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一次性磁共振防护耳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生儿一次性磁共振防护耳罩,包括可调节绑带和采用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压制成型的左定型耳罩和右定型耳罩,可调节绑带由纯棉材料制成的带体以及固定在带体一端的第一魔术粘扣和固定在带体另一端的第二魔术粘扣组成,第一魔术粘扣和第二魔术粘扣分别设置在带体的两侧,第一魔术粘扣与第二魔术粘扣配合,左定型耳罩和右定型耳罩的背部均固定在带体一侧,左定型耳罩和右定型耳罩均位于第一魔术粘扣与第二魔术粘扣之间,左定型耳罩的内部形状与新生儿的左耳形状对应,右定型耳罩的内部形状与新生儿的右耳形状对应。本实用新型能有效保护患儿免受噪声侵害,避免噪声固体接触扩散,防止交叉感染,体积小,质量轻,使用成本低。
【专利说明】新生儿一次性磁共振防护耳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耳罩,尤其是涉及一种新生儿一次性磁共振防护耳罩。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磁共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图像高分辨率、无电离辐射等优越性,其在人体各部位的疾病检查过程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对于那些怀疑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婴幼儿而言,磁共振检查尤为重要,甚至无可替代。然而,在MR扫描过程中,特别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超导系统,会产生很强的噪声,引起患儿的躁动。虽然患儿在接受检查前已进行了镇静,但检查时间稍长时,患儿往往被噪声惊醒,发生移动,影响图像效果。曼斯菲尔德(2003年诺贝尔生物医学奖)教授曾说,MR最突出的不足就是噪音太大。
[0003]MR声音噪声主要与梯度场的切换有关。在磁共振成像中用到的磁场包括两个成分:一是主磁场,在空间均匀分布,是产生磁共振信号的基本条件;二是梯度场,强度随空间位置不同而变化,用于定位不同人体组织的位置。主磁场由永磁体或超导线圈产生,不随时间变化,梯度场由梯度线圈产生,扫描过程中随时间变化。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在线圈中通电流I产生相应的磁场B,如果I随时间变化,即产生相应变化的磁场,当需要梯度场变化时,改变梯度线圈中的电流I即可。一般情况下,梯度线圈位于主磁场内,由于线圈中通有电流,根据Fleming左手定律,线圈中的金属丝受洛伦磁力的作用,当电流I急剧变化时,金属丝受力也相应变化,从而产生剧烈的震动,这就是梯度场切换产生的噪声源。一般说来,同一系统,要求梯度场做快速切换的扫描程序如EPI产生的噪声比其他扫描要大。不同系统,梯度场越强,切换性能越好,噪声越大。
[0004]噪声源的扩散有两种路径:一、空气传播;二、固体接触扩散。噪声由梯度线圈经过这两种扩散方式或者直接传到受检查的病人耳朵里,或者引起别的部件震动,产生新的噪声源,再传入人耳朵里。以目前最常用的1.5T和3.0T超导型磁共振为例,梯度回波序列,多平面、多回波脉冲序列产生的连续噪声在100分贝以上,已达到N10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Nat1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1nal Safety and Health)划定的潜在损害听力的范围。
[0005]近些年,磁共振研发的重点除了提高临床用机型的磁场强度,以提高分辨率以外,另一个重点就是降低噪声。根据噪声的产生以及噪声源的传播方式,许多公司在其中高档机型中都采用了静音技术,如西门子的Aud1Comfort技术,GE公司在其双梯度系统中使用的真空隔绝层硬件静音技术,以及东芝公司的Pianissimo静音技术。但这些技术的应用也仅能在理想状态下,将噪声降低至70分贝左右,而且设备昂贵,很难在短期内普及。
[0006]噪声对婴幼儿的损害是较为严重的。怀疑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患儿往往需要接受多次磁共振检查,以便观察疾病的发展和恢复情况。严重的噪音会损伤内耳的听觉细胞,使之受损,并且刺激交感神经紧张,导致听力损害,形成“噪音性耳聋”。此外,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健全,长期受噪音刺激会使脑细胞受到损害,影响大脑发育,使孩子的智能、语言、识别、判断和反应能力的发育受到阻碍,从而成为低能儿。噪音还影响婴儿的睡目民,造成生长激素和其他有助于生长的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减少,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个子长不高;噪音还会使小儿的食欲下降,消化功能降低,导致营养不良。
[0007]因此,在新生儿接受磁共振检查时,有效保护噪声侵害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常用的婴幼儿噪声防护用品主要有耳罩和耳塞两种。
[0008]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婴幼儿专用耳罩有两种:(I)澳大利亚Baby Banz婴儿童防噪音防护耳罩以及美国3M Peltor kid婴儿隔音耳罩。此类产品采用不锈钢弹簧头箍和混合液体凝胶/泡沫耳垫,以防止噪声损害,增加佩戴舒适性。缺点是具有金属部件,无法在磁共振检查中使用,只适合在非磁场场合中使用。(2)澳大利亚Baby Banz婴儿童防噪音防护耳罩(一岁以内),Baby Banz 一岁以内婴儿使用的这款耳罩,采用了全塑料结构,去掉了不锈钢结构,以减少对婴儿颅骨的压迫。由于无金属部件,理论上是可以在磁共振设备内使用的。缺点是体积较大,容易与头部线圈碰撞,造成噪声固体接触扩散。此外,此类产品售价均在200-300元左右,不可能作为一次性使用,而反复多人次使用必然增加婴幼儿交叉感染的几率。
[0009]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耳塞,如美国MACK’ S公司的儿童防水耳塞,成分是可塑性无刺激性硅橡胶,呈圆饼状。使用时需清洁双手,将耳塞搓成球形固定于外耳道口处。此产品为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缺点是操作者每次需清洁双手,无形中延长了操作时间;并且此款耳塞不允许插入耳道,仅仅堵在外耳道口,势必容易脱落,或贴合不紧密,影响隔音效果。另一款为目前常用的美国3M公司的防噪声弹性耳塞,材料为低压定型发泡材料,也是一次性使用产品,形状呈子弹头形。佩戴时也需彻底洗净双手,用拇指和食指将耳塞的圆头部分搓细,右手从头的后侧外拉左耳耳廓,使耳道变直,同时用左手将搓细的耳塞圆头部分尽量塞入耳道中。用手指堵在耳道外约30秒,等耳塞膨胀,塞满耳道;同样方法佩戴另一侦U。这种耳塞可以使耳塞充分堵塞外耳道,有效降低噪声。缺点是,同样需要在扫描前彻底清洁双手为患儿佩戴,延长的检查时间。此外,这类耳塞是针对成人设计的,婴幼儿外耳道柔软,防御能力差,并不适合佩戴插入式耳塞。
[0010]综上所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防噪声产品均不适合婴幼儿接受磁共振检查时使用。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可以在磁场中使用,佩戴方便,不易引起婴幼儿不适,价格低廉,又能有效防噪的一次性磁共振防护耳罩。
实用新型内容
[00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生儿一次性磁共振防护耳罩,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能有效保护患儿免受噪声侵害,避免噪声固体接触扩散,防止交叉感染,体积小,质量轻,制造使用成本低。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生儿一次性磁共振防护耳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节绑带和采用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压制成型的左定型耳罩和右定型耳罩,所述可调节绑带由纯棉材料制成的带体以及固定在带体一端的第一魔术粘扣和固定在带体另一端的第二魔术粘扣组成,所述第一魔术粘扣和第二魔术粘扣分别设置在带体的两侧,所述第一魔术粘扣与第二魔术粘扣相配合,所述左定型耳罩和右定型耳罩的背部均固定在带体的一侧,所述左定型耳罩和右定型耳罩均位于第一魔术粘扣与第二魔术粘扣之间,所述左定型耳罩的内部形状与新生儿的左耳形状相对应,所述右定型耳罩的内部形状与新生儿的右耳形状相对应。
[0013]上述的新生儿一次性磁共振防护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型耳罩和右定型耳罩均固定在带体的内侧,所述第一魔术粘扣固定在带体的一端外侧,所述第二魔术粘扣固定在带体的另一端内侧。
[0014]上述的新生儿一次性磁共振防护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魔术粘扣和第二魔术粘扣均通过缝制方式固定在带体上。
[0015]上述的新生儿一次性磁共振防护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型耳罩与带体的连接方式为粘接,所述右定型耳罩与带体的连接方式为粘接。
[00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
[0018]2、本实用新型的左定型耳罩和右定型耳罩均为采用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压制成型的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耳罩,具有密度低、弹性回复好、吸音、透气性能,无毒无刺激,透气性好,具有极佳的隔音密封效果,对新生儿皮肤不会产生任何损害,又能有效保护患儿免受噪声侵害。
[0019]3、本实用新型左定型耳罩和右定型耳罩的内部形状分别与新生儿的左耳形状和右耳形状相对应,避免压迫新生儿耳廓,填塞耳道,充分保护新生儿尚未发育完全的柔软耳廓及外耳道。
[0020]4、本实用新型体积小,质量轻,具有一定弹性和减震功能,能避免噪声固体接触扩散。
[0021]5、本实用新型的左定型耳罩和右定型耳罩为一次性使用产品,可防止交叉感染。
[0022]6、本实用新型采用可调节绑带,因此能适用于不同头围的新生儿,又避免了耳罩直接粘附对新生」L皮肤造成的不适感。
[0023]7、本实用新型既可在新生儿磁共振检查中使用,又适合在新生儿非磁场场合中使用,使用范围广。
[0024]8、本实用新型生产成本低廉,医院可承担这部分额外支出,无需申请单另收费项目,因此适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002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第一魔术粘扣和第二魔术粘扣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定型耳罩、右定型耳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I一左定型耳罩;2—右定型耳罩;3—带体;
[0032]4 一第一魔术粘扣;5—第二魔术粘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可调节绑带和采用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压制成型的左定型耳罩I和右定型耳罩2,所述可调节绑带由纯棉材料制成的带体3以及固定在带体3 —端的第一魔术粘扣4和固定在带体3另一端的第二魔术粘扣5组成,所述第一魔术粘扣4和第二魔术粘扣5分别设置在带体3的两侧,所述第一魔术粘扣4与第二魔术粘扣5相配合,所述左定型耳罩I和右定型耳罩2的背部均固定在带体3的一侧,所述左定型耳罩I和右定型耳罩2均位于第一魔术粘扣4与第二魔术粘扣5之间,所述左定型耳罩I的内部形状与新生儿的左耳形状相对应,所述右定型耳罩2的内部形状与新生儿的右耳形状相对应。
[0034]如图1所示,所述左定型耳罩I和右定型耳罩2均固定在带体3的内侧,所述第一魔术粘扣4固定在带体3的一端外侧,所述第二魔术粘扣5固定在带体3的另一端内侧;符合一般人的操作习惯,便于第一魔术粘扣4和第二魔术粘扣5粘接、分开。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魔术粘扣4和第二魔术粘扣5均通过缝制方式固定在带体3上,连接简单,固定可靠。
[0036]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定型耳罩I与带体3的连接方式为粘接,所述右定型耳罩2与带体3的连接方式为粘接,便于更换左定型耳罩I和右定型耳罩2。
[0037]使用时,展开带体3,在新生儿的头部由后向前围绕,使得左定型耳罩I罩在新生儿的左耳上,右定型耳罩2罩在新生儿的右耳上,然后将带体3两端的第一魔术粘扣4和第二魔术粘扣5在新生儿的额部处相粘接,即可对新生儿的耳朵起到防噪的作用。其中,左定型耳罩I和右定型耳罩2均一次性使用,使用后从带体3上揭去后重新更换新的定型耳罩;可调节绑带可使用十次左右更换新的。因带体3由纯棉材料制成,端部固定有第一魔术粘扣4和第二魔术粘扣5,因此,可根据新生儿头围来调整第一魔术粘扣4和第二魔术粘扣5的粘接位置,调节范围在30cm-50cm,可完全符合不同头围的新生儿佩戴要求。
[00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生儿一次性磁共振防护耳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调节绑带和采用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压制成型的左定型耳罩(I)和右定型耳罩(2),所述可调节绑带由纯棉材料制成的带体(3)以及固定在带体(3) —端的第一魔术粘扣(4)和固定在带体(3)另一端的第二魔术粘扣(5)组成,所述第一魔术粘扣(4)和第二魔术粘扣(5)分别设置在带体(3)的两侧,所述第一魔术粘扣(4)与第二魔术粘扣(5)相配合,所述左定型耳罩(I)和右定型耳罩(2)的背部均固定在带体(3)的一侧,所述左定型耳罩(I)和右定型耳罩(2)均位于第一魔术粘扣(4)与第二魔术粘扣(5)之间,所述左定型耳罩(I)的内部形状与新生儿的左耳形状相对应,所述右定型耳罩(2)的内部形状与新生儿的右耳形状相对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一次性磁共振防护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型耳罩(I)和右定型耳罩(2)均固定在带体(3)的内侧,所述第一魔术粘扣(4)固定在带体(3)的一端外侧,所述第二魔术粘扣(5)固定在带体(3)的另一端内侧。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一次性磁共振防护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魔术粘扣(4)和第二魔术粘扣(5)均通过缝制方式固定在带体(3)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生儿一次性磁共振防护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定型耳罩(I)与带体(3)的连接方式为粘接,所述右定型耳罩(2)与带体(3)的连接方式为粘接。
【文档编号】A61F11/14GK203829148SQ201420221392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王蓉, 杨健, 孙亲利, 牛刚, 荐志洁, 郭建新, 白晶晶, 孙精涛, 李军军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