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普外科用腹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431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普外科用腹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普外科用腹腔引流管,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内设置有第一内套管和第二内套管,第一内套管和第二内套管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旋转齿轮,旋转齿轮的上下端面与第一内套管和第二内套管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两个旋转齿轮之间相互啮合,两个旋转齿轮上择一地安装有把手,旋转齿轮内侧面与第一内套管和第二内套管之间设置有螺纹连接部,第一内套管和第二内套管内部为锥形,第一内套管和第二内套管内部分别设置有与锥形内腔相配合的第一锥形旋转体和第二锥形旋转体,第一内套管和第二内套管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在防堵的同时无需使用任何消耗品,操作简便。
【专利说明】一种改进的普外科用腹腔引流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改进的普外科用腹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0002] 在普外科手术中,腹腔内常放置双套引流管,通过对术区积液的引流促进了术区 组织的愈合,同时在体外通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容量来判断腹腔内术区的动态变化,为 临床医生的诊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客观依据。但是,术区积血过多常导致内套管阻塞,极大 地降低了双套引流管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医用双套引流管来解决上 述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387092U公开了一种医用抗凝腹腔双套引流管,通过引流 和抗凝覆膜,防止内套管内因积血过多引流不畅导致降低引流管堵塞。这种结构在防堵塞 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同时抗凝覆膜属于消耗品,价格昂贵,不仅增加了操作难 度,还提高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普外科用腹腔引流管,能够解决 现有技术的不足,在防堵的同时无需使用任何消耗品,操作简便。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种改进的普外科用腹腔引流管,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内设置有第一内套管 和第二内套管,第一内套管和第二内套管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旋转齿轮,旋转齿轮的上下端 面与第一内套管和第二内套管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两个旋转齿轮之间相互啮合,两 个旋转齿轮上择一地安装有把手,旋转齿轮内侧面与第一内套管和第二内套管之间设置有 螺纹连接部,螺纹连接部位于密封圈的内侧,第一内套管和第二内套管内部为锥形,内径由 顶部至底部逐渐缩小,第一内套管和第二内套管内部分别设置有与锥形内腔相配合的第一 锥形旋转体和第二锥形旋转体,第一锥形旋转体和第二锥形旋转体分别与两个旋转齿轮相 连接,第一锥形旋转体和第一内套管之间通过弹簧而相互分离设置,第二锥形旋转体和第 二内套管之间紧密接触,第一内套管和第二内套管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 孔。
[0006]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台形,第一通孔外端面内径小于内端面内径;所述第 二通孔为圆柱形,第二通孔的内径大于第一通孔内端面的内径。
[0007]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导流槽,所述第二锥形旋转体上设 置有若干个柔性金属丝,柔性金属丝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内。
[000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外套管内设置两个 内套管,第一内套管在正常状态通过弹簧保持开启状态,第二内套管通过与第一内套管所 啮合的旋转齿轮保持关闭状态。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生堵塞,通过把手转动旋转齿轮,两个啮 合的齿轮向不同的方向转动,通过螺纹连接部的传动,第一锥形旋转体向下运动,与第一内 套管相接触。在此过程中第一锥形旋转体将第一内套管内的液体向外挤压,使第一通孔中 形成向外流动的反向流动趋势,将堵塞的第一通孔进行疏通。与此同时,第二锥形旋转体在 旋转齿轮的反向带动下,向上运动,与第二内套管相分离,起到临时引流的作用,使得整个 引流过程不会受堵塞的影响而间断。第一通孔为圆台形,将有可能产生堵塞的固体颗粒阻 挡在第一通孔外,可以预防液体中固体颗粒进入第一通孔内部而产生堵塞。第二通孔为圆 柱形,可以减少由于固体颗粒附着而产生的堵塞,即使在第二内套管不使用时产生了少量 的附着物,在第二锥形旋转体与第二内套管分离后,圆柱形流道的流速较大,可以将附着物 冲开。第一通孔内壁上的螺旋导流槽可以使流过的流体产生紊流,增强对固体颗粒的带动 作用。在第二锥形旋转体与第二内套管分离过程中,处于第二通孔内的柔性金属丝与第二 通孔产生相对位移,对第二通孔内的附着物起到了松动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0] 图中:1、外套管;2、第一内套管;3、第二内套管;4、旋转齿轮;5、把手;6、螺纹连 接部;7、密封圈;8、第一锥形旋转体;9、第二锥形旋转体;10、弹簧;11、第一通孔;12、第二 通孔;13、螺旋导流槽;14、柔性金属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 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 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0012]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1内设置有第 一内套管2和第二内套管3,第一内套管2和第二内套管3通过负压吸管连接至引流瓶,第 一内套管2和第二内套管3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旋转齿轮4,旋转齿轮4的上下端面与第一内 套管2和第二内套管3之间通过密封圈7密封连接,第一内套管2和第二内套管3被旋转 齿轮分成两段,通过密封圈7与旋转齿轮连为一体。两个旋转齿轮4之间相互啮合,位于第 一内套管2上的旋转齿轮4上安装有把手5,旋转齿轮4内侧面与第一内套管2和第二内套 管3之间设置有螺纹连接部6,螺纹连接部6位于密封圈7的内侧,第一内套管2和第二内 套管3内部为锥形,内径由顶部至底部逐渐缩小,第一内套管2和第二内套管3内部分别设 置有与锥形内腔相配合的第一锥形旋转体8和第二锥形旋转体9,第一锥形旋转体8和第二 锥形旋转体9分别与两个旋转齿轮4相连接,第一锥形旋转体8和第一内套管2之间通过 弹簧10而相互分离设置,第二锥形旋转体9和第二内套管3之间紧密接触,第一内套管2 和第二内套管3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第一内套管2在正常状态 通过弹簧10保持开启状态,第二内套管3通过与第一内套管2所啮合的旋转齿轮4保持关 闭状态。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生堵塞,通过把手5转动旋转齿轮4,两个啮合的齿轮向不同的 方向转动,通过螺纹连接部6的传动,第一锥形旋转体8向下运动,与第一内套管2相接触。 在此过程中第一锥形旋转体8将第一内套管2内的液体向外挤压,使第一通孔11中形成向 外流动的反向流动趋势,将堵塞的第一通孔11进行疏通。与此同时,第二锥形旋转体9在 旋转齿轮4的反向带动下,向上运动,与第二内套管3相分离,起到临时引流的作用,使得整 个引流过程不会受堵塞的影响而间断。所述第一通孔11为圆台形,第一通孔11外端面内 径为0· 8mm内端面内径为1. 3mm ;所述第二通孔12为圆柱形,第二通孔12的内径为2mm,夕卜 套管的外径为5mm,第一内套管2和第二内套管3的外径均为2. 2mm。正是由于设置上述防 堵结构,可以进一步缩小各个管径的尺寸,进一步缓解了患者的不适感。第一通孔11为圆 台形,将有可能产生堵塞的固体颗粒阻挡在第一通孔11外,可以预防液体中固体颗粒进入 第一通孔11内部而产生堵塞。第二通孔12为圆柱形,可以减少由于固体颗粒附着而产生 的堵塞,即使在第二内套管3不使用时产生了少量的附着物,在第二锥形旋转体9与第二内 套管3分离后,圆柱形流道的流速较大,可以将附着物冲开。所述第一通孔11的内壁上设 置有螺旋导流槽13,所述第二锥形旋转体9上设置有若干个柔性金属丝14,柔性金属丝14 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2内,柔性金属丝14采用医用钛合金制成。螺旋导流槽13可以使流过 的流体产生紊流,增强对固体颗粒的带动作用。在第二锥形旋转体9与第二内套管3分离 过程中,处于第二通孔12内的柔性金属丝14与第二通孔12产生相对位移,对第二通孔12 内的附着物起到了松动作用。
[001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 一种改进的普外科用腹腔引流管,包括外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内 设置有第一内套管(2)和第二内套管(3),第一内套管(2)和第二内套管(3)上分别设置有 一个旋转齿轮(4),旋转齿轮(4)的上下端面与第一内套管(2)和第二内套管(3)之间通过 密封圈(7)密封连接,两个旋转齿轮(4)之间相互啮合,两个旋转齿轮(4)上择一地安装有 把手(5),旋转齿轮(4)内侧面与第一内套管(2)和第二内套管(3)之间设置有螺纹连接部 (6),螺纹连接部(6)位于密封圈(7)的内侧,第一内套管(2)和第二内套管(3)内部为锥 形,内径由顶部至底部逐渐缩小,第一内套管(2)和第二内套管(3)内部分别设置有与锥形 内腔相配合的第一锥形旋转体(8)和第二锥形旋转体(9),第一锥形旋转体(8)和第二锥形 旋转体(9)分别与两个旋转齿轮(4)相连接,第一锥形旋转体(8)和第一内套管(2)之间 通过弹簧(10)而相互分离设置,第二锥形旋转体(9)和第二内套管(3)之间紧密接触,第 一内套管(2)和第二内套管(3)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普外科用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 (11)为圆台形,第一通孔(11)外端面内径小于内端面内径;所述第二通孔(12)为圆柱形, 第二通孔(12)的内径大于第一通孔(11)内端面的内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普外科用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 (11)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导流槽(13),所述第二锥形旋转体(9)上设置有若干个柔性金属 丝(14),柔性金属丝(14)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2)内。
【文档编号】A61M25/14GK203874271SQ201420209415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8日
【发明者】姜永正 申请人:姜永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