觉较迟。临床研究表明移植区皮肤肌肉给予适度的外界刺激可以激发神经轴突再生,促进周围神经对移植区皮片再支配效果,从而促进移植区皮片的感觉恢复。
[0004]临床对于周围神经损伤造成的感觉障碍采用刺激法,即受累皮肤区域的刺激主要为局部点刺或者按摩的方法。但是移植区皮片与原位皮片不同,电极刺激强度过大容易引发二次损伤,导致植皮区皮肤和皮下间出现水肿,影响远期植皮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对做完植皮手术的病人进行感觉复建的植皮后局部感觉复建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皮后局部感觉复建装置,包括支架装置和刺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装置包括门式架框、丝杠、导向杆和第一电动机;所述的底板的两端安装有门式架框,两个门式架框上设有孔,所述的门式架框的支脚为伸缩杆;两个门式架框之间安装有丝杠和导向杆,丝杠的一端穿过一侧的门式架框上的孔与第一电动机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侧的门式架框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门式架框的一端安装有电动机固定座,电动机固定座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的刺激总成包括外筒、内杆、电极刺激触头、低频脉冲电刺激器、齿条、半齿轮和第二电动机;所述的外筒的内部安装有压缩弹簧和内杆,内杆的一端与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外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内杆的另一端通过外筒下端的孔与电极刺激触头连接;内杆的一端安装有导杆,导杆穿过压缩弹簧和外筒上端的孔;所述的外筒侧壁开有长条孔,内杆上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通过所述的长条孔与齿条连接,第二电动机与半齿轮通过键连接,半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的第二电动机安装在电动机箱内,电动机箱与外筒固定连接;电动机箱的上端安装有低频脉冲电刺激器,低频脉冲电刺激器与电极刺激触头电路连接;电动机箱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滚轮铰接;电动机箱上设有螺纹孔和通孔,所述的丝杠和导向杆分别穿过螺纹孔和导向孔。
[0007]上述的滚轮表面有点阵分布的凸起。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0009]1、本装置的电极刺激触头不断的上下升降,可以间断的对植皮区域的皮肤进行刺激,有效的避免了电刺激过大造成的二次损伤;[0010]2、装置能够实现同时刺激和按摩植皮区域的皮肤,加快了病人植皮区域感觉恢复速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装置和刺激总成。
[0014]所述的支架装置包括门式架框2、丝杠8、导向杆9和第一电动机17。所述的底板I的两端安装有门式架框2,两个门式架框2上设有孔。两个门式架框2之间安装有丝杠8和导向杆9,丝杠8的一端穿过一侧的门式架框2上的孔与第一电动机17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侧的门式架框2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门式架框2的一端安装有电动机固定座18,电动机固定座18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机17。所述的门式架框2的支脚为伸缩杆。
[0015]所述的刺激总成包括外筒6、内杆7、电极刺激触头5、低频脉冲电刺激器12、齿条14、半齿轮15和第二电动机16。所述的外筒6的内部安装有压缩弹簧10和内杆7,内杆7的一端与压缩弹簧10的一端固定连接,压缩弹簧10的另一端与外筒6的一端固定连接。内杆7的另一端通过外筒6下端的孔与电极刺激触头5连接。内杆7的一端安装有导杆11,导杆11穿过压缩弹簧10和外筒6上端的孔,其作用是在压缩弹簧10压缩过程中防止压缩弹簧10发生弯曲形变。
[0016]所述的外筒6侧壁开有长条孔,内杆7上有第一连接杆13,第一连接杆13通过所述的长条孔与齿条14连接,第二电动机16与半齿轮15通过键连接,半齿轮15与齿条14相啮合。当第二电动机16转动时,带动半齿轮15转动,从而带动内杆7向上运动,使压缩弹簧10压缩。当半齿轮15与齿条14脱离啮合时,内杆7弹出。所述的第二电动机16安装在电动机箱19内,电动机箱19与外筒6固定连接。电动机箱19的上端安装有低频脉冲电刺激器12,低频脉冲电刺激器12与电极刺激触头5电路连接。电动机箱19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20,第二连接杆20的一端与滚轮21铰接。电动机箱19上设有螺纹孔和通孔,所述的丝杠8和导向杆9分别穿过螺纹孔和导向孔。当丝杠8转动时,电动机箱19就能够沿丝杠8运动。所述的滚轮21表面有点阵分布的凸起。
[0017]操作流程如下:调整门式架框2高度,使本实用新型放置于病人植皮区域之上,启动低频脉冲电刺激器12,使电极刺激触头5通电。启动第一电动机17和第二电动机16,第二电动机16开始带动电极刺激触头5做直线往复运动,开始对病人的肢体进行刺激,第一电动机17带动丝杠8运动,使电极刺激触头5和滚轮21沿丝杠8做直线运动。这样电极刺激触头5上下升降,造成间断的向前对病人的植皮区域的皮肤上的神经进行刺激,后面的滚轮21不断对受到刺激的神经进行按摩,这样可以减轻病人因为刺激而产生的不适。
[001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皮后局部感觉复建装置,包括支架装置和刺激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装置包括门式架框、丝杠、导向杆和第一电动机;底板的两端安装有门式架框,两个门式架框上设有孔,所述的门式架框的支脚为伸缩杆;两个门式架框之间安装有丝杠和导向杆,丝杠的一端穿过一侧的门式架框上的孔与第一电动机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侧的门式架框为可转动连接;所述的门式架框的一端安装有电动机固定座,电动机固定座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的刺激总成包括外筒、内杆、电极刺激触头、低频脉冲电刺激器、齿条、半齿轮和第二电动机;所述的外筒的内部安装有压缩弹簧和内杆,内杆的一端与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外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内杆的另一端通过外筒下端的孔与电极刺激触头连接;内杆的一端安装有导杆,导杆穿过压缩弹簧和外筒上端的孔;所述的外筒侧壁开有长条孔,内杆上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通过所述的长条孔与齿条连接,第二电动机与半齿轮通过键连接,半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的第二电动机安装在电动机箱内,电动机箱与外筒固定连接;电动机箱的上端安装有低频脉冲电刺激器,低频脉冲电刺激器与电极刺激触头电路连接;电动机箱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滚轮铰接;电动机箱上设有螺纹孔和通孔,所述的丝杠和导向杆分别穿过螺纹孔和导向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皮后局部感觉复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轮表面有点阵分布的凸起。
【文档编号】A61N1/36GK203763668SQ201420172744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发明者】鲁瑞珍, 王晓丽, 王文娟 申请人:青岛市中心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