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432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包括行走驱动装置、转向驱动装置、起身驱动装置、翻身驱动装置、伸缩驱动装置、床架及设置在该床架上的床板;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集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横向折叠、横向伸展、左翻身、右翻身、翻身复位、起身屈膝与回位等功能为一体,功能多,人性化程度高,且移动性好,不仅满足人们日常所需的各种功能,有效增强病人的自理能力,并减轻病人心理上的负担,还可节省下需购置其它设备的费用;而且还可以配置有蓄电池,即使在移动外出时仍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蓄电池来给各个电机供电,使用方便、安全且移动性强;另外本体结构简洁、紧凑,成本低,利于广泛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

【背景技术】
[0002] 护理床是重要的医用器械,是医疗机构的基本设备。护理床主要用于病人或老人 的治疗和康复护理使用。护理床开始主要用于医院,随着经济的发展护理床也进入了普通 百姓家庭,成为了居家养老新选择,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
[0003] 随着行业的发展,那些手动护理床、电动护理床等市场拓展的脚步加快,以及市场 本身存在的需求空间,我国医用护理床的市场需求一路看涨。目前我国已经入老年化社会, 越来越多的国际医疗器械巨头也看好国产护理床市场需求,纷纷进入医用护理床行业。医 疗器械发展的必然趋势愈加促进了医用护理床的需求增长。然而现有的护理床的结构设计 简单,人性化程度差,功能比较少,只能实现简单的起身或翻身动作。手动操作,只有在护理 人员的帮助下才能实现起身翻身等功能。而且目前的护理床依旧延习了传统床体的特点, 移动性差,在没有看护者帮助的情况下,使用者在床上便不能实现空间的转移,给人们使用 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功能多,人 性化程度高,且移动性好,使用方便的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6] -种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包括行走驱动装置、转向驱动装置、起身驱动装置、翻 身驱动装置、伸缩驱动装置、床架及设置在该床架上的床板,所述床板的左、右侧边对称铰 接有折叠板,所述伸缩驱动装置设置在床架上,并能驱动所述折叠板展开或折叠在所述床 板的侧边,所述床板的底面对应设有前轮组和后轮组,所述行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床板 的底部,并能驱动所述后轮组作旋转动作,所述转向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床板的底部,并能 驱动所述前轮组作转向动作,所述翻身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床架上,并能驱动所述床板作 左右翻转动作,所述床板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 起身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床架上,并能驱动第一板体向上翻转和所述第三板体向下翻转。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板体的中部位置设有排便孔,并在该排便 孔上设有能将其封闭的盖体。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后轮组包括一后转轴和两后转轮,两后转轮对 称固定设置在所述后转轴的两端。所述行走驱动装置包括行走电机、蜗轮和与该蜗轮相适 配的蜗杆,该蜗杆固定在所述行走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蜗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后转轴的中 部位置,且与所述蜗杆相啮合。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折叠板包括第一叠板和第二叠板,所述第一叠 板的一侧边铰接在所述床板的左侧边或右侧边上,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二叠板相铰接。所述 伸缩驱动装置包括伸缩电机、主带轮、从带轮、皮带、第一收缩杆和第二收缩杆,所述主带轮 设置在伸缩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从带轮间隔设置在该主带轮的一侧位置,所述皮带套设 在主带轮和从带轮上,所述第一收缩杆、第二收缩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皮带上,另一端对应 与近其一侧的第二叠板相连接。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翻身驱动装置包括两翻身推杆电机,两翻身推 杆电机对称设置在所述床板的底部左右两侧,且该翻身推杆电机的外壳固定设置在所述床 架上,推杆与所述床板的底面相连接。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起身驱动装置包括起身推杆电机、摇杆、连杆、T型拉架和接杆,所述摇杆通过销轴活动设置在所述床架上,所述起身推杆电机的推杆与所 述第一板体的底面相连接,该起身推杆电机的外壳尾端与所述摇杆的一端相连接,该摇杆 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T型拉架的垂直部相连接,该T型 拉架的左水平部连接在所述床架上,右水平部与所述接杆的下端连接,该接杆的上端垂直 固定在所述第四板体的底面。该起身驱动装置实现了起身与屈膝的联动,简化机构并方便 使用。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前轮组包括两转向轮,两转向轮通过转轴对称 设置在所述床板的前部底面两侧。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包括转向电机、滑座、转向杆、丝杆和 与该丝杆相适配的螺母,该螺母固定在所述滑座上,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向电机的驱 动轴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螺母,所述转向杆的两端与两转向轮相连接,该转向杆对应所 述滑座的位置上设有纵向滑槽,并在所述滑座的底部设有能伸入该纵向滑槽内的推杆。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集起身、翻身、横向折 叠、自由行走等功能为一体,功能多,人性化程度高,且移动性好,不仅满足人们日常所需的 各种功能,有效增强病人的自理能力,并减轻病人心理上的负担,还可节省下需购置其它设 备的费用;横向折叠功能使床体的横向尺寸减少了 40?50mm,方便了行走功能的实现,并 且折叠起的床板在起身状态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还可以配置有蓄电池,即使在移动 外出时仍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蓄电池来给各个电机供电,使用方便、安全且移动性强,电控 自由行走功能让使用者自己操作护理床穿过较窄的房门和走廊,灵活性高;另外本体结构 简洁、紧凑,成本低,利于广泛推广使用。
[0014]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伸缩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向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包括行走驱动装置3、 转向驱动装置4、起身驱动装置5、翻身驱动装置6、伸缩驱动装置7、床架1及设置在该床架 1上的床板2。
[0022] 所述床板2的左、右侧边对称铰接有折叠板10,所述伸缩驱动装置7设置在床架1 上,并能驱动所述折叠板10展开或折叠在所述床板2的侧边。具体的,所述折叠板10包括 第一叠板101和第二叠板102,所述第一叠板101的一侧边铰接在所述床板2的左侧边或右 侧边上,另一侧边与所述第二叠板102相铰接。所述伸缩驱动装置7包括伸缩电机71、主带 轮、从带轮、皮带72、第一收缩杆73和第二收缩杆74,所述主带轮设置在伸缩电机71的驱 动轴上,所述从带轮间隔设置在该主带轮的一侧位置,所述皮带72套设在主带轮和从带轮 上,所述第一收缩杆73、第二收缩杆7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皮带72上,另一端对应与近其一 侧的第二叠板102相连接。
[0023] 所述床板2的底面对应设有前轮组8和后轮组9,所述转向驱动装置4设置在所 述床板2的底部,并能驱动所述前轮组8作转向动作。具体的,所述前轮组8包括两转向轮 81,两转向轮81通过转轴对称设置在所述床板2的前部底面两侧。所述转向驱动装置4包 括转向电机41、滑座42、转向杆43、丝杆44和与该丝杆44相适配的螺母,该螺母固定在所 述滑座42上,所述丝杆44的一端与所述转向电机41的驱动轴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螺 母,所述转向杆43的两端与两转向轮81相连接,该转向杆43对应所述滑座42的位置上设 有纵向滑槽,并在所述滑座42的底部设有能伸入该纵向滑槽内的推杆421。转向电机41优 选为步进电机,通过丝杠螺母副传动,以实现转向与自锁。
[0024] 所述行走驱动装置3设置在所述床板2的底部,并能驱动所述后轮组9作旋转动 作,具体的,所述后轮组9包括一后转轴91和两后转轮92,两后转轮92对称固定设置在所 述后转轴91的两端。所述行走驱动装置3包括行走电机31、蜗轮32和与该蜗轮32相适配 的蜗杆33,该蜗杆33固定在所述行走电机31的驱动轴上,所述蜗轮32固定设置在所述后 转轴91的中部位置,且与所述蜗杆33相啮合。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电机和齿轮传动产生 的噪声,优选使用80W的无刷电机控制后轮的驱动,便于电机速度的控制,可以保证平稳的 起停,并且通过蜗轮蜗杆减速机构以提高动力并实现自锁效果。
[0025] 所述翻身驱动装置6设置在所述床架1上,并能驱动所述床板2作左右翻转动作。 具体的,所述翻身驱动装置6包括两翻身推杆电机61,两翻身推杆电机61对称设置在所述 床板2的底部左右两侧,且该翻身推杆电机61的外壳固定设置在所述床架1上,推杆与所 述床板2的底面相连接。
[0026] 所述床板2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第三板体23和第四板体 24,所述起身驱动装置5设置在所述床架1上,并能驱动第一板体21向上翻转和所述第三 板体23向下翻转。具体的,所述起身驱动装置5包括起身推杆电机51、摇杆52、连杆53、T 型拉架54和接杆55,所述摇杆52通过销轴活动设置在所述床架1上,所述起身推杆电机 51的推杆与所述第一板体21的底面相连接,该起身推杆电机51的外壳尾端与所述摇杆52 的一端相连接,该摇杆5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53的一端连接,该连杆53的另一端与所述 Τ型拉架54的垂直部相连接,该Τ型拉架54的左水平部连接在所述床架1上,右水平部与 所述接杆55的下端连接,该接杆55的上端垂直固定在所述第四板体24的底面。
[0027] 为便于使用,还可以在所述第二板体22的中部位置设有排便孔,并在该排便孔上 设有能将其封闭的盖体25。
[0028] 本实用新型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可以根据所需配备有蓄电池即使在移动外出时 仍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蓄电池来给各个电机供电,使用方便、安全且移动性强。另外,还可 以加设有遥控行走控制电路板,用来控制行走电机31和转向电机41的正转和反转,以相应 控制行走驱动装置3和转向驱动装置4的工作状态,以实现前进、后退、转左、转右等功能。 同时还可以加上了报警器,在病人需要帮助或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地呼救家属或护理人 员。
[0029]使用时,可以通过人工或控制器进行控制行走驱动装置3、转向驱动装置4、起身 驱动装置5、翻身驱动装置6、伸缩驱动装置7的工作状态,以实现相应的集起身、翻身、横 向折叠、自由行走等功能。为便于操作和控制,优选控制器进行控制,控制器接收来自使用 者的多项指令并识别,处理后将控制信息传输给各个执行部分,即行走驱动装置3、转向驱 动装置4、起身驱动装置5、翻身驱动装置6和伸缩驱动装置7。本实施例中,选用型号为 PIC16F877A的微控制器,其采用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体系,含有8通道10位高精度 A/D转换器,33个功能复用的I/O端口,可靠性高,内部资源丰富,端口驱动能力强。并带有 256字节的电可擦写EEPR0M存储器,对设定的阈值具有掉电保护功能。然后将全部的控制 指令开关汇集在一个控制面板上,如包含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横向折叠、横向伸展、左翻 身、右翻身、翻身复位、起身屈膝与回位功能按钮。然后将该控制面板与控制器相连接,并设 置在床边,方便使用者的任意操控,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当在控制面板或遥控器上某一个 按钮被按下时,编解码电路2262发出有线或无线信号给配电箱中的编解码电路2272,再通 过光耦离合器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从而实现了护理床的控制。
[0030] 当按下前进按钮或后退按钮时,控制器控制继电器,给行走电机31供电,行走电 机31相应正向或反向转动,通过蜗轮蜗杆带动后转轮92作正转或反转动作,从而实现了床 体的前进或后退。
[0031] 当按下左转或右转按钮时,控制器控制继电器,给转向电机41供电,转向电机41 相应正向或反向转动,通过丝杠螺母副带动转向轮81作左转或右转动作,从而实现了床体 的转向。
[0032] 当按下起身屈膝或回位功能按钮时,控制器控制起身推杆电机51的活塞杆伸长 或收缩,所述第一板体21开始向上翻转,并通过摇杆52的转动带动连杆53向前或向后移 动,T型拉架54开始运动,使第四板体24水平下移或上升,相应的也带动第三板体23向下 翻转,从而实现了起身屈膝或回位功能。
[0033] 当按下左翻身/右翻身按钮时,控制器相应控制位于左/右侧位置的翻身推杆电 机61的活塞杆伸长或收缩,右/左侧床板2升高,并绕其左/右侧边缘转动,从而实现了床 面的左/右翻,达到左翻身或右翻身的功能。当按下翻身复位时,左、右两侧位置的翻身推 杆电机61的活塞杆伸长或收缩的长度一致,使床面水平放置,实现翻身复位功能。
[0034] 当按下横向折叠或横向伸展按钮时,单片机控制继电器,给折叠伸缩电机71供 电,伸缩电机71相应正向或反向转动,通过主带轮、从带轮与皮带72将圆周运动变为直线 运动,当第一收缩杆73和第二收缩杆74向内移动时,由于第一叠板101和第二叠板102相 挤,中间铰接部位向上拱起一定角度,实现床面向上折叠的动作,达到了床面的横向折叠功 能;当第一收缩杆73和第二收缩杆74向外移动时,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第一叠板101和 第二叠板102在同一水平面上平展,实现床面水平伸展,在达到了床面的横向伸展功能。
[0035]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集起身、翻身、横向折叠、自由行走等功能集为一 体,功能多,人性化程度高,且移动性好,不仅满足人们日常所需的各种功能,有效增强病人 的自理能力,并减轻病人心理上的负担,还可节省下需购置其它设备的费用。
[0036]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 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 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 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护理床,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包括床架及设置在该床架上的床板,其特征在于:其还 包括行走驱动装置、转向驱动装置、起身驱动装置、翻身驱动装置和伸缩驱动装置,所述床 板的左、右侧边对称铰接有折叠板,所述伸缩驱动装置设置在床架上,并能驱动所述折叠板 展开或折叠在所述床板的侧边,所述床板的底面对应设有前轮组和后轮组,所述行走驱动 装置设置在所述床板的底部,并能驱动所述后轮组作旋转动作,所述转向驱动装置设置在 所述床板的底部,并能驱动所述前轮组作转向动作,所述翻身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床架上, 并能驱动所述床板作左右翻转动作,所述床板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 体和第四板体,所述起身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床架上,并能驱动第一板体向上翻转和所述 第三板体向下翻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组包括一后转 轴和两后转轮,两后转轮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后转轴的两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驱动装置包括 行走电机、蜗轮和与该蜗轮相适配的蜗杆,该蜗杆固定在所述行走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蜗 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后转轴的中部位置,且与所述蜗杆相啮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包括第一叠 板和第二叠板,所述第一叠板的一侧边铰接在所述床板的左侧边或右侧边上,另一侧边与 所述第二叠板相铰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装置包括 伸缩电机、主带轮、从带轮、皮带、第一收缩杆和第二收缩杆,所述主带轮设置在伸缩电机的 驱动轴上,所述从带轮间隔设置在该主带轮的一侧位置,所述皮带套设在主带轮和从带轮 上,所述第一收缩杆、第二收缩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皮带上,另一端对应与近其一侧的第二 叠板相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驱动装置包括 两翻身推杆电机,两翻身推杆电机对称设置在所述床板的底部左右两侧,且该翻身推杆电 机的外壳固定设置在所述床架上,推杆与所述床板的底面相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身驱动装置包括 起身推杆电机、摇杆、连杆、T型拉架和接杆,所述摇杆通过销轴活动设置在所述床架上,所 述起身推杆电机的推杆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底面相连接,该起身推杆电机的外壳尾端与所述 摇杆的一端相连接,该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T型 拉架的垂直部相连接,该T型拉架的左水平部连接在所述床架上,右水平部与所述接杆的 下端连接,该接杆的上端垂直固定在所述第四板体的底面。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包括两转向 轮,两转向轮通过转轴对称设置在所述床板的前部底面两侧。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装置包括 转向电机、滑座、转向杆、丝杆和与该丝杆相适配的螺母,该螺母固定在所述滑座上,所述丝 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向电机的驱动轴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螺母,所述转向杆的两端与两 转向轮相连接,该转向杆对应所述滑座的位置上设有纵向滑槽,并在所述滑座的底部设有 能伸入该纵向滑槽内的推杆。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的 中部位置设有排便孔,并在该排便孔上设有能将其封闭的盖体。
【文档编号】A61G7/02GK203861482SQ201420209590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8日
【发明者】寇文能, 朱振亮, 许燕, 周建平, 岳亚涛 申请人:新疆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