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486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按摩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器能够对腰部侧面至臀部侧面的施疗部施加有效的按摩;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器(1)呈U字型形状且具备内置有驱动部(2)的主体部(3)和从主体部(3)的左右两端起呈支脚状地延伸的一对延设部(4),该按摩器(1)构成为:一对延设部(4)在驱动部(2)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在宽度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能够对位于一对延设部(4)之间的施疗对象施加挤压按摩。
【专利说明】按摩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对使用者的腰部至臀部进行按摩的按摩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对使用者的腰部等进行按摩的按摩器,存在日本专利特开2013-75113号公报(图5)中公开的按摩器。在日本专利特开2013-75113号公报(图5)中,公开了内置有按摩器的坐垫,其中,该按摩器能够与使用者身体表面的形状相对应地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按摩,并且能够得到丰富多样的揉捏放松效果。
[0003]使用日本专利特开2013-75113号公报(图5)中公开的坐垫式按摩器或许能够某种程度地按摩腰部。但是,对于希望按摩臀部或腰部侧面的使用者来说,该按摩器无法实现所期望的按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使用者的腰部至臀部进行按摩的按摩器,尤其是能够对腰部侧面至臀部侧面的施疗部(施疗对象)进行按摩的按摩器。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下述技术方法。
[0006]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器呈U字型形状并且具备内置有驱动部的主体部和一对延设部,其中,所述一对延设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左右两端起呈支脚状地延伸,该按摩器的特征在于,其被构成为:所述一对延设部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在宽度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能够对位于该一对延设部之间的施疗对象施加挤压按摩。
[0007]另外,优选在所述主体部中配置有:轴心朝向宽度方向的旋转轴、驱动所述旋转轴进行旋转的驱动部、以及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一对延设部的靠近或远离动作的转换部;并且,所述延设部以所述延设部的前端部相比旋转轴的轴端更加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在转换部上。
[0008]另外,优选在所述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配置有驱动旋转轴进行旋转的驱动部,旋转轴从所述驱动部起沿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旋转轴的两端由轴承部进行支撑,在所述驱动部与轴承部之间设有转换部,并且,该按摩器被配置为:所述延设部的根部连接在所述转换部上,所述延设部的前端部相比所述轴承部更加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0009]另外,优选所述延设部的前端部被形成为对使用者的施疗部施加挤压按摩的施疗体。
[0010]另外,优选所述转换部具有:旋转凸台部,其被固定在旋转轴上,并且,在该旋转凸台部的外周边缘位置处形成有相对于旋转轴倾斜且呈环状的凸轮面;环状嵌合部,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在所述旋转凸台部的外周边缘上;以及转动限制部,其用于限制所述环状嵌合部与所述旋转凸台部一同转动,并且,延设部的根部固定在所述环状嵌合部上。
[0011]另外,优选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与所述延设部不同的施疗部件,并且,所述施疗部件被设置为从所述主体部起朝向与所述延设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0012]另外,优选所述施疗部件的前端部设有施疗件,所述施疗部件的根部固定在所述环状嵌合部上。
[0013]另外,优选该按摩器呈主体部和一对延设部被具有缓冲性的材料覆盖的覆盖结构,并且,所述覆盖结构的背面侧被形成为U字型的圆弧状。
[0014](实用新型效果)
[00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器,可以对于使用者的腰部侧面至臀部侧面的施疗部施加有效的按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按摩器的使用形态的立体图。
[0017]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按摩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0018]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0019]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按摩器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5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按摩器的内部机构时的图。
[0021]图6是图5中的A-A线剖面图(底部剖面图)。
[0022]图7是表示转动限制机构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4]以下,根据图2等附图中所示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下方向对按摩器I进行说明。这些方向与由如图1所示那样佩戴按摩器I的使用者U观察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一致。
[0025]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器I构成为:使用者U通过将按摩器I挎在自己的腰部,从而将其佩戴在自己的腰部周围。具体来说,该按摩器I为带状体,并且在俯视时呈字母U字(或者C字)形状,即,带状体的长度方向两端侧朝向前方而其长度方向中间侧朝向后方大幅鼓起这样的弯曲形状。即,使用者U通过将腰部插入该弯曲部分来佩戴该按摩器I。并且,该按摩器I构成为:按摩器I的宽度方向两端侧(后述的“延设部4”)朝向前方延伸至使用者U身体的侧部,从左右两侧挤压腰部侧面或臀部侧面等施疗部(施疗对象)(朝向图1或图2中黑色箭头所示的方向进行挤压),由此对上述施疗部进行按摩。
[0026]具体来说,如图3?图7所示,该按摩器I构成为:具备内置有驱动部2的主体部3和从主体部3的左右两端起呈支脚状延伸的一对延设部4、4,并利用主体部3所产生的驱动力使一对延设部4、4朝向挤压方向(图3中的箭头方向)摆动。
[0027]接着,首先对构成按摩器I的主体部3和延设部4进行说明。
[0028]如图3、图5所示,主体部3是通过将前部壳体(未图示)和后部壳体6嵌合而构成。后部壳体6被形成为从前面观察时呈倒T字状,嵌在后部壳体6的大致中央位置处的前部壳体被形成为从前面观察时呈I字状。
[0029]在主体部3内部的下侧部位上,以贯穿前部壳体内部的方式配置有轴心朝向宽度方向(水平方向)的旋转轴7。另外,在该旋转轴7的左右两侧设有转换部8,该转换部8将旋转轴7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一对延设部4、4的靠近或远离动作。进而,在主体部3内部的上侧部位上,设有驱动上述旋转轴7旋转的驱动部2(电动机)。
[0030]驱动部2具有驱动轴朝向下方的电动机。在该驱动轴的前端配置有用于使旋转轴7旋转的蜗杆(省略图示)。
[0031]如图5、图6中详细所示,在旋转轴7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处设有与上述蜗杆啮合的蜗轮10,在蜗轮10的两侧设有支撑旋转轴7的轴承部(内侧轴承部11)。另外,旋转轴7的左右两端分别由轴承部(外侧轴承部12)支撑,在内侧轴承部11与外侧轴承部12之间设有转换部8。
[0032]蜗轮10被固定在旋转轴7上,从而能够与旋转轴7 —同转动,由此,在驱动轴进行旋转时旋转轴7也进行旋转。
[0033]转换部8用于将旋转轴7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延设部4的挤压运动(摆动运动),其将旋转轴7的旋转运动传递至一对延设部4、4,从而使一对延设部4、4相互靠近或远离。该转换部8设置于旋转轴7的左右两侧端部,并且设有与该旋转轴7呈一体旋转的旋转凸台部 13L、13R。
[0034]左右两侧的旋转凸台部13L、13R分别是在与旋转轴7的轴心同心的轴上形成为圆筒状的部件,并且被安装为与旋转轴7呈一体旋转。该旋转凸台部13L、13R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环状的倾斜凸轮面14L、14R,该倾斜凸轮面14L、14R在相对于旋转轴7的轴心倾斜的轴上被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在该倾斜凸轮面14L、14R上,从外侧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嵌有环状嵌合部15L、15R。
[0035]该倾斜凸轮面14L、14R相对于旋转轴7的轴心倾斜的方向在左侧旋转凸台部13L和右侧旋转凸台部13R上互不相同。例如,当左侧旋转凸台部13L上的倾斜凸轮面14L朝向宽度方向右侧倾斜时,则右侧旋转凸台部13R上的倾斜凸轮面14R朝向宽度方向左侧倾斜,并且,倾斜凸轮面14L、14R各自的动作呈左右对称。
[0036]环状嵌合部15L、15R是能够将倾斜凸轮面14L、14R嵌入其内部的环状部件并设有左右一对,该左右一对的环状嵌合部15L、15R能够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外嵌在左右旋转凸台部13L、13R上的各倾斜凸轮面14L、14R上。在环状嵌合部15L、15R外周面的上侧位置处设有一对施疗部件16L、16R,该一对施疗部件16L、16R对于与延设部4处于不同位置的施疗对象进行揉捏按摩,例如背部或腰部等施疗对象进行揉捏按摩。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按摩器I中,一对施疗部件16L、16R被设置为与延设部4同样地朝向前方突出至主体部3的外侧,并且朝向与延设部4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在施疗部件16L、16R的前端安装有球状的按摩球(施疗件)。
[0037]如图6、图7所示,在环状嵌合部15的后端侧设有转动限制机构17,该转动限制机构17用于限制环状嵌合部15L、15R与旋转凸台部13L、13R—同转动。该转动限制机构17由限制突起18和限制槽19构成,其中,限制突起18设置在环状嵌合部15L、15R上且呈圆柱状,限制槽19设置在后部壳体6的内壁面上。
[0038]限制突起18设置在环状嵌合部15的后端侧、且未安装有上述施疗部件16侧的外周面(本实施方式中称之为后端侧的外周面)上。另外,限制突起18呈其突出端嵌入限制槽19中的状态,并且能够沿限制槽19的形成方向移动。另外,限制槽19沿左右方向(旋转轴7的轴心方向)而形成,能够沿左右方向引导限制突起18。
[0039]当设有通过将限制突起18嵌入设置于后部壳体6内壁面上的限制槽19中而构成的转动限制机构17时,限制突起18可以在限制槽19的引导下左右移动,但是其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尽管环状嵌合部15L、15R被限制不能与旋转凸台部13—同转动,但是,环状嵌合部15L、15R可以进行左右摆动运动,从而能够将旋转轴7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环状嵌合部15L、15R的左右方向上的摆动运动。
[0040]另外,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器I中的特征性结构的延设部4由在水平方向上较长的平板状部件构成,其是在经由上述转换部8传递来的旋转轴7的旋转力的作用下朝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摆动,从而对使用者U的腰部或臀部等施疗部进行挤压按摩的部件。
[0041]该延设部4被形成为如下那样的形状,即:从设置于旋转轴7的左右两端(轴端)上的转换部8的环状嵌合部15起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在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前方弯曲,弯曲后的前端穿过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前方突出。
[0042]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以右侧的延设部4为例,上述旋转轴7的右侧由内侧轴承部11和外侧轴承部12这两个轴承部支撑,其中,内侧轴承部11设置于相比转换部8更靠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上,外侧轴承部12设置在从该内侧轴承部11起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空出较短距离的位置处。在宽度方向上相隔较短距离而设置的这两个轴承部11、12之间,以固定在旋转轴7上的状态设有旋转凸台部13R,在该旋转凸台部13R的外周侧设有环状嵌合部15R。并且,上述右侧的延设部4的根侧固定在该环状嵌合部15R的右侧(宽度方向外侦U端面上。
[0043]详细来说,延设部4的根部从环状嵌合部15R的右侧端面起以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形状延伸,延伸出的前端朝向前方大幅度弯曲,并且在弯曲后以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缓缓弯曲的方式朝向前方延伸(在图4中,延设部4的前端部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长度仅为“X”)。
[0044]如图3?图5等所示,延设部4的前端侧被形成为其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根侧,该宽度较大的前端侧被形成为对施疗部进行施疗的施疗体20。而且,延设部4的前端部被配置为相比外侧轴承部12(换言之旋转轴7的端部)更加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0045]如图2所示,在保护套21的与该施疗体20对应的位置处,适当地形成有凹凸状的突起22等,从而可以提高对于使用者U腰部侧面或臀部侧面等施疗部的按摩效果。
[0046]另外,以上对于右侧的延设部4进行了说明,而在左侧的延设部4上也配置有功能与右侧的延设部4相同的部件,但这些部件的配置和动作呈左右对称。
[0047]另外,当想要在腰部或臀部等施疗部处获得充分的按摩效果时,优选加长延伸部4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以能够更大范围地覆盖臀部。但是,延设部4的长度越长,另外延设部4的前端部越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则按摩时施加于延设部4上的扭矩越大,从而容易引起下述变形,即:延设部4无法承受扭矩而在宽度方向上过度扩张、或者使旋转轴7朝向前方弯曲。
[0048]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器I中,在安装有延设部4的旋转轴7上,在转换部8的左右两侧以相距较短距离的方式配置有内侧轴承部11和外侧轴承部12,从而以较短的跨距(span)支撑安装有延设部4的旋转轴7,由此来抑制旋转轴7发生变形。
[0049]另外,如图6中的圆圈(符号2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器I中,延设部4的根部被配置在相比上述外侧轴承部12稍靠前方的位置上。在如此将延设部4的根侧与外侧轴承部1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很小的情况下,当延设部4无法承受上述扭矩而在宽度方向上扩张时,延设部4的根侧与外侧轴承部12接触,从而抑制对延设部4施加过多的扭矩、或者使旋转轴7发生弯曲。即,该延设部4的根侧和外侧轴承部12构成能够抑制由于扭矩而使旋转轴7弯曲等情况的限制机构23。即使在按摩期间因为延设部4扩张而使限制机构23进行工作,由于该限制机构23被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等具有缓冲性材料覆盖(参照图2、图3,之后详细地进行叙述),因此,使用者不会接触到限制机构23,从而能够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0050]接着,对于使用上述按摩器I对施疗者的腰部等施疗部进行按摩的方法、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器I的动作形态进行说明。
[0051]例如,在使用上述按摩器I对腰部或臀部等施疗部进行按摩时,使用者U以将按摩器I挎在自己腰部的状态佩戴按摩器I。
[0052]然后,使按摩器I的延设部4 (施疗体20)的位置对准想要施疗的腰部或臀部,并使按摩器I的电动机进行驱动。另外,在想要提高按摩效果时,只要以坐在椅子等上的状态接受按摩,从而使施疗体20或施疗部件16强有力地按压施疗部即可。
[0053]由此,当使驱动部2 (电动机)进行驱动时,驱动部2的驱动轴进行旋转,其旋转驱动力经由蜗杆和蜗轮10传递至旋转轴7,从而使旋转轴7旋转。由此,当旋转轴7进行旋转时,旋转凸台部13的倾斜凸轮面14绕相对于旋转轴7倾斜的轴旋转。因此,对于外嵌在该旋转凸台部13的倾斜凸轮面14上的环状嵌合部15施加使其绕相对于旋转轴7倾斜的轴旋转的力。
[0054]但是,由于在环状嵌合部15上设有上述转动限制机构17,而在转动限制机构17的限制突起18嵌入设置于后部壳体6内壁面上的限制槽19中后,环状嵌合部15被限制不能相对转动,因此,环状嵌合部15不会与旋转凸台部13 —同转动,而限制突起18在限制槽19的引导下沿其形成方向、即左右方向移动,从而容许环状嵌合部15沿左右方向进行摆动运动。即,在使旋转轴7进行旋转时,环状嵌合部15沿左右方向摆动,从而使设置在环状嵌合部15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面上的延设部4也沿左右方向摆动。
[0055]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倾斜凸轮面14的倾斜方向在左右旋转凸台部13上呈左右对称,左右环状嵌合部15的摆动方向也呈左右对称,因而左右的延设部4在左右方向上朝向相反方向摆动,从而能够间断地对施疗部施加朝向挤压方向的力,由此可以对施疗部进行按摩。
[0056]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器I中,能够对使用者U的腰部至臀部的施疗部、尤其是从腰部侧面至臀部侧面的施疗部施加有效的按摩。
[0057]另外,如图2所示,上述主体部3和延设部4被氨基甲酸乙酯等具有缓冲性的材料覆盖,进而在该具有缓冲性的材料上以将其整体覆盖的方式设有人造皮革等的保护套21。另外,在与使用者U的施疗部对应的部分、换言之设置于延设部4前端的施疗体20的部分上设有突起等,从而能够提高按摩效果。
[0058]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按摩器I呈主体部3和一对延设部4、4被具有缓冲性的材料覆盖的覆盖结构,并且,覆盖结构的背面侧被形成为U字型的圆弧状。在如此将呈覆盖结构的背面侧弯曲成U字型的圆弧状时,能够以佩戴着按摩器I的状态躺倒并改变姿势,从而便于躺着享受按摩,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按摩器I的便利性。
[0059]另外,关于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尚未明确公开的事项、例如工作条件或操作条件、构成部件的尺寸、重量等,均未超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实施的范围,而采用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想到的值。
[0060]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器I作为能够移动的便携式按摩器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按摩器I也可以设置为座椅式按摩器。
【权利要求】
1.一种按摩器,其呈U字型形状并且具备内置有驱动部的主体部和一对延设部,其中,所述一对延设部从所述主体部的左右两端起呈支脚状地延伸, 所述按摩器的特征在于,其被构成为: 所述一对延设部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在宽度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能够对位于所述一对延设部之间的施疗对象施加挤压按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中配置有:轴心朝向宽度方向的旋转轴、驱动所述旋转轴进行旋转的驱动部、以及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所述一对延设部的靠近或远离动作的转换部,所述延设部以所述延设部的前端部相比所述旋转轴的轴端更加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转换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配置有驱动旋转轴进行旋转的驱动部,所述旋转轴从所述驱动部起沿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旋转轴的两端由轴承部进行支撑,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轴承部之间设有转换部, 所述按摩器被配置为:所述延设部的根部连接在所述转换部上,所述延设部的前端部相比所述轴承部更加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设部的前端部被形成为对使用者的施疗部施加挤压按摩的施疗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部具有: 旋转凸台部,其被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并且,在所述旋转凸台部的外周边缘位置处形成有相对于旋转轴倾斜且呈环状的凸轮面, 环状嵌合部,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嵌在所述旋转凸台部的外周边缘上,以及 转动限制部,其用于限制所述环状嵌合部与所述旋转凸台部一同转动, 所述延设部的根部固定在所述环状嵌合部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与所述延设部不同的施疗部件, 所述施疗部件被设置为从所述主体部起朝向与所述延设部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疗部件的前端部设有施疗件,所述施疗部件的根部固定在所述环状嵌合部上。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器呈主体部和一对延设部被具有缓冲性的材料覆盖的覆盖结构, 所述覆盖结构的背面侧被形成为U字型的圆弧状。
【文档编号】A61H7/00GK203915404SQ201420221529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5日
【发明者】清水新策, 凤政 申请人: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