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牙线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432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电动牙线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动牙线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上部具有用于支撑牙线的分叉结构,壳体的下部形成电动牙线器的握持部分;缠绕机构,缠绕机构用于缠绕牙线,并带动牙线运动;用于驱动的电机;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设置于电机和缠绕机构之间,将电机的转动转换为缠绕机构绕固定轴的往复旋转运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牙线器的牙线沿着固定部件往复运动,而电动牙线器的外部部件保持静止不动,能够避免电动牙线器在使用过程中对牙龈粘膜造成损伤。
【专利说明】电动牙线器【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牙线器,特别涉及一种牙线能够往复运动的电动牙线器。
【背景技术】
[0002]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是预防牙周病和邻面龋的重要手段。但人群中牙线的使用率很低,即使在牙科医生中也只有少部分人使用牙线,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牙线使用较为困难:需要双手操持,有一定技巧,勒手指。
[0003]为解决使用困难、提高使用效率,发明了牙线夹,牙线夹中的牙线置于一 Y形结构上,单手即可操作。但牙线夹在通过紧密接触的牙缝时存在难度,过度用力会导致牙线断裂或者松脱。使用电动牙线器能够增加清洁效率,但一般电动牙线器将牙线固定于工作头上,并使整个工作头振动摆动,这样的结构没有考虑邻面通过及机械性损伤问题,影响了其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电动牙线器的牙线沿着固定部件往复运动,而电动牙线器的外部部件保持静止不动,避免电动牙线器在使用过程中对牙龈粘膜造成损伤。 [0005]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牙线器的牙线便于固定,更换方便,容易通过紧密接触之邻面,解决了牙线类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邻面通过、清洁效率等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牙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牙线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部具有用于支撑牙线的分叉结构,所述壳体的下部形成所述电动牙线器的握持部分;缠绕机构,所述缠绕机构用于缠绕所述牙线,并带动所述牙线运动;用于驱动的电机;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电机和所述缠绕机构之间,将所述电机的转动转换为所述缠绕机构绕固定轴的往复旋转运动。
[0007]优选地,在所述缠绕机构的外周面上沿所述缠绕机构的旋转轴线方向设置纵向槽,以及所述传动机构为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电机,另一端具有沿所述回转机构的轴线方向凸出的指状结构,所述指状结构插入所述纵向槽中。
[0008]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曲柄和连杆,所述曲柄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电机,另一端铰链连接至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不与所述曲柄铰链连接的一端铰链连接至所述缠绕机构。
[0009]优选地,所述分叉结构的顶端设置供所述牙线穿过的通孔。
[0010]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中部宽度变小以形成颈部,所述颈部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牙线的运动轨迹的限位部分。
[0011]优选地,所述电动牙线器还包括隔离部件,所述隔离部件的边缘与所述壳体内部连接,在所述壳体中隔离出用于容纳所述传动机构和所述电机的腔室,所述隔离部件上设置有供所述缠绕机构穿过的孔。
[0012]优选地,所述隔离部件的孔中设置有轴承,以旋转支撑所述缠绕机构。
[0013]优选地,所述电动牙线器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壳体的盖板,所述盖板能够从所述壳体上拆卸下来,且具有供所述牙线穿过的开口。
[0014]优选地,所述缠绕机构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牙线的凹槽。
[0015]优选地,在所述缠绕机构的外周面上朝所述缠绕机构的内部设置狭缝,在所述狭缝的两侧设置用于固定所述牙线的端部的卡紧结构。
[0016]优选地,所述牙线的两个端部事先经过塑化处理,形成膨大部分,以及在所述缠绕机构的外周面上朝所述缠绕机构的内部设置狭缝,在所述狭缝的末端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牙线的膨大部分的容置部分。
[0017]优选地,所述壳体由两部分插接形成。
[0018]本实用新型的电动牙线器的优点在于能够避免电动牙线器的外部部件的运动对牙龈粘膜造成损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的外部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的示意图,其中盖板被拆下;
[002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的剖视图;
[0022]图4(a)和图4(b)显示沿图3中的线AA截取的缠绕机构和回转机构的剖视图,其中图4(a)为缠绕机构的纵向槽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缠绕机构和回转机构的剖视图,图4(b)为缠绕机构的纵向槽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缠绕机构和回转机构的剖视图;
[0023]图5(a)和图5(b)显示牙线在缠绕机构上的固定;
[0024]图6是缠绕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0025]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的局部侧面剖视图;
[0026]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的局部仰视图;
[0027]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的局部剖视图。
[0028]应理解的是,附图为示意性和说明性的,并非完全按尺寸和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003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I的外部示意图。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I包括牙线2、壳体3和盖板4。
[0031]壳体3的上部具有用于支撑牙线2的分叉结构,例如U形结构或者V形结构,但并不仅限于此。优选地,分叉结构的顶端设置有通孔32,牙线2从通孔32中穿过,从而可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牙线2脱离壳体3。通孔32并不是必需的,例如分叉结构的顶端可以为开放的槽形结构,牙线2支撑于槽形结构中。壳体3的中部宽度变小,从而形成细长的颈部,便于插入使用者的口腔中。颈部包括限位部分31,牙线2通过限位部分31,从而牙线2的运动轨迹被限位部分31所限制。当然,颈部的设置并不是必需的。壳体3的下部构成电动牙线器I的握持部分。
[0032]盖板4用于封闭壳体3,并可从壳体3上拆卸下来,以便使用者更换牙线2。盖板4具有开口 41,牙线2可通过开口 41穿入壳体3中。盖板4的主要作用是覆盖缠绕机构6(见图2),从而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更易于握持电动牙线器I。但是盖板4并不是必需的,如果不设置盖板4,使用前后无需拆卸盖板4便可直接更换牙线2,操作更加简单。
[0033]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I的示意图,其中盖板被拆下,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I的剖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电动牙线器I内部包括轴5、缠绕机构6、回转机构7、电机8、以及隔离部件9。
[0034]轴5固定连接于壳体3,用于安装缠绕机构6。缠绕机构6用于缠绕牙线2,并带动牙线2运动。在图2和图3中,缠绕机构6的用于缠绕牙线的部分绘制为圆盘形,但并不仅限于此。缠绕牙线的部分也可以是三角形、椭圆形等,只要其能够缠绕牙线即可。在缠绕机构6的外周面上,沿其旋转轴线方向设置有纵向槽61。回转机构7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机8,从而在电机带动下旋转,另一端具有沿其轴线方向凸出的指状结构71,指状结构71插入纵向槽61中,从而指状结构71可通过与纵向槽61的侧壁接触带动缠绕机构6绕轴5往复旋转。
[0035]优选地,设置隔离部件9,隔离部件9的边缘与壳体3的内部连接,在壳体3中隔离出用于容纳回转机构7、电机8和电源等部件的腔室,从而防止使用者在使用电动牙线器I时不小心接触电机8等内部部件。优选地,隔离部件9的边缘与壳体3的内部密封连接,以便隔离水或者灰尘。隔离部件9上设置供缠绕机构6穿过的孔91。优选地,孔91中设置有轴承92,以便旋转支撑缠绕机构6。更优选地,轴承92经过密封处理,以便隔离水或者灰
/1、土。
[0036]下面参考图4(a)和图4(b)详细解释缠绕机构6和回转机构7之间的配合。图4(a)和图4(b)显示沿图3中的线AA截取的缠绕机构6和回转机构7的剖视图,其中图4(a)为缠绕机构的纵向槽61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缠绕机构6和回转机构7的剖视图,图4(b)为缠绕机构的纵向槽61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缠绕机构6和回转机构7的剖视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回转机构7的指状结构71插入纵向槽61中,当回转机构7在电机8驱动下旋转时,指状结构71抵靠纵向槽61的侧壁,从而带动缠绕机构6绕轴5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往复旋转。
[0037]图5(a)和图5(b)显示牙线2在缠绕机构6上的固定。如图5(a)所示,在缠绕机构6的外周面上,朝缠绕机构6的内部设置狭缝62,在狭缝62的两侧设置用于固定牙线2的端部的卡紧结构63,例如卡扣。缠绕在缠绕机构6上的牙线2的两个端部穿入狭缝62内,并被卡紧结构63固定。卡紧结构63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他紧固结构代替,在此不再详述。
[0038]或者,也可以通过图5(b)所示的方式将牙线2固定在缠绕机构6上。如图5(b)所示,牙线2的两端事先经过塑化处理,形成膨大部分21。在缠绕机构6的外周面上,朝缠绕机构6的内部设置狭缝62,在狭缝62的末端设置用于容纳牙线2的膨大部分21的容置部分。牙线2缠绕在缠绕机构6上之后,将牙线2两端的膨大部分21塞入狭缝62的容置部分中,从而起到固定作用。
[0039]此外,还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其他方式将牙线2固定于缠绕机构6上,在此不再详述。
[0040]图6显示缠绕机构6的优选实施方式。优选地,在缠绕机构6的外周面上设置凹槽64,牙线2容纳于凹槽64中,从而不易从缠绕机构6脱落。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清楚起见,在图6中将牙线2的直径适当放大。
[0041]此外,优选地,通孔32和限位部分31的与牙线2接触的侧面均经过抛光处理,以减小侧面与牙线2之间的摩擦力。
[0042]下面参考图1至图3解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I的工作过程。首先,使用者打开盖板4,将牙线2缠绕于缠绕机构6上,并进行固定,然后关闭盖板4 ;使用者将牙线2插入牙缝之间;使用者启动电动牙线器I的开关(未显示)以接通电源(未显示),从而电机8带动回转机构7旋转;回转机构7的指状结构71接触缠绕机构6的纵向槽61的侧壁,带动缠绕机构6绕轴5往复旋转,从而牙线2能够沿olo2方向往复运动,起到清洁牙缝的目的;使用后,使用者打开盖板4,将用过的牙线2从缠绕机构6上拆除,更换新的牙线,供下次使用。
[0043]下面参考图7和图8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其中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的局部侧面剖视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的局部仰视图。
[0044]如图7和图8所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机208的旋转轴线平行于缠绕机构206的旋转轴线设置,电机的单向连续转动通过曲柄摇杆机构传递至缠绕机构206,带动缠绕机构206绕轴205往复旋转。曲柄摇杆机构包括曲柄2071和连杆2072,其中曲柄2071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机208,另一端铰链连接至连杆2072 ;连杆2072的一端铰链连接至曲柄2071,另一端铰链连接至缠绕机构206的端部。当电机208旋转时,电机208带动曲柄2071沿着轨迹C旋转,从而连杆2072的不与曲柄2071连接的一端沿圆弧轨迹BB’运动,进而带动缠绕机构206绕轴205往复旋转。调整曲柄2071和连杆2072的长度可以改变圆弧轨迹BB’的长度,从而改变缠绕机构206往复旋转的角度,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在此不再详述。
[0045]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的局部剖视图,为了清楚起见,省略了无关部件。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牙线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壳体是由两部分插接形成的,如图9所示,壳体的颈部是插接式的,可以插入电动牙线器的握持部分中或者从电动牙线器的握持部分中拔出。这样,可以更换电动牙线器进入口腔的部分。
[0046]前面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把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限制到所公开的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描述可以进行多种变化。例如,传动机构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其他方式来代替,只要其能够实现实施例中描述的运动转换功能即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牙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牙线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上部具有用于支撑牙线的分叉结构,所述壳体的下部形成所述电动牙线器的握持部分; 缠绕机构,所述缠绕机构用于缠绕所述牙线,并带动所述牙线运动; 用于驱动的电机;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电机和所述缠绕机构之间,将所述电机的转动转换为所述缠绕机构绕固定轴的往复旋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牙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缠绕机构的外周面上沿所述缠绕机构的旋转轴线方向设置纵向槽,以及所述传动机构为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电机,另一端具有沿所述回转机构的轴线方向凸出的指状结构,所述指状结构插入所述纵向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牙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曲柄和连杆,所述曲柄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电机,另一端铰链连接至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不与所述曲柄铰链连接的一端铰链连接至所述缠绕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牙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结构的顶端设置供所述牙线穿过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牙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中部宽度变小以形成颈部,所述颈部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牙线的运动轨迹的限位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牙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牙线器还包括隔离部件,所述隔离部件的边缘与所述壳体内部连接,在所述壳体中隔离出用于容纳所述传动机构和所述电机的腔室,所述隔离部件上设置有供所述缠绕机构穿过的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牙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的孔中设置有轴承,以旋转支撑所述缠绕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牙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牙线器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壳体的盖板,所述盖板能够从所述壳体上拆卸下来,且具有供所述牙线穿过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牙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机构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牙线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牙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缠绕机构的外周面上朝所述缠绕机构的内部设置狭缝,在所述狭缝的两侧设置用于固定所述牙线的端部的卡紧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牙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牙线的两个端部事先经过塑化处理,形成膨大部分,以及在所述缠绕机构的外周面上朝所述缠绕机构的内部设置狭缝,在所述狭缝的末端设置用于容纳所述牙线的膨大部分的容置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牙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两部分插接形成。
【文档编号】A61C15/04GK203802592SQ201420209787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3日
【发明者】方碧松, 侯本祥, 刘玉英 申请人:方碧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